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根据第二审法院审查的范围是法律问题还是事实问题,可以将刑事第二审构造划分为事实复审和法律复审两种模式。在英关法系,在对抗制和陪审团审判的影响下,初审法院认定的案件事实通常具有终局的性质,第二审法院非常尊重初审法院对案件事实的认定,因此刑事第二审构造一般采用法律复审模式。在大陆法系,在职权主义和参审制的影响下,初审法院所作判决具有暂时性或者阶段性的特征,因此刑事第二审构造基本上采用事实复审模式。  相似文献   

2.
所谓证据,是指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作为民事诉讼证据,它是人民法院在审理民事案件中认定事实的根据。本文所说的“事后证据”,是指人民检察院在民事行政检察中依法收集的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客观事实,是人  相似文献   

3.
经济纠纷案件和一般民事案件在诉讼程序上都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试行)》因此,两者用以证明案件事实情况的证据规范都是该法第六章所规定的条款。这说明经济纠纷案件和一般民事案件在性质上有共性,因而在运用证据规范方面也有共性。认识这种共性,有利于经济审判工作在运用证据方面借鉴民事审判工作长期积累起来的丰富经验。但是,经济纠纷案件的诉讼证据同一般民事诉讼证据相比,除了共性之外还有其独具的特性。认识经济纠纷案件证据的特性,对于经济审判工作者收集、审查、分析、判断证据,证明案件事实,提高办案质量和办案效率,都是很有裨益的。本文拟就经济纠纷案件证据的特点及其在运用上应具有的独创性进行探讨,目的在于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4.
刑事证明既是一种认识活动,又是一种诉讼行为,因此,除了应该遵循认识论的普遍规律外,还应接受程序法律和证据规则的调整和制约。认识本身的相对性和刑事证明的特殊性决定了人们对案件事实的认识不可能达到与客观存在的案件事实完全一致、绝对真实的程度。基于刑事证明的相对性原理,应当重塑我国刑  相似文献   

5.
夏欣 《法制与社会》2013,(33):27-28
美国的陪审团制度体现在其宪法修正案当中,无论民事还是刑事案件,原被告都可以提出陪审团审判的要求。陪审团分大陪审团和小陪审团,大陪审团只适用于刑事案件,其主要职责和权利是决定是否起诉。小陪审团通常由12人组成,通过对案件事实的认定,决定嫌疑人是否有罪。本文所提到的陪审团,一般是指小陪审团。  相似文献   

6.
美国侵权法中的事实自证原则是一种特殊的过失证明方式,多被用于原告无法明确证明被告过失、但有关案情足以使法官或陪审团认定,被告无论是以作为还是不作为的形式都存在过失的案件,从而使原告在这些案件中能够获得合理的赔偿。本文简要介绍了事实自证原则的起源与现状,论述了事实自证原则的适用条件,在文章最后介绍了事实自证原则在医疗过失侵权案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作为社会科学领域的一种认知活动,就其性质而言,证明首先属于人们主观对客观发生的社会事件的一种认识,因此必须遵循认识论的普遍规律。证据其实是承载案件事实信息的载体,证据的本质属性也只能是关联性,具体指关联性中体现出案件事实的信息性。证据的概念过于强调证据的客观真实。应将证据重新定义。证据的证明力在于其能形成相互关联的证明链条。证据可以承载事实的真实信息,也可以承载事实的虚假信息。  相似文献   

8.
法庭调查是在法庭上对案件事实和证据进行审查核实的活动,是开庭审理诉讼案件的核心部分,是案件进入实体审理的重要阶段。法官在法庭调查中起主导作用,主要包括:引导当事人举证、质证;在举证、质证的基础上进行认证,确定证据的效力;根据确认的证据,对案件事实作出认定。行政诉讼的证据是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也是认定案件事实的根据;法官对案件事实的认定(而不是对案件事实的调查)是对证据事实的主观反映(包括由表及里、去伪存真的认识)。因此,法庭调查的直接对象是证据事实而不是案件事实。通过法庭审查、核实证据,…  相似文献   

9.
沈志伟 《法制与社会》2010,(16):135-136
证明标准是认定案件事实所需的最低证据要求,民事案件的证明标准相对低于刑事案件的证明标准。我国现行民事诉讼证明标准的缺陷导致司法裁判的不统一,未来我国应确立以高度盖然性为主、盖然性占优势为辅的多元民事诉讼证明标准,并在不同诉讼阶段实行不同的证明标准。  相似文献   

10.
论诉讼证明的相对性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诉讼证明既是一种认识活动 ,又是一种诉讼行为 ,因此 ,除了应该遵循认识论的普遍规律外 ,还应接受程序法律和证据规则的调整和制约。认识本身的相对性和诉讼证明的特殊性决定了人们对案件事实的认识不可能达到与客观存在的案件事实完全一致、绝对真实的程度。基于诉讼证明的相对性原理 ,应当重塑我国刑事诉讼中定罪判决的证明标准 :其主观标准可以概括为“法官内心确信无疑” ,其客观标准则为“最大限度地符合或接近案件客观事实”。  相似文献   

11.
民事案件中证人出庭作证的几个问题符建敏,吴鹏随着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深入,证人出庭作证已成为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迫切要求。然而,从司法实践来看,证人不出庭作证的现象普遍存在,严重影响和制约着民事审判方式改革,而且对人民法院正确地认定案件事实和对案件作出正...  相似文献   

12.
我国行政诉讼法要求对案件事实的认定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即达到客观真实的标准。此做法混淆了证明目的与证明标准,超越了人们的认识能力,并且降低了行政效率。不仅如此,这样单一的证明标准也抹杀了行政诉讼各类案件性质的不同,背离了现代诉讼中的程序正义价值,产生了许多现实难题。因此,在修改行政诉讼法的呼声日益高涨的时候,有必要重构我国的行政诉讼证明标准。  相似文献   

13.
<正> 英美的陪审团制度已经有了七百多年的历史。陪审团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在刑事和民事诉讼案件中都使用的小陪审团(Petit jury)或叫审判陪审团。在民事案件中,它的任务一  相似文献   

14.
证明标准问题之司法实务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证明标准是指证据与事实之间的联系应当达到何种程 度才能认定案件事实,也就是法官认定案件事实的 最低证明要求。可见证明标准问题是司法实务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而过去我们无论在立法,还是在司法活动中都很少有意识地去关注这个问题。但是,从司法过程来说,法官审案必须首先要查明事实,而事实是否查明必然就有一个评判标准和界限的问题。可见,无论我们关注与否以及关注的程度如何,证明标准问题都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而客观存在于司法活动之中。笔者最近查阅了134个案件(其中刑事60件,民事 63件,行政 11件),对司法…  相似文献   

15.
“陪审团决定事实问题、法官决定法律问题”的常识观点虽揭示出陪审团审理的基本框架,却过于简单,且与实际不完全相符。陪审团审理还存在一种微观的制衡机制,即法官可以通过运用证据规则、对陪审团作出指示、指定裁决形式,以及批准作为法律事项的判决的动议和重新审理动议等方式制约陪审团的事实认定;陪审团则可以在定罪、量刑和裁定民事赔偿额度等方面影响法官对法律问题的决定。这种微观制衡机制既保障了陪审团审理中的事实认定,又维护了法律适用的正当性。  相似文献   

16.
法院审理案件是本着"事实是根据,法律是准绳"的审判原则进行的.也就是说,对案件适用法律是建立在一定事实的基础上的,而一定事实的认定是通过全面调查和正确的判断证据来实现的.尤其民事案件的证据,除当事人提出的外,一般地是由法院依职权主动的调查和搜集的.因此,民事案件的调查工作和对证据的判断显得特别重要.近几年来,民事案件的调查工作有了很多的改进,但仍有一些案件由于调查工作不充分、不适当,很长时间内存在着事实不清楚、证据不充分的情况,因而影响了审判工作的迅速和正确进行.这些隋况表现在:1、主要事实不清,致使案件认定事实的基础发生动摇.如有些离婚案件缺少婚姻关系的性质、双方感情的基础、感情变化的情况与原因以及离婚的真正原因等证据;借贷案件则缺少借贷发生的事实、借贷的数量和利率、借贷的期限和当时、当地信用社和国家银行贷给群众贷款的利率等证据;损害赔偿案件则缺少加害人的行为是否违法、损害程度等证据.2、次要事  相似文献   

17.
对法律的适用是在认定事实的基础上进行的,民事判决的正确性以事实认定的正确性为基础。因此,如何理解和以何种标准来判断事实认定的正确性,直接决定了判决正确与否,还会导致诉讼制度的构造不同。可见,事实认定的正确性问题是民事诉讼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甚至可以说是民事诉讼研究的始点。一、传统观点的反思我国传统诉讼法学认为,事实认定的正确性指的是判决认定的事实与案件事实真相完全相符,也就是判决认定的事实与客观事实保持一致。如陈一云先生主编的《证据学》指出:“我国诉讼中的证明任务是查明案件的客观真实,归根到底,…  相似文献   

18.
田庚 《时代法学》2013,(5):73-78
历史的不可回复性、案件证据的证明相对性以及法官认识能力的有限理性,决定了事实真伪不明案件的客观存在。法官不得拒绝裁判的司法规则要求法官对于事实真伪不明的案件必须作出处理,但是证明责任的滥用与事实推定的失范违背了司法裁判权的运行规律。要解决该问题,需要从改良事实认定模式、谨慎适用证明责任、认真对待经验法则等方面入手,构建良性互动的事实真伪不明案件的事实认定裁判规则,让司法裁判最大限度地获取社会公众认同。  相似文献   

19.
苏岩 《法制与社会》2013,(25):85-86
补强证据规则是经过长期的诉讼实践得出的对于案件事实其证明作用的证据的证明力大小的判断标准。在法官判断事实的大陆法系国家里,补强证据规则和传闻证据规则等证据证明力规则一道,对法官的自由心证过程起约束作用。而在英美法国家中,补强证据规则更是被视为避免陪审团在认定事实时候被任何一方当事人所误导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0.
一、问题的提出从一定意义上讲,民事诉讼可以认为是当事人双方实践诉权与法院行使审判权,以涉讼民事案件的事实问题和法律问题为内容而进行的主体相互间的信息交流,并在此基础上作出判断和决定的过程。这一过程可以理解为当事人为寻求纠纷的解决进行主张、举证证明,而法院则审查判断证据、认定案件事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