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什么是特权     
剥削阶级国家法律上允许统治者个人、等级或社会集团在经济、政治和其他方面享有的特殊权利,是阶级不平等和阶级内部等级不平等在法律上的反映.资本主义国家宣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但在废除封建特权的同时却确立了资本的特权.只有建立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社会,才能铲除特权的根源.在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当家作主,"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社会主义法制不可动摇的原则之一,任何超越或凌驾于法律  相似文献   

2.
自由主义式民主是一种形式民主,这一特征体现在:民主必须受到自由原则的约束;自由主义争取的平等始终只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自由主义把民主作为一种政治方法与手段.可见,民主在自由主义理论中只是一个工具性的角色.社会主义诉求的实质性民主与自由主义建构的彤式民主有所不同:社会主义民主是日的与手段的统一;社会主义民主追求的是实际民主权利的平等.从实质民主与形式民主之争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民主与自由是社会主义民主与自由主义民主的不同的价值诉求.  相似文献   

3.
关于社会存在的不平等问题,自古以来就为人们所关注。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在论述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的过程中,也把实现社会平等的要求,作为无产阶级革命的基本目的之一。但这是不是说,在无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并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之后,就将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完全平等?抑或说,社会主义社会将不存在任何形式的不平等呢?对这一问题的正确回答,不仅有助于我们从理论上加深对社会主义的认识,而且对于促进社会主义改革的进行,调动人们投身改革的积极性,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最近一个时期,有关“民主”、“自由”的呼声很是强烈,这是中国人民积压在心灵深处的宿愿的又一次爆发。在这里,我觉得在呼唤民主和自由的同时,更有必要呼唤的是平等。没有平等,所谓民主、所谓自由都是不可能真正实现的。平等,这是一个被我们遗忘已久的重大课题。社会主义建设的目的之一就是创造一个人人平等的社会。然而在相当长的时期里,我们错误地认为,随着旧中国的灭亡,一切不平等的现象也就一同被埋进坟墓了,社会主义时期不再存在为平等而斗争的问题。毫无疑问,中国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新中国的诞生,标志着人类几千年遗留下来的不平等的重要根源——私有制的破产,但是,我们并不能由此而推论出,平等自然而然地来到了中国大地。私有制必然导致不平等,但不平等并不一定都是来源于私  相似文献   

5.
梅因曾说过一句话,所有进步社会的运动到此处为止都是一个从身份到契约的运动。现实中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深入人心,而我国现行法律中随处可见的身份因素足以混淆视听,让人产生疑惑。那么在现代法治社会的建设过程中,我们应该怎样处置身份才不背离我们建设法治社会的初衷呢?正视身份的客观差异;不断完善具有身份国家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提升法律从业人员对身份国家的认识;让普世价值、共识摒弃身份特权。  相似文献   

6.
社会发展中的不平等与制度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平等概念,含有二意:一为理想价值目标;一为客观社会事实。从社会事实取向,不平等是不同个体、群体之间在享有社会权利上的差别现象。造成不平等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制度化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在不同历史条件下,因制度化方式、程度的不同,不平等有不同的表现形式。由于对共同价值目标缺少社会认同,在社会变革中,人们对不平等的认识和行为反应是多样的,而且具有重大社会影响。因此,全面、辩证地看待现阶段我们社会的不平等,是推进改革的客观要求,也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现阶段我国社会结构分化日益加剧,凸现出社会阶层多样…  相似文献   

7.
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路线的基本点是:既要坚持改革开放,又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与此相适应,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务是:既要排除僵化思想,又要排除自由化思想。这样一来,自由的问题就成了一个十分敏感的问题。如何看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自由问题,也就是如何确立我们的自由观,这是摆在我们理论工作者面前的一个迫切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吕永祥 《学理论》2014,(6):20-21
公平的机会平等原则是罗尔斯的正义诸原则的重要组成内容,在词典式优先序列中处于"逊色于"平等的基本自由原则而优先于差异原则的中间位置。罗尔斯受到康德的道德哲学和自然权利平等观的影响,将平等作为他的正义诸原则的一个重要维度和衡量社会正义与否的重要标准。人人平等早已作为当今社会的基本共识而被纳入各国的法律和政治宣言之中,从人人平等的前提假设出发,沿着平等——形式的机会平等——实质的机会平等的逻辑脉络可以对罗尔斯的公平的机会平等原则展开论证。  相似文献   

9.
魏杰 《理论视野》2007,(4):18-21
法治社会是建立和谐社会的基础和保障。但是人们对于法治社会的认识并不统一。有法律不一定是法治社会,法治社会应有三项核心内容:法治社会首先表现为契约社会,法治社会的基础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治社会的关键是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我国社会生活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随着经济利益的调整,社会生活的变化,人们的思想观念、精神状态、道德水准、生活方式等诸方面发生着多种变化,并由此引发大量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如何适应这场变革的客观要求,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不断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特有的作用,是摆在我们面前急待解决的问题。一、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着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思想…  相似文献   

11.
理论百科     
名词解释公民意识:公民,作为政治概念,最早产生于古希腊民主城邦时代。在现代社会,这一概念反映了两层关系:一是个人与国家之间的关系,成为某一国公民意味着享有该国法律所赋予的权利,同时也负有该国规定的义务;二是公民之间的关系,即公民在法律面前平等、相互尊重、相互依存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公正,是分配社会权利和义务时必须遵循的价值尺度,是调节人们相互关系的道德准则。不同社会、不同阶级和人们对公正的理解是不同的,因而不同的道德体系对公正原则和规定也各不相同。兰秀良、程立显在今年三月三日《光明日报》上撰文提出社会主义公正原则具有如下基本特征:首先,社会主义公正原则主张公正与平等的真正统一。它要求政治、法律上的平等,不承认任何阶级和社会集团在政治上和法律上享有特权,反对一切形式的政治依附和奴役。目前党和政府正在努力加以克服的官僚主义现象、家长制现象和形形色色的特权现象等弊端,都是不符合社会主义公正原则的剥削阶级思想残余的反映。它要求经济上的平等,按劳分配  相似文献   

13.
正自欧洲启蒙思想出现以来形成的近代意义的平等理念,坚信人类生而平等,强调人类的生命在价值上是等值的,主张人类社会成员在权利和资格方面有身份上的平等,包括"法律平等"和"政治平等"。启蒙思想家认为,平等有助于增进全社会层面上的利益共享,从而加强社会的凝聚力;平等也可以促进社会正义,因为最明显的社会不平等不是自然天赋的结果,而是社会不公平的产物;平等还可以扩大自由,因为它保护人们免受贫穷之苦,满足人们的基本需求,使人们得以实现其目标;社会平等是唯一具有实在意义的平等形式,是所有其他平等的基础,真正的法律  相似文献   

14.
权·情·法     
法制建设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法制文明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现代化的社会,必须是法制完备的社会。我国要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首先要建成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内涵为:其一,立法机关要依法立法,立法要完备,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其二,政府及公职人员要依法行政;其三,司法机关必须严格执法,不徇私情;其四,全体公民懂法、守法和自觉维护法律。总之,一句话——要依法治国。实现依法治国,首先要处理好权与法,情与法这两个关系。中国进入阶级社会时起,便受古东方历史条件的影响,实行专制主义的政体。这就决定了中国古代特定的权与法的关系。在封建时代,皇帝是最高的立法者;同时,又可以根据“事有时宜”自由权断,不受法律约束。皇权支配着法律,法律是权力的附庸。而当权大于法时,必然造成社会动荡、经济凋蔽、政治腐败,直至国家灭亡。  相似文献   

15.
平等是指人与人之间在经济上、政治上处于同等社会地位、享有相同的权利。但平等是以不平等为前提的。在阶级社会中,平等总是阶级的平等。社会主义社会中的平等仍然是阶级的平等。平等也有差别性,社会主义社会中的平等不是平均主义。平等要求是和无产阶级利益一致的。它的内在实现有待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完成。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我们党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上的重大突破和新的飞跃,必将引起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深刻变革。思想政治工作如何适应这一变革,充分发挥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应有的作用,是摆在整个宣传思想战线,特别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需要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做出回答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7.
关于平等的观念,历来为人们所重视。在社会主义改革和现代化建设逐步深入,不同社会利益集团和个人在对社会的经济、政治等利益需求呈现相应差别的时候,如何正确地确立关于平等的观念,就更有其直接的现实意义。本文拟就关于平等观念的认识问题,作若干方面的粗浅说明,同时,也从社会主义这一特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出发,客观地对平等的观念加以分析,从而使之真正发挥其对社会主义事业的积极作用。 在社会主义时期应当确立什么样的平等观念呢?抑或说,是不是说任何意义上的平  相似文献   

18.
名词解释     
《学理论》2008,(17):60-60
公民意识:公民,作为政治概念,最早产生于古希腊民主城邦时代。在现代社会,这一概念反映了两层关系:一是个人与国家之间的关系,成为某一国公民意味着享有该国法律所赋予的权利,同时也负有该国规定的义务;二是公民之间的关系,即公民在法律面前平等、相互尊重、相互依存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在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与思想政治工作关系的讨论中,有部分同志认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只会给经济生活带来好处,对政治生活则会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这种认识是值得讨论的。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82页)一般商品经济原则和规律在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中的反映,就是要求平等、民主和自由。这些要求在以自给自足的  相似文献   

20.
法治体制为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任何人任何团体都不得践踏法律 ,都必须遵守法律。法治之法应为良法 ,意味着对所有人平等地执行法律且该法律实质上是公平与正义的。只有良法之治才是真正的法治。恶法非法 ,故良性违法不应一概否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