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丁盼  姜琪 《法制与经济》2013,(8):41-42,44
陪审制度是审判机关吸收法官以外的社会公众代表参与案件审判的制度。文章以美国的陪审团制度为视角进行分析,并结合我国人民陪审员制的实施现状,谈谈美国陪审团制度对完善我国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滕祥 《法制与社会》2010,(35):48-49
与美国的陪审团制度相比较,我国人民陪审员制度非为陪审制而为参审制;非为人民陪审制而为一人参审制;非为当事人权利而为人民陪审员权力;非为人民陪审员分享司法权裁判权而为人民陪审员直接行使司法权裁判权。我国人民陪审员制度转型为陪审团制度存在政治、法文化和诉讼程序配合等诸多障碍,未来仍应以完善该制度为最佳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3.
赵静 《法制与社会》2012,(33):30-31
中美两国陪审制度差异甚大,美国施行的是以陪审团为主的陪审制度,而中国施行的则是人民陪审员为主的陪审制度。本文通过对中美两国陪审制度的具体比较,提出美国陪审团制度中值得中国借鉴的部分,借此来更好的完善我国的陪审制度。  相似文献   

4.
李芽  张飞 《法制与社会》2013,(19):46-47
在司法实践中,人民陪审员制度虽然经过修改,但其陪而不审、审而不议的状况,依然没有得到明显的改观。2009年河南省法院系统开始试行人民陪审团制度,试点4年以来,逐步呈现出一种与人民陪审员、西方陪审团制度不一样的审判制度。本文在对河南人民陪审团的制度特色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分析了人民陪审团制度在我国广泛推行的可行性,并对现阶段如何进一步完善人民陪审团制度提出了具体点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胡云红 《法律适用》2015,(2):115-121
从1993年俄罗斯在9个联邦地区率先试行陪审团制度开始,迄今已逾20年。本文在回顾俄罗斯陪审团制度历史沿革的基础上,对俄罗斯陪审团制度的设立背景、基本内容以及陪审团制度的实施效果进行了介绍。总结分析了俄罗斯陪审团制度实施过程中的出现的问题和有关经验教训,以及对我国未来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齐新 《法制与社会》2011,(8):123-124
我国现行的人民陪审员制度在司法实践中日益显露出诸多问题,结合目前司法改革的进程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适时推出人民陪审团制度的试点。面对改革的质疑,本文试图从我国现行的法律框架内为该项制度的试点寻找合法性依据。人民陪审员制度在促进司法民主、制度变革、程序完善等诸多方面彰显其自身价值,理应得到肯定。文中对陪审权的界定、合议庭的组成、陪审团的成员管理以及适用案件的范围提出相关见解,以期促进人民陪审团制度试点工作的健康开展。  相似文献   

7.
近代意义的陪审制在我国发展已经有九十多年的历史,在这九十多年中我们经历了借鉴、摸索和改革的诸多历程,如今,在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高峰时期,我国的人民陪审员制度又出现了新的问题,理论界和实务界都有改革乃至废除人民陪审制的呼声。目前就世界范围来看,陪审制度运用最好的国家就是美国,为什么陪审制度在美国就会顺利的发展呢,本文将重点介绍美国的陪审团制度起源及其自身的优势,以及对我国人民陪审员制度有何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人民陪审员制度本质上学的是英美法系中的陪审团制度 大部分普通民众对于陪审团的了解,来自于律政题材的电影、电视剧,一些不是法官的人,坐在法庭里表决犯罪嫌疑人罪或非罪,最初会让国入觉得新鲜.实际上,作为英美法系的重要亮点,产生于英国的陪审团制度有着悠久的历史.众所周知,美国历史上曾是英国的殖民地,从而英国的司法制度也被移植到了这块新大陆.1776年美国独立以后,由于美国人出于对集权的天生恐惧,对分权和制衡有着无与伦比的热情,美国人将陪审团制度写入了在1791年成为美国宪法组成部分的共包括10条修正案的"权利法案".  相似文献   

9.
本文指出我国司法制度中存在的问题与困境不能全依赖人民陪审员制度解决,也不能盲目移植西方的陪审团制度,而要结合这一制度产生的原因、背景以及当下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才能做出有利于我国法治建设的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10.
现代意义上的陪审制度起源于英国,并在美国得到充分的发展。十年动乱期间,我国司法制度遭到严重破坏,陪审制度也未能幸免。改革开放后,虽然恢复了陪审制度,但在各项司法制度改革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陪审制度却没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在现实司法实践中,我国人民陪审员制度的缺陷逐渐显现,本文旨在通过对人民陪审员制与陪审团制的比较,探讨在我国确立陪审团制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1.
英美陪审团制度得以延续到今天,且在其司法领域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归根结底取决于它的司法价值。正如法国著名学者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所说的:"陪审团不仅影响着诉讼的结果,更深刻地影响着社会命运自身,因而我们不能机械地将其理解为一种简单的司法机构,而必须将其理解为一种作用重大的政治制度,并从这一角度去评估它存在的价值与意义。"基于这种观点,本文将深入研究和重点分析陪审团在政治和司法两个方面的重要价值,并结合我国人民陪审员制度展开比较性探究,旨在获得一些有价值的指导性结论。  相似文献   

12.
从制度层面考察,当前我国人民陪审员制度在制度的性质、目的、陪审员权的性质、陪审员制度的模式以及司法制度与民主制度之间的关系问题上存在杂糅."人民司法"这一概念是这种杂糅的代名词.完善我国人民陪审员制度应重新确立该制度为一项宪法制度,该制度目的为监督、限制、分割司法权而非行使司法权,陪审员权为公民权而非司法权,该制度模式上主要应仿英美法系陪审团制度而非大陆法系国家参审制.  相似文献   

13.
学者们对我国目前陪审制度的存废有着一定的争议。本文认为争议无法解决的症结在于学者们通常都以我国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弊端来论述陪审制度的弊端,而主张废除陪审制度。文中认为,要解决我国目前陪审制度的困境,就要认识到我国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弊端是因为陪审制度在从英美法系国家引进中被改造成了参审制度才使得其功能发挥不良。本文在反驳各种认为陪审团制度不适合我国国情的观点的同时,主张彻底改变现有的人民陪审员制度,在我国建立英美法系式的陪审团制度,这才是我国陪审制度的真正出路。  相似文献   

14.
陪审制度是两大法系国家司法审判的重要制度之一,其价值功能是多方面的,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以我国人民陪审员制度存在的问题为视角,在阐述两大法系国家陪审制度的发展过程以及大陆法系国家最终放弃陪审团制度、选择参审制的内在动因与社会条件的基础上,从人民陪审员的选拔、数量、裁决方式、参与死刑案件审理等方面提出我国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具体完善路径。  相似文献   

15.
刘宇晖 《河北法学》2012,30(9):122-127
基于对陪审制价值的不同需求,英国、俄罗斯和日本分别对本国的陪审制进行了改革,促进了本国的司法效能.陪审制在我国具有更为丰富的价值,对破解我国当前的司法困境具有独特的功能,改革现行的人民陪审员制度,构建新的人民陪审团制度,有利于我国总体司法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6.
陪审制度是世界许多国家法制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被广泛的认为是人民主权、司法民主、司法公正、司法公开的象征,是社会公众参与司法、参与国家政治的一种重要形式。随着我国司法改革的深入,陪审制作为其中一项重要的内容成为法学理论界和司法实务界议论的热点话题。本文主要介绍我国人民陪审员制度和英美国家的陪审团制的起源及历史发展,对两者的差异进行比较,并指出我国人民陪审员制度存在的缺陷,并对如何完善我国的人民陪审员制度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俄罗斯刑事陪审团制度始于1864年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在沙俄时代存在了50余年。1917年陪审团被人民陪审员制度所取代。1993年俄罗斯联邦宪法和刑事诉讼法确定恢复刑事陪审制度,至今已经有17年。在这个过程中,俄罗斯陪审制度对于推动司法改革,建立民主法治社会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也克服了人民陪审员制度中的一些弊端。但由于俄罗斯法律传统和社会发展的现实状况与陪审制度还存在一些不协调的地方,导致俄罗斯也出现了很多批评陪审制度的声音。俄罗斯联邦目前对刑事陪审制度充满信心,并为完善该制度而不断努力。  相似文献   

18.
陪审制度在法官司法的基础上吸纳了大众的因素参与案件审判,有着其特有的广泛代表性与民众参与性,在不论英美法系国家还是大陆法系国家,包括我们国家在内都发挥了其无可替代的作用。能让陪审制度发挥更好更多的光和热少不了遴选机制的默契配合,美国复杂而有序的陪审团选任就是被广为国人赞誉的。遴选的公正本身就是司法公正中不可少的一环,我国人民陪审员的人员选任一度受理论界诟病,当我们把目光投向美国已经比较成熟的陪审团,随机广泛、辩方参与、回避制度为特点的遴选规则都给了我们积极的学习方向。本文意图对美国陪审团成员的遴选机制进行比较与研究,从比较法视角出发,同时结合我国实际,以其经验为我国人民陪审员选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公正和效率是辨证统一的,高效率必定有损公正,一味地追求公正,必定带来迟到的正义。在我国大陆司法“公正不足、效率泡沫”的情况下,应当吸取陪审团制度所蕴含民主、权力制约、公民权力保障之永恒的正义理念,权衡公正与效率,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建立人民陪审团和专家陪审员二元陪审制度,加快我国司法改革和民主司法的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20.
陪审团制度与俄罗斯的司法改革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瑞华 《中外法学》1999,(5):110-116
<正> 苏联解体以后,俄罗斯联邦进行了大规模的宪政改革和司法改革。改革者们对实行七十余年的法院组织制度、法官制度、检察制度和诉讼制度进行了影响深远的变革。在这一系列的司法改革措施中,陪审团制度的建立颇为引人注目,但也一直为我国法学界和司法界所忽视。这种陪审团制度与俄罗斯长期以来实行的人民陪审员制度具有本质上的区别,甚至与法国、德国等大陆法国家实行的陪审法庭制度也不是一回事。这种制度的实施实际意味着俄罗斯一步跨越了其本身所属的大陆法的传统,而从英美法中寻找其司法改革的灵感。鉴于这一问题在法律上的极端重要性,也鉴于我国曾经在不少方面模仿苏联构建起自己的司法制度,我们本能地对俄罗斯司法制度的变革动向保持高度的关注。本文拟从三个方面,对俄罗斯新建立的陪审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