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文章对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存在着的三种主要的政治力量,即蒋介石国民党、汪精卫集团和中国共产党的地位、实力、态度和影响进行分析、比较,从而来看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2.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不仅重视对日本侵略者的军事斗争、政治斗争和经济斗争,还特别重视文化斗争,千方百计发挥文化在抗战中的作用,注重抗战文化建设,开辟了文化领域内的另一场抗战。成功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了引导我们党不断走向胜利的思想路线;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为核心和统领,通过制定抗战文化方针,培养抗战文化队伍,明确抗战文化任务、服务对象和服务方式,规定抗战文化建设的任务、步骤和方法,重新构建了根据地抗战文化体系;大力发展根据地干部教育事业,开展各种类型的群众教育,扫除文盲和创办期刊、报社,大力建设抗战文化传播媒介,创造性地发展了抗日根据地文化教育事业,为抗战文化建设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相似文献   

3.
中华民族浴血抗战的艰苦历程有力地揭示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抗日武装是抗战的中流砥柱。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利益最坚定的维护者,是取得抗战胜利的决定性力量。  相似文献   

4.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主张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全国各族人民包括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共同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正义战争。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的时候.本刊第8期推出主题策划:“中流砥柱·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旨在与读者一起追忆往昔.弘扬伟大民族精神,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视和平,开创未来。  相似文献   

5.
80年前,日本发动了侵略我国东北的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标志着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标志着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日本投降,经过14年的浴血奋战,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终于胜利结束。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  相似文献   

6.
《新长征》2011,(7):F0003-F0003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畔的枪声,唤起了中华民族的彻底觉醒。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使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这促使中国人民更加深入地思考:中华民族的前途在哪里?振兴之路在哪里?  相似文献   

7.
张彦玲 《新视野》2005,2(5):13-15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政治建设史上,抗日战争时期无疑是十分重要和有深远影响的一段。对这一时期党领导民主政治建设的历史进行深入的研究,有助于我们准确地把握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历史、现实与未来。本文就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时期领导民主政治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及其对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和历史启示,阐述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8.
姜义军 《世纪桥》2012,(24):4-8
在伟大的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放手发动并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动员和团结一切抗日力量,领导八路军、新四军及各种人民武装前仆后继、奋勇抗敌,以无可争辩的事实表明了她为赢得抗战胜利所发挥的中流砥柱的作用。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率先表明抗日立场、主张最早提出开展全民族抗战,归结起来可以说践行了具有首创主义的十个“第一”。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佳木斯地区(史称三江地区)在抗日战争中共产党人以救国救民为己任建立党的地方组织,壮大党的武装队伍,开展抗日游击战争的史实,揭示了在佳木斯地区抗日斗争中共产党独自奋斗勇于抵抗强敌,由此,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的时间、空间和思想主张三个维度中全力抗战,起到了主要作用。由此得出:中华民族全体热爱和平的人民群众是中国抗日战争的坚实力量和广阔基础。中国共产党是根植于人民群众的中国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主要表现在:率先举起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旗帜;制定全面的抗战路线;提出持久战的战略方针,开展敌后游击战争;组织和推动国民党统治区的抗日民主运动;坚持、巩固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因如此,抗日战争才能够成为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第一次赢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相似文献   

11.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对根据地的公营经济建设做了大量的实践探索工作。为了支援抗日战争,共产党依靠发展公营经济来保障战争供给,并制订统一领导与分散经营相结合的方针发展公营经济;为提高公营经济效益,积极探索公营工业的企业化改革,并采取措施规范公营商业的发展。这些探索不仅促进了根据地公营经济的发展壮大,支援了抗日战争的胜利,而且对于加快推进我国当前的国有经济体制改革也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在抗日战争期间,党依据所处的内外环境和政治任务的不同,对领导制度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抗日战争战略防御阶段前后、抗日战争战略相持阶段、抗日战争战略反攻阶段.本文对这一探索的过程、内容、特点做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抗日战争时期,党内民主获得了较好的发展.总的来说是与全民族抗战这个特定的大背景分不开的,同时也与党自身的发展、成熟密切相关.考察这一时期的党内民主发展可以看到:六届六中全会推进了党内民主的制度化和法律化,延安整风丰富和发展了党内民主生活实践形态和实践原则,党的七大将党内民主建设和发展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14.
简论抗战之前的新生活运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34年蒋介石发起新生活运动 ,主要是为了配合武力上“剿共”,同时在一定程度上 ,也为抗日战争作精神准备。新生活运动以蒋介石重新解释之后的礼义廉耻为中心准则 ,同时吸取近代资本主义国家的某些公共道德和社会生活方面的某些精神文明 ,以整肃国民日常生活 ,改良社会风气 ,并以促成国民生活的军事化、生产化、艺术化为追求目标。新生活运动虽然在推行过程中派生出了一些值得肯定的效果 ,但是由于它公开回避了抗日问题 ,它所提倡的一些改良国民生活方式的规定 ,严重脱离中国实际 ,加之国民党官员对新生活运动的执行本身缺乏诚意 ,因此 ,新生活运动的实际效能与蒋介石的目标 ,相距甚远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运用唯物辩证法指导抗日战争,在全面分析战争全局复杂矛盾的基础上排除各种干扰,紧紧把握战争中的主要矛盾,强调要做好量变这篇文章,指明了中日战争必然的长期性和重要性,对如何组织和推动量变,如何提升量变质量、缩短量变过程,使质变早日来到进行论证;通过论述战中物与人、持久战与速决战、集中用兵与分散用兵等关系,提示了以弱搏强的辩证法。  相似文献   

16.
论抗战时期桂林人口伤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军的侵略给桂林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整个抗战时期,有确凿数据或事实作为依据的官兵阵亡人数 为6729人。根据战争损失专家提出的比例(即负伤与死亡的比例约为2:1)计算,则抗战中桂林籍伤亡的官兵和在 桂林伤亡的其他省籍官兵的人数约为20000人左右。而民众死亡的数量根据人口的发展情况判断应在《广西年鉴》 所记载的数字的基础上再加上1万人,即约为3万人。  相似文献   

17.
中共满洲省委是最早处在抗日最前线的党的地方组织,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承担起领导东北抗战的历史重任。九一八事变前,她密切注意日军侵华动向,并组织和领导东北地区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反日爱国运动。事变中,发表了中国共产党抗战史上的第一个宣言,在第一时间里将“九一八”之夜的真相告诉了世人,戳穿了日本帝国主义蓄谋已久的侵华阴谋。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她及时地提出政治纲领和斗争策略,组织和领导群众斗争,促成中朝民众联合,推动反日斗争,支持与领导民众抗日救亡团体。她是东北抗战的政治领导者和军事领导者。她在抗日义勇军中积极开展工作,发动和领导武装斗争,开展统一战线工作,领导东北人民革命军、抗日联军,开展了全国第一阶段的抗日游击战争。中共满洲省委和东北党组织是14年东北抗战的坚强领导核心和骨干力量。  相似文献   

18.
抗战时期 ,中国共产党对科学技术的地位和作用有了深刻的认识 ,并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 ,促进了根据地经济建设的发展 ,壮大了人民武装力量 ,提高了人民的文化素质。  相似文献   

19.
抗战时期,抗日救亡开始凸显并逐步成为时代主题。无论是国共两党还是其它社会阶级阶层、抗日党派,都现实地面临着如何激发起民众的爱国热情与民族意识,进而促使民众抗日参战或者整合社会资源等等一系列问题。因此,抗日战争以它宏大的历史背景和历史事实向我们讲述了曾经发生在中国社会的广泛的政治动员。如何挖掘这一史实,特别是要注意总结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政治动员的重大意义,这应该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课题。基于此目的,本文从中国共产党政治动员实施的原因、手段和意义三个方面进行一些分析。  相似文献   

20.
抗战时期,八路军总部军工部在晋冀豫根据地兴办了一批兵工厂,制造各种兵器,并在改进枪炮性能及手榴弹、地雷生产工艺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果.这主要得益于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和八路军总部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扶持,也与军工部重视发挥技术专家和能工巧匠的作用,对军工企业实行严格规范的管理,以及广大民众的无私奉献和积极支持是分不开的.晋冀豫根据地兵器工业对于改善抗日军民的武器装备,提高战斗力,造就一批军工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