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蒙先生说,通常是作家决定作品中人物的命运,但他却是被自己的一部作品改变了命运。推而言之,每个人与祖国的关系似乎也是如此。通常是国家的发展变化决定着个人的荣辱起伏,而整个国家的进步历程又何尝不是由一个个或显赫、或卑微的人物所共同书写的。王蒙先生的故事是一个曾经的文学青年60年的故事;而温铁军先生讲述的则是中国8亿农民的60年;还有那两岸相隔60年的悲欢离合,两岸同胞跨越海峡的血肉亲情,以及以汽车工业为代表的一个民族百.年的工业化之梦,都从不同的角度述说着中国的60年。请您和我们一同品味这一个个关于六十年的故事,感知中国这个宏大壮阔的诗篇和乐章。  相似文献   

2.
1、中央电视台《海峡两岸》:台湾的秦慧珠最近公布了所谓陈水扁收受大陆"政治献金"的证据,您对此有何看法?国务院台办新闻发言人早在10月14日就已经明确指出,秦慧珠制造所谓"中共金援陈水扁"的谣言纯系无中生有。现在秦慧珠仍然执迷不悟,竟然以伪造的文书,继续造谣,显然是十分愚蠢和拙劣的。2、美国有线广播电视公司:您觉得是否要让陈水扁走出第一步。回到"92年的共识"才能恢复两岸对话?对于"92年的共识",台湾有人说当时对一个中国有两个不同的认识,您有何  相似文献   

3.
正近来,台湾又进入"九合一"选举的氛围中,许多政治人物纷纷提出"台湾价值"相互诘问,甚至以之作为攻讦或抹黑对手的文宣议题,其中以倡导"两岸一家亲"的台北市长柯文哲,遭受最严厉的"泼粪",但柯文哲总是好整以暇,一付八风吹不动老神在在的轻松,因为聪明如柯文哲,当然知道"两岸一家亲",不是他所独创,而是两岸自古皆然的结构性关系。李登辉也主张过国家统一,陈水扁也公开宣示过"两岸本来就是一家人",曾回大陆福建老家祭祖的吕秀莲也说两岸是"远亲近邻"。  相似文献   

4.
纪欣 《台声》2004,(9):10-12
台湾2004年“总统”大选,陈水扁赢得再难看,还是在“5·20”就任了,自此,两岸和平统一之路就将更艰难了。然而,从陈水扁2000年胜选次年,岛内支持统一及“一国两制”者曾达到空前新高来看,民进党继续执政,不必然使民意往独立倾斜。遗憾的是台湾的政党及政治人物为一党及一已之私,不愿严肃面对两岸问题,反而制造假民意,以骗取选票。选举结果虽对台湾今后之政治版图有关键性的影响,却不见得代表台湾民意未来的统独走向。  相似文献   

5.
《黄埔》2008,(3):47-47
中央军事院校校友总会温哥华分会理事长、加拿大黄埔军校同学会后裔联谊会会长刘徽焘先生近日给本刊发来电子邮件,谈及他对台湾地区大选的看法。刘徽焘先生说,即将下台的陈水扁在执政末期,一意孤行,推动以“台湾名义加入联合国”的公投,结果惨遭失败,这充分证明了陈水扁的“法理台独”阴谋不得人心。台湾选民让国民党在八年后再度取得了执政权,这说明了台湾人民用最直接的行动,提供了化解两岸敌意、营造两岸和平氛围的契机。  相似文献   

6.
《台声》2007,(Z1)
一场本属经济范畴的银行挤兑风波,突然在台湾政坛上掀起了一股不小的浪潮,将陈水扁与其“行政院长”苏贞昌之间的内斗推到了最前台。有关陈水扁要撤换苏贞昌的传言久而有之,但这一次先有陈水扁五度隔海点名批苏,后有苏贞昌阵营以“满城尽带狼牙棒”和“我们在救火,却有人在旁看热闹”进行针锋相对地还击,显示斗争之激烈非同寻常。尽管现在陈水扁和苏贞昌两人都不承认有“撤换”一说,但岛内舆论认为,这场风波显示民进党内围绕2008年“总统大选”之争已拉开战幕,不仅扁苏之争白热化不可避免,整个民进党阵营都已陷入空前的内斗。在民进党内所有…  相似文献   

7.
《台声》2007,(1):70-71
一场本属经济范畴的银行挤兑风波,突然在台湾政坛上掀起了一股不小的浪潮,将陈水扁与其“行政院长”苏贞昌之间的内斗推到了最前台。有关陈水扁要撤换苏贞昌的传言久而有之,但这一次先有陈水扁五度隔海点名批苏,后有苏贞昌阵营以“满城尽带狼牙棒”和“我们在救火,却有人在旁看热闹”进行针锋相对地还击,显示斗争之激烈非同寻常。  相似文献   

8.
编辑手记     
《台声》2003,(7)
收到本期《台声》,您会感到惊奇———《台声》变样了!是的,信息时代,时移事易速度之快,远胜于白驹过隙,以不变应万变必然会落伍,于人,如此;于刊物,更是这样。求新求变,顺应时代发展和变化,是我们理应坚持的办刊理念,姑且称之为“与时俱进”吧!古人说“文以载道”。于《台声》而言,就是用尽可能好的表现形式和内容沟通海峡两岸,使文质兼备且“名”副其实。为此,我们将努力追求之。本期“专家访谈”是新辟的栏目,目的是就两岸之间发生的一些重大的事件以专家的视角进行评论,使读者能够更科学地认识两岸关系发展的走向。本期的议题是《陈水扁…  相似文献   

9.
李家泉 《两岸关系》2004,(11):16-17
陈水扁“双十”讲话是旧话重谈,只不过又加上一些漂亮的骗人的修饰词。换句话说,他的这篇讲话,实在是以“善意”、“和平”之名,而行“台独”、“欺骗”之实。什么是和平与安定的灵魂 如果简要地加以概括,陈水扁“双十”讲话中的“善意”就是两句话:一是“两岸要和平”,二是“岛内要安定”。这都很好,也确是两岸特别是岛内十分需要的。  相似文献   

10.
姚新春 《台声》2005,(5):28-29
“胡连会”刚刚结束“,胡宋会”又要开始。5月10日,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率大陆访问团抵达北京,外界关注的“胡宋会”拉开序曲。“胡宋会”能够达成哪些共识外界虽然尚不清楚,但其影响和意义已不言而喻。连、宋可谓一路高歌,而陈水扁的处境却是“四面楚歌”:一是党内杂音骤起“情同父子”的李登辉对陈水扁公开叫骂;党主席苏贞昌公开表示“不了解‘总统’的决策过程”;“副总统”也对多位民进党“立委”说对近来两岸政策的转折事“也都是看了媒体才知道”;“立委”对陈水扁两岸政策的摇摆有所不满,闹得最凶的“民进党立院党团”甚至提出要陈水扁…  相似文献   

11.
李立 《台声》2006,(2):12-12
陈水扁元旦讲话一出,岛内各界同?谴责,李敖甚至骂陈水扁的讲话是“放屁”。陈水扁大放“独”言,其两岸政策不是进步,而是倒退。且让我们看看陈水扁元旦都放了哪?“独”话。陈水扁重谈“台湾主体意识”。 说什么“台湾是我们的国家,土地面积3万6千平方公里。台湾的国家主权属于2  相似文献   

12.
王尧 《台声》2005,(10):24-24
陈水扁日前在“过境”美国时表示,“愿意邀请对岸领导人不限时间地点、不设前提条件,双方握手和解,理性对话,共同开启两岸机会之窗”。对这一番听上去很“美”的陈词滥调,民进党当局自诩为释放“善意”,岛内泛蓝政党却直言“这不过是空话、虚弹而已”。有媒体指出:陈水扁所高喊的“不设前提”就是预设前提。他预设的前提,当然是分裂与“台独”的前提。在当前两岸对话与谈判问题上,祖国大陆明确表示“在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什么问题都可以谈”,这是两岸对话与谈判的基础,也是解决台湾问题不可动摇的基础。“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  相似文献   

13.
过的一年,两岸的政治关系越来越远,而民间交往越来越密切。应当说2003年是台湾当局推行渐进式“台独”走到尽头的一年,就要掉进“台独”的深渊。这次由陈水扁引发的两岸关系危机,是十几年来最严重的一次。两岸官方接触的渠道已被台湾当局完全堵死。2003年12月29日,陈水扁更公然叫嚣,  相似文献   

14.
一、“公投”遭台湾民众否定3 月20 日晚台湾“中选会”“主委”黄石成宣布了两项公投的结果:投票率未过半,“公投”不过关。他宣布说,两项公投的投票率分别是45.17% 和45.12%,都没有过半数,“公投”无效。两项“公投”第一题为“台湾人民坚持台海问题应该和平解决。如果中共不撤除瞄准台湾的飞弹、不放弃对台湾使用武力,您是否赞成政府增加购置反飞弹装备,以强化台湾自我防卫能力?”第二题是“您是否同意政府与中共展开协商,推动建立两岸和平稳定的互动架构,以谋求两岸的共识与人民的福祉?”美联社评论说,“公投”的失败是对陈水扁的一个沉…  相似文献   

15.
陈水扁政权现在陷入政治、经济的全面困境,该政权所面临的问题,实际上是自1949年国民党退踞台湾后到现在所累积的各种问题的总爆发。似乎是已经到了“疖子”快出头、化脓、出血的时候了。笔者认为,陈水扁政权陷入困境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五点:一、陈水扁政权是一个变形的“历史怪胎”。台湾本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历史上虽曾被日本军国主义抢占达半个世纪之久,但抗日战争胜利之后已回归中国版图。后来之所以出现台湾问题,一是国共内战造成两岸“隔海分治”的局面;二是美国干预中国内政,使两岸长期无法实现统一。这样就形成了台湾这个“…  相似文献   

16.
海峡隔断,太阴难圆.一旦去隔阂而还亲情,悲悲切切者有之,欢欢喜喜者有之,悲喜交加者更有之.慰藉"千结之心"卫先生回到山西省临猗县探亲,进家门便扑通一声跪在八十三岁的母亲面前,泣不成声了.卫母极力抚慰:"这不是见到妈妈了嘛,快别哭了……"说着说着,自己也哭了起来:"真不易呀!我总觉得,今生今世怕是见不到你了!"在一片抽泣声中,卫先生抬起泪脸,把身后的胡女士拉到母亲面前说:"这是您的媳妇,她也回来看您啦!"胡女士坐在婆婆身边,抚摸着老人的腿说:"听说您腿脚不便,我们给您买了轮椅."卫先生便急不可待地抱起母亲试坐轮椅.儿行千里母担忧.四十年来,卫母常依门南望,泪眼欲穿.卫先生思念老母,但只能藉书信倾诉辛酸.一九八二年除夕,他给母亲写信说:"记得小时侯,每逢除夕,您老人家总  相似文献   

17.
“也许我们在创造历史”三月三十一日下午三时,乘泰国航班的飞机,我们一行三人终于抵达台北国际机场。此时,副社长富强对我们的社长兼总编辑丁望说:“老板,您这一辈子做梦也没想到能到台湾来吧?”是啊,要是两岸的关系不是在近年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要是没有我们孜孜不倦的努  相似文献   

18.
陈水扁说,台湾政府绝对不会错估两岸情势,也不会放弃改善两岸关系的机会。实际情况是,陈水扁错过了中国大陆方面所释放出来的许多信号。最明显的是去年的7月,大陆负责台湾事务的最高级官员、中共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钱其琛在接见台湾媒体负责人时明确提出了与以往不同的“一个中国”内涵的解释。钱其琛说“一个中国原则”的内涵是: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于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不容分  相似文献   

19.
<正> "陈记"民进党当局在内忧外困中已成一堵朽墙,一推就倒。民进党执政以来,绿营内讧一直不断。特别是今年的台湾地方"县市长"选举拉开帷幕以来更是热闹,可以说是久已有之,于斯为盛。一段时期以来,陈水扁在军购案、高雄捷运案、执政党印象及两岸议题等问题上都处于窘境。为纾困,陈水扁对国民党、亲民党、民进党内部以及大陆四面出击,"大打出手"。陈水扁这  相似文献   

20.
在奥地利的上流社会,奥顿先生早已是新闻人物。日前奥顿先生再一次成了人们传扬的新闻。奥顿先生何其人也?他就是在奥地利有着130多年历史的“奥地利首家美食家咖啡焙烤坊”第四代总裁奥顿先生。奥顿先生何以再次成为奥地利的新闻人物?原来去年8月,奥地利国家电视台专程到中国来报道了奥地利在中国的投资情况,及奥顿咖啡公司在中国的投资。今年4月,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