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彭德怀率领东方军从赣南挥师入闽,执行东征福建的任务,并且首战攻克了泉上土堡,歼国民党军新编第二师卢兴邦部2个整团及地主豪绅武装400余人。  相似文献   

2.
<正>部队初创亟待整训1938年5月4日,根据党中央的指示,晋察冀军区将冀中地区的抗日武装力量人民自卫军与河北游击军合编为八路军第3纵队,同时成立冀中军区。第3纵队在战斗中不断发展壮大,主力部队很快发展到六万三千余人。但由于扩军规模过大,速度过快,部队成分复杂,新扩的部队成分有旧军人、地主联庄会成员、会道门武装、绿林武装、刚放下锄头的农民等等,战士中党员很少,大部分的连队没有建立党的组织,政治工作薄弱,武器多是收缴的民枪,口径不一,部队战斗力参差不齐,亟待系统整训以提高部队的战斗力。  相似文献   

3.
四打大获     
大获乡位于罗源县城东南20多华里的沿海地区.是沿海苏区通往罗源县城及山面区根据地的咽喉。1933年,连(江)罗(源)地区工农武装斗争蓬勃兴起.大获周围的乡村先后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开展打土豪、分田地的斗争.大获乡的反动地主豪绅对农民革命斗争极为仇视。5月间.由地主头子游曹德出面联络了全乡土豪劣绅.利用封建迷信和宗亲的关系.以自卫为名.拉拢地痞流氓为骨干,强迫全乡18岁以上、50岁以下的男子全部参加.组织起大获大刀会和民团反动武装.其中民团60多人.大刀会500多人,王子会200多人.游曹德任民团团长兼大刀会、王子会会长等职。  相似文献   

4.
阮啸仙是广东河源人。他从小生长在农村,深知农民的疾苦,从1923年起,他就经常深入广东农村进行调查研究,发动和组织农民进行革命斗争。1925年5月1日,广东省第一次农民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大会选举产生了广东省农民协会执委会,阮啸仙当选为常委。在激烈的阶级斗争中,阮啸仙总是冲在最前面,坚定地支持农民的革命行动,揭露地主豪绅的阴谋罪行。因此,各地的豪绅地主对阮啸仙恨之入骨。花县有个大恶霸地主就曾咬牙切齿  相似文献   

5.
正有些地方的村名后缀为"村""庄",或为"寨""堡"。同样是村子,名称为什么有差异呢?村,古为"■"。本义是指乡间农民聚居的地方。所以"村"如今成为村庄的通称。庄,古作"■"。庄是指建筑在山林田野间的住宅,也指旧时皇室、贵族、地主在乡下的大片土地及其建筑物,即庄园。寨,军宿处。寨的本义是围有篱笆或栅栏的羊圈,  相似文献   

6.
简讯     
在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70周年之际,台山市委、市政府邀请当年活动在滨海地区的滨海总队老同志到台山聚会,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粤中纵队滨海总队成立48周年暨“滨海松苑”落成揭幕。 滨海总队成立于1949年,但她的发展却源于1944年,当时中区抗日游击队西进台山,在大隆洞(今隆文镇)建立起游击根据地,后发展成为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第四团。解放战争中,这支队伍由小到大,又经历了不同时期的番号变更,最后发展成为一支具有1500多人的革命武装。其活动范围以台山为中心,东至新会崖西、崖南,北到潭江河畔,西到阳东、恩平,南至上下川岛。这支武装在共产党领导下,唤起群众,组织群众,向地主豪绅展开斗争,打击日寇,消灭汉奸,打倒国民党反  相似文献   

7.
《广东党史》2010,(6):53-53
<正>高要领村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高要市乐城镇领村村西南500米处的长岗山,占地面积500平方米。1925年,在中共西江党组织的领导下,高要领村成立农民协会和农民自卫军,广泛发动群众开展农民运动。1926年1月初,地主反动武装数千人向设在  相似文献   

8.
丹阳是江南古城,沪宁铁路和南杭大运河贯穿境内。1949年4月2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23日南京解放。同日,丹阳全境解放。解放前的丹阳劳动人民,在国民党反动派、地主豪绅等残酷掠夺、压榨下,过着极其贫困的  相似文献   

9.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党领导创建的各农村革命根据地,大都是在革命基础较好的一省或几省边界地区建立发展起来的,闽粤赣边革命根据地就是其中之一。它以闽西为中心,包括赣南、粤东的一部分县、区。红一方面军第三次反“围剿”战争胜利后,闽粤赣边革命根据地进一步巩固发展,成为中央苏区的组成部分。一、闽粤赣边区工农武装割据斗争的发生和发展。 (一)闽粤赣边区各县的工农武装起义。地处江西、福建、广东三省边界的赣南、闽西、东江(粤东)广大地区都经受了1925年至1927年大革命急风暴雨的洗礼,曾经有过很大的工会和农民协会组织,有过工农阶级对地主豪绅阶级的经济、政  相似文献   

10.
正湘南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在大革命失败后发动和领导的一系列武装起义中一次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武装起义。目前,党史、军史界将湘南宜章年关暴动定为打响湘南起义的第一枪。笔者认为,打响湘南起义第一枪的应是粤北董塘暴动。一、董塘暴动:粤北湘南暴动第一枪1927年广州发生"4.15"惨案后,粤北仁化一片白色恐怖。国民党反动派勾结地主豪绅实施"清党"行动。大地主豪绅谢梅生乘农民自卫军主力北上讨蒋之机,纠  相似文献   

11.
1925年2月初,毛泽东从上海回到韶山养病.在养病的六个月里,他广泛发动农民群众,在韶山成立了“雪耻会”和中共韶山支部,开展平祟、阻禁斗争.韶山农民运动的蓬勃发展,引起了地主豪绅的恐慌和仇视,湘潭西二区上七都都总、团防局长成胥生派人向湖南省省长赵恒惕告密,要求派兵逮捕毛泽东.赵恒惕早就视毛泽东为眼中钉,连忙密令湘潭县团防局会同成胥生逮捕毛泽东.  相似文献   

12.
王友发带领下的游击队主要辗转在遵义、湄潭、绥阳三县边境的深山老林进行革命活动。组织游击队打击地主豪绅,向群众宣传“打土豪、分浮财”和“只有苏维埃才能救中国”,号召老百姓起来斗地主闹翻身。  相似文献   

13.
乔艳丽 《党史博采》2011,(12):54-55
1937年7月7日驻华日军悍然发动“七七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河北省宁晋县司马村的赵辉楼在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驱使下,领导宁晋联庄会,创建五县联庄会,保卫家乡。在八路军129师的关怀下,这支队伍积极主动接受改编。通过我党我军耐心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五县联庄会逐步由民众抗日自卫军、冀豫游击支队改编为冀豫支队,最后成为385旅的一部分,为冀南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4.
河北景县城北偏西13公里处,有一个古老的村庄——张茂林庄。她已有五六百年的历史,据传明初“燕王扫北”后,此地仅剩下一家,繁衍至30年代已有300多家,1000多人。七七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大举进攻平津,国民党军队溃败如潮,官员弃百姓而逃。各种武装蜂拥而起,“司令如毛”,互相火并,民不聊生,县城被敌机炸毁,城乡所有学校都停办了,学生全部辍学。  相似文献   

15.
1926年9月,北伐军攻克了莲花县城后,莲花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工农革命运动,到处成立了在会和工会,形成了莲花历史上第一次工农翻身的壮举.随着运动的普及和深入,旧时代的污泥浊水开始遭到无情荡涤.长期以来,莲花的工农群众受尽地主豪绅剥削压迫之苦,他们组织起来以后,提出的第一个口号就是打倒贪官污吏和土豪劣绅,农会还成立了  相似文献   

16.
中国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直接导致了农村贫穷落后、农民生活极端困苦的悲惨局面;地主阶级同广大农民阶级尖锐对立的残酷现实,构成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逻辑起点。国民党由于历史原因和自身阶级局限,以及中央保守势力占据统治地位,基层政权被豪绅地主把持,不可能实行有利于农民的土地政策。中国共产党实行正确的土地政策,动员广大农民参加革命,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积累了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7.
一碗鸡蛋     
正1929年2月1日,伍若兰跟随浩浩荡荡的红四军来到寻乌县吉潭镇圳下村,因天色已晚,故准备在此宿营。伍若兰与往常一样,立刻率领宣传队进村书写红军标语,宣传革命。但她发现村里只留下几个老弱病残的人,其他村民都不见了。伍若兰向毛泽东、朱德如实汇报了情况。毛泽东马上叫来给红四军带路的本地党员干部潘丽和刘隆宝,问清楚了圳下地主豪绅的粮仓,然后命  相似文献   

18.
穷人有了苏维埃 重庆市酉阳县南腰界地处川黔两省结合部山区.在旧社会,这里90%以上的土地,被人口不到10%的少数地主豪绅霸占着,广大穷苦农民只能靠租种地主的土地过活.南腰界地区当时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一年做到头,不见米一盅;财主官府逼,难度春和冬;卖儿又卖女,落得一场空;逃荒啃树皮,死在路当中.”这就是旧社会南腰界人民真实生活的写照.  相似文献   

19.
乡村是政府执政的薄弱环节,同时也是政府建设和发展的重点,乡村精英在维持村庄稳定,促进村庄发展等方面都起了重要作用.当前城乡差距不断扩大,乡村精英流失情况日益严重,这是当前乡村治理过程中遇到的一大难题.解决精英流失后的乡村治理问题,在缓解紧张的乡村干群关系、实现村民自治、促进村庄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方面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后税费时代村庄治理出现诸多困境,使得村庄治理局限于指标完成、稳定秩序等底线治理。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之后,发展重新成为村庄治理的重要背景,如何在发展导向下实现村庄善治,成为现实性问题。以往的虚置式治理、悬浮式治理和博弈式治理都无法回应既有的治理困境。福建省闽西竹村的案例显示,拥有"实践赋权"与"票箱赋权"这双重赋权的村级组织,因同时满足治理的合法性和有效性而拥有完整的组织权威,所以能够充分发挥自主性,较好地实现村庄治理,对上能完成国家的治理任务,对下能满足民众对于村庄的发展诉求。因此,以福建省闽西竹村为例的同构式治理是发展导向下村庄治理的可能样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