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他出生在美国新泽西州一个贫穷的外来移民家庭.从小,他是个腼腆内向的孩子,和他一样大的孩子都不喜欢和他在一起,因为他什么也不会. 每次考试,他都是倒数几名.老师不想让他回答问题,因为他总是羞涩地说"不知道".大家认为他是笨蛋,是个白痴.伙伴们嘲笑他,说他永远和失败在一起.是失败的难兄难弟.邻居们说:"这个孩子将来注定一事无成."  相似文献   

2.
梁勇 《人事天地》2010,(25):53-53
他出生在美国新泽西州一个贫穷的外来移民家庭。从小,他是个腼腆内向的孩子,和他一样大的孩子都不喜欢和他在一起,因为他什么也不会。  相似文献   

3.
前不久,有一位家长让他4岁的孩子当场表演玩电脑游戏.他很得意,一个劲儿地自卖自夸他儿子如何如何聪明,可我没有给他"捧场",没有赞赏他的孩子.因为我觉得这位家长很虚荣.我是教育学者,不愿意用无原则的廉价的夸奖取悦孩子的家长.他不知道,孩子过早地玩电脑,会有许多预想不到的害处,就像小孩子过早地开大汽车一样危险.  相似文献   

4.
前不久,有一位家长让他4岁的孩子当场表演玩电脑游戏。他很得意,一个劲儿地自卖自夸他儿子如何如何聪明,可我没有给他“捧场”,没有赞赏他的孩子。因为我觉得这位家长很虚荣。我是教育学者,不愿意用无原则的廉价的夸奖取悦孩子的家长。他不知道,孩子过早地玩电脑,会有许多预想不到的害处.就像小孩子过早地开大汽车一样危险。  相似文献   

5.
仇和出生在江苏盐城滨海县的农村,父母都是农民,家里原本有8个孩子,因为穷,2个夭折了。在他5岁时,亲眼看着自己的一个弟弟因为没钱治病死掉了,而自己能上学也是牺牲了三个姐姐的上学机会才换来的。1993年他的家是全村最后一个从草房改为瓦房的。他是个不折不扣的农村娃,他了解农村的一切,也想改变这一切。  相似文献   

6.
智者之忧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萨缪尔森,无疑算是个智者了。他在2005年9月接受德国《明镜》周刊记者访问时。谈到在全球化竞争中的美国。说面对东方的新竞争者,“美国感受到了压力,因为美国社会已经几乎不再节约。我们是一个只关心自己和现在的社会。我们不考虑别人和明天”。对于美国的年轻一代,他也有自己的看法。他说:“在过去,长大后成为数学家的聪明孩子玩有挑战性的拼图游戏。如今的孩子在经常看电视。  相似文献   

7.
苏霍姆林斯基说:"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者的意图,他的教育效果越大".然而,我们在日常生动中,习惯用明示教育,也就是直接给孩子以明确的指点,让他应该怎样,不该怎样,从而规范他们的行为.虽然这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但是,因为这种规律教育影响的外显性,只采用这一手会使少年儿童觉得自己是被管制,特别是孩子长到六七岁以后,自我意识增强了,对事情的分析、认识能力也增强了,如果我们一味地强制要求他们,只会引起他们的逆反心理,从而影响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8.
抉择     
一个农民从洪水中救起了他的妻子,他的孩子却被淹死了。事后,人们议论纷纷。有的说他做得对,因为孩子可以再生一个,妻子却不能死而复活。有的说他做错了,因为妻子可以另娶一个,孩子却不能死而复活。  相似文献   

9.
工读学校的学生都是行为偏差和心理偏常的"问题学生",在一定程度上都存在某种心理问题和情绪障碍。面对这样一群厌学、懒散、不守纪律甚至有一定暴力倾向的孩子,严厉管教不是唯一的办法。加强心理调适,对"问题"进行及时的干预势在必行。"四步曲"可以让更多的"问题孩子"重新感受到爱的温暖和成长的力量,回归正常的学校生活中。第一步:心理测试,寻找"病因"  相似文献   

10.
王国军 《人事天地》2010,(24):61-61
某天,印度德里的一家手机维修店里,一个无腿青年正在忙碌地给顾客更新操作软件。因为生意太忙,他几乎每天晚上都得加班。这个年轻人,便是后来参加"印度达人"而一炮走红的维诺德.塔库尔。塔库尔出身卑微,而且生来就没有小腿,大腿也发育不完善。他之所  相似文献   

11.
爱书才会赢     
正爱迪生说:"读书对于智慧,也像体操对于身体一样。"多读书,读好书,人会越来越聪明。爱书的人,最终都是人生的赢家。一个做了多年班主任的老师讲过这样一个故事:那时,他在一所小学教书,从一年级教到六年级,一年级时,他发现班上有两个孩子有些不一样,一个女孩子成绩优异,但只专注于教材,父母也责令她不许读课外书,一个男孩  相似文献   

12.
恩里科·菲利主张,在悬疑案件应保持司法存疑,法官应以"证据不足"方式做出介于有罪判决和无罪判决之间的"中间"判决.菲利的观点与我国传统的"实事求是"论在原则态度上、具体方案上、是否承认选定权利上都不一样,因为他言论上支持无罪推定;它也不同于德国、法国和我国代古历史上任何存疑方案,他的方案似乎是诉讼存疑中"最好"的方案.由于它的诱惑力及与我国刑事存疑判决现实现象的关联,须指出菲利的理性不彻底--它漠视公民一般政治权利的清白假定,把无罪推定降低到心理假定的地位,无法消除我国司法界、理论界的困惑.菲利的这种"最好"的方案,其实质是在关键处放弃无罪推定,它不是真正的中间方案,不能改变推定上的"非此即彼"抉择.  相似文献   

13.
惩戒的艺术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加德纳说:“每一个孩子都有其不同的智能强项,而每一种智能强项的充分培育和发展都能导向成功.”也就是说,每个孩子都有成为天才的天赋,或者说每个孩子都是一个潜在的天才,而决定他能否真正成为天才的条件是他所受的教育方式是欣赏鼓励还是批判指责.实践证明:对孩子们实施以正面引导、以赏识鼓励为主的教导方法往往能够维持和发展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4.
曙峦 《人事天地》2007,(4):55-55
父亲在医院第一眼看到新出世的儿子时,他的心都碎了——小家伙只有可口可乐罐子那么大,腿是畸形的,而且没有肛门,躺在观察室里奄奄一息。雪上加霜的是,医生断言,孩子几乎不可能活过二十四小时!  相似文献   

15.
幽默     
《人事天地》2012,(12):66
张三丰张无忌太极剑法张三丰:"无忌,我这套太极剑法,你记住了多少?""一大半。""不错!"……"现在还记得多少?""已经忘记一大半了。""难为你了。"……"还记住多少?""已经全忘了。""很好!很好!刚刚教错了,现在我再重新教你一遍孩子不听话,打哪里?妻子说:"孩子不听话,是该打,可你不应该老是扭他的耳朵。""要扭哪儿?"丈夫问。  相似文献   

16.
韩贞天性孝友,他认为,孔颜尧舜在孝悌,所以每个人都必须遵守孝悌之纲常,就是国家选拔人才也应当以孝悌为标准。韩贞的孝悌思想既与孔孟之学有着紧密的联系,也与泰州王学有极深的渊源。韩贞的孝悌观虽然大多讲的是封建纲常,但他强调尊敬长上的思想,特别是他强调在践行孝悌的活动中不死守纲常、不"愚孝"、不"盲从"的思想是有积极意义的。  相似文献   

17.
纳贾尔·罗德是以色列贝尔谢巴市一位年轻的装潢工人。他来自距这座城市200公里的一个小镇上,在贝尔谢巴他只能住在出租房里。因为工作的缘故,纳贾尔经常更换租住地,由于是“自动放弃”,房东们大多不愿意把房租退给他,所以每次搬家都要浪费不少租金。  相似文献   

18.
美国"钢铁大王"卡内基,在一九二一年付出一百万美元的超高年薪(聘请一位执行长夏布(Schwab)。许多记者访问卡内基时问:"为什么是他?"卡内基说:"因为他最会赞美别人,这也是他  相似文献   

19.
我的孩子今年3岁,很任性。稍不从他,就大吵大闹,甚至摔东西,在地上打滚。全家人为此很伤脑筋,意见也不统一,我们该怎么办才好?——幼儿家长不少家庭中,孩子代替了老人的地位,全家上下围绕他转,然而孩子却认为理所当然,于是处处要求别人依从他的意愿,成人如果迁就他,事情就似乎顺利进行,否则,  相似文献   

20.
他是个乡下孩子,自小沉默寡言、老实懦弱,可他的学习成绩还算不错。他考上县城重点中学那天,全家人莫不欢欣鼓舞。母亲单独给他煎了个鸡蛋饼子,父亲激动地用筷子频频往他碗里夹着炒黄豆。父亲兴奋地喝着商店打来的散装白酒,呛得咳嗽连连,眼泪都挤了出来。有七分醉意的父亲用筷子指着他说:"娃子,你肩不能挑,手不能提,跳出农门的出路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