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北风 《侨园》2014,(4):20-21
美欧与俄罗斯“角力”从客观上看,乌克兰这个国家特别容易分裂,因为它的东部亲俄罗斯,相当多的居民是俄罗斯裔,而西部地区则亲西方国家,部分居民是波兰裔。而从外部环境看,乌克兰动引是欧洲和美国与俄罗斯争夺对乌克兰的主导权。  相似文献   

2.
苏联解体后,原苏联的各加盟共和国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为了让读者了解这些国家一年来的经济状况和经济改革的情况,特刊登以下来自俄罗斯、乌克兰和哈萨克斯坦的报道。  相似文献   

3.
最近,俄罗斯和乌克兰正式签署了《两国友好、合作和伙伴关系条约》。这是原苏联地区争吵多年的两个兄弟国家走向和解的一个重要标志。在北约东扩的形势下,俄乌关系的改善具有现实意义。俄罗斯和乌克兰是原苏联两个实力最强的共和国。历史上,两国人民曾经共同生活,并肩抗敌,谱写过不朽的友谊篇章。苏联解体后,俄乌关系出现严重危机。俄罗斯总统叶利钦早在1994年夏天就曾打算访问乌克兰。两国友好关系条约也早在两年前就已草签。  相似文献   

4.
苏联解体以来,独立仅20余年的乌克兰先后出现了"橙色革命"、总统总理恶斗、2014年政变及克里米亚"公投入俄"等多次政治秩序的非正常波动。权力机制和国家观念等政治"上层建筑"建构的失败,是导致乌克兰政变频发的根本原因。冷战结束以来,美国-欧盟与俄罗斯之间长期的地缘战略利益竞争,则进一步强化了这些矛盾爆发的频次和烈度。未来,在内忧外患的困扰下,乌克兰恐仍难在短期内完成民主制度的"升级"。  相似文献   

5.
近代俄罗斯的发展与西方不同,彼得进行了形式西化的改革,但是他同时保留封建制度长达150年.俄罗斯专制原则的传统阻止了国家权力精英的轮换,同时"出口发展型"模式的定格,限制了国家发展的潜力.现代俄罗斯的发展与中国不同,苏联时期的新经济政策之后,俄罗斯就开始一次次地犯错,错误越积越多,俄罗斯当局的举措成效甚微.环境等问题严重,是发展中国家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紧迫问题;精英素质影响国家未来;吸取他国经验,做出有效计划和预测,是俄罗斯发展道路的经济教训与中国的出路所在.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5,(12)
俄罗斯作为世界仅次于美国的能源大国,与中国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形成强大的能源互补,特别是近期乌克兰危急中俄罗斯与欧盟产生政治分歧,俄罗斯更需要通过能源外交来拉拢中国,所以,加强中俄两国之间能源领域贸易合作,加大相关产业发展,对中俄今后发展具有现实意义。结合中俄能源合作状态进行分析,提出中俄能源贸易存在的若干问题,结合存在问题提出针对中俄能源贸易发展的对策建议,能够更好地促进中俄能源合作,促进两国经济交流。  相似文献   

7.
莫斯科专电 几经推迟的俄罗斯和乌克兰关于黑海舰队分割问题的谈判,4月29日终于在乌克兰的黑海港口城市敖德萨举行。不少局外人以为,此次谈判也许会象前不久俄罗斯同阿塞拜疆就分割黑海分舰队举行的谈判一样,较快取得成果。然而,这次历时两天的第一轮谈判并未取得任何进展。而且种种迹象表明,原苏联两个最大国家之间围绕黑海舰队归属问题的争端,短期内难以解决,因为黑海舰队之争要比黑海分舰队问题复杂得多,而且还同克里米亚半岛的前途问题  相似文献   

8.
政治发展道路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兴衰成败的重大问题。实践证明,每一个国家都必须在尊重历史与传统的基础上探索出符合自己国情和民情的政治发展道路。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是有别于西方模式而符合中国国情的政治发展道路,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政治实践的伟大创新。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形成的原因是什么,政治优势是什么,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的生态障碍有哪些,未来的生态任务怎么来制定。这是时代给我们党提出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9.
《侨园》2021,(Z1)
正"一带一路"是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的合作倡议,旨在依靠中国与相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经济融合、政治互信、文化包容的命运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一带一路"是中国顺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推动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动的开放新格局的重大战略举措。乌克兰危机后,俄罗斯与西方国家的关系达到了冰点,受到西方经济制裁,国家经济遭到重创。在这一背景下,俄罗斯迅速"转向东方",开始重视与亚太国家特别是中国的合作,中俄两国达成了战略共识,  相似文献   

10.
俄罗斯的主权民主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主权民主论”反映了俄罗斯政界和理论界对当今政治发展道路的最新探索。既是对西方推行民主、发动“颜色革命”的回应,同时也是表明要与戈尔巴乔夫时期的“西化、民主化”和叶利钦时期的“寡头式的自由”划清界限。主权民主的思想体现了当今俄罗斯社会的政治共识:消除政治混乱,实现政治稳定,通过政治治理、完善体制、巩固国家,而民主化要有序地、自主地实行。  相似文献   

11.
前美国总统安全助理布热津斯基毫不隐讳地说,俄罗斯与乌克兰在一起将成为帝国,俄失去乌则只能是个普通国家;如果乌克兰民主化,那么它将是遏制俄重新发挥帝国作用的保证。  相似文献   

12.
19世纪末丹尼列夫斯基在《俄罗斯与欧洲》中提出的“文化·历史类型”理论标志着俄罗斯文明形态史学的诞生,而索洛维约夫与丹尼列夫斯基对文明发展模式及俄罗斯文化特殊性的争论,与今天俄罗斯文明形态学中时现代化还是后现代化争论的目标相同,都是要解决国家发展取向的问题.对于正在进行现代化建设的中国来说,俄罗斯所走过的道路和今天面临的问题,是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启示的.  相似文献   

13.
政治转型是从传统的集权统治向现代民主体制的过渡,在一定程度上这也是一个政治现代化和政治民主化的过程。曲折、复杂而且独特的中国政治发展似乎正在展示一条新的政治转型的不同路径,其基本内涵就是在继承中求发展,在稳定中求改革,在坚持中求创新。从政治发展的内在逻辑和基本倾向看,中国与东亚其他国家和地区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中国并没有走东亚权威主义的发展道路,中国也没有真正建立东亚式的权威主义统治模式。中国走的是一条优化政府治理与发展渐进民主相结合、相协调、相平衡的政治发展道路。中国政治转型的成就与经验就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将超越东亚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权威主义政治发展模式和前苏联的激进政治改革模式,开创发展中国家政治转型的新范式,并对世界其他众多国家的政治稳定和政治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4.
在乌克兰总统、总理和议长就重新举行议会选举时间达成一致并签署“三方声明”后,基辅恢复了平静从2004年秋冬乌克兰爆发“橙色革命”算起,由“革命”引发的政见之争和政权之争到现在仍未分出胜负。具体来说,在内政的权力划分上,是总统控制议会还是议会权力大干总统;在外交上是彻底倒向西方,疏俄投奔北约和欧盟,还是亲俄与俄罗斯发展传统关系,以及奉行独立自主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深入,中国共产党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论有了新的发展。从"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到"人民当家做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从政治体制改革的总目标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从"必须使民主制度化和法律化"到"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从"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到"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从"民主政治建设必须从国情出发"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正从1920年起到1947年的27年中,粮食歉收和严重的灾荒遍及苏联最肥沃的黑土区(俄罗斯的伏尔加河沿岸、乌克兰的第聂伯河沿岸)、西伯利亚和北高加索盛产粮食的地区。乌克兰首当其冲。其中产生严重影响的当算1920-1922年、1932-1933年和1946-1947年的粮食歉收和粮荒,以及随之而来的整个经济、社会生活和政治变迁的综合性危机。一1920-1923年的饥荒是一场席卷伏尔加河  相似文献   

17.
能源安全给欧盟敲响警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盟委员会正加紧制订有关能源战略文件,准备提交给3月举行的欧盟春季首脑会议发达国家关注能源问题是由于对能源价格居高不下给世界经济发展带来风险以及对能源保障稳定性的担心。特别是欧盟国家,对外部能源的依赖性很高。新年前后俄罗斯与乌克兰的“天然气大战”就像一场戏,虽然最后以两国达成协议而落幕, 却结结实实把“看戏的”欧盟吓出了一身冷汗  相似文献   

18.
正民主不仅要成为提供程序合法性的政治途径,而且还要成为解决重大问题和实现繁荣的治理方式。如果民主无法有效运转起来、民主无所作为,那么威权回归只是一个时间问题。自2006年以来,全球转型国家的民主就处在轻微衰退之中。这两年民主的坏消息似乎多过了好消息。从乌克兰到委内瑞拉,从泰国到埃及,民主转型纷纷陷入尴尬境地,由此引发了对第三波民主化回潮的担忧。  相似文献   

19.
国内外关注俄罗斯问题的学者几乎都不否认,俄罗斯社会政治转轨的激进方案及因其引发的剧烈动荡,随着普京当选总统而宣告结束。相应地,“第三条道路”、“中间道路”等提法似乎已成为口头禅。不过,“第三条道路”让人们更多的联想起西方社会民主党,而它们在俄罗斯的“同族”似乎还远未为众人所知,这便成了本文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对俄罗斯进行访问前夕,俄罗斯外交部长伊万诺夫在接受本刊记者书面采访时指出,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和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即将举行的第一次非正式会晤对中俄关系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两国领导人将在信任的气氛中讨论有关双边合作的重要问题,就世界政治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