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需要理论指出:人有5种需要,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这5种需要的重要性是按照层次由低到高排列的,只有优先满足了较低层次的需要,才有可能追寻更高层次的满足.安全的需要在这个序列中排在第二位,除了生理需要(阳光、食物、水……)之外,安全就是其他需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在全球文化传播的互动时代,有关多元文化的思考,不能仅是尊重差异,还要看到这些不同差异间不均等的权力关系。以文化诠释、文化批判和文化实践的三大层次作为主轴来反思文化,可为多元文化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和谐发展与重新整合提供契机和途径。  相似文献   

3.
自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层面上的一个重要价值取向。社会主义作为比资本主义更高形态的社会,不仅需要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更为发达的社会生产力、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更高的民主,还应该充分尊重和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努力创造有利于实现自由的各项条件、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更高层次的自由。唯有如此,才能彰显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相似文献   

4.
根据“需求层次理论”,将农民工的信息需求分为物质信息、安全信息、尊重信息、自我实现信息四类,分别考察了四类信息的满意度.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农民工对信息总体上较满意,四类信息满意度有所不同;新生代农民工的信息满意度低于老一代农民工,并出现了亚群体分化;学历、外出时间、信息环境是影响满意度最主要的因素,两代农民工的影响因素呈现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5.
湖南省株洲市天元区工商联商会执委,株洲新时代输送有限公司董事长陈英说,十八大报告指出,面对生态环境方面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这是我们中小企业切实转变发展方向的指导性理念,也是当前政府要切实考虑的问题,我们不能止于追求产值和利润,政府也不能单独过于追求GDP的数值,而应站得更高,看得更远,要为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而努力奋斗."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当前乃至今后经济社会建设的一项基本原则.广大企业家和社会的建设者,要牢记这一准则,并加以落实.十八大报告还指出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湖南建设"两型社会"的要求与党的方针政策不谋而合.  相似文献   

6.
刘力伟 《公安研究》2013,(10):5-10,81
“枫桥经验”是体现党的群众路线的光辉典型,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治安经验。公安机关在新时期新阶段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在更高层次更高起点上推进平安建设,要坚持“枫桥经验”所蕴涵的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群众观点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不断完善民意导向型警务机制,坚定不移地走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体现民主精神、公众最广泛参与、警民最大程度结合的人民治安道路。  相似文献   

7.
在公安院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积极开展感染式教育 ,可以增强思想教育的直观性 ,拓宽思想教育的信息面。多层次多形式地开展感染式教育 ,强化人本理念 ,充分尊重学生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主体地位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可以促进公安院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向更高层次发展。  相似文献   

8.
马国庆  郑粉花 《人民论坛》2012,(17):116-117
物质需求是人类的基本需求,精神需求是更高层次的需求。青年的发展需要物质和精神的全面发展。文章从精神需要的层次性特征出发,分析了青年精神需要的发展现状,并尝试提出了满足青年不同层次精神需要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2005年11月9日下午,随着全球化合作基金会主席孙放宣布,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多样性联盟同意,全球化合作基金会与杭州市世界文化多样性永久会址协议的签订,为期两天的以“尊重文化多样性,共建和谐世界“为主题的“第三届全球化论坛--世界文化多样性“论坛在杭州圆满结束.众所周知,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各民族和地域的不同文化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但不同民族和地域的文化特点与差异依然存在.因此,搭建一个国际交流平台,重视不同文化间的互相尊重和平等对话,尊重文化的多样性与差异性,互利合作,为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而努力,不仅是本次大会所倡导的本意,也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呼声.……  相似文献   

10.
一 在深刻理解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和各民族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和家庭成员的关系,各民族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里不同成员的关系.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几个关系:一是从主导与从属来看待"同"和"异"的关系.增进共同性、尊重和包容差异性是民族工作的重要原则,各民族之间的差异性是长期存在的,如饮食服饰、风俗习惯、文化艺术、建筑风格等等.尊重差异但不能固化差异,保持特性但不能强化特性,特别在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上绝不允许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1.
现代生态思维是一种互利型思维,是运用生态学的观点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现代生态思维视角来研究高校思政教学。可以运用生态学的系统性、整体性、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发展性等观点,探讨在宏观和微观生境中明确和把握思政教学的导向和内涵.以便协调好经济性、政治性、社会性生境与个性心理生境四者相互间关系.促进高校思政教学良性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生态安全是当前人类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无论从理论上对这一问题做出怎样的考察,问题要在人类实践中才能获得根本的解决。环境保护、生态修复是人们直接作用于自然生态系统的浅层生态实践活动,而生态经济的发展模式则是当前人类经济发展必要的实践转向。实践的生态学转向是当代生态文化与和谐社会的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13.
西部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环境建设是西部大开发的重中之重 ,西部地区生态环境面临着不断恶化的趋势 ,造成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治理收效不大的原因是体制、利益和结构三方面的深层制约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坚守生态底线,践行绿色发展,在生态文明法治建设上取得了较大的成效,形成了许多可操作可复制的成功经验。同时,生态文明法治建设的成效离不开民族地区的实践与探索。尤其是2015年开始的"法治毕节"建设,生态文明法治工程作为六大工程的重要内容,五年来,其在立法、执法和司法等方面探索了一套生态文明法治建设的实践模式和样板,为贵州民族地区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也为贵州的生态法治建设探索有益的经验。  相似文献   

15.
生态移民是以保护环境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为目的的有计划、有目的的政府行为。它是一个意义深远的系统工程。生态移民工程不应成为某一地区或某些地区孤立实行的工程,对一个国家来讲,生态移民工作应该是一个整体性的工作,必须从社会公平和民族平等原则出发,对整个国家的整体角度统筹规划。搞好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生态移民的跨省安置和划定大片的无人区的问题应成为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本文对此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生态文明观是我国现代化实践进程中产生的最新理论成果。生态文明观具有以下重要特征:时代性、实践性、创新性、合规律性、合目的性、辩证性、全面性、开放性。深刻分析生态文明观特征,有助于加深对生态文明观的深刻了解和把握。这不仅在理论意义上,而且会在实践意义上产生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7.
论古代蒙古族的生态环境保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古代蒙古族在自己长期的游牧生产和生活中所形成的习俗、宗教、道德、立法等领域蕴涵着许多比较符合自己游牧文明的生态环保思想意识,即人与自然协调平衡的发展观、对动植物有恻隐之心的生态伦理观、认为自然资源或自然要素是无比珍贵的价值观。这些正确的环保思想意识是我国古代优秀的民族文明成果,它对于我国目前日益恶化的环境问题和西部大开发活动中民族地区的环境保护有重大的现实借鉴意义和智慧启悟。  相似文献   

18.
崔明昆 《思想战线》2002,28(3):117-121
狩猎采集文化对生态环境的适应 ,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体现了其合理性能 ,其对生态环境的适应方式都是源于对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但这一文化模式也曾引发过重大的环境问题 ,其原因是一种文化在进入新的环境时其调适能力较差 ,容易采用错误的适应方式。这对我国的“西部大开发”至少有三点生态人类学的启示 :西部开发中要注重文化的适应问题 ,正确的文化适应使得人能够在其所生活的环境制约中与其现有资源共存 ;西部开发要注意结合当地生态环境条件 ,积极发展生态经济 ;西部开发要注意保护传统环境知识 ,因为传统环境知识与当代科学技术一样是构成人类知识体系的基本要素 ,保护好它们有利于人类未来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生态环境与近代平地瑶的经济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个民族经济的形成是多种因素的综合体 ,生态环境因素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不同的生态环境条件下 ,形成了各民族不同的经济发展实体。平地瑶迁居平地后 ,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 ,近代其传统经济形态发生重要的变化 ,并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生态环境的变化是导致近代平地瑶经济变迁的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 ,而当代平地瑶地区的经济发展也离不开良性生态环境的推动。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的是位于贵州省南部中黔桂交界一带苗族、布依族对当地动植物资源利用与保护方式多样性的传统作法及在现代社会中所存在问题。文中通过不同历史时期与自然的关系反映了多元文化在生态保护中的价值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