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绍安 《中国审判》2011,(12):76-81
“横看成岭侧成峰”,正是地域文化的丰富多彩和个体的独特经历,才让每一个法院的特色文化与众不同,深厚的地域文化是一片沃土,不同地域的法院文化,只有从各自的历史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地域特点中汲取养分,才能成为根植于这片沃土上的繁花圣果。  相似文献   

2.
当代中国城乡文化关系不是先进与落后、替代与被替代、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而是不同文化形态、同等文化地位、共享文化发展权利之间的关系,是功能各异、优势互补、融合发展的和谐共生关系。文化自觉是实现城乡文化和谐共生的客观认知前提,文化自信是实现城乡文化和谐共生的主观认同基础。在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前提与基础之上,应坚持先进文化引领,促进具有时代精神的城乡文化和谐共生;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促进具有中国风格的城乡文化和谐共生;坚守地域文化特性,促进具有地方色彩的城乡文化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3.
黄勇峰 《中国司法》2010,(9):104-105
文化是有地域性的。地域文化是指生活在该地域的成员,在既定的时间、空间,由于地理环境、历史传承、社会制度,以及民俗习惯、宗教信仰等多种因素而形成的一种文化形态。地域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是地域之间相互区别的文化类型。即使在人类进入信息化的时代,人们以信息为纽带,结为“地球村”的条件下,也不可能消除地域文化的客观存在,不能消除地域文化对该地域成员在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行为选择方面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4.
民国时期的南京,人与城、人与事、人与历史交织融汇于一体。此间,在现代作家笔下产生了许多名篇佳作,这些作品都被列为永恒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留存下来。它们不只是现代作家人生追求的印痕记录、时势艰难的历史剪影,也不仅仅是一种文学创作的素材,一类文体的样式,或者作为一种现象的文学史存在,而是一种特殊历史、特殊地域文化,呈现了现代作家内蕴极其丰富而纷繁复杂的文化精神理路,并由此形成了独特地域文化的丰韵和一座城市的文化地标。在这种思路和地域文化的理念指导下,重新阅读现代作家作品,勾勒出一幅具有典型地域色彩的文学史图景,探寻现代作家某些精神生成演变的路向和缘由,以此力求贴近现代中国文学史的原生态。  相似文献   

5.
多意麻山     
阳春四月,雨水将莽莽大地,译成青色的语言,北方的新绿刚刚恢复知觉,我陪同著名文化创意产业专家,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导师谢伦灿教授考察麻山“古人种玉处”,探讨无终地域文化对玉田旅游开发的独特意义。绿染麻山,青翠欲滴。麻山是多彩的,朦胧的,不同的经历,异样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为一步提升法院文化建设实质化水平,蒲江法院紧密结合地域特色和工作实际,紧紧围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工作目标,融入本土文化精髓,把法院文化“软实力”转化为推动司法改革、彰显公平正义的“硬支撑”。近三年已有72项工作和120人次获得县级以上表彰,先后被命名为全市、全省法院文化建设示范单位;以盖碗茶调解室为依托构建诉讼服务文化体系被省高院表彰为“文化建设特色项目”。  相似文献   

7.
新疆当代汉语文学因独特的个性和审美价值具有研究的价值,然而却因重视不够和最佳视角的遮蔽未能得到准确解释。从新疆当代汉语文学的独特性体现着手,揭示出独特性生成的社会环境背景所具有的地域性色彩,在具体研究中,以地域文化和作品的对应关系、地域文化对作家的影响、地域文化的历时性及波动性的影响效力、文学对地域文化的反作用、文学未来的走向五个方面,来解析新疆地域文化与新疆当代汉语文学的关系,可为观照和评价新疆汉语文学的成就,提供"在整体中"又具有独立性的独特立场和最佳视角。  相似文献   

8.
文化的传播和运用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重要作用。山西作为一个历史文化资源大省,历史渊源悠久,文化积淀深厚,文化资源丰富,特别是他的首府——太原,更是一座历史文化资源大市,独具魅力的三晋地域特色和丰厚的文化艺术积淀在这里交相辉映。近年来,太原第一监狱充分发掘和利用这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创造性地将三晋历史文明作为丰厚的教育改造资源,大力加强监狱特色文化建设,坚持文化育人、文化兴监,有效推动了监狱工作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9.
区域形成的地域性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本,是经济发展所需要追寻的精神支撑。社会文化问题产生的本源,是我们身处在社会自身发展到一定程度产生的阶级性社会问题引发出来的文化认知,城市的经济文化发展前景需要取决于关键的两个因素,地域文化底蕴优势和人才新核文化价值。在当前地域文化研究逐步纵深方向发展的形势之下,要坚持科学理性的方法和经世致用的原则。  相似文献   

10.
《中国审判》2009,(7):86-89
民俗习惯是特定地域社会民众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自发形成、共同遵守、长期沿袭并用于调整和规范特定生产生活关系的行为规则和文化载体,为特定地域社会民众内心所确信,凝结着他们的普遍价值判断准则。善良的民俗习惯,在国家、民族凝聚力乃至优良民族文化的形成及其对民众的思想道德修养和行为指引等方面,均起着其他行为规则和文化载体无法替代的作用,在司法实践中更是有着无法替代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文化旅游品牌建设离不开政府相关部门的组织领导,其在规划制定、战略实施、方向引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政府发挥主导作用,调动各种因素优化发展模式,是展现地域文化,实现地域旅游业长足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创业文化是在一定的地域文化中孕育和发展的,是随着社会生产力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创新的。创业文化是推动社会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先进文化。东北地区不乏传统的创业文化,但却缺少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现代创业文化,因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必须首先振兴东北的创业文化。  相似文献   

13.
从法律的移植出发,我们可以联想到文化其实是可以作为移植的对象去定位,由此产生的移植后对被移植地域的影响两者具有的同质性决定了后者可以参照法律移植的理论。正因为此,当文化作为一种产业出现,发展到一定规模的时候,必将与法律产生联系,这同时也是制度发展的必然结果。由此针对我国文化立法的现状和今后的发展趋势,本文作了一定的探讨,以求为立法者们提供一定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程序法文化是一定时期、一定地域和一定民族范围的人们对各种程序性法律、制度、观念和一系列程序活动的整体性认识和评价,程序法文化具有抽象性、地域性、多元性、群体性和延续性等特点。程序法文化有制度程序法文化与观念程序法文化、传统程序法文化与现代程序法文化、西方程序法文化与中国程序法文化之分。中国传统程序法文化以尊尚权力、程序实体混同、程序虚无、“厌讼”等为特质,中国现代程序法文化则以尊重权利、程序独立、程序法治为指引。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检察》2007,(4):16-18
近年来,乌兰浩特市检察院紧紧围绕检察文化建设,以“建一流班子、带一流队伍、创一流业绩”为目标,坚持文化育检,积极培育具有自身特色的检察文化,努力提高干警的综合素质和文化品位,有力推动了各项检察工作的全面发展。2006年,我院被自治区院评为全区查办渎职侵权犯罪案件甲组优胜单位,反贪局被自治区院荣记集体二等功,公诉科被分院荣记集体三等功,4个科室被分院评为先进集体。  相似文献   

16.
樊治强 《中国律师》2011,(12):36-38
中国的西部民族众多、地域广袤,在长期的历史变迁中孕育了灿烂的文化。西部文化具有地域性、多元性和原生态性,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给西部民族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抓住有利机遇,不断整合西部民族文化资源,对于推动两部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文化品牌建设是充分激发基层检察院创造力、凝聚力及影响力的重要抓手。打造具有标识性的基层检察院文化品牌,应把握时代要求、检察特质、地域文化三个维度;从夯实品牌建设基础、完善建设机制、形成宣传声势、形成外部认同等方面着手推进。实践中,基层检察文化品牌建设往往会陷入到缺乏基础支撑、缺乏系统思维、缺乏动力源泉的问题中,需要通过处理好文化品牌建设与检察科学决策、检察工作发展、检察队伍提升三对互动关系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18.
律师文化建设是当前和今后律师工作的重点之一。决定律师文化基本面貌的是律师文化自觉。由于律师文化受职业属性、政治、经济、历史传统和地域文化等方面影响。律师文化自觉也相应兼具律师职业特点、政治性、民族性和地域性等四个特性。  相似文献   

19.
麦家 《政府法制》2011,(32):16-16
家有良田,可能要被水淹掉;家有宫殿,可能要被火烧掉;肚子里有文化,水淹不掉,火烧不掉,谁都拿不走。这句话是我父亲说的。父亲是个农民,只读过一年私塾,是个没文化的人。  相似文献   

20.
《法学杂志》2012,33(8)
中国传统社会未将自由与权利概念化并不意味着中国古人无自由与权利。中国传统法律制度在整体上应当被改造、被置换,但并不意味着古人积累的技术智慧与程序艺术不可被承继,更不意味着支撑法文化传统的基于人性又反映中国文化特质的原则可以被抛弃。中国文化传统仍然是我们探讨中国现代法治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