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文化小康是全面小康的重要内容,而实现文化小康的重点和难点在基层在农村。湖北农村文化小康建设在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稳步推进,农村公共文化投入逐渐加大,农民文化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农民的文化生活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改善。但是,依然存在农村公共文化供给不足,忽视农民文化权益,农村文化呈现边缘化趋势、农村文化消费结构不尽合理等问题。农村文化小康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着力提升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充分发挥农民主体性作用,有效推动农村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切实提高农村文化消费能力,为农民提供更多文化娱乐选择,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农民幸福指数,提高湖北农村文化小康建设水平,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伐。  相似文献   

2.
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对于农业的发展、农村文明的提升、农民素质提高以及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改善的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逐渐成为社会的重点关注内容,对农村经济发展产生一定影响。当前,要通过坚持共享发展理念、建立共享公共财政、创新产品供给方式等,有效解决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困境问题,进而实现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当前农村留守老人生存状况不容乐观。实证调查的结果表明:农村留守老人的物质生活水平偏低,精神文化生活欠缺,身体健康状况不佳,生活无人照料。要改善农村留守老人的生存状况,就要弘扬敬老爱老的优良传统,让农村留守老人"老有所助";要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让农村留守老人"老有所养";要促进农村老年组织的发展,让农村留守老人"老有所乐";要建立农村老年教育体系,让农村留守老人"老有所教";要健全农村医疗合作制度,让农村留守老人"病有所医";要改善农村公共养老服务条件,让农村留守老人"老有所依"。  相似文献   

5.
曲延春 《理论月刊》2012,(1):176-178
农民组织化不仅是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保护农民利益的有效途径,而且能够直接促进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降低供给成本。当前,我国农民组织化水平总体比较低,社会环境制约着农民组织的发展,农民组织规范性较差,农民自身因素也影响着组织化的水平。为促进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为目标,提升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应大力发展农民组织,改善制度环境,健全法律法规,提高农民政治素质及其对农民组织的认知程度。  相似文献   

6.
基于消费者视角的我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在“二元结构”的支配下,我国城乡之间实行着两套迥然不同的公共物品供给制度,重城市,轻农村。造成我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严重缺位和错位。我国农村消费者不能像城市消费者一样在公共物品上享受同等的“国民待遇”。落后的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制度,严重阻碍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成为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提高的“瓶颈”。本文从消费者角度分析了我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中的缺位和错位现象,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谢剑 《协商论坛》2008,(10):55-55
公共管理的新思想以现代经济学和私营企业的管理理论与方法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它主张在政府管理中,采纳企业化的管理方法来提高管理效率,在公共管理中引入竞争机制来提高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强调公共管理以市场或顾客为导向来改善行政绩效。  相似文献   

8.
针对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问题,基于协同治理理论,依据《2003-2014年辽宁省统计年鉴》,运用定量数据与定性资料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对辽宁省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不足进行实证分析,进而揭示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主体单一、资金不足、结构失衡及监督缺失的碎片化特点。从协同治理的视角来看,引入市场供给,加强顶层设计,了解农民需求以及完善监督机制的新尝试,有助于完善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机制,促进新农村建设,改善和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  相似文献   

9.
农村公共产品作为统筹城乡社会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重要保障,其供给问题日益成为理论界探讨的热点。浙江省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有着不同于全国情况的特殊点,对其进行理论和实证研究层出不穷。本文着重对这些研究中的主要观点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0.
肖武 《今日海南》2006,(7):22-2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千头万绪,情况千差万别,当前如何入手,今后如何推进,首先要有着眼农村、贴近农民、服务农业的理念,在突出重点和明确抓手上下功夫。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把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集中力量加快推进以农村道路、水利、能源、教育、医疗卫生等为重点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千方百计增加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加大城乡资源统筹配置力度,即打破城乡规划、建设、投入长期分割的局面,就必须通盘考虑,调整优化自然资源、人…  相似文献   

11.
新农村建设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农村建设的目的改善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的生活福利水平和持续的自我发展能力,以新农民、新社区、新组织、新设施、新管理和新风貌为标志,以加强农村道路、水电、水利等生产生活设施  相似文献   

12.
刘芳芳 《传承》2010,(9):40-41
公共文化产品供给是保障居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提高居民文化生活水平的重要举措,但由于我国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农村地区公共文化产品的供给与居民需求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因此,加大农村公共文化产品的供给力度是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必须重点解决的问题,也是当前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3.
农村地区公共文化产品供给状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共文化产品供给是保障居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提高居民文化生活水平的重要举措,但由于我国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农村地区公共文化产品的供给与居民需求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因此,加大农村公共文化产品的供给力度是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必须重点解决的问题,也是当前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4.
在改善民生中创新公共管理,需重新界定公共管理的宗旨和目标,树立“民本位”公共服务理念.需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努力增加公共产品的数量和质量,不断提高公共服务水平.需以增进社会公平为重点,发挥和完善政府作为公共服务供给主体的主导作用,着力提高政府公共服务均等化能力;以社会管理体制改革为动力,充分发挥企业和社会组织活力,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为突破口,确立政府与社会的良性互动体系,努力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公共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5.
农民幸福感与农村文化建设水平密切相关.近年来,农村文化建设和经济发展并没有成正比同向提升.农村文化建设的薄弱,消解了因物质生活水平提高而给农民带来的幸福感.重建现代农民的幸福感,需以政府为主导、农民为主体、农村传统文化为载体、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支撑,着力强化农村文化建设,满足农民精神文化需求.  相似文献   

16.
林建衡 《前沿》2010,(3):69-71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中央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从党和国家的全局出发,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问题是决定着新农村建设成效的关键因素,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直接影响着农民生活的质量和改善,本文分析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科学发展观视阈下如何完善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公共产品有效供给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我国有十三亿人口,其中九亿多在农村,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中央强调必须始终把农业放在国民经济的首位,提出要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改善农村生活的环境,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加强城市化建设,并提出“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方针。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践已有几年了,  相似文献   

18.
加大公共财政支持农村发展的力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建平  张俊萍 《前进》2006,(5):31-31
改善农业和农民的弱势地位 农村公共产品是指在农村地域范围内,用于满足农民基本生活和农业正常生产的公共需求的社会产品。长期以来,两大因素制约着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一方面受经济发展阶段财力不足的制约,另一方面由于农村相对的的弱势地位。二元经济格局、城市农村信息严重不对称,市民、农民权力存在不平等。  相似文献   

19.
周仁 《楚天主人》2012,(3):38-38
案由:近年来,我省农村经济取得长足发展,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是农村环境卫生却没有得到较大改善,畜禽养殖污染、农药化肥污染、生活垃圾污染、废水污染和工业"三废"污染等问题越来越严重,农村环境日益恶化,不仅严重威胁居民的身体健康,而且还制约着农村经济健康发展。逐步改善农村环  相似文献   

20.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保护和改善农村环境,防治农村生活污染,提高农村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现发布《农村生活污染防治技术政策》,请结合本地区实际认真执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