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老舍小说中也有描写吃饭馆的场景,其中惟妙惟肖地体现了老北京人的饮食风俗。譬如,《老张的哲学》里写几个主人公吃涮羊肉,另外一些小说则是写吃鲁菜。唯有《四世同堂》一书,写两个反面角色冠晓荷拉瑞丰去吃四川饭馆,而瑞丰是地道的老北京人,怕吃辣。  相似文献   

2.
初识《跳菜》一见倾心1991年农历三月,一年一度的云南大理三月街民族节,著名白族舞蹈家杨丽萍应大理州政府邀请,专程从北京返回故乡参加这次空前盛会。开幕式这天,省内外记者都想拍她的照片,但主席台和贵宾席却怎么也找不到她。谁也没有料到,这位嘉宾却和普通观众一起席地坐在广场上观看家乡的文艺演出。表演开始不久,南涧彝族自治县表演队的民族舞蹈《跳菜》出场了:在一阵嘹亮欢快的唢呐声中,一群剃着光头、身着土红色彝族服装、披着黑羊皮披风的彝家汉子,个个“野性”十足,有的骑在别人肩上,头顶装满菜的托盘,有的双手托着装满八碗菜肴的…  相似文献   

3.
三十四年前的一天,一位名叫弗兰克·麦克马拉的美国人邀请几个亲近的朋友在纽约的一家饭馆吃饭。一席美酒佳肴之后,朋友们闲谈着,麦克马拉则准备去付账。突然,他发现由于疏忽而把钱包忘在了家里。经过与饭馆经理的激烈争辩和讨价还价之后,饭馆总算答应可以缓付。可是这件事却弄得麦克马拉和他的朋友们非常难堪。几天后,麦克马拉付清了账单,并一一上门对朋友们表示歉意。事后,他心里一直感到非常不痛快。他决心不使自己或其它人再遇到类似麻  相似文献   

4.
正我在美国,有一次历史学者怀特先生领五岁女儿到我家吃饭。上菜后,黄毛小丫头居然不欣赏,并嚷着要"世界最好吃的菜",嚷得我雾迷山罩。经怀特先生解释,才知她认为天下第一的菜不过是蒜薹——北京叫蒜苗儿,东北叫蒜毫儿。小丫头人不起眼,却  相似文献   

5.
五市侨联华商工作交流会在京召开8月6-7日,由北京华商会主办,召集北京、石家庄、唐山、秦皇岛、廊坊五市侨联华商会领导及部分华商企业家在京召开工作交流会,就进一步合作与发展进行深度交流与探讨。  相似文献   

6.
北京菜     
倪林 《海内与海外》2014,(11):70-71
正接待外地朋友,免不了要带他尝尝北京菜。或问,何为北京菜?答曰:豆汁焦圈儿麻豆腐、芥末墩儿、驴打滚儿、糖耳朵、炸酱面,再往高了说,就是涮羊肉、烤鸭了。再问:北京菜啥特点?答不上来,心里想,大概也就是些小吃了。在百度上搜北京菜,介绍得很多,但是条理不明、表述不清,让诸位看官如坠五里云烟。在此,以我有限的视野和浅薄的见识试着说一说,不知您认可否。  相似文献   

7.
正记得还是前几年,《三联生活周刊》主编朱伟在其专栏"有关品质"里,写过一文,题目就是《腌笃鲜》。读此文时,我心中不禁会意一笑。朱伟兄是地道的南方人,至今吴音尚存,对腌笃鲜有怀恋之情是理所当然的。如今在京城一些南风风味的餐馆里,腌笃鲜这个菜,在菜单还名列为比较高档的菜肴呢,这也是颇有趣的现象。  相似文献   

8.
陆楚 《西亚非洲》2006,(3):65-66
2004年9月,笔者从随行访华的南非友人处获赠一册《第三只眼睛看中国——南非人的视角》(ChinaThrough The Third Eye-South African Perspective,以下简称《第三只眼》)。此书封面选择了一幅寓意深刻的照片:一位中国老妪身着彝族粗布衫,坐在自家“老房子饭馆”门前,手持手机,饱经风霜的脸上布满慈祥笑容;紧靠着饭馆的是一家古拙陈旧、店面简陋的杂货铺,给人以地处边远地区之感。画面上的人与物之间反差强烈却又和谐共处,反映出古老中国的时代变迁和沧海桑田。这本书由南非知名研究机构全球对话研究所(Insti-tutefor Global Dialogue)编…  相似文献   

9.
满族八大姓     
八大姓的说法不下十种,从实际调查中看,新宾、抚顺、通化、本溪、承德、沈阳、北京等地大多认可八大姓中佟佳氏、瓜尔佳氏、马佳氏、索绰洛氏、舒穆禄氏、富察氏、纳喇氏、纽祜禄氏皆为清帝后族。皇族八王之外以此八姓为最尊。八王即睿(多尔衮)、礼(代善)、郑(济尔哈朗)、豫(多铎)、肃(豪格)、庄(硕塞)、克勤(岳托)、顺承(勒克德浑)。满族有八大姓之说,见之于典籍的主要是《沈阳满族志》,这  相似文献   

10.
周作人居京的散文看过一些,印象中他不爱吃北京的小吃,而且,岂但是不喜欢,甚至是厌恶。他说北京的茶食没有什么特殊的滋味,也曾"撞进"饽饽铺买过一回两回点心,却没有买过好吃的点心。  相似文献   

11.
趣谈下馆子     
过去的人把去饭馆吃饭叫“下馆子”,如今,这个词已很少有人用了。以前的人生活大都艰苦,手头拮据,极少有机会下一次馆子,所以,下一次馆子会在记忆中保存很久。  相似文献   

12.
小笼汤包     
正梁实秋先生讲过一个小笼汤包的笑话:两位互不相识的食客在同桌吃汤包,其中一人咬了汤包一口,汤汁喷到对面客人脸上。那人并未察觉,仍然低头猛吃。对面客人未声张,不动声色。饭馆的堂倌赶紧拧个热毛巾把,递送给那位被溅到的客人,那客人却徐徐摇头道:"不忙,他还有两个包子没吃完哩。"我也喜欢吃小笼汤包。不过,这种尴尬的场面却从未经历过。北京的小笼汤包,在宣武门  相似文献   

13.
《和平与发展》2009,(1):55-55
2008年12月11日,和平与发展研究中心在北京举办《和平与发展》创刊20周年纪念活动,参加纪念活动的有《和平与发展》顾问、编委、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在京兄弟期刊负责人等60多人。《和平与发展》主管部门中国国际友好联络会副会长沈卫平出席并致辞。  相似文献   

14.
老北京的有些市场以地名命名,如前门鱼市在前门五牌楼一带,西单菜市在西单北大街,东单菜市在东单大街,东四菜市在东四猪市大街,西四菜市在西四羊市大街等等。同样,有些地名就是当地的市场,例如花市大街,就是著名的贩卖花朵的地方,但不是鲜花,而是人工制作的绢花、绒花。  相似文献   

15.
《国际交流》2008,(2):41-41
应中国国际交流协会邀请,苏丹记者代表团一行5人于2008年4月8—15日访华。在京期间,交流协会常务副会长李成仁会见,交流协会理事、中联部副局长田端惠与代表团座谈,外交部副司长姜建华会见。除北京外,代表团还赴天津访问。参观了滨海新区展览馆、一汽丰田发动机有限公司等。  相似文献   

16.
《东南亚纵横》2001,(11):49-49
柬埔寨人的主要食物是鱼、面条和米饭。和泰国菜一样,高棉食物也以多用香料见称一最常用的调味材料有柠檬叶、葱、花生、香茅、薄荷、番茄和茵香。 柬埔寨烹饪泰式烹饪相当接近但却少了其极酸极辣与精致;似中国菜却少了中餐特有的火候。虽然如此,由于成为法属殖民地超过六十年,柬埔寨的菜式却比泰菜中餐多了一些变化和选择。除了有道地的高棉风情外,菜单上也少不了法式菜肴。在这儿随处可购的法式长面包三文治、咖啡等便是最好的例子。一些比较特别的食物要数炸面包与半欧半柬的面包,后者是以法国长面包夹着当地人爱吃的肉片与生菜番…  相似文献   

17.
南山 《海内与海外》2006,(11):69-70
友人请至清真老字号西来顺樽酒小饮,久违这家颇为熟悉的清真馆,已经近20年未曾品尝其菜肴,甚至已不知它早从白塔寺迁到和平门内。上了年纪的老北京都知道,北京有东来顺、西来顺、南来顺、北来顺四家久负盛名的清真饭庄(当然,后来西单又开一家清真馆“又一顺”,因为东、南、西、  相似文献   

18.
刘丹 《国际交流》2009,(4):25-26
应中国国际交流协会邀请,由法律项目主任玛利亚·约尔丹诺娃女士率领的保加利亚民主研究中心代表团一行5人于9月7—13日访华。在京期间,交流协会常务副会长李成仁会见代表团,杜克宁副秘书长与代表团举行工作会谈。代表团还拜会了国家预防腐败局和中关村科技园。除北京外,代表团还赴武汉、上海参观访问。  相似文献   

19.
正2016年是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孙中山先生是站在时代前列的历史伟人,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开拓者和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革命思想和实践,对近现代中国产生了巨大的震撼和深远的影响。孙中山先生去世在北京,并在北京留下了众多的革命遗迹。而位于北京西城区珠朝街5号的中山会馆,是孙中山先生在京主持国民党成  相似文献   

20.
著名京味作家刘一达兄发来短信,邀请我去参加他新书《画虫儿》的签名售书仪式,我义不容辞欣然应诺。我租籍山东,生在北京,基因上有山东汉子的血脉,但气质上已经与北京水乳交融,须庾不能分,所以对老北京的一切都兴味盎然。新作《画虫儿》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在北京最繁华的王府井新华书店举办作者与读者交流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