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9月的第一个周末,在东城、海淀、大兴的许多社区,社区工作人员、在职党员、志愿者们拿起清洁用具,开展“周末大扫除”,用行动扮靓家园环境。地点:东城区东华门街道韶九社区一上午清出2吨垃圾9月4日上午9时,东城区东华门街道韶九社区9名社工准时到达居委会,等待分配任务。虽然是下雨天,但以“垃圾分类设施周末大扫除”为主题的周末卫生日活动风雨无阻。  相似文献   

2.
朱梦姗 《新东方》2022,(6):65-70
垃圾分类以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为目标,其关键在前端居民分类意识和习惯的养成。为此,通过社区准备模型研究H市垃圾分类情况,发现居民对分类的认知较积极,但社区推动弱项较多,特别是资源投入和宣传明显不足。对此,从社区准备的角度审视,提出加强社区责任、多元主体共治、提高治理能力、获取资源保障等改进对策。  相似文献   

3.
"垃圾分类搞得好,社区环境Hold住",这是北京市丰台区垃圾分类试点小区的居民们从垃圾分类获得的最大的好处——干净整洁又绿色环保的社区环境。社区居民一谈起垃圾分类就赞不绝口,"如果说垃圾分类是场战斗,那么社区就是这场战斗的前线阵地,只要把社区垃圾分类拿下,战  相似文献   

4.
在垃圾减量垃圾分类工作中,“绿袖标”指导员和社区居民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指导员尽职尽责,居民自觉参与,垃圾分类工作方能有效、持续开展。如何做好垃圾源头分类?如何建立指导员合理的进退机制?从2013年起,顺义区市政市容委加强了对全区垃圾分类指导员的管理,并在宣传方面创意频现、屡出奇招,多层次、大范围地开展了特色宣传活动,同时严格自身队伍建设与管理,旨在从宣传和管理两大方面打造顺义区特有的垃圾分类管理、宣传新模式。  相似文献   

5.
《今日上海》2014,(5):60-60
探索垃圾分类减量“绿色账户”模式,上海去年已在静安、松江、黄浦的部分社区试点,今年试点将扩展到全市范围20万户居民。  相似文献   

6.
邓景元是西安交大一附院康复中心脑病科、针灸科主任,副教授。2011年5月28日西安交大一附院团委在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红专南路社区残疾人康复站成立“青年志愿者服务基地”后。从此“大教授”邓景元便和红专南路这个小社区病患者及残疾人的键康紧密相连在一起了。无论刮风下雨还是烈日炎炎,邓景元每周六牺牲休息时间,带领他的康复团队义务为社区残疾人进行一对一康复治疗和训练,并无偿向社区赠送了近6000多元的康复器材,帮助社区居民更好地进行康复训练。借助义诊还对大家进行健康宣教,使得很多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颈肩腰腿疼、肥胖、癌症等居民受益。  相似文献   

7.
北京市房山区城镇地区垃圾分类工作自2009年4月10日启动以来,形成了“政府主导-专业管理-属地负责-社区(村庄)发动-居民参与”的垃圾分类的“房山模式”,并得到了北京市、区两级的认可和推广。今年,按照北京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精细管理美化市容”总体要求,房山区结合区情,  相似文献   

8.
垃圾分类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其成效取决于居民的行为选择。然而居民在垃圾分类实践中呈现出“强意愿、弱行为”的悖离特点,众多居民的垃圾分类意愿并没有转化为实际行动。基于深度访谈资料,采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探究居民垃圾分类行为与意愿的影响因素与悖离逻辑可发现:影响居民垃圾分类行为与意愿的主导因素有个体认知、压力感知、行为控制、资源情境与政策效能感,但二者的影响因素存在差异;居民垃圾分类意愿是个体认知、压力感知和行为控制多种因素复合驱动的结果,其中,行为控制的双重效应是“内力驱动型”与“外力驱动型”垃圾分类行为产生的核心要素;垃圾分类意愿虽是垃圾分类行为的前提和基础,但资源情境、政策效能感调节了居民的垃圾分类行为,是导致居民垃圾分类行为与垃圾分类意愿悖离的根源。为此,一方面要积极培育内驱动力,另一方面则要加强和调整外驱动力的干预机制,弥合居民垃圾分类行为与意愿的断裂。  相似文献   

9.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是破解"垃圾围城"的重要举措。目前,我国城市垃圾分类面临居民习惯养成难、公共机构示范效应差、参与机制不完善、管理体系不健全、分类标准差异大等现实难题。结合社会生态系统理论分析框架,并基于合肥市F社区垃圾分类项目的实地调研发现,通过引进社会工作者,对垃圾分类的前期普及、中期实施、后期跟进系统进行有效介入,可以缓解这一难题。针对F社区垃圾分类项目运行情况,应着力采取措施加以改善,以加快推进全市实现垃圾分类新局面。  相似文献   

10.
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台区梅山街道成立了社区互助“时间银行”和“图书银行”, 对于全面提高社区志愿者服务水平,提升社区志愿者队伍的整体形象和社会影响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所谓”时间银行”,是指辖区内时间充裕、愿意帮助他人,或热心服务社区公益事业的居民,自愿将自己的时间存入“银行”,并由社区管理人员将社区内需要帮助和可提供帮助的人员组织在一起,进行互助,同时组织会员为社区公益事业服务,并将他们的服务时间记录下来,当达到一定服务时间后,“时间银行”授予他们一定的荣誉,或当需要帮助时与“银行“联系,由银行管理员安排联络,用别的客户存储的时间帮助解决自己暂时的困难。“时间银行”组织机构:均由社区党总支、  相似文献   

11.
《新东方》2019,(6)
本文基于史密斯政策执行理论模型,对两个试点社区垃圾分类政策执行开展调研,为垃圾分类政策在全国范围的全面施行提供借鉴。调查显示,目前垃圾分类存在居民分类知行不一、基础设施不完善、政策法规可操作性差、执行监管不力等问题,本文提出完善政策体系、明晰主体职责、鼓励参与主体多元化、加强监管、优化垃圾处理产业链等具体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2.
《中国减灾》2011,(8):61-61
5月12日下午,上海市在虹口区凉城新村街道开展了社区风险评估与应急演练活动。在复旦大学滕五晓教授的指导下,社区居民了解了什么是风险评估以及怎样开展风险评估。随后居民分成5组,在志愿者的引导下对社区风险问题开展了热烈的讨论,并采用“头脑风暴”的方式,详细罗列出了社区内存在的十多个风险隐患并对隐患致险程度进行了评估。  相似文献   

13.
彭浦新村街道辖区内的一家居委会与社区志愿者办了一间“社区食堂”,每天集中烧好饭菜,再为小区内80岁以上的孤老、独居老人送到家中。这个“社区食堂”办得不易:为了让老人吃得价廉物美,买菜烧菜送菜的志愿者与居委会干部都没有任何报酬,好心居民不定期送些柴米油盐,冰箱、空调等“大件”是志愿者捐赠的,连“食堂”烧饭的场所都换了三次……  相似文献   

14.
《中国民政》2009,(3):63-63
甘肃省敦煌市在全市11个社区深入开展了“明星社区和社区明星”创建活动,创建活动开展以来.已在全市11个社区建立“爱心”门诊、“爱心”家政、“爱心”超市.“爱心”粮油店等爱心系列服务项目36个.使社区服务更加贴近社区居民.受到了社区居民的欢迎。  相似文献   

15.
5月13日,在北京市第五个"周四垃圾减量日"里,朝阳区麦子店街道枣营北里社区迎来了北京市委书记刘淇,市委副书记、市长郭金龙等领导一行.作为北京市垃圾分类的试点社区之一,其垃圾从居民家中初步分类到社区专业指导员帮助进行分类,再到专业环卫队直接运输,最后来到位于朝阳区金盏乡南的北京市朝阳循环经济产业园.  相似文献   

16.
侯利文 《求索》2023,(4):129-136
生活垃圾分类已成为社区治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其治理是居民日常生活和制度实践耦合互动的过程。治理绩效的实现需要以社区民情作为基础。民情作为社区治理实践中的重要基础性力量,涵括组织体系和象征规范两个维度。非正式制度是民情基础的当然构成。在社区垃圾分类治理实践中,正式的制度执行与非正式的制度配合之间不断进行着相互建构与转化,党建引领是其中一项重要的整合性制度设置。在保持开放和吸纳民情的基础上,党建引领通过情感治理建构了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参与治理的组合力,继而实现了对生活世界中垃圾分类的有效治理。党建引领下的社区治理,需要正式制度不断调整其功能发挥的条件、形态并实现与社区民情基础的高度耦合。  相似文献   

17.
张振华 《群众》2010,(5):75-75
今年4月1日,我的社区——苏州市沧浪区金塘社区“邻里情”爱心大厨房将迎来一周年纪念,我们的大厨房专门为辖区内高龄独居,面临吃饭难的老人解决吃饭问题,由社区内的党员志愿者、热心社区公益的居民志愿者为老人义务做饭、送饭,大厨房从一开始只为几名老人服务,到目前固定为18名老人服务,并将特色服务项目惠及兄弟社区有需要的老人。这是我们社区09年创办的特色服务项目。作为一名大学生,  相似文献   

18.
杨波 《中国减灾》2023,(7):54-57
<正>社区是城市的最小“细胞”,是城市治理的最小“单元格”,也是防灾减灾救灾的前沿阵地。近年来,作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中韩街道温哥华社区立足自身特色实际,坚持党建引领,将社区综合减灾融入网格化管理,充分挖掘社区各类资源,积极调动社区居民、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志愿者等,形成多元力量共同推进社区治理、参与社区防灾减灾工作的生动局面。  相似文献   

19.
包宣 《思想工作》2008,(8):30-30
陈福良、男,1940年4月出生、197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2001年于包头市北重教育处退休,现为青山区富强路街道丰二社区居民,在社区参加党员定岗定责活动、担任志愿者的4年来,他以实际行动践行党员誓言,允分利用自身文艺特长,致力于“传播先进文化,服务居民群众”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徐军 《今日浙江》2006,(4):14-15
繁荣的市场和良好的环境,吸引了越来越多来自世界各地的客商在义乌创业。据统计,目前有647家境外企业在义乌设立公事(代表处),有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8000多名外商常驻义乌。义乌鸡鸣山社区是外商居住最为集中的社区之一,被当地群众称为“联合国社区”。春节、元宵期间,他们包饺子、吃月饼、参与社区巡逻、和社区里老太老爷姑娘们一起跳跳舞…….住在义乌市鸡鸣山社区的外商依麦德说:“虽然我们是老外,但住在这里我们和义乌居民没什么两样,一点都不见外。”我们走进了这个社区,用镜头记录了外商在义乌的日常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