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正> 搜集1984年至2002年本文作者所检验的16例勒死案件资料,对勒沟的性状和特征分析如下。1资料统计 本组16例勒死案例,除自杀1例外,均为他杀。女性9例,男性7例;年龄在23~81岁之间,37岁以下(含37岁)9例。多在住宅死亡(12例),死在室外和出租车上各2例;有3例死后移尸。尸检见颈部多有索沟(13例),有舌骨骨折的5例,甲状软骨骨折2例。  相似文献   

2.
69例勒死尸体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勒死是指当绳索绕于颈部时 ,用自身重量以外的力量拉紧绳索的两端而使绳索压迫颈部 ,从而导致的窒息死亡。勒死案件以他杀多见 ,但也有少数自杀者。对勒死性质的判定相当重要 ,现将笔者在 1958年至1996年间检验的 6 9例勒死的尸体进行分析。1 资料分析1 1 性别与年龄在 6 9例勒死者中 ,女性 4 8例 ,男性 2 1例。死者的年龄以 2 1~ 30岁为多 ,共 2 5例。1 2 性质与职业本组案例 ,他勒 6 1例 ,自勒 8例 ;死者可见于任何职业 ,但以无业者为多 ,共 30例。1 3 勒型根据勒绳交叉拉紧着力部位把勒死分为正位勒型、侧位勒型及背位勒型。在 6 9…  相似文献   

3.
310例缢死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作者分析了310例缢死案例资料。在本组案例中,自缢占98.4%,男性占69.2%,多于女性;其原因男性以社会因素为多,女性以家庭纠纷为主,青少年则以恋爱婚姻为主;自缢的场所多在室内,占66.7%,其中女性缢死于室内者占92%,且不完全型缢死多于男性。分析表明:缢沟部位、缢索性质、缢吊姿势与眼结膜下出血点、紫绀无明显关系,而与颈部血管受压程度有直接关系;缢沟部位、缢索性质与舌尖挺出有一定关系,多见于正前上位缢型和软索缢死者。  相似文献   

4.
水中尸体颈部多圈勒沟法医学鉴定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勒沟是以绳索状物环绕颈部,自己或他人用手或其他物体使绳索勒压颈项部造成的机械性损伤。在法医实践中,颈项部有勒沟的水中尸体往往多考虑为他杀勒死后抛尸入水,但实践中也有例外,笔者报告一例颈部有绳索和勒沟的水中尸体,疑为他杀后抛尸案,后确定为自杀的案例。报告如下。1  相似文献   

5.
正1案例1.1案例1某女,被其夫发现在宿舍缢死。尸体检验见死者呈典型缢死表现,除颈部环形封闭索沟外,前方索沟可见"八字不交"分叉,属后位缢型,与现场勘验结果一致。但除该损伤外,在死者双侧下颌缘及颏下部均可见表皮剥脱(图1),生活反应明显,类似扼颈死形成表皮剥脱,不能排除其缢死前与他人发生过肢体接触。经调查,该女有精神异常史,与其夫在同一工厂打  相似文献   

6.
勒死者多为他杀,自勒少见,偶见意外勒死。近年来有关自勒死时有报道,现场多位于安静、不易发觉的室(车)内,或偏僻的角落,而在空旷的海岸滩涂上自勒者则极为罕见,本人偶遇1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水中尸体的检验是法医工作中的常见情形,也是法医病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实践中在颈项部有索沟的水中尸体往往多被考虑为他杀后抛尸入水。但也有例外,笔者现报告一例颈部有索沟的水中尸体死亡方式被确定为自杀的案例。  相似文献   

8.
胡寅  田露 《法医学杂志》2005,21(4):297-297
1资料1.1资料来源本文34例他勒致死凶杀案例由上海市刑科所2001~2002年的306例凶杀死亡检案中选取。1.2资料统计1.2.1死者性别、年龄34例他勒死者中,男性5例,女性29例,男女比例为1:5.8。死者年龄男性最小12岁,最大54岁;女性最小15岁,最大56岁。1.2.2死者被害原因34例勒死凶杀案例中,以奸情杀人最多,为15例,占44%,谋财害命的10例,占29%,家庭纠纷2例,占6%;其他7例。1.2.3死者被害方式及附加手段尸体上留有勒索物的17例,勒索物为绳索类的11例,勒索物为随身衣物的6例。勒索物打结的11例,结扣在项部的7例,结扣在颈前的4例。勒颈并附带其他伤害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窒息死亡的法医病理学特点。方法对四川大学华西法医学鉴定中心1982年10月1日~2006年9月30日所作160例窒息死亡尸体剖验病理材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窒息死亡案例占整个法医学检案的9.9%,年龄:30~39岁的死者占整个研究对象的29.4%,平均年龄为31.25岁。性别:男性103例,女性57例。男女比例1.81∶1。死亡方式:意外死亡最多(63.1%),其次为自杀(24.4%)和他杀(12.5%)。死亡原因:缢死最多(21.9%),其次为CO中毒(17.5%)、溺死(16.25%)等。医疗纠纷共计39例,均为新生儿窒息,主要发生在乡镇医院和县级医院(76.92%)。结论加强法制教育,提高安全隐患意识等是减少窒息死亡的重要手段。提高城乡医疗水平,加强窒息急诊抢救的临床技能是防止窒息引起医疗纠纷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正>水中尸体的检验是法医工作中的常见情形,也是法医病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实践中在颈项部有索沟的水中尸体往往多被考虑为他杀后抛尸入水。但也有例外,笔者现报告一例颈部有索沟的水中尸体死亡方式被确定为自杀的案例。1案例资料某日在汉水某段的浅水区域发现一具女尸,发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窒息死亡的法医病理学特点。方法对四川大学华西法医学鉴定中心1982年10月1日-2006年9月30日所作160例窒息死亡尸体剖验病理材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窒息死亡案例占整个法医学检案的9.9%,年龄:30-39岁的死者占整个研究对象的29.4%,平均年龄为31.25岁。性别:男性103例,女性57例。男女比例1.81:1。死亡方式:意外死亡最多(63.1%),其次为自杀(24.4%)和他杀(12.5%)。死亡原因:缢死最多(21.9%),其次为CO中毒(17.5%)、溺死(16.25%)等。医疗纠纷共计39例,均为新生儿窒息,主要发生在乡镇医院和县级医院(76.92%)。结论加强法制教育,提高安全隐患意识等是减少窒息死亡的重要手段。提高城乡医疗水平,加强窒息急诊抢救的临床技能是防止窒息引起医疗纠纷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刘刚 《刑事技术》2006,(1):10-10
自勒死亡的案例较罕见,现报告如下。1案例简介2004年8月,在北京宣武区某旅馆内,发现有一男子死亡。现场勘察见,死者位于旅馆地下室一客房内,门锁完好。死者仰卧于单人床上,衣着整齐,无搏斗痕迹,颈部缠饶多圈尼龙绳,尼龙绳一端悬吊一暖水瓶。床头桌上留有写上遗言的3张卡片见图1、2。2案例分析死者将尼龙绳对折,用绳中部套住左臂后,将两端的绳头拉直经胸前,到右颈部,缠绕颈部4圈后,将绳端连一暖水瓶斜吊于床边。床高40cm,暖水瓶中有少量水,重1·5kg见图3。尸体解剖表明死亡原因为窒息死亡。常见毒物检验为阴性。图1死者死亡状态;图2死者遗言…  相似文献   

13.
正1案例资料1.1简要案情2015年2月3日,我市某公路旁发现一棉被包裹的男性尸体,四肢被绳索捆绑。1.2法医学检验死者颈部有勒痕,体内检出药物"氯氮平"但未达致死量,分析为死者生前患有精神类疾病。推断死因为机械性窒息,认为系他杀。根据死者被包裹、捆绑及抛尸等特点,考虑与其共宿者作案可能性大。遂提取包裹所用的棉被、床单、绳索及受害人血样送检。1.3 DNA检验及比对  相似文献   

14.
<正>1案例资料1.1简要案情2014年某日黄某报案称其母亲在家去世,有财物丢失。技术人员经勘查发现死者颈部有勒痕,死因可疑。怀疑为照看死者的护工何某所为,并在何某文胸内搜出一对耳环、绳子等物品。尸体检验显示:尸体的颈部左、右侧和项部可见有明显索沟,索沟宽度为0.5cm,与嫌疑人何某身上搜出的白色尼龙编织绳的宽度相符,但绳子是否为作案工具有待进一步DNA检验。1.2 DNA检验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烧炭自杀案件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收集2013—2018年晋江市74例烧炭自杀案例,对死者性别、年龄、案发时间、场所、现场特点、法医尸检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74例烧炭自杀中,男性多于女性(3.625:1),20—40岁年龄段最多(占79.7%);案例数逐年上升,12月份、 1月份及2月份案发相对较多;50%同时合并服用酒精、安眠药、农药等辅助手段。结论烧炭自杀案件具有一些较突出的流行病学特点,可为法医学鉴定及社会公共卫生问题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在尸检工作中,笔者总结分析了1980~1992年扼死14例中第3~6颈椎椎前筋膜的出血灶情况,对正确鉴定他杀扼死很有价值。解剖见颈椎椎前筋膜有明显出血灶者11例,不明显者3例。全部是女性。3岁半至50岁9例,60岁以上2例。凶手系女性1人,男性13人;青壮年13人,少年1人。在11例颈椎椎前筋膜有明显出血灶中,颈部浅、深层肌肉均有不同程度的出血。舌骨和喉软骨骨折4例,占36%。椎前筋膜出血范围平均2平方厘米,最大者3.4cm×4.3cm,尸体窒息征象显著。椎前筋膜出血灶不明显者主要表现为颈浅层肌肉出血,舌骨及喉软骨无骨折,但尸体窒息征象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17.
1 案例资料 1.1 简要案情 李某。女,28岁,农民。2003年10月15日8时被人发现吊在山坡一桑树上,现场发现有血迹及1把菜刀,死者颈部有两道索沟,怀疑是他杀案件。案情调查显示死者于14日晚与爱人发生争吵后失踪,其近半年来经常因怀疑村民在背后议论自己而与村民发生争吵,医院病历有精神分裂症诊断史。  相似文献   

18.
不借助他人力量自勒死亡在法医学检验中较少见,本文报道1例通过特殊方式自勒死亡的案例. 1 案例资料 简要案情某女,25岁,2008年1月9日与丈夫发生争吵自杀死亡.现场情况:死者尸体仰卧于家中卧室地板上,衣、裤穿着完好.颈部缠有勒索,为1条橘黄色棉毛裤腿端与1条红色棉毛裤腰端打结相连.红色棉毛裤两裤腿相互打结后呈环状套住颈部,相连的黄色棉毛裤经绕至背后,以左足跟部蹬踏黄色裤裤腰部松紧带(照片1).  相似文献   

19.
于都县18年凶杀案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他杀死亡案的检验是法医检验工作的重要内容,为了探索他杀案的一般规律,提高对他杀案的识别能力及防范能力,现将我县18年来检验的他杀死亡案例作如下统计分析.1 资料来源与方法本文资料来自本局法医室自1980年至1997年12月检验的他杀死亡案例,共140例,按照统一的标准和要求逐年逐例查阅填表,然后统计出死者的性别、年龄、发案时间、加害手段发案原因等项目,并与正常人口资料及自杀死亡案对此分析.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62例锐器自杀死亡案件中人体损伤的特点。方法收集武汉市江岸区和上海市浦东新区最近十年来记录有详细损伤特征的62例单纯性使用锐器自杀的死亡案件,然后对案件中人体损伤的特点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最常见出现锐器自杀的损伤部位依次为颈部(37例)、左腕(23例)、胸腹部(16例)、右腕(8例)、左上臂(7例)和腹股沟(4例);锐器自杀死者中,女性患有精神病的比例显著多于男性(31.82%∶10%);男性出现胸腹部致命伤显著多于女性(25%∶4.55%);精神疾病和腕部致命伤呈显著负关联(r=-0.251),精神疾病和颈部的致命伤呈显著正关联(r=0.296);身体疾病和试切创呈显著正关联(r=0.380);试切创和左腕出现的损伤呈显著正关联(r=0.268)试切创和胸腹部出现的损伤呈显著负关联(r=-0.295);试切创和左腕部致命伤呈显著正关联(r=0.304)。结论在62例使用锐器自杀死者中,女性精神病患者比例比男性高;女性很少出现胸腹部的致命伤;精神病患者的自杀部位更偏向于颈部,身体疾病患者的自杀经常伴随着试切创;在胸腹部为致命伤的锐器自杀死者中,试切创较少发现;在左腕部为致命伤的锐器自杀死者中,试切创比较常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