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果我摘录同一个人的两首诗,若不说出作者的名字,即使打死你,你也不会猜出他是谁!我把这样的诗公布给你,你很可能会惊讶得目瞪口呆,并怀疑地说:“天!这样的诗会是他写的?怎么可能?”然而那样的诗,又恰恰是此人写的?他的诗不止这些,此处只抄录两首。  相似文献   

2.
王小丫就像一个标准的新秀那样从优秀主持人如云的中央电视台脱颖而出,每周一次的《开心辞典》,不仅让所有回答问题的闯关者乐不可支,也让观众见识了这个从成都毕业的小丫头闪烁的智慧光芒,这个从智慧树上掉下的青苹果味道着实  相似文献   

3.
提起沈醉,不知其名的人恐怕不多。这不仅仅在于他是国民党起义将领(海内外有些文章曾冠以“战犯”,这是不确的。他的身份早巳据有关政策改为起义将领了)、全国政协委员、文史专员,更在于他那具有神秘色彩而又颇令人生畏的经历,在于他把自己的经历写成了那样多的书:《我所知道的戴笠》、《保密局内幕》、《我这三十年》、《军统内幕》、《魔窟生涯》、《沈醉杂文集》、《人鬼之间》、  相似文献   

4.
赵军 《东南亚纵横》2001,(8):56-56,58
小河边这片杂草丛生,野絮稀疏的荒草甸子,已被艾提拉侍弄得草茂花繁,蝶舞蜂飞。 初起时,他并没想到会这样。韦莎去金边上学的那年,他只移栽了几蓬素馨花。第二年他又栽植了一些,如此三年过去,其间的许多杂草、蒺藜,就被越发越多的素馨花取代了。他想,只要韦莎一回村,就带她来这里“故地重游”,让她大吃一惊。 韦莎是和他同村相邻的女孩,小时候,他俩经常来这里玩。艾提拉当然要调皮一些,常常玩着玩着,就撇下韦莎去河里摸鱼,要不就蹿到周边的红松林里去寻鸟巢。而韦莎只喜欢在草丛中寻找素馨花,那洁白如玉的花朵总是让她着迷…  相似文献   

5.
冰样的女孩     
同她相识,是在求职时。我应聘一家杂志社的记者。先按他们刊登的求职广告上的电话打过去。接的是位主编,我说了自己的情况,听出对方感兴趣,他让我把作品、简历传真过去,而我却要求直接见我本人。  相似文献   

6.
书香     
已故诗人雨青很喜欢买书、读书,每次和他聚谈,话题总围绕在书话上。他有个习惯,一拿起书来,先凑在鼻端嗅一嗅,他说那是书香。好书自有清香,每本书都有各自的味道。看他那一副怡然自得的神态,你也会感动。称他为“书痴”,他总是哈哈大笑。 也许受了雨青的影响,我也养成闻书香的习惯,虽没到闻书香起舞的癫狂状态,却也陶然其中,不能自拔。曾经对送书的文友说:你这本书的分量,我只要闻一闻书香就知道。当然,这是开玩笑的话。 书的香味,其实是油墨的味道,这是表层的;真正能让我们感觉书的香,那是书的内容。油墨会随着时间的转…  相似文献   

7.
老字号情结     
读早些年两岸隔绝时,文学前辈梁实秋先生在台北,为报纸写的专栏里,一系列回忆北平老字号的文章,真为之神往。可惜他未能等到这一天,让他再回到这座念念不忘的,然而又是阔别了很久的城市,到他到过的地方,见他见过的朋友,进他进过的饭店,吃他吃过的东西,那该是多圆满多美好的场面啊!然而,梁先生很盼这一天的来临却偏不来,到了能来的这一天,他倒来不成了,这梦想终未实现,实在是令人黯然神伤的事。但他这种老字号情结,我想是能理解的。因为,恋旧或者怀旧,是一个人上了点年岁后的常事。所以,一谈到北京的老字号,有的人就神彩飞扬,我也是这“有的…  相似文献   

8.
《东南亚纵横》2001,(9):55-60
“您好,周伯伯” 怀和我焦急地等着去看我们的房子。每天我们都要问莎南,每次他总对我们说还要等几大,中央取暖系统还未建好,还有一些装修工作要做。我们古老的宫殿即将翻修一新,我以此安慰我自己。 “我们的房子用什么颜色来粉刷?”我问莎南。“让我们用淡绿色的涂料,” 不等他回答,我就这样建议,在曼谷那是一种助兴的颜色。 “在罗马得按罗马人那样做,”莎南回答说。 “罗马是什么?” 我问。 “在泰国,房子是用木头造的。你可用绿、蓝、金等,几乎每一种颜色来油漆木料。但在中国,我不能给你造木头房子。否则,在冬天你会冻…  相似文献   

9.
上世纪80年代中期,诗人黄殿琴以其清新隽永的诗歌崭露头角,步入诗坛。她赠与我的薄薄的诗集《多梦季节》,在我的阅读史上留下了很深印迹。她的诗作轻柔,细腻,透明。诗歌的艺术表现形式,让她如鱼得水,倾情诠释内心的绵绵情感并辐射着身边的现实和生活;诗中充满源于生活的灵光闪现、对未来的希冀和无尽的幻想。之后,写诗之余,她转向散文体的写作。十余年下来,出版了十几本书,是一位创作精力旺盛的女作家。她永远是一个走在时间前面的女人。她这样说:“我时常为时间、空间、万物、宇宙而感动,它们是智慧的动力;我也时常为体悟到的‘诗歌之重’…  相似文献   

10.
马老师:您好!读了您的文章,觉得您是我最可信任的人。我是个21岁的女孩,在一家工厂上班。后来我就遇到了他,1.80米的个子深深地吸引了我,出乎意料地是他同时也看上了我。他曾对我说百分之一万地对我,这让我很感动,不由自主地让他吻了我。后来我们订婚了,再后来我把一切都交给了他,一切,一切……一年过去了,不知是他变了还是我变了,我们为一些小事常发生矛盾,渐渐地他对我冷落了,不再如以前那样宠我。更让我失望的是他竟然又看上了我多年的邻居和朋友晓霞。后来的一天我问他,他对我坦白了这些,他哭了。我问他是后悔了吗?他说不是,是我们两个…  相似文献   

11.
祖光先生逝世六周年了。他还活在我的心里,活在许多人的心里,他是不会被遗忘的。他不仅是有“神童”之称在戏剧史上留下经典名剧《凤凰城》、《正气歌》、《风雪夜归人》的剧作家,还是一位将京剧大师梅兰芳、程砚秋的舞台艺术搬上银幕的杰出的电影导演;他不仅是被周恩来称为“最好的朋友”的“左派”文人,而且是把珍藏的两百多件价值连城的文物全部捐献给国家的爱国者;他不仅是才华横溢、独标高格的一位名流,更是具有儒风侠骨的当代豪杰之士。  相似文献   

12.
笑话十则     
按时吃药 晚九点,八号病床的病人睡得正香,值班护士硬把病人摇醒说:“喂,快醒醒,你还没吃安眠药呢!” 剧场“爆满” 一位歌唱家向他的朋友说:“昨天您听我的演唱了吧?哎呀,整个剧场都容不下我的歌声了!” “是的,我虽然没有听清你唱的什么,却看到听众为你的歌声让座,把剧场都让空了。” 试验费用 有一次,萧伯纳因脊椎骨有毛病,需要从脚跟上截一块骨头来补脊椎的缺损。 手术做完以后,医生想多捞点手术费,便说:“萧伯纳先生,这是我们从来未做过的新手术啊!” 萧伯纳笑道:“这好极了,请问你打算付给我多少试验费?” 你…  相似文献   

13.
最美的平凡     
父亲做了一辈子的煤矿工人,我记忆里年轻时候的他,总是幽灵一样地让我惧怕;白森森的牙齿,黑黢黢的面容,不笑的时候,只有那眸子是亮的。曾经有一年,陪他下过一次井,在N米深的地下,我突然觉得,黑原来是那样地让人绝望和恐怖,一种几乎使我窒息了的无助和空茫,让我下意  相似文献   

14.
游明谦博士是研究越南问题的后起之秀。当他的博士论文《当代越南经济社会发展研究》出版发行之际 ,我们惊悉游明谦博士英年谢世的噩耗。游博士大作面世时曾让我们作一评论 ,现在蔡晓戈先生完成了 ,这既是我们对《当代越南经济社会发展研究》的书评 ,也是我们对游明谦博士的悼念。  相似文献   

15.
散失·人潮     
再见到罗群是在七年之后的一次同学聚会上.生活的绵密让我丝毫不觉得七年的距离已经足够远,我依然能很清晰地想起那天他的背影,那样消失在人群中,从此我们再无联系.  相似文献   

16.
说李雪健这个人特立独行,恐怕没人会相信。他留给人的印象不外乎朴实、谦和、稳重。看他把宋大成演绎得那么厚实,愣是让人“大成、大成”地叫了十几年。若说李雪健的角色特立独行,相信不会有人反对。因为眼下,在央视一套播出的大戏《台湾·1895》中,他饰演的李鸿章不再是一个标签化的人物。李雪健用角色说话的本事不能不令人佩服,因为刚刚不久,他在《美丽人生》中塑造的“伍德行”、在《高纬度战栗》中演绎的”劳爷”等角色,无不引起广大观众的好评和业界人士的称道。然而,在对他塑造的角色品头论足的热乎劲儿中,人们怎能不越来越清晰地看到这位艺术大家30年来孜孜以求的身影和他为此所付出的一路艰辛!  相似文献   

17.
怎么想起写这样一部"反腐戏"来的呢?也有一定的偶然性。今年春暖花开的季节,一位市纪委的宣传部长在闲谈时,对我说:"您能不能写个反腐的戏?现在的形势很需要。"我认真考虑着,但没有吭声。她又说:"您就写当年刘青山和张子善的事件,行不行?"我停了一下才回答:"让我好好想一想。"当时我想的是还要不要再写主旋律作品,尽管我过去写过不止一部。  相似文献   

18.
感觉汪曾祺     
温暖的汪曾祺早就想写一篇关于汪老的文章。非因他是名人,是心里很想很想。从未见过汪老。只听人说,他身高不够七尺,是个很不起眼的老头儿。这让我感到很高兴。因为,不知为什么,我总觉得不起眼的人,往往有很强的内在力量。有这种感觉的人,不止我一个,还有一个刘恒。他在《冬之门》里写了一个复仇故事——最后把土匪头子杀了的,不是大块头的英雄,而是最没能力杀人的一个厨间的委琐的饭夫。《冬之门》让我一夜没睡好,  相似文献   

19.
等你在西湖     
正等你在西湖,惠州那个天然幽雅、义薄云天的西湖。"东坡太糊涂,西湖复西湖"。赖少其先生的这句话,总会在文人心底激起无边的波澜。当初的调侃也好,叹惋也罢,却是对苏东坡命运的经典概括。中国古代的官员,有几人像他那样,揣了冷飕飕的任职文书,拖家带口,在中国的几十个州疲于奔命?有几人像他那样,阅尽宦海险恶,饱尝溺水之危?所谓经典概括,舍弃了太多的岁月烙印,只留下让他倾情以注的两个西湖。  相似文献   

20.
近观斐济     
今春到斐济一游,虽不像游客那样走遍风景如画的观光景点,但所见所闻,也应记叙一下。所见的真实性自不待言,所闻的虽未考证,但也绝无妄言、夸大和编造之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