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不离 《人事天地》2010,(22):44-44
母亲曾养过一段时间的鸡,每到小鸡孵出来的时候.蹲在那窝鸡蛋旁边,就能听到“笃笃笃“的此起彼伏清脆敲击的声音。母亲告诉我.那是里面的小鸡开始啄蛋壳了。  相似文献   

2.
母亲外出买菜,带回来一个人,看样子,年纪和她差不多大。见我愣着,母亲提醒道:“你应该叫舅。”看着面前头发有些蓬乱,皮肤粗糙且黝黑的男人,我条件反射似地喊了一声。对方似乎有些不知所措,只是连连点头。随即,母亲招呼他坐下。  相似文献   

3.
从"我奶奶"到"母亲"再到"姑姑",莫言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大都行为泼辣、敢做敢当,从传统习俗来看,其行为不符合传统认知,甚至可以称得上叛逆。但是,她们内心却有各自对爱情、生活、事业的独特认识和坚守。但在其作品中,"我奶奶"终究还是一位符合男性审美和对女性美好期待的女子;"母亲"则凸显了其背后的象征意义,是一个承载着时代变迁仍旧不折不屈、仁爱宽厚的地母形象;"姑姑"身上的职业标签、人性的本真则超越了其性别身份,让莫言的创作实现了从"写女人"到"写人"的转变,这其中既包含了时代的价值观,也反映了莫言本人对人生、对生活认识的变化,亦是他创作日臻成熟的体现。  相似文献   

4.
母亲在村里是有名的打月饼能手,她打的月饼又圆又美,又甜又香。每年中秋,母亲不仅会为自己家里打月饼,还经常被乡亲邻里们邀请去帮忙。母亲也是一个非常讲礼数的人,虽然经常帮助别人,但却从不会收下别人送给她的月饼。母亲总是这样婉拒别人:"我这就要回家打月饼了,还要你家的月饼干嘛呢!"在我9岁那年,母亲帮弄堂口的宝根婶打好月饼回家后,并没有像往年那样立刻开始擀面做馅,而是坐在了堂前的小木凳上发呆。母亲把我搂进怀里说:"我们今年可能吃不上月  相似文献   

5.
天安门前倒计时的字幕显示撞击着我的心扉,仿佛是那数千里之外父老乡亲踏上回归路的脚步声。《澳门纪事》中那童雅的歌声唱出“母亲!我要回来,母亲!”令我老泪纵横,又勾起那难忘的往事。  相似文献   

6.
正好友很生气地告诉我,她的母亲被骗了。其实也不是什么高明的伎俩,出门买菜遇到骗子,说她眉间有煞气,孩子会有血光之灾。老人自然慌乱,骗子说她认识一位"大师",拿出三千元钱给大师做法开光,完了还给她,"灾难"就化解了。老人从银行取出人民币,"大师"做法后,还回来的却是一摞白纸。我知道朋友的母亲一生节俭,三千元钱几乎是她快半年的生活费,肯定很心疼。我说:"劝劝她老人家,钱  相似文献   

7.
莫言从他所固有的"民间立场"出发创作出的众多作品中,一直饱含着对于故土、故土上生活的农民和母亲的饱着着强烈感情。莫言对"故乡"和"土地"的情感和对母亲的情感具有相似性。文章以此为中心点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8.
刘建明 《人事天地》2010,(20):66-66
切洋葱时,洋葱富含的挥发性物质,使我泪流满面。母亲见了,说:"孩子,在你面前放一盆清水!"并随即夺过我手中的菜刀,咔咔咔,三刀下去,先是让未切的洋葱"十字开花",而后又将洋葱放入盛清水的菜盆中。"来,你再试试!"  相似文献   

9.
1941年春,周恩来在重庆的一次露天演说中,提到“母亲冷落的坟地还在日占区,自己多么希望能回家乡去清扫坟上的落叶啊”!抗战胜利后。周恩来率中共代表团从重庆迁到南京的梅园新村。在重庆的送别会上,他对记者说:“36年了,我没有回家,母亲墓前想来已白杨萧萧,而我却痛悔着亲恩未报。”  相似文献   

10.
童年·母亲     
草长莺飞的四月,春雨与鸟语交融,爬满长春藤的小木屋里传出了一缕童音,我在这个世界落户,沃土地从此印下了我蹒跚的足印.童年并不是绚丽多彩的,但苦泪滋润的果实也能为饥渴的灵魂带来一线生机、一丝慰藉.尤其母亲的身影常常伴我无处不在,更为我在这艰难世事中生活下去增添一把勇气.我本是个多余的人.母亲曾说只要两个孩子,却没想到我同自己的哥哥成为孪生兄妹.奶奶大发雷霆,认为我的出世有辱门庭,不但瘦小而且丑陋,必为克星.她愤怒,她撇嘴,只因母亲说我是天下最可爱的孩子.她不抱我只抱哥哥,老眼昏花却有劲光烁动,逼着母亲将我抛弃,母亲泪如泉涌死死抱着我大声与奶奶争吵,乃至断绝来往,而母亲平日是位极温和孝顺的媳妇.为了我,母亲已不顾一切.每当母亲讲述这段往事,便觉得梦里天涯那份母爱都会散发出淡淡的芬芳.  相似文献   

11.
我的生日     
我的生日,是母亲的受难日。 你拼尽全力,带我来这个世界。 啼哭声响起,你虚弱地笑了。 你温柔的手抚摸着我, 像雨露,像梦。  相似文献   

12.
早在1926年,我国著名的爱国诗人闻一多先生曾用一种特殊的。“拟人化”和“第一人称”的手法表达了澳门对于祖国的怀思之情。诗中写道:“他们(指葡萄牙)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指祖国)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母亲!我要回来,母亲!”①如今,这个愿望就要实现了。今年12月20日澳门就要回归祖国,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我们翘首以待的继香港回归祖国以后的又一个伟大的历史时刻终于到来,这该是多么令人高兴的大事啊。一、澳门问题的历史回顾澳门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它位于中国南海岸边缘,珠江和…  相似文献   

13.
母亲画信     
汪亭 《人事天地》2010,(34):64-64
母亲托老乡捎来一双老棉鞋。我打开包裹,取出棉鞋时,发现鞋子里塞了一张纸条,上面画着一件棉袄,两床叠在一起的棉被,还有几粒用斜线划去的药丸。看到纸上的铅笔画,隐约有许多反复擦拭的痕迹,于是想到母亲僵硬龟裂的手,握着细细的铅笔和橡皮,一次又一次,不知弄了多久才画成。我的眼角不觉潮湿了,说不出的一阵心酸。老乡拿过纸条一看,很是不解地问我:“你妈这画是什么意思啊?”  相似文献   

14.
切洋葱时,洋葱富含的挥发性物质,使我泪流满面.母亲见了,说:"孩子,在你面前放一盆清水!"并随即夺过我手中的菜刀,咔咔咔,三刀下去,先是让未切的洋葱"十字开花",而后又将洋葱放入盛清水的菜盆中.  相似文献   

15.
从唐朝到明朝,服母丧的规格不断提高,到明朝时达到与父亲同样的规格,这说明"母亲"的地位在日益提高,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就在同时,"女子"的地位却在不断下降.这一矛盾现象表明,"母亲"虽然也是"女子",但"母亲"这一概念却在逐渐与"女子"的概念相隔离,也即"母亲"这一概念在逐步异化于"女子"的概念.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是宗法制度日益发展的需要和结果,"母亲"地位的日益上升在本质上反映的是男子统治权的不断加强.  相似文献   

16.
母亲画信     
汪亭 《人事天地》2010,(24):64-64
母亲托老乡捎来一双老棉鞋。我打开包裹,取出棉鞋时,发现鞋子里塞了一张纸条,上面画着一件棉袄,两床叠在一起的棉被,还有几粒用斜线划去的药丸。看到纸上的铅笔画,隐约有许多反复擦拭的痕迹,于是想  相似文献   

17.
父亲种地     
许亮生 《人事天地》2010,(23):65-65
十一黄金周里,我坐车回老家看望父亲。父亲天生不是一个种庄稼的高手,年轻时身体便瘦弱多病,当过民师,做过大队的会计。母亲去世后,迫于生计,父亲不得不担当起家里农活的重担。好在有平时的耳濡目染,父亲把家里的田地侍弄得也说得过去,但比起那些"纯粹的农民"老乡们来说总是略差一筹。但是,父亲还是种地种出了感情。这不,直到如今还不愿与我一起到城里生活,执意种着家里那两亩多的薄地。  相似文献   

18.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成长也是一样.包含着语言、动作、音乐、绘画等多方面发展最佳期的婴幼儿时期是人一生发展的关键阶段,如果错过这个时期,对人的一生将带来不可弥补的损失.早期教育中母亲是第一任老师.但是面临节奏日快、压力日增的工作与生活,不少母亲陷入了选择工作还是孩子的矛盾.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论选择结果如何,总有一方是牺牲者,甚至两方都不尽人意.这种状况令人担忧.育人乃百年大计,母亲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岗位,早期教育呼唤女人在这方沃土上"事业"有成.  相似文献   

19.
一直以来,"蛋壳脑袋规则"在解决特殊体质侵权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随着过错客观化的发展,使得这一规则产生了松动的迹象。根据过错客观化理论,应以善良管理人之标准对侵害人苛以注意义务,包括理性人标准、危险性标准和预防成本标准。而当受害人更具预防效率时,其注意义务随之上升。同时,受害人仍受客观过错的调整,若受害人违反"非固有意义上的过错"时,也应承担相应的责任。但受害人过错的适用应在符合宪法人格平等的原则下进行。  相似文献   

20.
母亲的信念     
我的母亲是一个地道的农村妇女,与其他农村妇女一样,勤劳、善良、朴实.母亲没有很高的学识,也没有给我们创造优越的经济条件,但难能可贵的是她有一种勇敢的精神和对生活不屈不挠的执着,我性格中的坚韧也正是秉承了母亲的执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