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社会稳定是社会发展的基础,是社会发展的规律性和法律法规守常性的统一。稳定与发展在当今社会并不是一对矛盾,而是相互依存、互为基础的。社会的进步正是在稳定和发展的主旋律下进行的。只有在稳定的前提下,才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 一  1989年 2月 26日,邓小平在会见美国总统布什时指出:“中国的问题,压倒一切的是需要稳定。没有稳定的环境,什么都搞不成,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失掉。”邓小平的这个讲话,道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政治稳定是实现社会发展和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前提,是社会进步的基础,在社会稳定的前…  相似文献   

2.
试析邓小平国家利益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认为,国家间关系实质上是利益关系,不应以意识形态定亲疏,维护国家利益是外交工作最重要、最根本的任务,中国要始终把国家的主权和安全放在第一位,政治稳定是首要的国家政治利益,但国家经济利益应是所要维护的最实质的内容。邓小平国家利益观强调既维护中日的国家利益,也要尊重并维护其他国家的利益,维护世界共同利益。邓小平国家利益观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际政治理论,是中国对外政策的指南,将继续促进中国外交工作的开展和国家利益的维护。随着时势的变化,邓小平国家利益现也应不断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3.
黄刚 《实事求是》2013,(2):30-34
改革、发展、稳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一组基本范畴。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改革、发展、稳定之间在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都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辩证统一关系。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全国人民实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中,逐渐形成了把促进改革发展同保持社会稳定结合起来的宝贵经验。“改革发展稳定”范畴就是对这一经验的科学抽象和总结,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观、发展观和稳定观的形成奠定了思想基础,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基本规律,深化了关于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之间的辩证关系,对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健康发展和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逻辑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社会稳定是改革和发展的基本前提,没有稳定什么事情也办不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经历着复杂而深刻的变化,在经济和社会迅速发展的同时,各种社会矛盾错综复杂,社会治安问题相对突出,维护社会稳定遇到一些新问题。近年来,河南漯河、周口两市着眼于维护社会稳定的大局,在落实综合治理的各项措施中,狠抓了基层基础建设,开展安全文明小区创建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也给我们进一步做好维护社会稳定的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启示。漯河、周口两市在城镇安全文明小区创建活动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以居委会为依托来创建安全文明小区。每一个居…  相似文献   

5.
新疆油气资源丰富,位于亚欧大陆的中心地带,与八个国家接壤,是连接中亚、西亚、南亚乃至东欧的陆上最便捷的通道,是中国向西开放的门户,也是利用周边国家资源和市场最为便捷的省区之一,在中国与中亚的油气合作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刘博文 《廉政瞭望》2008,(11):62-62
公元581年,在结束了中国历史上从三国、魏、晋、南北朝以来390多年混乱、割据、分裂、动荡的局面后,建立了一个统一稳定的隋王朝。可惜的是隋王朝立国只有父子两代短短的37年,就在风雨飘摇中灭亡了,成了中国历史上除了秦朝以外唯一的短命王朝,也成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历史周期率的最典型注脚。探幽大隋兴亡的历史轨迹,改革立国和腐败亡国都是值得警醒的。  相似文献   

7.
《党课》2013,(6):38-38
中国人民对战争带来的苦难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对和平有着孜孜不倦的追求,十分珍惜和平安定的生活。中国人民怕的就是动荡,求的就是稳定,盼的就是天下太平。消除战争,实现和平,是近代以后中国人民最迫切、最深厚的愿望。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传承和发展,也是中国人民从近代以后的苦难遭遇中得出的必然结论。  相似文献   

8.
陈尧 《唯实》2003,(Z1)
历史上 ,政治体系实现政治稳定的方式各种各样 ,诸如暴力控制、组织控制、以经济发展推动政治稳定、民主稳定体制等。但是 ,社会中占据主导地位的阶级或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阶级 ,是政治体系赖以获得支持的真正基础 ,也是政治体系稳定运行的基础。任何政治体系要实现长期的政治稳定 ,就必须依靠社会的主导阶级。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 ,在经济繁荣背后出现的诸多社会问题 ,正在削弱政治体系所赖以支持的社会阶级基础 ,这将成为中国未来社会政治不稳定的重要隐患。  相似文献   

9.
刘欣 《党建与人才》2001,(12):18-19
江泽民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精辟阐述了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利益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明确提出了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战略任务,从新的实际出发回答了党的建设面临的一些重大而紧迫的问题。一、始终忠实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党建的基础马克思主义认为,在社会基本矛盾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最根本的矛盾。在社会生产方式中,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人类在社会各个形态由低级向高级的更替,每一…  相似文献   

10.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促进社会稳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稳定是人民群众的共同心愿,是改革发展的重要前提。基层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最广泛和最直接的渠道,也是党和政府全部工作与战斗力的基石,更是维护社会稳定的根本基础。当前,群体事件频发、基层矛盾加剧,维护和促进社会稳定工作已成为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各基层党组织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好基层党组织在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社会和谐和稳定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转型期中国社会政治稳定的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尧 《唯实》2003,(8):62-66
历史上,政治体系实现政治稳定的方式各种各样,诸如暴力控制、组织控制、以经济发展推动政治稳定、民主稳定体制等.但是,社会中占据主导地位的阶级或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阶级,是政治体系赖以获得支持的真正基础,也是政治体系稳定运行的基础.任何政治体系要实现长期的政治稳定,就必须依靠社会的主导阶级.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在经济繁荣背后出现的诸多社会问题,正在削弱政治体系所赖以支持的社会阶级基础,这将成为中国未来社会政治不稳定的重要隐患.  相似文献   

12.
陈尧 《唯实》2003,(9):62-66
历史上,政治体系实现政治稳定的方式各种各样,诸如暴力控制、组织控制、以经济发展推动政治稳定、民主稳定体制等.但是,社会中占据主导地位的阶级或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阶级,是政治体系赖以获得支持的真正基础,也是政治体系稳定运行的基础.任何政治体系要实现长期的政治稳定,就必须依靠社会的主导阶级.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在经济繁荣背后出现的诸多社会问题,正在削弱政治体系所赖以支持的社会阶级基础,这将成为中国未来社会政治不稳定的重要隐患.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最注重稳定,他曾使用了“压倒一切”、“最关键问题”、“最高利益”这些份量极重的语言来强调中国必须稳定。因此,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全面理解邓小平的稳定思想,显得尤其重要。邓小平的“稳定观”内容宽泛,涵盖国际国内,涉及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诸多领域和方面,形成整体稳定思想。1国际局势稳定。国际局势稳定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和外部条件。80年代后,针对国际形势和世界格局发生的新变化,邓小平高瞻远瞩,作出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两大主题”的新判断,为我们制定内外政策,处理国际问题,提供…  相似文献   

14.
黄少花 《世纪桥》2010,(3):142-143
朝鲜核问题是东北亚地区的热点问题,也是国际政治中的热.羔和难点问题。朝鲜核问题的和平解决不仅事关朝鲜半岛乃至东北亚地区的安全和稳定,也关系到中国和平发展战略的实现。对此,中国在制定外交政策时既避免过度刺激朝鲜,防止美、日、韩对朝鲜进行军事力量打击,也要综合考虑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和东北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葛剑雄 《党课》2014,(5):89-92
中国现行的地方行政区划有省、市(地级)、县、镇乡四级,以及与此相应的中央直辖市、民族自治区、特别行政区、生产建设兵团,民族自治州、盟、市辖区,县级市、民族自治县、旗、县级区以及县以下政区。在所有的政区中,县是历史最长、形成最早、相对最稳定的一级。中国有些县的名称和治所从先秦至今从未改变,有的县的辖境也长期稳定。而其他层级的政区,有的形成较晚,持续时间不长,有的很不稳定——不仅名称和治所多变,辖境变化无常,连存在的时间也悬殊。显然,这都与县级政区的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6.
保持物价的基本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当前如何控制物价上涨趋势而使中国经济不至于陷入严重通货膨胀的境地,这既是中国目前宏观经济调控政策中最有挑战性的问题之一,也是确保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刘明合 《求实》2004,3(6):16-18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从根本上解决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问题。它的贯彻实施将为执政党建设 ,为我国政治稳定提供有力的保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保持政治稳定的物质基础、文化基础和群众基础。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七大报告博大精深,内容丰富,内涵深刻,思想深邃,包含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提法,每学一次都有新的收获和体会。其中,我感受和体会最深的是,党的十七大的最大贡献和亮点是高举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面伟大旗帜,党的十七大报告最精髓和最核心的也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最重要和最关键的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相似文献   

19.
中国是农业大国,有70%的人口在农村。农业和农村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稳步提高农民收入是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出发点和归宿。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不仅关系到农业的发展和农村的稳定,而且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的全局。中国加入WTO后,农业如何应对入世挑战,促进农业增效、农村经济  相似文献   

20.
稳定是当代中国“最关键的问题”,也是“最高利益”。正如邓小平同志所示:中国必须稳定,不稳定将一事无成。他说:“中国的问题,压倒一切的是需要稳定。没有稳定的环境,什么都吹了,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失掉。”(《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281页,以下引文只注页码)稳定的思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小平的稳定思想,对于我们深化改革开放和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一、稳定的内涵邓小平同志的稳定思想,其内涵深刻而且全面。从狭义上看,稳定是指政局安定和政策不变两个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