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杨成 《俄罗斯研究》2012,(2):166-190
"普京主义"是由普京及其侧近政治精英倡导并开创的俄罗斯所特有的"克里斯玛"型政权组织形态的变种,其特征包括但又不限于高度集权的总统制及领袖崇拜、政府主导的市场经济和主权民主意识形态的交织与融合,而且仍在持续的演化。2012年俄罗斯总统选举的结果标志着俄罗斯梅普组合"双头政治"格局的结束以及始于2000年并可能持续至2024年的"长普京时代"新阶段的开始。以强国、威权为主要特征的"普京主义"或将继续左右俄罗斯的政治生态。"普京主义"不同于经典意义上的"全能主义"和"威权主义",而是俄罗斯转型时期的产物。普京通过不同于西方自由主义民主的制度安排,克服了叶利钦时期俄罗斯转型的"制度陷阱",摆脱了国家治理危机,满足了俄罗斯民众对于秩序、稳定和发展的期许,从而在俄罗斯形成了特殊的"普京多数"现象,构成了"普京主义"的社会基础。然而,俄罗斯经济的稳定发展催生了新中产阶级的兴起,选民结构的代际变化,以及互联网和社交网络的勃兴,逐渐消解了"普京主义"的正当性。随着一个与"普京多数"针锋相对的"去普京多数"群体的崛起,普京政权正面临着日趋严峻的挑战,可能出现五种不同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
普京第二任期的俄罗斯外交战略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突出了"主权民主"原则、外交战略中的能源因素得到了加强、地缘政治影响明显回归.在4年里,由于在价值观念、国内政治、地缘政治和能源等问题上存在结构性矛盾,俄罗斯和西方国家的关系明显滑坡.为树立俄罗斯大国形象,发挥俄罗斯大国作用,俄罗斯开始重建其与发展中国家的传统联系.中俄关系在普京总统第二任期内取得了重大成就,其未来的发展同时存在着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两国应该采取有效措施来积极应对以推动双方的战略伙伴关系可持续性地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3.
2013年2月12日,普京签署的新版《俄罗斯联邦对外政策构想》,系统地阐述了俄罗斯外交政策的目标、原则和优先方向;表明了俄罗斯对世界发展的现状以及未来趋势的判断,明确地传达了新时期俄罗斯外交的优先方向。与新世纪普京上台以来俄罗斯政府出台的两版《构想》相比,新《构想》既有继承与延续,又有发展和创新。从新版《俄罗斯联邦对外政策构想》有关俄罗斯外交优先方向的阐述,以及普京归位一年多来俄罗斯外交实践来看,普京新任期的俄罗斯外交政策的用力方向主要是:发展与后苏联空间国家关系为第一战略优先,全力构建"欧亚联盟",在重点发展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关系的同时,致力于全面深化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相似文献   

4.
合作与摩擦     
俄罗斯进入普京总统第二任期以后,不仅政治上反对派式微,政坛局势更加趋于稳定,而且上一任期的最后一年,普京明确提出了在10年内使俄经济翻一番的发展规划,为了实现经济翻番的目标,普京在其总统第二任期内大力开展"经济外交"和"资源外交"尤其是"能源外交"。这样,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也进入由构筑政治战略框架阶段发展到充实物质战略基础的新阶段。从中俄双边经贸关系的发展态势来看,中俄战略伙伴关系初步摆脱了20世纪90年代"政治热、经济冷"的窘境。继前一任期最后一年双边贸易总额接近160亿美元以后,第二任期开局的第一年,中俄双边贸易总额完全有望超过200亿  相似文献   

5.
普京第三次当选俄罗斯总统后,俄罗斯政治未来的发展前景受到世界各国学者的普遍关注。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在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时代遭遇了严重的政治衰退,陷入了危险的民主化陷阱。普京就任总统之后,以务实的精神确立了团结、稳定和"主权民主"等具有特色的发展理念,探索俄罗斯式的国家发展道路。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虽然确立了现代化的发展方向,但从外部而言,普京将面对西方国家在民主模式、发展道路等问题上施加的巨大压力。在俄罗斯国内,自由派的挑战和官僚体系都会对俄罗斯未来的发展形成制约。发展目标与实施手段之间也存在着矛盾。未来俄罗斯很可能在维护稳定与竞争性改革的选择过程中不断摇摆,发展道路曲折而漫长。  相似文献   

6.
2020年1月,普京宣布政治改革初步方案,俄罗斯政治将在联邦层面发生巨大变化。同年9月13日,在俄罗斯地方选举中“统俄党”大获全胜。普京的一系列政治操作——政府重组、宪法修正似乎已初见成效。实际上,俄罗斯政治在地方层面上已经发生许多变化。通过使用python语言自编程序从俄罗斯中央选举委员会的官方网站抓取相关数据,本文研究了从2008年至2020年的情况,发现普京及“统俄党”在地方政治中的支持度明显不如在联邦中央,自2018年以来其他党派赢得一些地方选举的趋势仍在延续甚至加强,但“统俄党”在地方的表现未直接影响到联邦层级。从政治、经济、民生角度解读俄罗斯地方与中央政治态势的显著差异十分重要。未来俄罗斯存在普京续任总统或“统俄党”顺利推出新人执行类似普京政策的可能,但也不能排除“统俄党”落选反对派上台的可能性。俄罗斯政局的下一个重要观察点是2021年第八届国家杜马选举。  相似文献   

7.
当前俄罗斯内政外交的核心事件是俄乌冲突。俄乌冲突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对俄罗斯发展前景及国际格局产生深刻影响。对乌克兰采取的特别军事行动,是普京时代乃至俄罗斯历史上一个事关国家发展全局的战略性选择。因俄乌冲突的持续,俄罗斯面临极大的外部压力,但也不会轻易放弃自己的目标。无论是政治、经济、外交还是安全,俄罗斯都在经历苏联解体以来最大的一次危机和挑战。俄罗斯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地缘政治对抗的尖锐化和俄乌冲突的长期化,为俄罗斯寻求政局稳定带来了一系列新的考验。政权安全问题成为俄罗斯内政的重中之重,是俄罗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俄罗斯为确保自身的政权安全构建了三大体系:以总统权力为核心的公共权力体系;以文化主权为核心的意识形态体系;以防范非政府组织(NGO)为核心的社会管控体系。这样的政权安全建设基本维护了俄罗斯的政治稳定。  相似文献   

8.
叶利钦选择了有利时机,在任期届满之前卸任,将总统的权杖递给了普京,为普京大选获胜辟了一条便道。 争取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是稳定和发展经济、走强国之路的必要条件。今年3月24日,俄罗斯安全会议通过“外交新构想”,特别强调要“保护俄罗斯境外经济利益”。这表明普京将外交重点由政治转向了经济。可以预见,普京旨在以维护国家利益为核心,以谋求  相似文献   

9.
普京总统执政后认识到普里马科夫"竞争性实用主义"外交政策的消极作用以及其言论和现实的巨大脱节,转而奉行可定性为"新现实主义"外交政策模式.尽管俄罗斯的政策始终保持着新现实主义传统,普京仍然坚持俄罗斯应以自己的方式融入西方国家共同体.但伴随国力恢复和经济政治状况臻于稳定,俄逐渐背离其新现实主义议程而越来越变成一个希望修正国际体系的国家.俄认为西方始终延续冷战思维,孤立、遏制俄.西方出现了政策上的四大失败,即政治失败、策略失败、认识失败和文化失败,这导致失去了将俄融入国际霸权体系的良机.世界面临进入新的大国集团对立时代、国际体系重回冷战结构的危险.由于冷战结束后主要战略问题并未得到解决,国际社会可能进入新的"20年危机".  相似文献   

10.
俄罗斯现有的政治体制是"普京方案",专注于"内部改革",兼顾社会各种利益、问题和挑战,扮演着稳定局面的"保障者"和"危机管理人"的角色,但正在被社会大众所厌倦。因此,普京必须回归"战略管理者"的地位。然而,留给俄罗斯执政精英们用于决定转变的时间越来越少了。因此,当前亟须找到一种政治方略,确保"俄罗斯体系"不再经历新一轮的灾难和破坏性威胁。在此基础上建立社会和国家的"动态平衡"模式,这是俄罗斯历届领导人尚未完成的使命。只有实现国家现代化,重建社会、政治、经济和意识形态模式,使俄罗斯人获得政治民主地位,才是对于当代挑战的回答,其他任何方案都意味着历史悠久的俄罗斯将最终走向衰败和解体。  相似文献   

11.
普京对1993年《俄罗斯联邦宪法》进行修改,俄罗斯将从叶利钦宪法过渡到普京宪法。1993年宪法是一部以超级总统制为特征的基本法,它保证了俄罗斯主权国家的建立和社会政治的稳定。但是这部宪法赋予总统的权力异常大,限制了其他权力机构和地方对决策的影响。修宪的目的是使权力机构更加平衡,运行更加有效。普京认为,修宪过程中必须遵守几个基本原则:俄罗斯只能是总统制共和国,不能搞议会制;俄罗斯不能出现双重权力,不能出现寡头政治;俄罗斯宪法高于国际法律和条约;重视劳动者、母婴、养老金领取者的社会保障。修宪能否实现俄罗斯政治进程从以保证社会政治稳定为主过渡到以发展为中心,是2024年以后俄国家领导人面临的主要任务。普京表示,如果人民有希望,宪法法院有裁决,不排除2024年继续竞选总统。  相似文献   

12.
后苏联时期的俄罗斯政治领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政治领袖是苏联和俄罗斯政治体系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在后苏联时代的俄罗斯政治生活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俄罗斯政治文化一直偏爱强势而有个性的政治领袖,从1917年以来的苏联领袖大多都秉持了这一特点。改革派领导人戈尔巴乔夫由于自己的优柔寡断而丧失了对于改革乃至国家的控制,而与其个人风格和成长经历迥异的叶利钦经历了一系列复杂的政治斗争,最终成为了新生的俄罗斯联邦的领袖。他推动俄罗斯进行了激进的市场化改革,希望使俄罗斯走上以市场经济为特征的"文明之路",但由于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以及政策方面的失误,这一尝试最终以失败而告终。虽然他是俄罗斯第一任民选总统,但叶利钦自相矛盾的执政风格、不稳定的心理状态和诸多生活上的不良习惯都令人诟病,他虽然赢得了竞选连任,但由于身体原因和杜马掣肘,很难有所作为。在经历了复杂的甄选之后,他选择了普京作为自己的接班人,并且帮助普京顺利当选。有克格勃背景的普京是一位具有开拓精神和无比坚韧的性格的领导人。在接任总理之后,很快凭借自己的超群才能,解决了车臣问题,并且有效提高了社会福利,从而迅速提高了自己的威望,以绝对优势当选总统。执政之后,普京很快推动了俄罗斯政治制度新的"转型",他通过除了暴力之外的一切手段强化国家权力,打击"寡头",取消地方选举,限制独立媒体,通过"西罗维基"掌控权力,最终使整个政权集中于自己的手中,形成了被称为"可控民主"或"主权民主"的普京体制。在八年任期结束后,普京拒绝了第三个总统任期,而选择了一项略显复杂的政治安排。将总统职务交给自己的亲信梅德韦杰夫,本人则以总理和统一俄罗斯党主席的身份继续参政,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双头制"政权,直到2012年重返克里姆林宫。随着时代的变迁,俄罗斯正处于发展的十字路口。普京的重新执政对于俄罗斯未来的改革可能将会是一个积极的因素,因为他拥有足够的权力推动改革的进行。虽然面对诸多不确定的挑战,但仍然有成功的机会。  相似文献   

13.
在国际秩序构建问题上,伊肯伯里的"自由国际秩序"理论、普里马科夫的多极世界思想、基辛格的国际秩序演变观,是三种来自不同思想谱系、取向与功能各异、对国际秩序延续和转型有着各自思考的理论。虽然三种立场之间有时看似对立,存在着相互冲突与逆转的可能,但是不排除彼此接近、展开对话,乃至探寻共识的空间。从物理学意义上的外在结构,或简单引用历史先例,来寻找未来世界秩序演进的轨迹,显然已经不够。关注上述不同立场间的争议与各自在互动中的调整,研究各大国间很不相同的国内进程与"全球转型"之间的相互作用,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2020年初俄罗斯开启了"2024议程"。俄罗斯政府改组和普京提出宪法修正案等一系列重要部署与相关的广泛讨论,不仅旨在解决社会经济的紧迫挑战,同时也指向2024年现总统任期届满之后的中长期政治经济安排。像俄罗斯这样将当下困难问题的处理与长远发展战略部署加以联系,将本国内部事务的转型与未来世界发展的潮流相互衔接的做法,值得学界关注。  相似文献   

14.
中俄关系史上存在五条路:丝绸之路、毛皮之路、茶叶之路、西伯利亚大铁路-中东路、中苏生命交通线。这五条路如同河流,流淌在中俄两国之间,将不同时空背景下的中俄(苏)两国串联在一起,不但关联着中俄两国的国家发展战略,而且关联着中俄两大民族、国家关系的发展战略。基于近代中国不平等条约体系,尽管有些路在某种程度上损害了中国的国家利益,对中俄关系的发展产生了一些消极作用,但整体而言,这五条路客观上分别从政治层面、经济层面、文化交流层面对中俄两国的发展战略以及两国关系的发展产生了较大的积极影响,为当下构建新时代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格局、顺利实践有利于全人类发展的"一带一路"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奠定了深厚的历史基础。  相似文献   

15.
作为俄罗斯最重要的政治思想家之一,苏尔科夫的思想理论深刻地影响着俄罗斯的制度建设与国家发展。纵观其思想历程,可以总结为三个比较明晰的发展阶段:第一阶段,2005年,随着普京在第二任期前后夯实了执政地位,苏尔科夫开始打造主权民主的治理理论,并促之成为了官方的政治意识形态;第二阶段开始于俄罗斯与西方爆发对立冲突的乌克兰危机,苏尔科夫展开了对俄罗斯之独特性与二元文明的探讨;第三阶段则是普京开启最后任期之际,苏尔科夫对普京道路进行了总结并极尽鼓吹,认为根植于俄罗斯特有的历史文化与民族特性中的普京道路,才是最适合也是必须遵循的俄罗斯未来发展之路。始于消除西式民主的“魅”,到最终完成对俄罗斯方案的话语建构,通过这三个阶段,苏尔科夫打造出了一套当今俄罗斯的意识形态体系,以此提供了“俄罗斯是谁”、“俄罗斯向何处去”的苏氏答案。  相似文献   

16.
In this paper, we argue that the occurrence of electoral manipulation in Russia has been driven, in part, by diffusion across neighboring raions through emulation, incentives, and networks. Presumably, in Putin’s Russia all local authorities have some incentives to deliver a high number of votes to United Russia, the “party of power”. However, the perceived pressure to deliver ever higher levels of support for Putin’s party arguably increases considerably if one’s raion is located in a region marked by extraordinarily high turnout and high vote share for United Russia. Conversely, the absence of perceived competition to curry executive favor through delivering votes and networks of uncorrupted local authorities, as well as local opposition organizations working to combat electoral fraud, may help explain the absence of fraud among raions located in regions marked by clean elections. Our quantitative analyses suggest that a “neighborhood effect” – the existence of manipulated raions within a region – strongly influences the likelihood that raions are manipulated. Moreover, although results are more mixed,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analysis suggests that turnout levels in raions are influenced by the turnout in proximate raions.  相似文献   

17.
《俄罗斯研究》2020,(1):190-212,F0003
下诺夫哥罗德州一度是俄罗斯改革的前沿阵地和代名词,在俄罗斯的政治经济版图中有着特殊的地位。目前,该州是伏尔加河沿岸联邦区的行政中心,其政治经济进程值得关注。从联邦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来看,莫斯科成功地规范着下诺夫哥罗德州的政治进程,地方政府依赖中央的政治和财政支持。从下诺夫哥罗德州内部的政治发展来看,历任州长面临的都是大致类似的复杂局面:联邦中央、总统派驻伏尔加河沿岸联邦区全权代表、地方政治经济精英、联邦层面的大型企业、地方层面的商业利益,等等诸多方面的相互影响与竞争。由此,州长在联邦层面的工作经历和影响力,在地区层面的协调手段和整合力,即,同时得到中央和地方的支持和认可,并在中央与地方同时具有关键影响力,是地方政治经济良性发展的重要保障。下诺夫哥罗德新任州长格列布·尼基京,年富力强,是俄罗斯新生代州长的代表,也大致具有上述品质,其在下诺夫哥罗德州的执政状况,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8.
Russia’s 2012 accession to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as widely expected to spur economic growth and modernization, by helping the country abandon its import-substitution model and fully integrate into the global economy. However, thus far, Russia’s compliance record with its WTO commitments has been mixed, and WTO membership has given Russia limited economic benefits and few political gains. In analyzing why, this article uses neoclassical realism as a framework for assessing Russia’s behavior in WTO trade disputes and negotiations. During Russia’s economic recession, the regime of President Vladimir Putin advanced protectionist policies and maintained statist control over the heights of the economy, while using rhetorical strategies to counter accusations from Western powers that Russia had violated WTO norms. Russia’s struggling economy weakened its status as a global economic power, and it was viewed as unqualified to sit among the core group of negotiators in the WTO.  相似文献   

19.
Cambodia’s youthful population is significantly responsible for a recent unexpected decline in the popularity of the Cambodian People’s Party, which has governed since the end of the Khmer Rouge regime. This increasingly young electorate has lived through an era of peace and openness with regular multi-party elections and impressive economic growth resulting in rapid structural change in the economy. Compared to their parents’ generation, this younger generation is better educated, highly mobile, aspires to salaried employment, and is well connected to new sources of information and technology. Because of this, their expectations, aspirations, opportunities, as well as challenges they face are remarkably different from those of older generations. However, Cambodia’s institutions of governance, dominated by personalized and patron–client networks that have been propped up by the ruling elite, has effectively marginalized this emerging youth population. This marginalization from political and economic resources has produced alienation and discontent, which represents a significant political problem for the ruling party’s political strateg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