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何静文 《新长征》2007,(3):38-38
和谐社会的“和谐”是作为结果的和谐,它取决于始点与过程的秩序。和谐就是差异,否则只是等同;和谐就是秩序,否则只是不同。简言之,和谐就是秩序的差异。差异之所以能够和谐,这是因为秩序的力量。因此和谐社会就是在公平秩序条件下的差异。那么,它们是什么样的秩序?为什么能有这样的力量?根本的就在于市场经济所形成的公平秩序。所以,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条件。  相似文献   

2.
《新长征》2007,(5)
和谐社会的"和谐"是作为结果的和谐,它取决于始点与过程的秩序。和谐就是差异,否则只是等同;和谐就是秩序,否则只是不同。简言之,和谐就是秩序的差异。差异之所以能够和谐,这是因为秩序的力量。因此和谐社会就是在公平秩序条件下的差异。那么,它们是什么样的秩序?为什么能有这样的力量?根本的就在于市场经济所形成的公平秩序。所以,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条件。  相似文献   

3.
“秩序问题”、“发展问题”及“非均衡协调发展问题”事实上构成了江泽民和谐社会思想的核心内涵。而“秩序问题”在实质上就是实现差异和谐化,也就是实现“社会整合”的过程;“发展问题”在实质上就是实现和谐差异化,也就是实现社会进步的过程;“非均衡协调发展问题”在实质上就是实现差异和谐化与和谐差异化的逻辑互动。  相似文献   

4.
政治稳定问题与中国政治秩序的基本性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政治稳定的实质是政治秩序的存在与有效实施。政治秩序即为社会所公认的、能够产生出具有实际政治效能与合法性的政治权力的规则和制度。政治秩序能否实现国家政治生活的稳定,最终取决于其是否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当代中国的政治秩序是基于“共产党的领导”的政治原则而形成的政治规则与政治制度。这一政治秩序符合于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构成中国政治稳定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5.
沈成宏 《唯实》2007,(5):53-55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种美好的社会理想,也是一种和谐的文化状态。和谐文化能够为建设和谐社会社会提供精神导向和支撑,是和谐社会的思想道德基础。建设和谐文化,就是要有助于化解现实社会生活中的矛盾冲突,建立社会生活所需要的秩序,这样方可促进和谐社会价值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6.
“构建和谐社会”,现已成为国人的共识。和谐社会是古人对人类社会的一种向往。在中国文字中,“和”字是从“龠禾”简化为“口禾”,再从“口禾”转化而来的。“龠禾”的字义为人们期待着有一天能够在庄稼旁边听听音乐、看看书,过上安定康乐的生活。这是当时人们心中对物质和文化生活的追求,后来形成了一种“和”文化、“以和为贵”的哲学、“和而不同”的文化理念,直到现在潜移默化地熏陶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推动着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7.
新农村建设被认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之一。本研究以对湖南丘陵地区农村的调研数据为分析基础发现,不同地区农村在新农村建设既有的经济基础上存在两大差异:一是基础性差异,这一差异构成了中国农村社会结构失衡的原因和结果;二是农民之间的个体性差异,这一差异表现在农民从业工种、收入数量、收入来源、支出结构、对市场的应对方式、对富裕与否的认知与归因等方面。新农村建设要缩少第一类差异,正视第二类差异,考虑农民的现实困境和期盼,才能公正地建构新农村发展的基础平台,实现对传统农业的基本改造。  相似文献   

8.
最近,我们详细考察了成都置信实业有限公司所推出的“置信生活方式”。我们认为,这是一个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政府的指导作用推进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成功范本。一、“置信生活方式”的基本文化理念生活方式包括生活活动条件、生活活动主体和生活活动形式这三个相互联系的要素。“置信生活方式”从这三要素切入,形成了基本文化理念。第一是以人为本,建构和谐的主客关系。“置信生活方式”以房屋和社区作为基本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内涵相当丰富的概念.它涉及到人们的政治生活、经济生活、精神生活.因而可以从不同角度加以认识和理解。学术理论界围绕为什么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什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及构连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科学发展观的关系这四个方面入手展开了一系列论述。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研究状况和未来展望进行科学评价,可以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建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关于农村社会利益协调机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全峰 《理论学刊》2006,1(12):75-7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注重社会公平,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农村所处状态如何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败。一、农村利益矛盾影响农村社会的平衡与稳定中西方的思想家和哲人自古就有和谐社会的构想。中国的孔子、老子、墨子所强调的“贵和”,突出了社会体系内部的秩序和谐;西方的柏拉图、黑格尔渴望幸福美满的“理想国”,空想社会主义者傅立叶(法国)1864年更是直接提出了“和谐社会”的命题,期盼社会各阶级实现利益一致基础上的联合。建立平等互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