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在紧缩通货、紧缩需求的条件下,“紧”要紧在要害处,“缩”要缩在关键部位。既不能明紧暗不紧,也不能紧了,该办的也不办。收紧是为了紧出效益来,保持经济的稳定;压缩是为了把支出的胃口降下来,实现市场物价的基本稳定。因此,当务之急是总量收紧,包括货币供应总量、信贷总量、投资总量、财政赤字总量等,控制在促使经济逐步趋于稳定的范围之内,从而切断继续引发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的资金根源。压缩的关键是固定资产投资的需求,主要是对自筹投资、银行投资性货款规模控制住,减轻市场需大于供的压力。这样,紧总量、抑投  相似文献   

2.
<正> 著名中青年经济学家魏杰在接受《现代经济信息》记者专访时指出,中国经济运行中时下常常挂在嘴边的“通货膨胀”并不严重,严重的是“通货腐败”。他认为,产生“通货腐败”的主要原因是金融机构、政府机构的权力进入市场,尤以在投机性很强的领域最为猖獗。而治理“通货腐败”的办法只有一个:毫不手软地将权力挤出金融领域。否则“金融混乱”  相似文献   

3.
改革要允许“试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是“紧缩综合症”当前,治理通货紧缩显得很困难。通货紧缩是货币现象,但内需不足是不是单纯来自货币紧缩?看来不一定,如果只是个货币现象,那么发了货币就应该能解决。可是发了货币还解决不了,就证明还有其他的问题。在基层,微观主体总是被什么东西束缚着,使它不能调整自己的资源配置以适应新的情况,一定有制度层面的问题。所以,我看这是个综合症,“紧缩综合症”。解决问题要有积极的财政政策,配合上货币政策。这是大家一致的意见,单纯哪一个也解决不了这个问题。但即使这两方面配合起来,也不要希望半年一年就见效,我们宁可估计得长一些,一年不行,就两年,甚至三年。结果无非就是增长的指标不  相似文献   

4.
本文认为在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中 ,内需不振的根子在产业结构的老化和不合理。绝不能把增发货币作为刺激经济增长、扩大内需的灵丹妙药。货币的作用是一把双刃剑 ,运用得体可以真正发挥经济的“第一推动力”和“持续推动力”的作用 ;相反则有可能使经济陷入滞胀之中。  相似文献   

5.
通过“适度松动银根”,工业增长速度得到回升。但不能不清醒地认识到,通货膨胀的潜在压力很大,工业经济效益没有转机,企业利润继续大滑坡,整个国民经济有可能重新过热。一、银行货币发行量大;贷款超量投放。去年银行松动了紧缩的力度,向国民经济各部门,特别是国有大中型工交企业一再追加点贷资金和启动资金。如果说工业生产的回升显示了信贷投入对启动生产的一定作用的话;那么这种回升是以贷款增长超出正常经  相似文献   

6.
今年经济工作的方针是要稳定经济,深化改革,突出的是要稳定物价。要稳定物价就要控制货币投放量。但是货币投放过少,也会影响经济的发展速度,减少社会总供给,并最终影响物价的稳定。因此,掌握适度的货币投放量是今年经济工作的一个关键,也是一个难点。当前,金融界中盛行一种说法:要把货币投放定在略低于经济增长率和物价上涨率的水平上。我认为这种说法有很大的弊病,会导致货币发行量的失控。  相似文献   

7.
许经勇 《湖湘论坛》2001,14(5):59-62
1997年我国国民经济出现“软着陆”之后,仍然继续采取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但是,到了1998年,由于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特别是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爆发危机国家的货币的大幅度贬值,为维护国内经济稳定,保证香港经济繁荣,我国坚持了人民币不贬值政策,在客观上形成了外部通货膨胀与内部通货不膨胀的反差。这种反差不仅表现为出口商品和劳务价格的相对上升,而且表现为国内商品和劳务价格的相对下降。“一升一降”的互动关系,便形成了通货紧缩的重要原因。同时伴随市场取向改革的深化,体制转轨造成人们对未来前景不确定的预…  相似文献   

8.
《时事报告》2010,(4):4-4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党国英认为,凡是总收入高的农民都比较忙。因此,要让农民收入增长,就必须让他们忙起来,但也不能瞎忙,不能在“自然经济系统”里忙,而要在“货币交换系统”里忙,否则不会增加货币收入,农民收入增长也无法实现。  相似文献   

9.
张茉楠 《时事报告》2013,(10):49-49
今年5月,美联储暗示将很快减少其庞大的购买国债计划。随着全球投资者调整以适应没有超级廉价货币的世界,大量资金从新兴市场外流。从巴西、印度到印度尼西亚、墨西哥,货币大幅贬值以及市场大幅波动,曾经一度是全球经济增长引擎的新兴经济体如今何以“集体失色”?除了美联储量化宽松提前退出的暗示引发全球金融市场动荡的“外伤”之外,新兴经济体长期累积的“结构性问题”而导致的“内伤”才是最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资金的融通是经济运行的“润滑剂”,是社会经济生活中诸多矛盾的“交汇点”,在经济紧缩中如何保持金融正常运行,在调整中怎样深化金融改革,既是一个理论问题,又是当前的一个实际问题。一、对金融形势的基本评价怎样看待当前的金融形势?笔者认为形势十分严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货币持续超经济发行,通货膨胀程度加剧。由于经济过热,需求膨胀,最近几年我  相似文献   

11.
<正> 中国治理通货膨胀的难点在于: 第一,既要进行经济改革,又要获得经济增长。经济改革需要经济稳定,一般说来,用紧缩政策治理通货膨胀是取得稳定的必要途径。但紧缩政策对经济增长是有抑制作用的。第二,经济改革时期,新旧体制并存,原有的行政管制手段与新的经济调节手段难以有机配合,漏洞甚多,  相似文献   

12.
经济增长原理:"转换说"与"创新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松龄 《湖湘论坛》2002,15(1):56-59
一、引言经济在波动中增长,经济在增长中波动,这是经济增长过程的一般规律。人们建立了有效需求不足论、投资过度论、货币信用过度论、创新论等理论,说明经济波动的原因,我把它们归纳为“市场说”与“政府说”。市场的自发作用与政府政策的有限理性是经济波动的原因。经济在不断的波动中实现了增长。丹尼森把引起增长的原因归结为六个方面:劳动、资本存量的规模、资源配置状况、规模经济、知识进展、其他影响单位投入产量的因素;库兹涅茨则认为是知识存量的增长、生产率的提高和结构变化等因素促进经济增长。哈罗德与多马以及新古典增…  相似文献   

13.
货币发行问题是关系到国民经济全局问题。货币发行正常,金融物价稳定,是促进改革开放,发展国民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条件。列宁说:“货币周转是这样一种东西,它可以很好地检查国内周转是否正常,如果这个周转失常,货币就会变成废纸。” 1991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率趋向正常,物价平稳,金融形势相对稳定,但货币供给大幅度超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4.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戴相龙近日表示,中国外汇储备截止今年10月18日已达2000.5亿美元。他还表示,今年9月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达10.9万亿元,比年初增加O.96万亿元,同比增长13.54%;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15.2万亿元,狭义货币M1余额为5.7万亿元,流通中现金为1.5万亿元。货币供应量及贷款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相适应。此外,戴相龙说,当前应继续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加强利率政策和汇率政策的协调,促进国际收支平衡,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15.
一、人民币走向国际的现实基础 一国货币成为区域化货币或国际化货币.是一国综合经济实力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结果。理论上首先该经济实体要具有强大稳定的经济实力,国际贸易和投资在经济增长中占较大份额。在区域经济中有引擎作用。其次是金融市场发育完善。形成市场利率和汇率.金融开放度高.货币可自由兑换并保持币值稳定。依据这些条件,我们对我国人民币走向国际所面临的现实环境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16.
报刊文萃     
著名经济学家刘国光认为:95股市重在“稳”字 中国著名经济学家刘国光日前说,今年股市应该稳定调整,不要人为哄抬使之火爆,债券可能成为今年证券市场的主角。 刘国光认为,理论界和地方部门以及企业界都有一些人希望通过通膨刺激经济高增长,这是不合适的。尤其不能利用放松银根的办法来刺激股市繁荣,这种作法只能对小部分人有利,它不是让股市真正发展和繁荣,而是给整个经济带来加剧  相似文献   

17.
金融市场对中国经济运行的担忧,从2010年下半年开始重点转向通胀压力。随着通胀压力的逐步减缓,一系列紧缩政策所产生的效果逐步显现,市场上又开始出现对中国经济增长动力的担忧,悲观预测者认为过于严厉的紧缩可能会导致中国  相似文献   

18.
我国在前些年工业长期过热之后,目前正面临着经济“滑坡”,资金严重紧缺的严峻形势。在当前紧缩条件下,如何避免经济滞胀,抑制信用危机的发生,这是人们极其关心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9.
“欧元之父”预言人民币———将成国际经济稳定岛美国“9·11”事件的发生,使本不稳定的国际经济形势呈现出更多的未知因素。为此在深圳第三届高交会的新型创业资本市场论坛上,被称为“欧元之父”的199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罗伯特·蒙特尔先生大胆断言:人民币有可能成为美元、欧元、日元之后的第四大稳定岛。蒙特尔认为,世界经济在某种意义上为美元、欧元和日元地区———即“G—3”所支配,它们共同构成了世界经济输出的60%。在某种意义上,G—3经济已构成稳定国际经济的三大稳定岛,中国将有可能成为第四大货币区的…  相似文献   

20.
本世纪三十年代前,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基本经济问题是供给短缺,以费雪、庇古为代表的货币数量论者集中考察了货币与物价的关系问题。随着本世纪三十年代频繁出现的经济周期,有的经济学家对传统货币理论提出了批判。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标志着以产出和就业为中心的新型货币经济理论的诞生。它在二次大战后的二十多年中左右着西方国家的经济政策。自五十年代末期起,西方国家普遍出现“需求过剩”和通货日趋膨胀,于是,西方货币理论在重新阐述,修正和发展凯恩斯思想的同时,出现多样化趋势。货币理论的研究范围已日趋扩大化,几乎与有关主要宏观经济变量的研究融为一体,特别是现代货币主义的兴起,标志着西方货币理论的发展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作者认为:西方货币理论的演变是与经济形势的发展息患相关的,他们的理论为现实服务,并取得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