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版权保护的对象,应当是版权法律客体的有形化、具体化。即以某种客观存在的具体形式表现出来,可以为他人所感知,并能以某种形式复制的智力成果——作品。这也就是说,版权所保护的是作品,而不是人。作者只因创作作品享有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换句话说,就是作者基于作品才产生权利,作者只是版权对作品保护的受益者。  相似文献   

2.
网络作品的版权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因特网的出现极大的改变了社会,社会的政治、文化、经济等方面的原有结构有些不再适应于因特网。因特网正在成为一种新的通信方式。它的基础是数据传输的网络技术,从而造就了一个网络空间(cyberspace)。在网络空间中,运行的“网络法”在现行法律体系的基础上逐渐形成。  相似文献   

3.
元宇宙中虚拟数字人对《著作权法》带来新的系统性挑战。作为元宇宙社会的基本主体,虚拟数字人构建了“AI创作”与“人类创作”的二元创作主体。对于虚拟数字人的创作物可版权性,现行《著作权法》尚未作出明确规定。本文认为,虚拟数字人创作物若符合“独创性”标准,可纳入法律保护范围。本文首创提出区分虚拟数字人“最小可识别单元”的概念,构建最小可识别版权单元标准对规范AIGC创作物起到基础性作用。规范元宇宙中版权保护需要重视虚拟数字人侵权行为,并紧密结合技术发展,对符合独创性标准的虚拟数字人作品予以版权保护。  相似文献   

4.
1984年第2期《法学研究》上,刊登了邹身城同志的一则极重要的发现,即:保护版权始于我国宋代。多少年来,欧洲人谈版权之始,都与德国的古登堡在欧洲应用活字印刷相联系。  相似文献   

5.
李雨峰 《知识产权》2006,16(3):7-11
在论证版权制度时,不应只关注权利本身的正当性,还应当关注版权的界限,后者在一定意义上,也涉及到我国宪法的目标。本文提出了一种分析版权制度的宪法进路,它主张版权存在于市场,但不属于市场;版权是一种促进公共领域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柱;版权肩负着构建近代民族国家的任务。  相似文献   

6.
处在数字化时代,图书馆为了满足读者对数字阅读的需求,需要将其馆藏作品进行数字化复制.根据欧盟法、美国法以及已有判例,在特定情形中,图书馆从事数字化复制具有合理使用的属性.我国现行的著作权法尚不能为图书馆数字化提供完善的法律基础.建议准许图书馆数字化其馆藏作品,以适当方式向读者提供,并从主体、目的、数量和空间等方面施以限制.  相似文献   

7.
版权是否保护作品的内容,这在我国版权立法、司法实践及版权理论中尚有许多争议。笔者认为版权不仅保护作品的表现形式,也保护作品的内容。版权法的目的在于保护创作者对其智力劳动成果(即文学、科学和艺术作品)的经济利益和精神利益,从而刺激文化科学事业的进步,满足社会的需要。笔者认为,分析版权保护程度问题时应持一种历史的和发展的观点,因为版权法诞生在近三百年以前,如果说在其发展过程中有什么变化的话那也是必然的。版权产生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即活字印刷业出现,作品主要以书面的形式来满足社会  相似文献   

8.
<正> 对于享有版权作品的使用,一个主要方面,是通过版权所有人的授权许可来使用与传播;另一方面,也可以依据法律规定的条件或程序、不经权利人授权而有偿或无偿地对其进行使用。理论上将后一种情况归纳为“合理使用”、“法定许可”和“强制许可”三个类别。合  相似文献   

9.
云计算、技术中立与版权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作品传播技术的云计算使得技术中立原则所强调的技术(设备)与服务之间的区分变得模糊,因而需要重构技术提供者的版权责任规则。技术中立原则既不能使技术提供者将商业模式建立在侵犯版权的基础上,也不构成权利人控制技术市场的理由。以技术提供者服务或技术提供行为的可归责性为中心,回归侵权法上的过错责任原则,借鉴产品责任法的合理替代设计标准,合理的第三方责任规则将促进技术发展者和版权人之间的合作。云计算传播作品的方式难以为版权人所享有的传统财产权所涵盖,其服务提供者承担直接责任的可能性较低;但为鼓励作品创作之目的,有必要扩张出租权的适用范围,以保护版权人的合法利益。  相似文献   

10.
在信息社会的时代背景下,计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每次创新发展都在牵动着人们的神经。随着云计算技术和产业发展的如火如荼,作为因印刷技术而生,随科技革命而变的著作权制度,是否会遭遇新的技术冲击,给制度设计和法律适用带来新的难题?根据笔者的观察,目前关于云计算和互联网开放平台的分析和研究文献已经汗牛充栋,而其中涉及法律问题特别是版权问题研究的文献却寥寥可数。版权制度是互联网产业发展的重要外部法律环境,对于云计算和互联网开放平台所涉及的版权问题需要我们进行细致的梳理和分析从而得出较为明确的意见,为产业发展提  相似文献   

11.
《法学评论》2008,26(2):41-48
版权赋予作者对其作品享有一定的财产权利,有助于作者获得独立的经济地位,从而克服或减轻诱致性限制行为对表达自由的影响,进而促进表达自由的实现。版权制度,不仅促进了独立表达的多元性和多样性,且丰富了人类的知识储备和信息来源;版权制度通过赋予作者控制其作品市场的权利,促进了出版业和报刊业的发展,为自治社团的形成和运作奠定了基础,为公共讨论提供了平台,为市民社会理想的实现提供了条件。同时,实现表达自由和市民社会之理想对版权制度的设计提出了要求,即版权不能阻碍思想和信息的自由传播,并应保证公众享有为非商业目的自由使用版权作品的权利。  相似文献   

12.
网络版权作品的法律保护之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数字技术普遍应用的信息化社会中,任何作品(包括表演、广播电视节目)都可用二进制数字编码表现出来,所有的数字化作品均可通过计算机进行处理、存储并通过互联网传输。网络作品是指在电子计算机信息互联网络上出现的作品,根据著作权法第3条列举的具体形式的作品,网络作品应当理解为已涵盖了数字化作品的形式,既包括已有作品的数字化上网作品,也包括直接以数字形式创作的作品。网络作品分为不受版权保护的网络作品(进入公有领域、版权人主动放弃版权)和受版权保护的网络版权作品。更强的数字处理能力和电脑存储能力与在网络上广泛的共享文…  相似文献   

13.
所谓版权作品合理使用可以解释为:本来是版权人专有领域的东西被使用(未经许可)而应属于侵权行为,但由于法律在使用条件及(或)方式上划了一个“合理”范围,从而排除了对该行为侵权的认定。①根据我国新《著作权法》第22条,合理使用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但应当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并且不得侵犯著作权人依照本法享有的其他权利。合理使用是版权法理论中的一个重要命题,但有关理论研究并不十分成熟,诸如合理使用与其他限制或例外的关系;合理使用与版权保护水平的关系;合理使用的要件以及个人使用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4.
算法时代,在机器学习技术与大数据技术的驱动下,算法创作进一步促进了人工智能的自主性.坚守作者中心主义范式下的主客体一致性标准,将无法为算法创作物提供有效的法律保护.事实上,读者中心主义对现代著作权制度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在作品独创性方面为科技作品、实用作品的著作权保护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读者中心主义所确立的主客体分离评价标准为算法创作物视为作品提供了独创性判断的理论路径.算法自由就是作品表达自由的技术表现,故而可使算法创作物具备独创性.在否定人工智能法律主体的前提下,可以通过委托作品的权属分配机制,一方面有限承认人工智能的机器作者身份;另一方面将著作权全部归属给人类开发设计者.  相似文献   

15.
版权生态与版权创新初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慧献 《知识产权》2006,16(6):27-32
“版权生态”是指版权生长的环境以及版权与各种环境因素相互之间的制约与促进关系,它包括外部生态与内部生态,即版权的制度生态与产业生态。外部生态的构成因素是文化、制度、技术和经济,内部生态的构成因素是作品、技术和业态。版权生态为揭示版权制度的生长规律,考察版权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一种分析模式,对于改革版权制度,引导产业发展也具有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6.
著作财产权的权利束体系及与作品的对应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著作权法》第10条规定了13项财产权利,同时又在第3条列举了9类受保护的作品。但该9类作品只是作为一个整体笼统地对应着这13项权利。著作权人对这9类作品中的每一类分别享有何种权利,法律并没有明确。根据著作财产权的支配效力,可以将之划分为使用权、收益权和处分权三大权能。同时使用权又不仅仅是单一的权能,而是涵盖众多子类的权能集合。这些权能不仅可以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门别类,而且也可以厘清各项权能与作品的一一对应关系,从而构筑起逻辑缜密、结构合理的著作财产权的权利束体系。  相似文献   

17.
诺文 《法人》2010,(11):50-50
分享是互联网的主流价值,但分享不是无边界的疆场,其中暗藏诸多网络侵权陷阱 版权问题一直是视频网站发展的心病与桎梏。早在去年4月,国家广电总局就出台了《关于加强互联网视听节目内容管理的通知》,其中规定“未取得许可证的电影、电视剧、动画片、理论文献影视片,一律不得在互联网上传播”。  相似文献   

18.
现有版权作品主要是依据作品的表现形式以及创作主体的不同进行分类的。文章从文学艺术作品的符号表达角度,探求一种宽口径却更为本质的划分标准。在法理上,这种方法按照从权利对象到权利客体再到法律规范的方式,分析版权作品本身的性质,进而对其进行划分。这种版权作品划分方法,对于文学艺术作品版权内容的恰当界定、版权侵权分析等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版权作品载体废弃物处分中的权利穷竭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伟 《知识产权》2006,16(2):64-67
版权作品的载体作为废弃物品抛弃或者出售后,如何协调版权人的版权与在后物权人的物权是法律应当予以解决的问题。一方面,应当保障物权人的处分权,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另一方面,也需要考虑版权人的权利。在法益优先和公平原则的基础上,对版权人的意思表示进行必要的限制解释,适当扩大版权穷竭的范围,采用默示推定的方式解决两种权利的冲突,是一种合理的法律选择。  相似文献   

20.
博客作品适用版权授权方式的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志刚 《知识产权》2006,16(4):42-46
博客版权问题随着博客规模的扩大、博客服务商数量的增加和博客自身认知程度的提高凸显出来,博客是否拥有其作品版权,博客与BSP版权利益分成问题成为了博客作品商业利益纷争中的版权关键因素。本文通过对默示许可使用、创作共用协议、授权要约模式、集体管理制度四种版权授权方式的比较研究,进而对博客作品适用以上授权方式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