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强  李学锋 《学理论》2013,(2):263-264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政治参与越来越成为大学生政治参与的重要手段。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政治责任感,提高大学生参与政治的热情,塑造大学生独立的政治品格。但也存在着网络政治参与信息来源不可靠、容易形成非理性参与的负面影响。正确引导大学生利用网络进行政治参与是当下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
网络政治参与有利于民主政治发展和政府管理创新,有利于进行政治宣传。规范网络政治参与的对策:制定完善的网络立法体系,规范公民的网络参与秩序;提高网民政治素质,培育网络公民意识;树立政治安全意识,加强国家信息安全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3.
作为新的政治参与渠道,网络政治参与具有传统政治参与方式无法超越的优越性,它有助于人们及时表达政治见解,释放,情感情绪;有利于政府了解民意,调整政策,化解矛盾,从而实现政府与公民的有效沟通,促进民主政治的发展,从而实现社会政治的稳定。但是,网络政治参与也对我溺的民主机制和社会政治稳定等方面提出了严峻挑战。面对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我们必须采取有力措施,才能趋利避害,保诞杜会的政治稳定.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4.
以互联网为标志的信息网络技术革命 ,给知识分子政治参与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同时也带来了消极影响。为此 ,我们应及早采取对策 ,扩大其积极作用 ,同时尽可能防止由此带来的弊端  相似文献   

5.
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祥 《行政论坛》2009,16(1):84-86
政治参与是民主政治的基本特征之一,是现代政治发展的重要内容.网络空间的出现及其发展,改变了信息传递的时空界限,为政治信息的输入和输出提供了宽敞的渠道,为政治参与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理念和操作方式,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未来政治参与的结构和模式.网络技术在推进政治参与的同时,也会产生相应的负面影响,因而分析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影响及对策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网络政治参与是民众在网络空间借助网络媒介试图影响政府决策的活动。台湾网络社会的发展成熟为台湾民众开启了释放大众政治参与需求的窗口,网络政治参与以其匿名性、开放性、互动性与草根性等特征降低了参与者的行动成本,提高了民众的参与意愿,改变了台湾传统政治生态。新媒体时期的网络政治参与逐渐发挥着从虚拟到现实的强大现实影响力,近年来台湾社会运动的话题兴起、结社、组织策划都源自网络并形成线上与线下密切配合联动,形成了颇具台湾特色的"网上串联、网下集会"公民运动模式。网络政治参与已然从政治人物生态、选举生态、政治舆论生态以及青年政治生态几个层面改变并重塑着台湾社会的政治生态。  相似文献   

7.
试论网络对公民政治参与的双重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爱军  姜帅 《美中公共管理》2005,2(11):38-41,67
迅速发展的互联网对公民政治参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网络开辟了公民政治参与的新范式,拓宽了公民政治参与的渠道,发挥了公民参政的自主性和自觉性,提高了公民的政治参与能力。同时,互联网也可能导致政治参与的“参与爆炸”,导致非法政治参与的扩大和非理性参与的负面影响。把握网络给政治参与提供的契机,清醒地认识网络的负面影响,在实践中积极引导其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8.
网络政治参与和政治稳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郭小安 《理论探索》2008,3(3):127-129
在信息化时代,网络政治参与是一把蚊刃剑,对政治稳定产生双重影响:既可能缓解政治冲突,促进政治稳定;也可能激化政治冲突,解构政治秩序.因此,在网络时代,在政治参与渠道不断拓宽的情况下,促进政治稳定的关键是:政府和公民要充分利用好网络媒介,并形成良性互动关系.作为政府,应积极利用和调控网络,与公民良性互动;作为公民,应增强参政理性和参政能力,提高参政质量.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种崭新的政治发展形态,网络政治特殊而丰富的内涵决定了其独特而鲜明的特征。网络政治的兴起不仅深刻改变着中国社会的政治生态,而且直接影响了中国的政治发展。要推动我国政治的健康、有序作用,必须加强网络立法,培育参与型网络政治文化,加大电子政府制度创新,实施网络媒介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0.
网络政治参与对党执政的影响及其应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政治参与对党执政的积极影响表现为:改善了政治参与的技术手段,为密切党群关系创造了新平台,为确保党的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提供了新保证,强化了对各级领导干部的监督功能。其消极影响表现为:增加了党的主流意识形态整合社会思潮的难度,参与的随意性特征决定了可能会造成非理性参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党的形象和威信。应对网络政治参与新挑战,消除其不良影响,应增强党的意识形态的包容性,充分发挥其导向性作用;加强网络政治参与的立法体系建设,营造网络自律环境;构建网络政治舆情收集、分析、研判和回应机制,拓展党的利益表达和利益整合功能。  相似文献   

11.
随着因特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媒体在反映社会舆情方面占有越来越高的地位.大学生是特殊的知识群体,思想正处于不成熟阶段,缺乏正确的判断能力,在西方文化强烈冲击的大环境下,网络舆情的正负面影响严重左右着大学生.因此,分析网络舆情对于大学生的影响并且探索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显得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2.
互联网飞速发展,影响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方方面面,也给大学带来了深刻的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诸多新的问题,如何认识互联网对大学生思想造成的影响,以及如何开展网络时代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课题.高校必须认清形势,大力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  相似文献   

13.
孙一鸣 《学理论》2014,(33):288-289
网络流行语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符号,对大学生的影响最为深刻,同时,也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巨大挑战。互联网迅猛发展、普及率迅速提高;网络流行语符合大学生追求个性、追逐时尚的心理特征,网络流行语的运用满足了大学生了解社会、参与社会的诉求,是网络流行语在大学生中流行的重要原因。不良网络流行语导致大学生网络文明素养失调、对大学生价值观的确立产生巨大冲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将网络流行语有效渗透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占领网络新阵地,以网络流行语为新载体,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以网络流行语为新元素,弘扬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大学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4.
公众网络政治参与影响力日益增强,而公众网络政治参与演进与网络平台及其运行机制存在密切联系,不同网络参与平台下,公众网络政治参与的参与方式、参与内容以及网络话语权归属都产生差异。但公众网络政治参与关注的核心内容具有共通性。  相似文献   

15.
李斌 《理论导刊》2014,(4):37-39,44
网络作为一种新的政治社会化媒介,在人的政治社会化进程中正产生日益深刻的影响。相对于传统意义上的政治社会化媒介,网络政治社会化具有空间拓展性、信息交互性、过程复杂性、成效非稳定性、互动有效性、方式"在线化"等特点。正确认识网络政治社会化的内涵和特点,准确把握网络政治社会化的影响因素,科学利用网络顺利实现公民的政治社会化,有助于促进国家政治稳定和政治发展。  相似文献   

16.
刘晓峰 《学理论》2010,(19):294-294,302
网络信息技术作为科学技术的一种,对思想政治工作对象既有正面影响,又有负面影响。为此,我们要采取加速信忠技术的发展、改善对国际互联网的联网管理、建立严格的信息发布管理体制、构建新型思想政治工作阵地等措施。增强政治思想工作对象自身的抗干扰力和“免疫力”,努力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网络技术对中国政治参与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进入 2 1世纪 ,中国政府在推动中国社会网络化的同时 ,将建成一个上至中央、上至乡镇的政府互联网络。网络技术在政治领域的广泛应用必然深刻影响中国的政治参与。网络技术能改善政治参与的途径和手段 ,提高政治参与的兴趣和能力 ,保证政治参与的数量和质量。与此同时 ,网络技术也可能会导致“参与爆炸”“信息霸权”“政治期骗”等新情况 ,对政治参与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8.
网络政治参与在我国已成峰火燎原之势.在网络政治参与众语喧哗的背后,蕴藏着我国公民对廉洁政府、服务型政府和社会公平正义的诸多期待.这种期待是网络政治参与动机的重要构成部分.网络政治参与动机主要有三种:经济利益动机、伦理道德动机、归属和成就动机.在多种动机驱动下的网民,通过网络上的学习、交流和强化,最终形成网络"群体极化"现象."群体极化"现象的形成,客观上要求政府对网络政治参与心理进行调适和疏导.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17,(9)
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既有积极影响,又有消极影响。高校应对网络文化消极影响的有效措施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加强网络舆论引导;构建科学有效的网络舆论引导机制;推进大学生网络道德与法制教育;增强大学生道德与法制意识。  相似文献   

20.
曹小为 《学理论》2010,(2):133-134
互联网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影响已引起各高校的重视。针对正负两方面的影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该正确面对,客观分析,找出相应的措施与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