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建立市场经济与更新思想观念肖三洲转换思想,在当前最重要的是围绕对市场经济的认识更新五个方面的观念。一是更新计划观念。在计划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中,都有计划。但是,两种经济体制中的计划是不同的:计划经济体制中的计划,既意味着计划经济体制模式,又意味着...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后勤基本上走了一条“学校办后勤”的计划经济的路子,形成了“大而全”的学校自我服务体系,要实现高校后勤社会化,就必须冲破计划经济的封锁,打破自我封闭的格局。高校伙食改革是高校后勤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经济体制改革的性质,因为社会化从根本上讲,是要高校伙食从计划经济、供给制、福利型中解脱出来。邓小平同志在1992年视察南方重要讲话中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经济,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经济,计划、市场都是手段。’他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从社会制度…  相似文献   

3.
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当代两种主要的也是相互竞争的经济体制。在20世纪末期以来的经济全球化中,市场经济几乎一统天下。然而,一些左翼学者以迅猛发展的信息技术为支点,提出了新计划经济论。他们认为计划经济具有优越性,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计划经济进行革命性改造,可使计划经济更客观、更具有反应性。新计划经济论总体上还是带有乌托邦色彩的构想,存在一些本质性的缺陷。但新计划经济论提醒人们,信息时代的市场经济不等同于新自由主义,要注意市场经济和宏观调控相结合,运用信息技术完善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4.
论增强市场经济意识刘炳瑛市场经济意识是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在我国实现经济体制的根本性转变过程中,观念的转变至关重要。必须增强市场经济意识,驾驭市场经济,更加自觉地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推动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相似文献   

5.
关于转变政府职能的几点思考段成斌一、转变政府职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转变政府职能、改革政府机构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迫切要求。市场经济不同于计划经济,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政府职能也不等同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政府职能。市场经济体制是具有竞争机制...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经济转轨时期,即从计划经济制度向市场经济制度过渡时期,一方面是对计划经济制度的改革和抛弃,另一方面是对市场经济制度的培植和发展,因此,政府在这一时期的职能带有明显的过渡性质。例如制度创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一般职能应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公共行政管理职能;二是社会管理和服务职能;三是经济宏观管理和调控职能,上述职能在经济转轨时期同样存在,但由于市场条件的不完善而无法得以完全实现,转轨时期的政府由于面临计划经济的遗留问题从而使其职能具有多阶段的复合性。因此,在转轨时期的政府还需承担自我批判及更新“意识形态”国际经济一体化趋势职能、制度创新职能、及社会公共服务系统的建立职能。“九五”和到2010年,我国经济体制将从计划经济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增长方式将从粗放型转变为集约型。实现这两个根本性转变,必须发挥政府的作用,实行统一有效的组织领导,以保证转变过程中各项复杂任务的衔接,保持社会的稳定,才能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但在实现这两个转变的同时,政府本身的职能也要在转轨中实现相应的转变,并在市场经济中划定一个合适的活动范围。从目前世界上处于转轨进程中的前苏联东欧及中国、越南等亚洲国家的正反两面的  相似文献   

7.
中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实际上包含着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市场经济基本上在原来的计划经济体制直接控制的范围之外和计划经济退让出来的空间中的成长。另一方面是原来的计划经济体制直接控制的范围内的变化。我们知道,“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所有制结构特征周为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传统计划经济的根本区别在于二者具有显著不同的所有制结构,因此所有制结构的变革是实现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最重要的基础。事实上,中国的市场化改革最初就是从"允许"发展多种经济成分开始的。同样...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开创者和建立者。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他始终抓住中国经济发展的脉搏,适时地提出契合中国经济发展的具有重大突破性的理论观点,最终促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的成功确立。邓小平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思想包括: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主要特征之我见刘海藩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要特征,是相对于资本主义和传统计划经济来说的,我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要特征,有以下四个方面: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以公有制为主体。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首要特征,是区别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开始以苏联为模板建设社会主义,计划经济逐步确立和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到本世纪初,实现计划经济体制向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换,成为中国改革的主要内容。这个转换过程并非一帆风顺。重温、讨论和检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邓小平关于“计划与市场关系”的思想,有利于廓清认识迷雾,在历史考察中坚定对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自信,真正做到中共十八大报告所要求的“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12.
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过程中,我省许多国有企业面临严重困难。改变这种状况需要做多方面努力,加强法制建设,改善法制环境是一个重要方面。良好的法制环境是促进企业进场入轨,保障企业健康运行必不可少的外部条件。 良好的法制环境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这是由市场经济不同于计划经济的特征所决定的。这些特征是: 经济活动市场化。经济运行以市场为基础。各  相似文献   

13.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陈云的国家市场经济思想中关于要深入研究资本主义为我所用,要重新思考计划经济中市场配置方式的地位,高度重视市场经济中宏观调控的作用等问题的阐述,在国际经济危机和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市场经济体制下行政法的地位与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经济体制下行政法的地位与作用姜明安行政法与市场经济有着密切的联系。中国在实行计划经济的年代,行政法很不发达,很不完善,甚至可以说,那时实质上没有行政法。诚然,在计划经济时代,民法、刑法等其他部门法也很不发达,很不完善。但不管怎样,那时的法院还是设...  相似文献   

15.
试析市场经济对党的建设的影响佟静中国共产党的十四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在九十年代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然后再用二十年使其逐步定型和完善。即大体要用40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实现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过渡。处于这样一个重大的转折关头,作为执政的中...  相似文献   

16.
处在转型期的中国频频发生各种社会矛盾,深刻解读和研究这些矛盾发生背后的原因有助于提高对其本质性认识。我国的转型主要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以及向和谐社会建设转变,在这三个不同的阶段,我国的国家与公民个人处在不同的关系模式中,三种模式分别是“控制——服从”“缺位——权利”“服务——共享”,由于国家与公民个人二者的关系的变化,导致了在计划经济时代的社会矛盾较少,而在市场经济时期矛盾频发,通过和谐社会的建设,又将步入一个矛盾逐渐减少的未来。  相似文献   

17.
道德建设应优先考虑些什么胡为雄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人们的经济生活及整个社会生活都在发生变化,人们的价值观、道德观也在发生变化。毫无疑问,市场经济将把人们的巨大潜能和积极性唤发出来,以创造出更多的社会财富。市场经济必将驱动中国早日进登于...  相似文献   

18.
关于体制转换过程中加强党的建设的思考王秀琴,王秀凤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过程中,党的建设正面临着许多新的情况、新的问题。(一)两种体制的转换,给党的领导体制、领导方法和领导者的思维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计划经济为主的旧体制...  相似文献   

19.
关于在国史研究中如何正确评价计划经济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佳木 《理论前沿》2006,486(21):8-11
要正确评价国史研究中计划经济的历史地位,就要结合建国初期我国的基本国情和生产力条件,正确认识我国实行计划经济的历史必然性和必要性,深入发掘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内在联系,并以此为借鉴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相似文献   

20.
市场经济条件下打击经济犯罪问题的思考薛禄辰当前,我国正处在由传统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重要时期,这个转变,不仅是对我国传统的经济管理体制和经济运行机制的一场革命,同时也必然在立法领域引起深刻的变革。因此,如何确立法制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的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