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马来西亚保留了中国以外最完整的华文教育体系 ,这是华族半个多世纪拼死抗争的结果。本文从华人反对政府单元文化教育的制定、争取列华文为官方语文、维护华小不变质等几个方面分析了马华人为发展母语教育不断抗争的历程。  相似文献   

2.
20世纪90年代以来,马来西亚华族文化认同的建构形式出现了缓慢而深刻的变化.华教体系在世纪之交面临的变质危机和合法性危机使其百年来在华人文化认同建构中作为支配性制度的角色被动摇,甚至逐渐让渡给国家教育体系.这使华教运动渐趋衰落,导致华人文化认同建构形式发生转变,即从抗拒性认同向规划性认同转变,而这种转变逐渐呈现为华人文化身份认同危机.如果马来西亚华人族群能在此过程中重振华文教育并使自身文化被合法接纳为国家文化,那么这种危机反倒可能成为保存和延续当地华人文化的转机.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星洲日报》和《南洋商报》及其他马华主要报刊相关言论和社论的文本分析,揭示了20世纪80-90年代期间马来西亚华人政治参与意识的变化,包括民主政治思想的启蒙,民主政治实践的探索,以及超越种族政治的发展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苏联的学校教育已经陷入危机状态,特别是思想教育工作的质量急剧下降。过去要求绝对服从的一套教育体系被否定了,取而代之的是提倡教育的民主化和人道化。但对民主化和人道化的实质应当如何理解,究竟通过什么样的途径才能达到教学和教育过程的民主化和人道化,目前还找不到明确的答案。因此,教育界人士普遍认为,当务之急是根据社会发展过渡时期的特点,提出一些合乎科学的方案,群策群力,寻找合理解决当前存在的各种矛盾的途径,从而提高学校教育的质量。为此,《苏维埃教育学》杂志编辑部召开了一次圆桌会议,专门讨论如何克服教育危机的  相似文献   

5.
砂拉越位于婆罗洲,原为文莱属地,1841年白人拉惹政权建立后,大批华人在其招垦下移入砂拉越。在华文教育萌芽的初期,白人拉惹对其取自由放任的态度,直至20世纪20年代,因华人社会中的政治运动及海外华侨民族主义在各个华文学校的发展,才颁布学校注册法令,开始干涉砂拉越地区的华文教育。二战后,白人拉惹将砂拉越让渡给英国,新成立的殖民地政府急于统合境内各族群对砂拉越的认同,遂推动以英语为教学媒介语的国家教育制度,迫使砂拉越华文中等学校在改制成以英语授课的学校或独立中学之间做出选择。为保存族群母语教育,为华族子弟接受母语教育提供机会,在古晋地区创立的中华第一中学,决定成为一间华文独立中学。这间华文独立中学至今仍有千名以上学生,其校园中充满华族文化气息。本文对古晋中华第一中学的创立、发展、经营作一个案研究,期盼对吾人进一步了解战后砂拉越华族社会族群语言的维护及文化的传承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6.
井上毅(1844-1895年)是日本明治维新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他在担任文部大臣期间,实行的教育改革涉及教育领域的诸多方面,对日本近代教育制度的确立,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他和日本近代著名教育家森有礼一起成为“日本近代教育制度的创始者”。本文试就井上毅的教育思想做一全面的介绍和探析。 一 井上毅于1844年出生于日本熊本藩一个下级武士的家庭。幼年时即开始学习系统的儒家经典,受儒学影响很深。他所在的学堂虽然也以儒学为正统,但却具有自己独特的“实学”学风,注重朱子学的“存养省察,实践躬行”的学问观。这使井上毅形成了自己的实学态度和思考方式,对他教育思想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前后,井上毅已步入青年时代。系统的儒学教育和“实学”学风的影响使他形成了“忠君爱国”和“崇尚实用”的观念,面对国家兴亡的严峻考验,  相似文献   

7.
空海(公元774—835年),系赞歧国多度郡人,是日本佛教真言宗的创始人,也是日本平安时期著名的宗教改革家、教育家.十五岁开始学习儒学,后信奉佛教.公元804年随遣唐使入唐,在长安就师于青龙寺的惠果和尚,接受密教大法。二年后回到日本,深得嵯峨天皇的优待,任神护寺主持。后来他与最澄一起主张宗教改革,传播密教,提倡僧侣教育。公元816年在高野山开辟金刚寺作为教育场所,后创立综艺种智院,全面实施自己的教育主张。创立真言密教的空海不仅是平安佛教、平安文化的代表者,也是当时著名的教育思想家,他的教育思想对古代日本的教育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文试以他的佛教思想为基础,对其教育思想作一初步的介绍和分析。  相似文献   

8.
一、教育活动和著作福泽谕吉是日本明治维新时期著名的启蒙思想家、教育家。1835年1 月10日生于大贩的一个下级武士家庭。父亲本是中津藩士,因受藩主之命到大贩货栈长期值勤而率全家迁居大贩。父亲酷爱汉学,是位很有才能的人,但受封建等级身分制度的限制,终生怀才不遇,在福泽谕吉出生的第二年,便抑郁而死。父亲去世后,福泽谕吉只好跟随母亲回到故里中津。由于家境贫寒,福泽谕吉到十四、五岁时才得入村  相似文献   

9.
罗振玉教育思想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活在清末民初新旧交替时代、对社会影响较为复杂的罗振玉,由于其晚年的保皇行为,以及"硬把日本的军阀与日本的学者等类齐观,进而又勾结日本军阀,建立伪满洲国",的行为,为世人所不齿,因而他在辛亥革命之前的教育活动及思想等也少有人注意。但作者认为,对于历史人物,应该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发展的观点来研究其思想变化及对社会的影响。本文主要利用第一手资料,通过罗振玉的教育活动及在《教育世界》上发表的相关教育文论,来研究其教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并探讨其思想形成的渊源。罗振玉教育思想的发展,根据其教育活动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1901年11月赴日考察之前为其教育思想初步形成时期:1901年-1902年在日本的实地教育考察,在江苏、广东等地的教育实践活动,无疑使其摆脱了前期主要从译书、文论等有限空间来间接了解新  相似文献   

10.
福泽谕吉(1835—1901)是日本十九世纪最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和教育家。本文仅就福泽谕吉的代表作《劝学篇》、《文明论概略》中的实学教育思想作以简单的介绍,敬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一、论教育的作用福泽谕吉高度评价了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价值和功能,他说:“人们生来并无宝贵贫贱之别,惟有勤于学问,知识丰富的人才能富贵,没有学问的人就成为贫贱。”在他看来,人的成长过程固然要受遗传、环境方面的影响,但受教育的差异是造成个人成就不同的主要原因,他在《教育的力量》这篇论文中指出:“人的各种能力中,天赋遗传的因素是有限度的,绝不能超过其限度”,“人学则智,不学则愚,人的智慧取决于教育如何”,据此,他提出人们要摆脱贫困就要立志向学。  相似文献   

11.
池田大作是日本著名的现代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内容十分丰富,且充分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精神实质。他认为,教育是关于"人"的事业,教育的目的是对人生意义的追求,是为了使人获得幸福,为了世界和平。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启迪智慧、健全人格、感化心灵、培养情感,促进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因此,教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构建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中的作用,尊重学生,因材施教,通过以心对心的教育方法,以培养能够承担下一时代重任的人。  相似文献   

12.
杜威是美国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他的哲学理论和教育思想对日本产生了重要影响。20世纪初,西方的文化和教育思想开始大量涌入日本。在这种背景下,杜威的教育思想也作为外来思想开始传入日本,并在日本文化教育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日本企业家对教育相当重视,松下幸之助可谓其中代表。他将企业首先当作培养人才的教育机构然后才是生产经营场所,在重视"人"的基础上培养人的"才能",在强调经验型知识与反省型知识的同时兼顾理论知识的获得,在重视实践与反思的同时兼顾教学。依据这种教育思想,松下幸之助对日本的"教育荒废""学历社会"等问题做出分析评判。这种分析和评判,对处于追赶阶段的中国教育改革颇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从华侨到华人再到华族──兼谈东南亚华人同化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南亚是一个多元化地区,是海外华人最多且最集中的地方。千百年来,源源不断移居东南亚的中国大陆移民,与当地人民和睦相处,共同生产、反抗压迫与外来侵略,为开发所在国资源,发展当地经济,争取侨居国政治独立,立下了汗马功劳,从而赢得了东南亚各国人民的信赖与尊...  相似文献   

15.
森有礼是日本明治维新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教育家,日本近代国家主义教育体制的奠基人。 1847年,他出生在鹿儿岛萨摩藩的一个下级武士家庭。12岁时,入藩校造士馆接受儒学启蒙教育。两年之后,又入开成所(藩的洋学校)改习洋学。此时正值日本迫于欧美列强的压力,放弃闭关锁国政策,走上“开国”之路的阶段。西方列强的奴役和国内新旧势力的纷争,在他幼小的心灵中留下了深刻印象。  相似文献   

16.
苏联高等和中等教育部副部长莫霍夫最近在苏刊《中等专业教育》上撰文,谈对学生的思想一政治教育问题。文章说,全面提高对专门人才的培训和教育质量,加强中等专业学校与生产的联系是当前最重要的任务。专科学校和技校的毕业生应该有广泛的专业知识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理论  相似文献   

17.
黎君 《德国研究》2007,22(2):24-30
李国豪既是我国桥梁理论的先驱和开拓者,又是学贯中西的著名学者和成就卓著的教育活动家.他亲身体验、参与了中外高等教育实践并直接领导了同济大学改革开放、向现代大学迈进的整个过程.他所倡导的同济多科型、国际化发展的战略,主张恢复同济办学的德国传统等,对同济大学的跨越发展给予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的教育思想成为同济大学一份宝贵的精神遗产.  相似文献   

18.
苏联在加强青少年的政治思想教育和理论教育,使青少年“形成科学世界观”,激发共产主义理想,坚定走共产主义道路的信念,是始终坚持不懈的。目前不少青少年对政治不感兴趣,缺乏远大理想。有些青年人认为:“理想毕竟是理想,在很多情况下,宁愿手中拿到一只山雀,要比向往天上的一只仙鹤来得实惠些。”因此列宁关于“要学习共产主义”的遗训在当前具有“越来越明显的迫切意义”。苏联对青少年进行政治思想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概括地来说,思想教育的  相似文献   

19.
理性均衡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价值取向,面对思想政治教育国家理性消解人民理性,统一理性代替分层理性,知识理性置换实践理性的真实境遇,通过让渡国家理性,回归人民理性,打破统一理性,设定分层理性,尊重知识理性,强调实践理性,可以使思想政治教育走出理性失衡的困境。  相似文献   

20.
小原国芳(1887-1977)是二十世纪初日本乃至世界知名的教育家。他全身心致力于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进行了一系列的教育改革活动,并且写下了大量教育著作,对日本及世界教育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其代表作《全人教育论》内容丰富,思想深远,该书提出的全人教育思想以及他在玉川学园进行的全人教育实践活动,不仅在日本享有盛誉,而且在世界许多国家都有较大的影响,特别是其中关于艺术教育的论述相当全面、深刻,颇值得我们去研究、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