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走过咖啡屋     
有些距离非常遥远,然而瞬间就可以相会;有些距离近在咫尺,却一生也走不到。上午,我突然接到了一个电话。那是我中学的一个女同学,叫方菲。她说来哈尔滨市办事,想见见我。我说请她吃饭,她说,只想到一个咖啡厅坐坐。下午3点,我来到果戈里大街的“往事咖啡屋”。可我在咖啡屋坐了半个小时,两杯咖啡都让我喝光了,她也没来。“往事咖啡屋”让我想起很多往事。方菲对我来说已如远方的一片云。在中学,方菲可称得上是校花。我第一次感到美和第一次从心里偷偷喜欢的女孩就是方菲。记得二十多年前,也就是中学二年级的一天,我正在学校体操房练大跳,她进…  相似文献   

2.
薛楠 《新青年》2013,(8):33
本以为前情往事已尽,故人便像深埋地下的枯枝落叶,总有一天会消失的无影无踪,哪知,你埋进去的那个,是个大炸弹,不知什么时候会碰到导火索,炸得你体无完肤。就像吴雨千躲万藏,两年前埋下的祸还是将她"撂倒",受了重伤。1.两年后初次相遇算起来吴雨和高黎分手也快两年,本来吴雨已经将这个人快要忘的一干二净,哪想到这突来的疾病还是让吴雨不得不想起两年前的事。不能便宜了这家  相似文献   

3.
姐姐去了,在17年前的那个冬夜,那年我8岁,她12岁。今年我25,她也该29了。可是,当我今天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时候,却再也看不到姐姐的容颜,听不到她的话语。惟有的是对她深深的回忆和时常想起她那不绝于耳的遗言。她早已化作西天的一片云彩轻轻地走了。姐姐走了,不带一丝遗憾地走了。我知道她走的时候是快乐的,因为走时她的脸上满是笑容,虽然她是被病魔折磨了几年才夺走生命的。也许17年前姐姐就知道,17年后她的哥哥和调皮的弟弟都能圆了她的心愿,成为让她引以为豪的两个兄弟。所以她走的时候才笑得那么甜,那么美!每每走在…  相似文献   

4.
珍惜     
挤的人群里"拥 我四处环顾!想寻找一块可以立足之地" 蓦间!我接触到一双很熟悉又似乎很陌生的眼睛"道目光不经意地瞥了我一眼" 又匆忙带着些许乱地闪开了" 她是谁呢% 我在记忆里努力搜索着(( 是她* 是她* 真的是她* 她曾是我高中时的同班同学! 也曾是我很要好挚友!后来!因  相似文献   

5.
曾经最美     
阿瞳 《新青年》2005,(7):48-49
在我的人生经历中,有一些记忆像沉没在海底的珊瑚,是永远也不会忘记的。许多年以后,当我再度想起那些尘封的往事,竟然有一种恍若隔世的感觉。为此,我想把那些红尘过往记录下来,作为不能忘却的纪念。  相似文献   

6.
好些年前,曾写过篇文章,题目是——《想发财,忙起来》。我一直以为,人要致富,不劳动、不付出艰辛和汗水,想锦衣玉食是不可能的。虽说这话一点第不错,可好逸恶劳到底是人的劣根性。想不劳而获的人,不仅现在有,恐怕将来也不会少。这大约又是没办法的事,只好让他们在现实面前慢f曼地觉悟吧。  相似文献   

7.
正怎么想起写《叩问》这样一部"反腐倡廉戏"来的呢?也有一定的偶然性。去年春暖花开的季节,一位市纪委的宣传部长在闲谈时,对我说:"您能不能写个反腐倡廉的戏?现在的形势很需要。"我认真考虑着,但没有吭声。她又说:"您就写当年刘青山和张子善的事件,行不行?"我停了一下才回答:"让我好好想一想。"当时我想的是还要不要再写主旋律作品,尽管我过去写过不止一部。老实说,多年以来主旋律作品已经"主"不起来了,  相似文献   

8.
珍珠情缘     
还有半月,就是妈妈60大寿,我准备在网上给她买件礼物。想起戴安娜王妃曾说过:"如果我只拥有一件首饰,那一定是珍珠。"我决定送妈妈一条珍珠项链,她一定会喜欢。经过精心筛选,我选择了"黛米珠宝",它是天猫珍珠类销售量排名第一的品牌,它的珍珠饰品款式优雅新颖,每一颗珍珠都是独一无二,  相似文献   

9.
母亲的新年     
正那是秋天的时候。一天,妹妹微信语音,叮嘱我有空了给母亲打个电话。她说,妈想你了。这个"想"有着让人动心的画面:妹妹陪母亲上街买东西,回来的路上,母亲止住脚步,留恋地回头望着一个女性的背影。她对妹妹说,多像你姐的样子。妹妹说,母亲当时的神情那么陶醉,仿佛她的大女儿就站在了她的眼前。听着时,我的眼睛就湿润了。电话立刻拨打过去。母亲接的。她一听是我的声音,就从片刻的客气中转换回来:静静啊,是你吗?想谁谁到,真好。昨天和你妹妹还念叨你呢。打喷嚏了吧?我抑制住情感,竟然不知道  相似文献   

10.
寂寞的母爱     
记不得母亲具体是几月生日,要么是这个即将来临的9月,也可能是10月。这么多年,我和母亲聚少离多,从来没给母亲过一次生日,买一份哪怕很小的礼物给她。作为她最小也是她最爱的一个女儿,我的心里忽然生出一股惭愧的感觉———我愧对母亲二十多年的养育。这个多雨的夏季,我格外想念我的母亲,我想她的时候,也是她想我的时候……没有人能理解我此刻内心的感受。我的母亲,她那么爱我,几乎是到了极致……每一个母亲都爱自己的孩子,但是母亲在我身上付出的爱超过了很多母亲。她的眼里只有我,而没有她自己……而我,这些年,一直不在…  相似文献   

11.
团圆     
薛楠 《新青年》2015,(3):54
当延续血脉成为一个家庭幸福的最高指标时,人性的复杂、自私、狭隘,又会让一个家庭发生怎样的巨变!巨变这是结婚三年以来,两家的第一次碰面,而这次与上次结婚时的聚会不同,这次的会面是为了离婚。"离婚,你女儿不提离婚,我也早想让我儿子跟她离了。不过丑话说在前面,房子肯定是不能分的,结婚时给你们的聘礼我也就不要了。"房一名的妈妈边往房间里走,边说着。"这话你也真好意思说,我姑娘白嫁给你们三年吗,家产怎么分,这也轮不到你来说。"苑晶的妈妈也不甘示弱。  相似文献   

12.
主任     
王渌 《新青年》2002,(5):6-7
窗外飘起了鹅毛大雪,又是一个寒冷的冬天,望着飘飘洒洒的雪花,想起发生在冬天的那些往事,那些事温暖着我,使我想起和主任在一起工作的日子。  相似文献   

13.
婉约 《新青年》2007,(6):32-33
我一想起毒刺就想笑。当我第一次见到他的时候,我才知道自己的自控能力是非常差的。  相似文献   

14.
正"我仍然很感激他"笔者很早以前就得知吕恩的前夫是吴祖光先生,但是一直没有也不便向她提起这件往事来。等她到了晚年以后,在一次不经意的交谈当中,才听到了那真实、生动、深刻、得体的叙述——"我仍然很感激他!"这是吕恩说出的第一句话,也是最重要的一句话。接下来,吕恩非常平静地说着:"吴祖光和新凤霞结婚以后,生活美满。我就淡出了。"吕恩停了一下,"我在1938年去重庆的时候,就认识吴祖光了。我从老家江苏常熟  相似文献   

15.
正日前,接到一个陌生人的电话,她自报家门:"我是汪曾祺的女儿——汪朝,正在编我父亲的全集。前些天碰到你们作家出版社的萌娘,谈起此事,说她手头还存有我父亲给她的信件。她提供给了我,真还挺有意味。我想你手上也会有我父亲给你的信吧?麻烦你也找一下好吗?"我一想,明年该是曾祺先生逝世20周年了,能出他的全集,当然是件好事,便答应王朝:"我马上就找!"曾祺先生1997年5月16日逝世之后,我搬了一次  相似文献   

16.
安宁 《新青年》2006,(9):33
冬天来的时候,我换掉离公司很近的一个房子,按姨妈的意思,搬去与刚读大学的表妹栀子同住。对于我的到来,栀子没有表示出丝毫的感激或是开心。尽管她第一次来北京,一切都不熟悉,急需有人来给予她切实的帮助和指导。而且她刚刚从一场依然让她心生恐惧的入室抢劫中走出来,很希望在寂静寒冷的夜里醒来的时候,身边能有个知心的朋友或是怜惜自己的亲人。我已经好多年没有见过栀子,但对姨妈的敬意还是让我很轻易地就原谅了她的冷淡。我想或许过一段时间,我们彼此就能互生好感了吧。  相似文献   

17.
祖母     
秋雨 《新青年》2002,(8):3-4
祖母已经不在有十多年了,然而不知怎的最近一段时间,总是不由自主地想起她而且有时这种想法愈加强烈,自己也莫名其妙。其实,我对祖母的感情并不是十分深刻的,因为儿时的我与她之间有过隔阂,但庆幸的是这个阻碍最终得以消解,所以在她故去的时候,我还是非常伤感。现在我有了儿子,小家伙被他的祖母和外婆像天使一般宠爱,这种隔代浓郁的亲情下意识地触及我内心深处的那段情感空白,让我有些心生妒忌,所以便下意识地回忆起我的祖母来了。  相似文献   

18.
你快回来     
伍振 《新青年》2002,(12):30-31
遇见她,是她流落街头的时候。因为同情,想带她回家。她却站在那里不走。可能以为我是骗子,我想。于是我买来了一大堆她喜欢的食物,哄她开心。因为不是SOHO一族,不可能成天陪她在家或是逛街,于是大多时候,她都一个人静静地坐在沙发上,看着窗外的风景,尽管觉得她太委屈,但是想到寄“我”篱下,心里也平衡许多。开始我很开心,为这位愿意和我同居的漂亮的异性朋友,但,我慢慢发现——  相似文献   

19.
章易  向群 《海内与海外》2004,(11):16-19
2004年6月1日早7时,一代豫剧表演艺术大师常香玉在河南省人民医院停止了呼吸,享年82岁。作为一位伟大的爱国者,一位文艺界的楷模,人们追忆她一生的往事,铭记着她的音容笑貌……从艺生涯1923年9月15日,常香玉出生在河南省巩县董沟一个贫苦人家,原名张妙玲,小时跟母亲靠要饭度日。香玉的父亲也曾唱戏,后因嗓子受伤,就在戏班里做打杂。1932年,父亲为使她不做童养媳,把9岁的她领上了戏台,父亲认定“人是苦虫,非打不成”这句话,常把香玉打得皮开肉绽。当时父亲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宁可让你跟我学戏被我打死,也不能让别人把你给打死。”开始香玉…  相似文献   

20.
心结     
几天前,我收到大学同窗的来信,这封来信将我带回并不遥远的过去。我们之间的往事源于大学时代,我们曾是相当要好的同学。她来自北国农村,淳朴、耿直;我虽长在南方,但父母都是东北人,血脉里也充斥着豪爽的个性。我们住在同一间宿舍,她睡上床,我在下铺;在课堂上,她坐在我身后。平时我们总是形影不离。她生活能力很强,做事干脆利落,平时常帮我缝被洗衣,但在学习上由于基础差一些,总是感到有些吃力。为此她很刻苦,经常熬夜苦读,无论在宿舍还是在教室,每当看到她为解题而苦思冥想时,我总是凑到她身边“指点迷津”,将我的思路告诉给她,这是我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