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越南历史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名称和地理概况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古代为交趾之地。公元679年,唐朝曾于其地设置安南都护府,故此义称安南。历史上曾有大瞿越、大越等国号。1802年阮朝的创建者阮福映请求改国号为南越,1804年清廷封他为“越南国王”,越南之名始此。至该朝明命帝时,从1838年开始称大南。1945年八月革命成功后,建立了越南民主共和国。1976年改称今名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  相似文献   

2.
丁朝在越南封建社会的历史上占有很突出的地位.它是越南摆脱中国封建王朝统治之始,是越南建立独立自主国家的肇端;它的治国之策又为尔后越南历代奠下了肇基.其影响之大,素为历史学家所重视.但中越史学界对丁朝的历史鲜有评述,有鉴于此,我们扼要地阐述它的若干史事,对初学者会有裨益.一、丁部领的起家和平定“十二使君之乱”吴权地方性封建割据政权的出现是越南迈向独立自主时期的序幕,而丁氏封建王朝的建立则标志着越南独立封建王朝和越南独立封建国家的真正开始.丁部领出身于宦门世家,其父是杨平王杨廷艺的牙将丁公著之子.杨延艺被南汉任命为安南静海节度使时,委任丁公著为欢州刺史兼御藩都督,但早殁,由丁部领继袭.后由于“十二使君”之兵燹连年,无法掌管欢州之地,被迫领母返回故里嘉远县嘉方社大有乡暂避.欢州府的达官贵人,皆愿归服于他的号令之下.该县后来又脱离了古螺政权(945年杨三哥篡位后的基地)的控制,使丁部领雄踞一方,势力骤增.951年,吴权之子吴昌岌、吴昌文率兵征讨了部领踞地华闾洞,围攻月余未克,只得退兵.实际上吴氏政权既无力制服丁部领,又只好默认丁部领作为华闾洞的主宰.其叔居于陶澳栅,但他独踞其地,不服从丁部领,丁氏便率众攻伐,其叔惧而退,乃降,占领其地,他的势力又一次增强.但  相似文献   

3.
中越边界相接,自古交往频繁,明代亦然。然而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却发生明朝讨伐安南的战争,接着是安南20年的明属期。关于此战原因,我国学者过去碍于中越关系,很少探讨;越南学者则认为此战是明朝建立以来对安南采取侵略政策的结果,这是值得商榷的。明朝建立以来对安南到底采取什么政策?明太祖对安南主要采取招抚租平政策,他在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颁示的“皇明祖训”中把安南列入15不征国之列,在历次遣使招谕安  相似文献   

4.
早在公元前3世纪秦汉时期,儒家思想就从中原传到交趾地区。自此到公元968年越南独立后的丁朝和前黎朝,直至前黎朝被李朝取代的公元1009年,为时一千多年,是儒学南传的第一阶  相似文献   

5.
越南古名安南。唐高宗调露元年。(公元679年),改交州为安南都护府,这是“安南”名称的由来。南宋隆兴二年(1164年)封其王为安南国王此后便称其国为安南。安南辖地包括今越南河内、兴安、北宁、南定、山西、海阳、义安、宁平、清化、河静、宣光、兴化、太原、谅山、高平、广安、广平、广治、广南、广义以及迤南地区。本文打算就一八○四年以前,安南地区资本主义萌芽的几个问题作初步的考察。  相似文献   

6.
宋朝与安南通道试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与越南山水相连,自古以来,两国就交通顺畅, 来往不断。在宋以前,越南-直为古代中国中央王朝的一部分,与中原的交往是地区之间的交往。至宋朝,越南取得了独立,两者的交通成为国与国之间的交通,其交通意义发生变化。就交通道路而言,宋代中越道路与前代相比,又有三个明显变化:一、岜州至安南的道路分为多条,交(交州)邕道路日渐成为主要道路;二、大理国后期,今红河地区传统通道堵塞,形成通过邕州的滇交道;三、广州至安南的海路中,广州、廉州海路相对衰落, 钦州海路较繁盛。从而形成了以邕州、钦州为中心的中越交往基地。  相似文献   

7.
越南科举制度简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南亚》1986,(3)
一、越南科举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科举制本是中国封建社会中的官员选拔制度。在科举制产生和初步发展的隋、唐时期,现在越南的中部和北部称安南,属于中国郡县。随着科举向全国各地推广,安南士人也得“应诸色乡贡”。会昌五年(公元845年),唐王朝允许安南同福建、黔府、桂府、岭南等地一样,每年送进士七人、明经十人到礼部,汇同全国各地的乡贡、生徒,参加科举考试。  相似文献   

8.
越南李、陈朝继丁黎草创自主封建国家之统,自1010年始相因400余年,巩固了封建政权,确立和发展了封建官僚、科举、军事、法律、土地等各种制度,从而使社会经济有了较大进步,越南封建社会货币经济随之发展起来。一、李陈时期的货币制度从古代中越史籍的有关记载来看,李陈时期的金银作为贵重物和财富的象征得到珍视,主要发挥储藏手段的职能,较少进入流通领域;流通中钱帛兼行,而以铜钱为主,所用铜钱又以中国唐宋钱居多。有人专门对广西边境收集的越南古钱,包括在越南流通的中国钱币和越南本国铸币进行了研究,发现在越南34个出土地…  相似文献   

9.
越南的诞生     
书作者:美国伯克利市,加利福尼亚新闻大学,K·W·泰勒。本书基本价值在于首次用英文详细追溯了现在的越南北部地区在中国统治时期的历史,从汉代后期到唐朝,为期九个多世纪。由于详细考察了这些世纪的历史进程的记载,泰勒博士(Dr·Taylor)才能够超越把“中国人统治”看做一种统一体的表面印象,并指出了社会的这种逐渐演变只不过是  相似文献   

10.
论伊斯兰教在占婆的传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占婆是占人所建立的一个古国,在中国史籍中,八世纪中叶之前称为“林邑”;其后,改称为“环王”;九世纪初之后又改称为“占城”或“占婆”。占婆建国于公元192年,至1471年为安南所吞并,存在时间近一千三百年,是东南亚古代史上的一个重要国家。  相似文献   

11.
略论越南佛教的源流和李陈时期越南佛教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佛教在越南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越南封建王朝建立后,佛教曾被崇为国教。十一世纪初李朝时期,出现“百姓大半为僧,国内到处皆寺”的极盛局面。到十四世纪陈朝末年,越南佛教才走向衰落,但仍绵延不绝,时而又有复兴。近代以来,虽有西方天主教的传入,佛教仍为越南居民的主要信仰之一。  相似文献   

12.
19世纪下半期,法国在印度支那半岛上建立起殖民统治,通过"分而治之"的政策将越南分割为东京、安南和交趾支那。法国建立的殖民制度打破了越南封建时代的政治格局,冲击并改变了越南封建官僚阶层的认知取向、情感取向和评价取向,促使官僚在政治文化层面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对越南社会,尤其是南方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探讨这一影响以及影响的发生机理,有利于从政治文化的角度研究西方的殖民统治对东南亚封建国家的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试析十三世纪元朝入侵越南的若干史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阅读了越南社会科学委员会编著的《越南历史》一书关于公元13世纪元朝同越南之间的三次战争的阐述,发现它所着力渲染的“三次击溃元朝侵略军的辉煌胜利”,同中国《元史》等古籍的记载相去甚远。为了恢复历史的真面目,笔者谨就这三次战争的起因、结局、元朝军队北辙原因等问题,根据史料予以说明。 一、关于蒙古第一次(1257年底至1258年初)入侵安南 13世纪初,成吉思汗统一全蒙后,不断派军南下,于1227年灭西夏,解除了蒙古的西顾之忧;于1234年2月宋蒙联合灭金后,蒙古乘机进军黄河流域。占领了中原广大地区,从而形成了蒙宋对峙的局面;1234年9月(南宋端平元年),蒙古军发动突然袭击,打败宋军,占领了汴京和洛阳,从此  相似文献   

14.
1664—1885年间 ,由于政治原因进入中国的避难者成为越南侨民的一个重要群体 ,但目前学术界对此鲜有论述。这一时期 ,越南的一些地方势力首领、农民起义领袖乃至王室、贵族 ,前后有八批入华政治避难。对于这些特殊的侨民 ,清政府的态度、安排方式各有不同 ,这种不同中又贯穿着共同的原则 ,即在宗藩关系的前提下 ,坚持“一个安南 (越南 )”原则 ,尊重安南 (越南 )主权。而越南各王朝作出的不同反应 ,则反映了当时该国对这一原则的认同和对宗藩关系的维护 ;1885年后法国的追查行动 ,则表明它对中越两国以宗藩关系为纽带联合反殖反帝的恐惧。  相似文献   

15.
今日越南的中、北部地区,在两汉时期作为中国封建王朝的郡县,曾先后被称为“交阯”、“交州”,而在交阯之前又属于秦王朝所设“象郡”的组成部分。但是,在秦置象郡以前(公元前三世纪以前),这一地区的居民和社会是一个什么状况呢?其经济发展水平怎样?进入阶级社会了吗?建立独立国家了吗?这不仅是越南古代史上的一大问题,而且牵连着这一历史时期中越关系的性质。因此,为中外学者所关注。法国、日本和越南等国的许多学者就此问题撰写过不少论文,作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但至今还是众说纷纭,没有定见。  相似文献   

16.
中越古钱币文化,是中越传统文化关系中一个独具特色,自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中越古钱币文化关系史,可以弘扬中越传统友谊,加强友好睦邻关系,既有学术价值,又有现实意义。越南当代钱币学家阮文宁简要地指出了中越古钱币文化关系,他写道:“越南钱仿照中国钱系,都按方孔圆钱铸造。……丁、黎、李、陈、胡、后黎、西山、阮朝,无一朝代不铸钱。但是,由于同中国有贸易关系,故各朝又都用中国钱。”①越南历代封建王朝,都基本上是效法唐宋以来中国封建王朝的典章制度而建立起来的封建国家,因此越南历代所铸钱币,也是仿照中国封…  相似文献   

17.
古代越南成为独立国家之前,处于中国封建王朝的直接统治之下,越南史称“北属时期”或“郡县时期”。这个时期结束于何时?即越南从何时开始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越南史学界将这个时间定在939年。我们认为,这一分期意见是不妥当的;939年吴权称王,不应作为越南成为独立自主国家的起点。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认识吴权与南汉之间矛盾和冲突的性质。为此,本文打算对与此有关的一个历史事件,即吴权与南汉之间进行的重要战役——白藤江之战的前前后后,作些分析论述。这对于解决上述问题,是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18.
1996年6月召开的越共“八大”,总结了10年改革开放的经验教训,提出了今后的奋斗目标和路线、方针、政策.会议认为,10年的改革开放已取得了初步成就,指出:“国家已经摆脱了经济——社会危机,但在一些方面还不稳固”.越南认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有一个起步阶段,主要任务是为工业化准备前提条件,这一任务已基本完成,可以转入实现国家现代化、工业化的时期.新时期的越南经济有两大特点,一是贫穷;二是“二元经济机制”.也就是说,国家仍是处于转折时期的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在经济体制方面虽不再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但也还不是市场经济.为了实现国家的工业化、现代化和使二元经济机制变为市场经济的机制,自“八大”以来,越南在改革和开放方面出现了一些新动向.  相似文献   

19.
关于越南古代汉语文学,朱维之等几位先生主编的《外国文学简编·亚非部分》的第六章《中古越南文学》和林明华先生的《越南古代文学述略》都已有所论述,但稍嫌简略,且主要从单纯的文学史的角度论述.其实,“任何文学都是自己的文化和语言的产物”.从这个意义上看,越南古代文学就不只是文学史上的文学,而且是文化史上的文学发展.本文即试图从这一角度出发,对于从10世纪中叶起到19世纪初的越南古代汉语文学,作一稍为详细的分析和论述.  相似文献   

20.
安南莫氏高平政权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安南历史上 ,莫朝形成于 1 5 2 7年 ,1 5 92年黎朝中兴标志莫朝灭亡。莫朝灭亡后 ,莫氏势力并未被完全消灭 ,莫氏宗室又聚结于北部高平建立统治 ,一直延续到 1 6 77年 ,被后黎最后攻克。高平政权灭亡后 ,仍有莫氏后裔及莫氏势力不断进行复国斗争 ,其影响持续到1 8世纪中后期。对于高平的莫氏政权及后高平时期莫氏势力的活动 ,中外史学界未有专门探讨 ,本文试对此段历史作初步的勾勒。一、莫氏高平政权形成对于莫朝灭亡之后 ,莫氏能够在高平建立政权的原因 ,基于本身的民族立场 ,越南史学界特别强调中国明朝政权的干涉 ,以此作为主要的成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