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高新技术产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大量专业人才聚集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一个重要有利条件。珠三角地区的高新区内企业主要是软件、电子、通讯为主,为加快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树立科学发展观,建立科学有效的高新技术人才体系,建设珠三角地区高新技术人才体系是势在必行和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新加坡香港人才资源开发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的国际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作为知识载体和创新源泉的人才不仅成为当今世界的核心议题,而且成为各国各地区间经济社会综合实力竞争的核心。怎样更多、更好地吸引人才,培养人才,使用人才,留住人才,营造好人才生态环境,是任何一  相似文献   

3.
可以肯定地说,21世纪的竞争以人才竞争为焦点。争人才,抢人才,已成为当今世界最大、最激烈的“战争”。人才大战“硝烟”正浓据联合国开发总署统计,目前发展中国家在国外工作的专业人员近百万,而且每年以10万人的速度递增。更多地吸引外籍专业人才与有效地利用和吸引海外人才回国服务,早已成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人才竞争的着眼点。  相似文献   

4.
《求知》2015,(8)
<正>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和速度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因此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人才工作,把人才工作作为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多年来,红桥区委、区政府着眼于全区发展全局和未来发展前景,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始终将人才工作融入到全区乃至西站地区城市副中心建设的大局之中,不断集聚人才优势,助推红桥区经济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一、落实责任,着力畅通招才引智的"快车道"我区紧紧围绕西站地区城市副中心建设目标和  相似文献   

5.
人才是推动区域科学发展、提升综合竞争实力的战略资源。坚持党管人才原则,不断提高人才工作科学化水平是实现人才优先发展的前提和保证。当前,在知识经济全球化和人才竞争日益加剧的新形势下,作为经济后发展地区,受经济、地域、环境等因素影响,人才工作面临着一定的劣势、压力和困惑,如何在空前激烈的人才争夺战中抢得先机、赢得主动权,各级党委组织部门作为肩负人才工作牵头抓总的责任部门,应着力转变观念,努力把人才优势转化为科技优势和竞争优势,不断开创人才工作新局面,为实现以人才优先发展引领经济跨越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6.
区域经济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特别是各类高层次人才的竞争。紧扣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引进优秀人才,是优化人才结构、增强区域综合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在引进各类急需紧缺人才,全面加快转型跨越和富民兴州步伐中,结合民族地区实际,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7.
一、西部人才竞争形势分析1、西部成为跨国公司和东部争抢人才的重点地区。从国际人才竞争来看,高科技人才和高级经营管理人才普遍短缺。连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2000年短缺高科技人才就达45万名。他们应对的主要策略是“做快餐”、“挖墙角”,也就是靠引进外来人才去填补缺口。中国又是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争抢人才的重点地区,其原因主要有三:第一,这是由世界人才供求形势决定的。从世界看,优秀人才普遍短缺;第二,这是由中国的人才质量决定的。中国有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中国的基础教育扎实,中国人的智商较高,中国的学生又能吃苦。据报道,目前…  相似文献   

8.
开辟人才“绿色通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台州作为沿海经济比较发达地区,要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提前率先实现现代化,关键在于人才。而人才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用人机制竞争。为吸引人才,凝聚人才,用好人才,台州市实施了“三大工程”,努力形成三大优势,积极铺设人才引进工作的“绿色通道”。  相似文献   

9.
江泽民指出:科技和经 济的发展,人才是关键。有 关部门的统计资料显示,经 济社会事业的发展程度取 决于人才资源的开发程度, 目前发达国家科技对经济 增长的贡献率已达70%到 80%,人才已成为推动经 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支撑 点。现代社会的竞争,说到 底是人才的竞争。谁掌握了 一大批高素质的人才,谁就 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 败之地。邓小平指出,事情 的成败关键就是能不能发 现人才,能不能用人才。西 部大开发要取得成功,制高 点在人才,最根本的是人 才。 分析西部地区与东中 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重 要的一点就是人才…  相似文献   

10.
1992年至1996年,我国正处于体制转轨、经济结构转型的深刻变化中。在这一时期,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量增大,对人才的素质要求提高,在地区与地区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单位与单位之间人才竞争愈演愈烈,青年人才成为争夺的焦点。这种人才竞争热必然推动人才流动的滚滚大潮,冲击社会的各行各业。高校作为优秀人才的聚集地,面对着这一强劲地冲击,情况怎么样?最近,我们通过开小型座谈会、抽样问卷调查,就我校知识分子1992年至1996年四年来的流动情况作了全面的调查。  相似文献   

11.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蓬勃发展,经济竞争日趋激烈,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和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显得日益突出,已经成为国家第一位的战略要素。从宏观上看,当前的人才竞争呈现以下发展态势和基本走向。一、人才竞争的全球化趋势。江泽民同志深刻指出:“各国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中国加入WTO以后,国内许多地方竞相到世界各地招聘人才,将人才竞争拓展到国际舞台;外国政府和企业也在中国吸引人才,各跨国公司纷纷将其总部、区域总部或研发中心迁到中国,设奖学金或提供留学机会,将人才竞争延伸到国内。国外一些企业对中国著名大…  相似文献   

12.
产业经济是一个地区的核心竞争力,也是一个地区人才智力的主要聚集地。企业发展的激烈竞争呼唤产业组织的支撑,人才素质的提升呼唤产业舞台的搭建,市场竞争的发展,迫切需要产业的联盟,迫切需求区域内实现产业人才、技术、信息等资源的共享。作为一个地区的组织人事部门,在履行“党管人才”的职责中,如何在打造产业经济中激活产业人才的活力,为产业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智力保证,我们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  相似文献   

13.
当前,区域发展面临着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等一系列的竞争与挑战,如何顺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以科学人才观为统领,推进新时期人才工作创新发展,是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的关键所在,也是实现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笔者认为,后发展地区搞好人才的开发、吸引、培养和使用,应注重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念、破解人才工作的矛盾、找准人才工作的定位、抓住人才工作的关键,为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供不竭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4.
武伟刚 《学理论》2012,(13):119-120
当今社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素质是人才之所以成为人才的根本,我们可以通过教育、实践和自我修养的提高来培养人才的各方面素质。从而使更多的人能够成为人才,为我们当前建设更加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增添力量。  相似文献   

15.
李景波 《求知》2004,(4):24-25
当今市场的竞争,实际是人才的竞争。拥有高新科技人才,就拥有世界高新科学技术,就占据竞争的制高点,就掌握着竞争的主动权。建筑施工行业同其他各行业一样,竞争的关键是人才的竞争。企业创新和技术进步的程度,依赖于企业技术人员的科学技术水平和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开始建设,众多的有识之士已充分认识到:在市场经济中,能始终处于市场首要地位的就是人才,市场竞争的实质也就是人才的竞争。不同地区、不同单位各种吸引人才,的政策相继出台,为的就是能留人才、招人才,甚至“抢”人才。而人才中的佼佼者——青年科技人员,更是出现前所未有的不稳定状态。为及时追踪,了解他们的心态,探索有效的调适对策,近期,我们对青年科技人员的思想现状作了调查。  相似文献   

17.
魏向远 《学理论》2010,(23):134-135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到来和人力资源重要性的凸显,国际人才开发已成为许多国家竞争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分析国际人才资源开发的现状和未来趋势,认为它具有以下五个特点:人才竞争日趋全球化,人才配置日趋市场化,国际人才竞争日趋激烈化,人才开发和流动方式多样化,区域人才开发战略特色化。  相似文献   

18.
自改革开放以来,侨务部门不断地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开展“三引进”工作,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目前,我国经济发展一方面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另一方面对人才的需求也愈来愈大。人才是各种竞争的主体,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崛起和高速发展,无一不是凭借重视本国的人才资源和引进国外智力资源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9.
企业要发展,人才是关键。市场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企业不但面临着国内同行业的竞争,而且面临着国外同行业的挑战。随着我国的入世,跨国公司将纷纷进入中国市场,它们在中国除争夺资源外,还要争夺企业的高素质人才,而且这种人才争夺战将会愈演愈烈。我国企业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要在竞争中赢得主动,首先必须拥有一大批优秀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作资本和支撑,否则,企业就会失去发展动力。  相似文献   

20.
当今社会已进入人才经济社会。人才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创业环境的竞争。建立科学规范的人才创业环境评估体系。对各用人单位或机构进行客观、公正和全面的评估。是加强和改进人才服务管理水平的基础。本文综合考虑影响人才创业环境的各个要素。在应遵循的原则基础上。构建了一套系统的、可操作性的、量化为主的人才创业环境评估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