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6月12日,我们沿着红一方面军达维会师至出川北上的路线一路前行。虽然经过时间的;中刷,红军长征路上所留下的完整痕迹已不多,但我们所到之处,那些残存的印记却还依然那么清晰。  相似文献   

2.
1915年12月,我出生在福建上杭县通贤乡周源村一个贫农家庭。为了养活全家,父亲经常到百里之外的龙岩去做泥瓦工,母亲在家向地主租种几亩薄田。每年秋收交了租、还了债所剩无几,常常过着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日子。我们弟妹4人,因为全年收入养不活全家,两个妹妹就早早送人当了童养媳。父母亲深深体会到没有文化的苦,决定让我上私塾学校去念书。只读了一年,《三字经》也没有读完,因为交不起学费,只好辍学在家。7岁上山割草喂牲口,12岁跟着父亲做泥瓦工,全家人仍然无法糊口,穷人真是无路可走。  相似文献   

3.
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军四进尤溪,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发动群众武装斗争,进行浴血奋战,消灭敌人有生力量.为尤溪人民播下了革命的火种。  相似文献   

4.
峥嵘 《党史纵横》2013,(3):22-25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担任红八军军长的李灿,是彭德怀曾经高度称赞的一员战将,他对创建湘鄂赣苏区作出了重要贡献。从北伐到平江起义  相似文献   

5.
邓萍的遗物     
张杰 《党史纵览》2006,(10):26-27
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土地革命战争馆展厅里的一个展柜中,陈列着一组物品:衣扣、皮带扣、毛衣碎片、鞋底等.它们是长征中牺牲的红军最高将领,红三军团参谋长邓萍留下的遗物.  相似文献   

6.
张杰 《党史纵览》2006,(9):26-26
"生是为中国,死是为中国",这充满浩然正气的话语,出自革命烈士刘伯坚在狱中写给凤笙大嫂(凤笙,指梁凤笙,系刘伯坚的爱人王叔振的嫂子)并转五六诸兄嫂的遗书.这封遗书现陈列于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的土地革命战争馆.  相似文献   

7.
1934年湘江战役结束后红军被迫分散突围,其中彭德怀、杨尚昆领导红三军团部分队伍从灵川县九屋镇新寨村前往龙胜县江底乡.广西师范大学湘江战役研究团队根据地方政府和民众提供的线索,对此进行调研,并结合文献资料,对有关问题进行了研究,认为灵川县九屋镇是湘江战役后红军长征所经过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地方.这支部队的行动表明,湘江战役...  相似文献   

8.
《新湘评论》2020,(7):F0003-F0003
炎陵县红军标语博物馆是全国首家以红军标语为陈列主題的专题博物馆。馆内设有6个基本陈列室,客现真实地展示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工农红军在艰苦斗争环境中以红军标语为武器,动员群众、组织群众、领夺群众取得胜利的斗争史。  相似文献   

9.
赵建利 《党的建设》2012,(10):60-60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军有3支主力部队,即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如果按建制序列来讲,缺红三方面军。那么红军为什么没有建立第三方面军呢?  相似文献   

10.
<正>众所周知,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军有三支主力部队,即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如果按建制序列来讲,缺红三方面军。那么红军为  相似文献   

11.
曹静 《党史博采》2013,(12):45-45
在红军长征队伍中,至少有30名朝鲜籍十部和战士,其中最杰出的代表无疑就是毕士悌、武亭。  相似文献   

12.
亦正 《支部生活》2006,(10):29-29
70年前,中国大地上发生了一个影响中国历史进程和中华民族子孙后代,让世界永远瞩目的重大事件,那就是中国工农红军气壮山河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因为它是世界军事史上从未有过的奇迹,是中国共产党人创造的一次惊天地、泣鬼神的革命远征,是中国革命和中华民族解放事业历史长河中一个伟大的转折,所以,它必将彪炳千秋,永载史册。  相似文献   

13.
《军队党的生活》2010,(10):84-84
《红星画报》是由红军总政治部红星社编辑出版的第一份画报,在战火纷飞的战争环境中,《红星画报》像一颗璀璨的红星闪耀在红军战士的心头,成为宣传共产党和红军政策的重要阵地,更是启发教育红军战士的良好教材。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星画报》具有特殊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4.
李友唐 《湘潮》2012,(6):49-49
1981年10月21、22日,我曾就《徐向前传》的编撰两次访问过彭镜秋大姐。那年,彭镜秋已82岁高龄,满头白发,个子不高,瘦小而有精神。我们提到徐向前,她的第一反应是纠正54年前徐向前说过的一句话,她说:“徐向前说‘曾波和曾朴是一家的’,根本没有曾波,就是曾朴,怎么说曾波和曾朴是一家的呢?”  相似文献   

15.
川陕苏区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四方面军开辟的第二个革命根据地。红四方面军在创建根据地的过程中,采取镌刻石质革命标语和文献的形式,广泛深入地宣传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团结动员群众,打击消灭敌人。因此,大巴山区的红军石刻文献、标语、对联数量庞大,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规模宏伟,在全国享有极高的知名度,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朵奇葩。  相似文献   

16.
四过黔南的历史,是红军长征史上转战贵州历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黔南地区革命斗争历史的重要篇章。1934年秋,由于党内"左"倾指导思想的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斗争的失利,中国工农红军被迫举行大规模的战略转移,开始二万五千里长征。先后参加长征的红军部队有:红六军团(先遣长征)、红一方面军(又称中央红军)、红二方面军(红二、六军团合并改称)和  相似文献   

17.
武夷山市洋庄乡坑口村,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曾是闽北分区党政机关的诞生地、方志敏率红十军第一次入闽作战的要地和休整地。 78年前的5月7日,红十军在坑口休整时,无产阶级革命家方志敏在坑口村头一座土墙上,挥笔写下“中国红军万岁”6个大字,是方志敏当年“血战东南半壁江山”辉煌战史的一处红色印证。  相似文献   

18.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三明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曾进行过惊天动地、可歌可泣的革命斗争,浸渍着先烈们悲壮激烈、奋勇杀敌的鲜血,烙印着三明老区人民前仆后继、奋勇向前的足迹,更铭刻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永垂青史的丰功伟绩。在纪念中国共产党诞生90周年之际,追忆77年前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的足迹,见证先辈们所留下的最早抗日标语,抚今追昔,缅怀革命先烈,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美好日子。  相似文献   

19.
卢振国 《党史博览》2010,(11):36-38
2009年,在开展“双百人物”评选活动中,吴焕先被选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2009年8月1日晚,中央电视台在《人民英模》栏目播出了吴焕先的英雄事迹,题为《骁将英名留陕甘》。吴焕先的英名及卓著功勋,已载入史册。然而,吴焕先及其家庭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悲惨遭遇,至今却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20.
光泽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央苏区闽赣省21个苏区县之一。光泽苏区创建于1932年10月,1933年2 月建立中共光泽县委和光泽县革命委员会,同年11 月第五次反“围剿”开始时失陷,1934年4月恢复苏区根据地,在北部山区建立起3个区委,主力红军北上抗日后即转入游击战争时期,坚持斗争,红旗不倒,直至1947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