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值此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不由得使人想起了夏威夷。1941年12月7日,日本侵略者偷袭夏威夷珍珠港美国军事基地,疏于防范的美军遭到惨重损失。美国立即对日宣战,加速了日本的彻底战败和无条件投降。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去了夏威夷的首府檀香山。一出机舱,迎面吹来阵阵清风,纯净清新,我不由深深呼吸着,舒服极了。一进市区,发现我到了一个真正的"花花世界",男男女女都穿着花衣服,而男人的衣服则尤为鲜艳。檀香山没有鳞次栉比的  相似文献   

2.
日本茶源于中国,却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综合性文化。从日语中“茶”的字音入手,从茶名、茶与人、茶谚三个方面分析日语中与茶相关的表达,借此说明,茶与日本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日本人在秉承中国茶文化精髓的同时,不断领悟融入新意,在茶文化中常年累积的经验、生活智慧等都借茶发挥。  相似文献   

3.
日语自他动词是日语语法中的一个难点。中国学习者在使用时常出现误用现象,主要表现在自他动词的使用倾向方面。中国学习者使用他动词的倾向较为明显,而日本人却对自动词较为青睐,这也是出现误用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过日语自他动词与汉语的两用动词对比,从两国的语言习惯、社会、文化心理等方面分析出日语是领会型、"自动词"式表述、带有"なる"性格的静态语言;汉语是说服型、"他动词"式表述,带有"する"性格的动态语言。  相似文献   

4.
正到过夏威夷的人都有这样的感受:踏上那片土地伊始,立刻就可以领略到夏威夷人特有的热情、礼貌和笑靥。在那里,无论你使用何种语言,一句"阿罗哈"(你好、我爱你)足以拉近彼此的距离。夏威夷群岛位于太平洋中心,在地理划分上属大洋洲。早在1000多年以前,来自南太平洋岛屿的夏威夷人  相似文献   

5.
201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迎来"不惑之年",而标榜重视中日战略互惠关系的日本首相野田佳彦却公开表示,在钓鱼岛问题上必要时将动用自卫队。这是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前所罕见的。野田首相发表相关言论的实质、决策背景是什么?日本武力介入钓鱼岛的图谋和预案是什么?日本武力介入钓鱼岛受到的法律制约是什么?日本是否要在钓鱼岛问题上与中国不惜一战?这一系列新问题都值得认真研究。  相似文献   

6.
李延坤 《东北亚论坛》2012,21(2):123-129
"关东州"的日语教育始于日俄战争期间,随着租借期限的延长,其殖民教育政策及措施在不断地发展。到"九.一八"事变之前,其奴化教育体系已然成型,同时,为了长期维护日本的殖民统治,推进普及日语教育策略,还建立了奖励学习外语的"语学检定"制度。在《关东州人教育令》颁布后,奴化教育达到了顶峰,以实现对大连地区乃至整个东北进行文化侵略和殖民奴化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日本人的礼貌、礼节日本是东方的礼仪之邦。日本民族十分重视礼貌、礼节,在日语中有丰富的礼貌语言。在日常生活中,日本民族很善于使用这些礼貌语言。他们通常是根据长幼尊卑和生熟亲疏的不同,使用恰当的礼貌语言,给人以彬彬有礼的感觉。在日本相识的人见面总会相互鞠...  相似文献   

8.
日语"略語"(缩略语)的识别和判定有很多模棱两可、似是而非的地方,这既有定义的问题,也有"略語"与"新語"(新词)、"造語"(两个或两个以上单词拼成的新词)等如何区别的问题。现有的日语"略語"定义只概括了在形式层面缩略的词语,没有包括在意义层面完成的缩略。在"略語"与其它词语的区分方面,形似"略語"却没有相对固定的原词语的"新語"不能算作"略語",各种以模仿、合并、添加等方式构成的"造語"也不是"略語"。  相似文献   

9.
日语中的"恩惠行为"是表示赞赏和感谢时所采用的语言方式。这与汉语明显不同,特别是日语中存在着汉语中所没有的授受动词和授受助动词。这种特殊现象,反映了日本人在人际关系中的特殊思维方式和心理状态。在涉及"恩惠行为"时,日本人既要突出自己的感谢,又要尽量减轻他人因此而造成的心理负担。日本人的这种心理和思维方式,是源于他们力求保持内部和睦的民族心理。  相似文献   

10.
荻生徂徕的《译文筌蹄》是一部关于汉文解释的日语工具书。其中,徂徕不只批判了日本传统"和训"及"汉文讲授法"的弊端,更是提出了一种新式的"汉文学习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江户日本人对中国典籍的有效学习。重要的是,《译文筌蹄》的问世还间接影响了徂徕"古文辞学"的形成,从思想史的视角来看,徂徕在意识到语言有"和汉"差异的基础之上,更察觉到汉语也有"古今"之别,并认识到宋儒所提倡的儒学亦非真正的儒学,他们皆背离孔子之道。同时,"人情论"的特征也在《译文筌蹄》中初见端倪。因此,本文尝试从语言学与思想史的双重视域下解读《译文筌蹄》,以期对国内徂徕学的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1.
“满洲国”期间,日本为巩固其统治,大力推行对东北人民的奴化教育。奴化教育的重心就是强制推广日语教育。日伪当局通过建立“新学制”、强制开设日语课、增加日本人教师、编纂教科书、实施日语检定考试、开设日语学校等手段,对“满洲国”进行了长达十四年的殖民教育。  相似文献   

12.
正张学良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位传奇人物,他在垂暮之年移居夏威夷,最终与夫人赵四小姐双双长眠于彼。早在去夏威夷之前,笔者就在网上搜索了有关资料,决心去拜谒一下。张学良墓地在檀香山以北约60公里的"神殿之谷",那是一所规模很大的墓园,远远望去,满目青翠,更像一座花园。进入山谷,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成片的基督徒墓地,还有一座现  相似文献   

13.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为建立殖民统治的"新国家",极力策动内蒙部分上层人物、分裂分子组织武装,乘机暴乱,大搞民族分裂的"独立"、"自治"运动。伪满洲国成立后,日本为稳定殖民统治,对内蒙古地区的管理形式采取了以蒙古"王公为中心"体制的所谓"民族自治"的怀柔政策。当伪满洲国各级政权完全控制在日本人手中的时候,便开始废除传统的蒙古王公制度,实行"特权奉上",蒙古王公享受了两个多世纪的特权被彻底剥夺。  相似文献   

14.
日本“回归亚洲”与中日经贸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68年明治维新后,日本主动"脱亚入欧",1889年2月11日,明治天皇宣布实施新宪法,进行日本第一次议会选举,表明日本"全面西化",在不到40年时间内,日本完成了西欧国家历时200年走过的原始积累和产业革命的两个过程;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在美国占领下,日本被迫"脱亚入美",又巧妙地利用美国的技术、市场和有利的国际环境,在战争的废墟上重振经济,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20世纪90年代,随着亚洲经济高速发展和市场迅速扩大,特别是中日经贸关系越来越密切和重要,日本开始"回归亚洲"。所谓"回归亚洲",主要是在经济、贸易和投资领域,逐步加强与亚洲国家的合作。  相似文献   

15.
日本经济怎样掉进了美国设计的陷阱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 2 0世纪末期 ,过去一帆风顺的日本经济突然停滞 ,明明是世界最大的债权国 ,却只能目瞪口呆地看着世界最大的债务国美国把自己的财富掳走。日本的经济一筹莫展 ,而美国的经济却一步一层楼。美国人通过玩弄汇率就轻而易举地减少了自己的债务负担 ,同时还扼杀了日本的国力。日本人过去几十年在国际经济关系中几乎是不折不扣地采用美国的规则 ,却遭到如此的惨败 ,令全世界都为之震惊。为此 ,我们应该深入地研究 ,及早地引起我们的注意。  相似文献   

16.
日语谚语是承载日本文化内涵的一个重要载体,同时也是反映日本文化特征的具体表现形式。本文从消费观、经商观、风险观等方面对日语谚语进行了归纳整理、试译与分析,并从中抽取出了日本传统商业意识与商业规范的特质。采用将语言、文化、经济、商业等多元因素相结合的手法,对日本谚语中所蕴涵和折射出的商业文化特征加以系统性论述。  相似文献   

17.
中国人讲究"君子动口不动手",也就是说受过教育、讲理的人遇事不用动手、讲道理就行了.可是最近在澳洲却展开了一场"女人动手不动口"的运动.当然了,这并不意味着澳洲所有的女人都开始动手打人了,那样的话不也太野蛮了吗?这里毕竟是法制社会呀,打人的事是有,但毕竟是少数.那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相似文献   

18.
正"自古君王多薄倖"。中国百姓心里的皇上,从来是"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却绝少对某一位"娘娘"上心的"薄情郎"。风流倜傥的唐明皇总算是对倾国倾城的杨玉环动了那么一点真情,白居易说他"三千宠爱在一身",可到末了为保皇位,却狠心将百媚千娇的爱妃赐死——他迷恋的仅仅是她的美色,而这个美色若要以自家的江山、性命换取,那是断断不肯的!专一痴情的光绪皇帝对才貌双全的珍妃确是真心地爱!"任它弱水三千,我只取饮这一瓢",但是最后,身为九五至尊的他,却竟连这个心爱女人的性命都没有能力保全!……  相似文献   

19.
正后来的史料如池仲祐《海军纪实》等,也渲染了"定远"击中"松岛"的说法,影响甚深。尤其日本联合舰队司令长官伊东佑亨,在战后向其大本营报告中,明确指出:"‘定远’榴弹,射中我前部炮台,炮台及其近傍蒙受重大损害且火灾大作",伊东是陆军出身,于海战是外行,致命的弹着点都说不清楚,"镇远"击中的位置应是舰体左舷第4号炮位。很可能他连"定"、"镇"两舰都会分不清,因而他的说法不尽可信。"定远"击中的炮弹是150毫米炮弹,"镇远"击中的是305毫米高爆弹。因为其它日本人所撰史料,都认为是"镇远"致命一弹击中"松岛",除《日清海战史》,权威的由日本海军大将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日本的《养老律令》和《地名标记二字好字化令》以及中国儒道两教中的"大和"与"和"的概念等的考证和分析,探讨日本国号"大和"的意义所在,认为"大和"乃由"大"加"和"二字组成,其"大"字和日本在此之前的国号"大倭"、"大养德"、"大倭"(第二度)中的"大"字一样,在政治取向上都有追求"大一统"的意味;另一个字"和",则是为配合律令制的确立及推行而使用的,故其全部的语意很可能是为实现"大一统",让以礼制为核心的律令制度能够在"和"思想的保驾护航之下顺利发展,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