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平台优则人才聚,人才聚则事业兴"。进入新世纪以来,广西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加快人才尤其是高层次人才的集聚成为广西突破发展瓶颈的战略选择。2004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决定实施人才小高地工程,打造"小而精""小而优""小而高""小而强"的吸引、聚集和培养高层次人才"特区"。转眼10年过去了,广西已建设自治区级人才小高地50个,各市、自治区各部门人才小高地100多个,这些人才小高地,正由点连成线,由线扩成面,逐步构  相似文献   

2.
紧扣"投资促进年"中心任务,围绕"六个打造、六个建设"目标要求,用科学发展理念统领人才工作,为服务科学发展提供人才支撑,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在人才工作中的生动实践.更新观念,牢固树立抓好"第一要务"必须抓住"第一资源"理念,充分发挥人才创新、智力和优先积累优势,坚定不移地走人才强市之路;练就本领,锻造人才工作者队伍,提升学习、调研和工作素能,主动为重大项目和重点工程快速推进科学配置人才资源.  相似文献   

3.
"十五"计划纲要报告提出了培养"高素质领导人才队伍"的人才战略,要求加速"领导干部人才化",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领导干部"与"领导人才"是两个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概念,强调对"领导人才"的培养是对领导干部队伍建设提出的更高要求,适应了当今世界人才竞争面临的新形势和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对领导人才需求的客观要求,加速实现"领导干部人才化",需要进一步更新用人观念、改革用人制度、加强全面训练和注重对年轻干部的培养锻炼.  相似文献   

4.
21世纪最初5年是国家实施第三步战略部署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即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十个五年计划时期.要促进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实现"十五"计划确定的现代化建设宏伟蓝图,非常重要的一条就是重视人才、吸引人才、培养人才、保护人才、用好人才.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要立足于人才,无论是增强综合国力,还是经济实力的竞争,越来越突出地表现为人才和智力资源的开发和使用.科技发展、知识创新的关键是人才.  相似文献   

5.
王军 《理论前沿》2003,(16):31-32
提出和实施"党管人才"的原则,表明我们党对新世纪、新阶段人才工作的重视.为此,我们必须树立新的人才工作观念,构建新的体制环境,让人才在"党管"机制下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6.
上期本栏目刊发了全区人才工作会议的相关报道和解读后,引起了读者的强烈反响,尤其是对"1+3"人才政策文件(即《关于加快吸引和培养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的意见》和《八桂学者制度试行办法》、《特聘专家制度试行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快广西北部湾经济开发区人才开发的若干政策措施》三个配套文件),读者希望有进一步了解。本期我们继续约请有关领导、专家对全区人才工作会议精神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7.
"千人计划"是"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实施为高校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千人计划"中引进的海外高层次人才表现出以下特点:年龄层次偏高;学科分布以理工科为主,人文社科类相对不足;地缘上以美国高校和科研院所为主;非华裔高层次人才极少。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完善人才发现机制和评价机制,促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的年轻化进程;形成大视野,以人才的多国化推进"涵养"多样文化的队伍文化建设;依托学科建设,推动"内涵式"人才引进的进程。  相似文献   

8.
企业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竞争.企业只有具备完善的人才发展机制,才能汇聚各方英才、为己所用.2020年以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明确提出建立并持续完善"生聚理用"人才发展机制,明确了今后的人才工作方向,为深入推进人才强企提供了制度保障.文章聚焦"生才""聚才""理才""用才"四个方面,结合国内外典型企业先进经验,探讨了人才发展机制内涵,旨在为集团公司进一步实施人才强企工程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正科学发展以人为本,人才发展以用为本。用好用活人才,提高人才效能,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作用,是人才工作的根本任务。"以用为本"的提出,是人才思想的一个重大创新,它体现了人才的使用规律。人才"以用为本"的根本目的主要体现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才自身发展两个方面。前者是人才  相似文献   

10.
省委提出加快"三个转变"是推进四川新跨越的战略性选择,具有重大的现实和长远指导意义。在"三个转变"中,人才资源向人才资本转变是关键、最核心、最本质,也是难度最大、最具长远的"转变"。扎实推进"三个转变",是乐山市委、市政府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推进乐山发展新跨越的重大战略举措。各级领导干部,要主动适应新时期、新形势下的人才工作,加速我市人才资源向人才资本转变,开创人才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1.
正2016年3月21日,中央"关于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这是我国37年改革开放历史上,以人才引领改革的又一重大举措。看到《意见》提出的"扩大人才开放"6个大字,笔者极为振奋——过去30多年,中国人才主要是在国内发展,未来30年,配合"一带一路"和"走出去"等战略,中国人才也要在国外发展,一个中国人才的新世纪已经到来。世界之争主要是人才之争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一贯重视人才和人才工作,党的人才思想和人才工作发展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四个历史时期,既积累了宝贵经验,也有过深刻教训.党的人才观发生了很大变化:从尊重人才到视人才为"第一资源",对人才价值认知持续深化;从"又红又专"到"德才兼备",丰富发展了人才评价标准内涵;从"党管干部"到"党管人才",实现了人才管理方式与时俱进;从就近育才到"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推进了人才开发利用.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发展阶段,要始终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推进党管人才法治化建设,营造拴心留人的优质环境,把握人才发展规律,以需求为导向,着力培养规模宏大的创新型人才队伍.  相似文献   

13.
发展之道,用人为先。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和人事服务,是人事编制部门的重要职责。人事编制部门只有按照"围绕大局、改革创新、科学管理、强化服务"的要求,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人才工作机制,创新人才管理的方式和方法,全面实施"人才兴业工程",才能把人才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使人才成为延边州创业洪流的源头,成为构建和谐延边的新鲜动力。  相似文献   

14.
《人事天地》2010,(23):17-17
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打造人才"宜聚"城市目标,创造性地开展人才工作,人才建设成效显著,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一、坚持"一把手"抓全局抓落实,着力营造重视人才的浓厚氛围市委、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担任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市直主要职能部门"一把手"担任小组成员,市委组织部"一把手"担任办公室主任,明确责任分工。在全市范围内建立健全人才工作"一把手"责任制。  相似文献   

15.
胡锦涛总书记在第二次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深入研究人才工作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创新人才工作的理论和实践,使人才工作始终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习近平同志进一步提出了"把我国建设成人才强国,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必须认识规律、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的要求。中央领导人的指  相似文献   

16.
刘君 《人事天地》2012,(8):16-18
近年来,桂林市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开创了人才工作的新局面。在最近召开的首届桂林市"十大杰出创新人才"、"十大杰出创业人才"表彰大会上,中共桂林市委书记刘君对获奖人才真情勉励,对进一步做好该市人才工作提出殷切希望。此文为其讲话摘录。  相似文献   

17.
苏桂荣 《人事天地》2013,(11):63-63
正日前,《关于建设广西东兴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人才特区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出台,标志着自治区级"人才特区"建设试点工作全面启动,将对防城港市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加快科技自主创新和高层次人才聚集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意见》提出,要围绕东兴试验区优先发展的重点产业和新兴领域,突出实施"3个5"人才计划,  相似文献   

18.
2003年初,省委张学忠书记提出了"三个转变"的重要观点,极大地促进了四川干部群众思想的大解放、观念的大转变、工作积极性的大提高。"三个转变"中最核心和最首要的是人才资源向人才资本的转变。人是先进生产力中最活跃并起决定作用的因素,人才资源已成为当今世界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人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越来越具有决定性意义。因此,只有充分用好了人才,激活了人才的工作热情和  相似文献   

19.
<正>中国历来重视人才问题,"得人才者得天下""德才兼备""科举制度"等等都是对人才理念、选贤用能的探索和实践。"千人计划""长江学者""百千万人才工程"以及各地区数不清的各类人才工程反映了现代中国对人才的渴望,也反映了中国正在崛起的趋势。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提出"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全国各地区  相似文献   

20.
加快乐山人才资源向人才资本转变,促进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应围绕人才工作"两个调整":即"人才体制从适应计划经济的人才管理体制调整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人才管理体制,人才工作从传统人才工作调整到整体型人才资源开发与管理"的要求,着力抓好机制创新,打开人才通道,使人才配置市场化,管理法制化,实现价值化。 一、创新培育机制,打开人才素质提升通道。加强人才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