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贾铭 《乡音》2014,(7):44-44
乐亭县缸炉烧饼起源于清同冶四年(1865年),当时,在乐亭县城北街有一位经营面食的师傅,名叫石老化,他在做包子、饺子的同时,不断摸索,并加菜馅做成烧饼,然后放在吊炉里烘烤,烤出的烧饼却很好吃,风味独特,就开始在铺面销售。因烧饼味美价廉,十分畅销。之后,他为了提高烧饼品位和烤制效率,又反复琢磨,不断改进馅的调料配比,特别是经人指教利用水缸做成缸炉,以缸炉烤制而取代了吊炉。这缸炉烤烧饼火头匀、炉壁上贴得又多,且烤出的烧饼色泽焦黄,外酥里嫩。  相似文献   

2.
“黄桥烧饼黄又黄哎,黄黄烧饼慰劳忙哎……”哼着这首闻名遐迩的《黄桥烧饼歌》,我专程到黄桥镇,采访了当年给陈毅元帅做烧饼、送烧饼的刘润宝老师傅。77岁的刘润宝,身怀做  相似文献   

3.
马杰  马玉 《中州统战》2002,(7):42-43
在民权县城北15公里处,有一个回族村庄,人称“麻花庄”。当你走近该村,便会有阵阵油香扑面而来,这便是该庄生产的著名小吃——贡麻花的香味。目前,该村316户农户中有116户在从事贡麻花的加工。 麻花庄名称的由来,距今已有260多年的历史。据《民权县志》记载:清朝乾隆皇帝南巡至黄河渡口,见路边一老翁正在烹麻花,芳香四溢,欲食之。随侍奉上,因香酥味美,传入御膳。地方官吏闻之,列为贡品进献,受赏,钦封“麻花庄”。“贡麻花”也随之沿袭下来,至今已祖传八代。  相似文献   

4.
西平空心烧饼熊德良西平县的空心烧饼是远近驰名的地方特产,其历史渊源流长,在当地流传不少有关的美丽传说。早在一千三百多年以前,西平人就会制作烧饼。不过,那时的烧饼不是空心的,而是发酵的面粉做成的“牛舌头火烧”。据西平县志记载:公元625年,李渊的次子李...  相似文献   

5.
我是市人大代表,桂发祥麻花饮食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在我和公司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十八街麻花从街巷小吃到津门首绝,从单一的手工制作到流水线、机械化生产,从前店后厂到营销网点遍布全国,公司"立足天津,覆盖全国,走向世界"的营销策略得以实现。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我认真履行代表职责,践行着担负社会责任、传递百姓心声的座右铭。坚持自主创新,塑造品牌形良1998年,我怀着对民族品牌的炙热情怀和做优做强老字号企业的强烈责任,带领公司走上了改革发展之路。经过多次试验、改进,自主研发了国内第一条麻花生产线,实现了麻花生产的机械化。由电脑控制麻花的炸制过程,并采用植物油自动循环净化过滤系统,实现了麻花从配料、炸制、包装、入库连续作业。  相似文献   

6.
不久前,牛文元委员在全国两会上曾语重心长地给一些地区提醒:现代化虚热要降温!说起虚热,我有很多想法—— 古时候有个笑话,说一老哥们儿一连吃了6个烧饼都没吃饱,直到吃了第7个烧饼时才吃饱。于是,这哥们儿很是懊悔,说前面的那6个烧饼都白吃了。这哥们儿忽略了一个重要问题,他不知道这个“饱”是靠一个个烧饼积聚起来的。  相似文献   

7.
因工致残的河南省淇县轻纺局退休干部晋安与自己下岗几年的妻子在鹤壁市的新区商贸城内经营打烧饼的生意。 不久前一天下午,晋安像往常一样打烧饼,突然有辆农用机动三轮车闯入市场,猛地撞在烧饼炉上,把绑扎在炉子上的大型太阳伞碰翻在地,随后扬长而去。不多时,那个开三轮车的年轻人酒气熏人地又返回来,气势汹  相似文献   

8.
红塔集团 《创造》2016,(9):72-73
走进红塔集团楚雄卷烟厂制丝车间,人们会看到一个手提对讲机、不停奔走在生产一线的忙碌身影. 这个人叫柳志辉,制丝车间甲班生产班组长.不知从何时起,人们送了他一个“麻花”的外号,他带领的甲班也被称为“麻花”班.柳志辉笑着说:“‘麻花’好哇,有韧劲,更有聚合力.”  相似文献   

9.
《政工师指南》2009,(3):F0004-F0004
天津市桂发祥麻花饮食集团有限公司是以桂发祥十八街麻花为主打产品的食品企业,已有近百年的经营历史。集团围绕做优做强桂发祥品牌,大力实施品牌战略,走传统食品与科技相结合的道路,建立了现代化的生产基地,在生产上采用电脑程控麻花机械生产线及植物油自动循环过滤净化系统设备,  相似文献   

10.
一幅名为《赶时髦》的漫画中有这样一则招聘启事:武大郎烧饼店招聘两名本科学历以上的烧饼工,博士生优先录用。作者以辛辣的手笔,鞭挞了当前“人才高消费”的现象,幽默而不失清醒也发出了规范人才市场的呼声。现实中诸如武大郎开烧饼店这样,不从岗位、工种的实际需要出发,片面追求高学历的现象的确是有的。一些单位和部门对招聘人员过分追求学历档次,无端技高用人要求,原本职高或中专生足可胜任的工作,偏要“诚招本科生、研究生”。如某地区近几年发布的记帐员、业务员、打字员等招聘广告中,90%以上要求求职者应具备大专以上学历…  相似文献   

11.
全芝麻仁焦盖烧饼全芝麻仁焦盖烧饼为登封的一大名牌食品。圆形厚墩,一面黄焦,一面干酥,内松软,焦面上是脱壳芝麻仁,堪称"登封一绝"。相传在南京高宗年间,当时抗金名将岳飞,在耶城大破金兀术后率兵进登封,祭宋陵朝中岳,即兴留辞中岳庙时,在一家店主名叫傅诚、...  相似文献   

12.
刘根生 《文明大观》2003,(12):44-44
我楼下那家卖烧饼的总算回来了。不知是什么原因。这家摊点的烧饼显得特别香,我差不多每天都要买两块当早餐。前阵子南京大张旗鼓地迎接全国爱卫办检查。这家烧饼摊点和其他许多路边摊点一样,不知被清理到哪儿去了。现在好了。我居住的这座古城已经通过了国家卫生城市考核。路边摊点也就不用东躲西藏了。  相似文献   

13.
张旭 《小康》2010,(1):106-109
馋用镜头记录下时代流行风尚,全世界的时尚名流也都乐于被他的镜头所掌控  相似文献   

14.
自去年3月从武汉开张不到一年的时间,上海、重庆、深圳、北京、南京、广州……湖北恩施土家族的普通小吃——掉渣烧竟饼风靡全国一些大中城市,掀起一阵“烧饼旋风”。  相似文献   

15.
沙县肩膀戏     
汪兰 《福建乡土》2010,(5):10-12
沙村,是沙县小吃文化城的雅称。在这古朴而又典雅的美食城里走街串巷,但见家家红灯高挂,处处酒旗飘扬,热腾腾、香喷喷的庙口扁肉、沙阳板鸭、夏茂烧饼、烧卖、芋包子、米灌肠……不但能大饱口福,还能大开眼界。  相似文献   

16.
我的写字桌窄窄的小小的,一角放一只大得不成比例的糖盒。盒里的巧克力,早让我馋馋地吃光了。吃最后一颗的时候想,要是糖盒里又能长出一层巧克力多好。这么想着,糖盒里果然开始长东西:透明胶、两面贴、涂改液、告示贴、香橡皮、各种颜色的曲别针。所有这些都是我的稿纸的化妆品。我自己从来不买化妆品。84年住在东京新大谷饭店,洗完澡看到为宾客供应的护发素。那时北京商店里也到处有卖,就是没有用过,不知道护发素到底是何物。总归是抹在头  相似文献   

17.
活力     
一座由红黄蓝三原色六件雕塑组成的大型城雕《活力》,崛起在上海杨浦大桥浦东一端: 在蓝色、黄色的火焰映衬下,屹立着三根火红的、曲线向上的“大麻花”.象征着冲天燃烧的火炬……  相似文献   

18.
“角马的肉好不好吃?斑马肉味道怎么样?羚羊角有没有药物作用?”很多中国游客在非洲近距离接触大群野生动物的时候,总会提出如此“馋味”十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信息月报     
《天津人大》2012,(3):46-47
地河西区人大常委会开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执法检查日前,河西区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市、区人大代表对全区贯彻落实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情况进行了执法检查。检查人员首先听取了工商河西分局、区质监局关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执行情况的汇报,对两局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贯彻执行工作给予高度评价。随后检查人员视察桂发祥麻花集团和佟楼副食商场。在实  相似文献   

20.
一根网线,不仅让“提篮小卖”的农民创业者品尝到了“电商换市”的甘甜滋味,更承载了千千万万农村“创客”的创业梦想,激发了浙江田野波澜壮阔的创业创新热潮. 村村闪现电商“创客”群体 缙云县壶镇镇北山村村民吕振鸿早年和很多老乡一样,挑着担子走南闯北卖烧饼.一次偶然机会,他发现做电子商务能赚钱,由此放下了烧饼摊,回到老家,捣鼓起了电子商务,卖起了户外运动装备.没几年,吕振鸿生意越做越大,并创下了“北山狼”户外用品品牌.在他的带动下,北山村开出淘宝店近100家,整村因此也从穷得丁当响的“烧饼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淘宝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