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政府体制创新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的一个实实在在的方面,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同时,人们也看到,切实推进政府体制创新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其中的原因非常复杂,但既得利益越来越对改革起着阻碍作用,已经是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政府体制创新必须正视这一事实,摆脱既得利益的干扰,才能沿着正确的方向取得进展。就对这个问题的思考,我想谈两点认识。  相似文献   

2.
制度创新是社会变革进程中提升地方政府有效性的突破口,但由于指令型的体制内制度创新脱离了公众的利益需求,政府间的权力配置抑制了制度创新的空间和动力,制度创新的成败过于依赖创新者的政治命运,不科学的政绩考评体系诱发了制度创新的功利行为以及维稳的严峻形势和既得利益关系对制度创新的束缚,地方政府制度创新面临着不可持续的现实困境。通过创造制度创新的支持性环境、建立制度创新与公共利益的连接点、实现制度创新与体制内相关制度的有机结合、构建科学的制度创新政绩考评体系、培育制度创新的增长点等措施.可以化解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的可持续性难题。  相似文献   

3.
郎友兴 《人民论坛》2012,(21):21-22
科学发展观不只是中国发展方式的转变或变化,其实质就是利益格局的大调整。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打破原有的利益格局障碍三既得利益62.2%的受调查者选择"既得利益群体",该项得票率列科学发展十大障碍第三位表现:既得利益群体利用法律体制等漏洞,官商勾结、权钱交易,牟取暴利。比如,十年来一线城市的房价翻了几番,房价调控越调越高,成为政府与百姓心中的共同痛处,房地产既得利益群体的狙击让每次调控成效难显。症结:科学发展的推进就是体制改革的深入,这自然会损害到部分人的既得利益,他们自然  相似文献   

4.
我认为,政府流程再造是当前地方政府行政体制创新的基本选择. 地方政府体制的创新能力主要受制于地方政府的组织结构、职能定位和不定期理方式因此,创新政府体制的关键在于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和调整政府职能定位,而政府流程再造则是当前政府体制创新的基本选择.  相似文献   

5.
政府采购制度的改革和创新,必须打破“既得利益”的阻碍。凡是履行政府公共职能的项目,都应该纳入政府采购法规的覆盖范围  相似文献   

6.
建设区域创新体系,政府发挥着主导作用。没有政府自身体制与机制的创新,就不能发挥政府对创新的引导与组织作用,也不能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和体制环境。在建立区域创新体系的过程中,柳州积极探索政府体制和机制的创新。“不走创新的路就是白打工”方向是发展的首要问题,关系着整  相似文献   

7.
关于政府体制创新,还有其他类似的提法,比如行政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政府制度创新,还有最近大家所说的大部制改革,治道变革,等等.政府体制创新是个世界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今天研讨的题目是政府体制创新.我觉得这是当前我们国家改革的一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一个热点和重点问题.  相似文献   

9.
我国政府体制创新,应以政府管理体制创新为先导。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政府体制创新的经济基础;依法治国,为政府体制创新奠定坚实的法律基础;政资分开,是当前政府管理体制创新的关键点之一。  相似文献   

10.
政府体制创新与公共管理职能重塑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政府体制创新的关键是重塑公共管理的职能 ,这是因为支撑政府体制的基本载体是其固有的职能 ,因此 ,只有通过弄清政府管理体制创新的机理来认识其创新的内涵 ,才能找到政府体制创新的支点。根据这一思路提出了政府体制创新的目标 ,并在此基础上依据政府管理的制度、技术、方式和方法指出了政府体制创新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1.
近代中国经历了多次变革与革命交替的转型尝试,所累积的历史经验与抗战胜利后有利的国内外政治因素一起,促成了1946年政协会议的召开.政协会议讨论了宪法、政府、军队等构建现代国家体制的基本问题,为国家和平转型设计了严密的程序,但最终还是因国民党不肯放弃既得利益而失败.从<中华民国宪法>的制定到1949年新政协的召开,政协会议深刻影响了后来的政治进程,也从另一个角度反证了制度变革的不可行,社会革命才是近代中国国家转型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2.
政府创新: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新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所谓政府创新,就是探索政府体制运转的新方法、新模式,以适应新环境的变化和新现实的挑战。政府创新在内涵上主要体现为理论层面上的政府创新、体制层面上的政府创新和技术层面的政府创新。  相似文献   

13.
改革与创新现行行政区划体制已成为政府管理体制创新的客观要求。要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政府管理体制,首先是加快行政区划体制的改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14.
应赋予少数地方政府创新特许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加入WTO以后 ,地方政府只有不断推进体制和制度创新 ,才能有效应对加入WTO的挑战。地方政府应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重构政府与市场、社会的关系 ,实现地方政府职能的根本性转变 ;以市场改革和社会服务为基本导向 ,合理设置地方政府机构 ;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突破口 ,推动地方政府的综合性制度创新。为此 ,应在加强对地方政府体制和制度创新的领导、指导和协调的基础上 ,赋予少数地方政府创新特许权 ,发挥地方政府在创新中的主体作用 ,努力形成地方政府体制和制度创新的推进机制。  相似文献   

15.
《公安研究》2010,(4):90-91
季燕霞在《社会科学战线》2009年第2期撰文认为,地方政府债务膨胀是我国经济高速增长背后一个隐讳的事实,是我国社会转型背景下特定体制文化演绎的产物。其中,政府信用与国家信用混同,经济人现实与政治人理想冲撞,垄断权力扩张与政府预算约束缺失,建设型政府的职能定位与地方政府间为财政增长而形成的竞争,权力资本与金融资本结盟等等,是导致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膨胀的深层次体制文化原因。  相似文献   

16.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方式,包括政府推动型和民间自生型,或者说体制内创新和体制外创新。政府推动型的、体制内的或者说供给主导型的创新,是指由政府借助行政、经济、法律等手段自上而下组织实施的创新;而民间自生型的、体制外的或者说需求诱致型的创新,是指创新主体为确立预期能导致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制度安排和权利界定而自发组织实施的自下而上的创新。民间自生型创新往往是整个创新链的发端,是形成社会创新体系的基础,是发展的重要动力。以民间创新为基础形成创新链在当代中国,提倡民间自生型…  相似文献   

17.
周宏兵 《前沿》2005,(11):25-28
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是社会多元化利益主体之间利益关系调整的过程。政府必须转变政绩观和行为方式,强化社会公共职能,让渡事实上存在的因权力而派生的既得利益,推动制度创新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型;国企和民企需要努力克服现行体制和政策等所造成的困难和矛盾,实现改组、改制,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不断增强企业的活力和市场竞争力;社会利益结构需要根本变革,市民需要降低利益期待,积极创造条件,通过加快城市化进程逐步消除城乡“二元社会结构”,实现“三农”问题的根本解决。  相似文献   

18.
积极推进药品监管的体制和机制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5年来,药品监管部门经历了两次大的体制变动和相应的机制调整,这两次体制变动,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国政府部门在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方面的探索。特别是今年的这次改革,着重以食品安全为突破口,将安全这一政府行政重要目标作为政府机构设置和政府职能划分的一个标准,具有前瞻性和国际性。第一轮药监体制改革:变管理部门为执法部门1998年,第九届全国人大产生了新一届中央人民政府,新一届政府组成的一个特点是国务院部委从40个降到29个。这届政府的一个大动作是新组建了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这个局集中了原来分散在卫生部、中药管理局、国家医…  相似文献   

19.
《人大建设》2007,(4):54-54
《中国青年报》报道,经济学家张维迎教授前不久在接受《权衡》杂志的专访时说,现在很多人把创新仅仅理解为科技行为、政府行为,这是误解。发达国家之所以创新做得好,是因为那是企业家在做。我们现在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本来企业家应该做的是技术创新,包括新技术的发明和推广,政府应该做的是体制创新,结果我们倒过来了:大量的企业家是做体制创新,而政府成天忙着叫喊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30多年来,知识分子问题一直是个热门话题.每隔10年就有一个焦点的变化:1980年代的焦点在于,知识分子作为社会精英如何承担现代化的中坚作用;到了1990年代,知识分子在市场经济浪潮冲击下被边缘化,于是焦点聚集在如何重建人文精神、知识分子的岗位在哪里;进入21世纪,知识分子与体制的关系日益密切,少数人甚至成为既得利益群体,媒体开始关注知识分子的腐败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