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迅速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新中国选择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战略,逐步确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但在"一五"计划完成前后,针对计划经济体制具体实践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结合对苏联经济发展模式的反思,新中国领导人对如何更好地发挥计划经济的作用进行了深刻思考。他们高度关注并从实践层面探索如何实现计划性与灵活性的结合,实现计划与市场、集权与分权的辩证统一。这些反思和认识所体现出来的"‘弹性’的计划经济"的思想,对当时经济政策的制定和经济发展实际都发挥了积极作用,也为后来计划经济体制的调整、演化,乃至改革开放以后的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一定的认识基础。  相似文献   

2.
王丹莉 《党的文献》2017,(1):104-111
为了迅速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新中国选择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战略,逐步确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但在"一五"计划完成前后,针对计划经济体制具体实践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结合对苏联经济发展模式的反思,新中国领导人对如何更好地发挥计划经济的作用进行了深刻思考。他们高度关注并从实践层面探索如何实现计划性与灵活性的结合,实现计划与市场、集权与分权的辩证统一。这些反思和认识所体现出来的"‘弹性’的计划经济"的思想,对当时经济政策的制定和经济发展实际都发挥了积极作用,也为后来计划经济体制的调整、演化,乃至改革开放以后的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一定的认识基础。  相似文献   

3.
20世纪80年代初期,中国经济的计划控制逐渐松驰,价格开始向市场化方向发展。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开始向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价格改革宣战。这在当时来说,既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大胆改革尝试,也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中最为“惊险一跃”。实践证明,这次被媒体称之为价格改革的“闯关”行动,基本是成功的,但其过程也并非是一帆风顺的。  相似文献   

4.
一个地区、一个单位的工作能否搞好,关键在于领导,而领导者的决策是否正确、思维有无创意、工作能否创新,则是这一关键的关键。领导干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是我们党的一贯要求,也是适应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需要,是改变计划经济体制中一切从计划中来到计划中去的"大一统"领导方式,确立市场经济体制中准确、灵活、自主决策的需要。富有创造性是新时期领导者开展工作的基本要求,是保证各项工作顺利进行和取得事半功倍效果的必要条件。要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吃透"上情",摸准"下情",并善于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5.
正江苏督军李纯自杀,在1920年是挺大个事儿。当时上海《申报》还专门刊发了一篇评论,将李纯奉为督军模范,那篇文章的名字就叫《呜呼李纯督军之模范》,作者是当时著名的意见领袖"冷"。这一年,李纯生了场病,本来这个病也渐痊愈了,但时局不好,国事日非,当时报纸也有很多攻击他的言论。所  相似文献   

6.
正11月21日,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表示,今后更多的国家重大项目将会在支持范围、遴选条件等对地方高校一视同仁,破除"985""211"等身份壁垒。在促进中国高校水平提升的同时,"211"也暴露出诸多问题。新华社报道,当时为评上"211",不少高校采取"运动式"突击。为能挖来"老师",人事档案都可另建。有当时在校生回忆,"那时到处是美化工程,一些从来没有的专  相似文献   

7.
付松 《当代贵州》2013,(9):60-61
西江千户苗寨,是一个令人怦然心动、心驰神往的地方。2007年,著名学者余秋雨考察黔东南,对西江推崇备至,写下了《用美丽回答一切》这篇精美散文,吸引了外界关注的目光。由于当时基础设施落后,旅客接待能力有限,"苗都"西江仅仅是一个"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山水小镇,"白天看寨,晚上睡觉"也一度成了西江旅游的尴尬话题。然而,这一切却从2008年开始悄然改变。旅发大会突破发展"瓶颈"  相似文献   

8.
1955年,文艺界对《文艺报》主编冯雪峰进行了尖锐的批判。这一批判事件的直接导火线的是,冯雪峰在转载李希凡、蓝翎《关于〈红楼梦简论〉及其他》一文所加的"编者按"中对该文持了一定的保留意见。从当时的语境来看,这是一种明目张胆"违抗圣意"的"反马克思主义"举动。冯雪峰被批评的命运也由此被注定。  相似文献   

9.
正1955年12月29日,在时任团中央第一书记胡耀邦的大力支持下,《中国青年报》创办了"辣椒"副刊。"辣椒"副刊以共青团员和广大青年的视角,以各种富有特色的文体,抨击当时团和青年工作以及社会生活中的不良现象,尤其是当时表现突出的官僚主义问题,有力推进了当时的"干预生活"运动,也极大地配合了逐渐展开的整风运动。"辣椒"副刊尽管存在时间短暂,但恰恰处在由整风运动渐起到反右  相似文献   

10.
当代中国计划经济时期的"地下经济"包括各类"地下"工商活动和价格寻租行为,而以前者为主。由于客观社会需求、商品供应紧张、一定程度的市场调节以及特定主体的利益诉求等因素和机制的作用,计划经济时期的"地下经济"现象不曾中辍,并呈现一定的周期性起伏之势。计划经济时期"地下经济"现象的历史意义,值得人们进一步阐发。  相似文献   

11.
当前,学术界对毛泽东和我们党为什么会改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法,在理解上出现了很大的分歧。绝大多数学者认为当时之所以改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法是在外在压力之下所作的一个被动选择,也有一些学者认为当时之所以改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法是由于这个提法不够准确科学。因此,系统考察毛泽东和我们党改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法的原因,弄清毛泽东和我们党当时在这一问题上的考虑,对于准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精神实质,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事业的深入发展无疑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正读书,每见"魏晋风骨"四字。但魏晋毕竟是历史,太缥缈。最近在地铁偶遇一个有意思的老先生,倒是可以用来讲讲"风骨"一词。初识老先生源于让座。当时我看到一个头发斑白的老人就站在自己旁边,便将座位让给了他。老先生也不谦让,说声谢谢就坐下了。  相似文献   

13.
正1934年10月,中央机关和中央红军在敌人的五次围剿打击下,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当时主持中央工作的"三人团"出于安全保密等原因,既没有召开政治局会议进行讨论,也没有向全军指战员进行政治动员,便匆忙进行了扩红、筹款、安置伤病员和确定留守人员等工作,然后带着"共和国"的全部家当和依依不舍、犹豫不决的心情仓促上路。尽管当时的中革军委主席朱德已经没有了决策权,但是许多命令和指示还都是以中革军委、甚至是以朱德  相似文献   

14.
在计划经济时期,作为物资供应短缺时代的特殊产物,效仿苏东社会主义国家而成立的友谊商店同样也存在于中国大陆。尽管头顶国营商店的招牌,但由于其涉外性质以及服务对象一度只限于外国人、华侨和高级干部,因而友谊商店以其"封闭性"和浓厚的政治色彩而在普通民众的印象中十分神秘。事实上,对于友谊商店经营状况和发展变化的考察,有助于了解斯大林经济模式在中国的衍生物的命运。从这一点来说,友谊商店也是计划经济时期中国国民经济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15.
1928年9月,毛泽东在井冈山领导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次"洗党"运动。这是大革命失败后,处在幼年时期的党所开展的一次局部性的整党运动。井冈山"洗党"采取了种种适合当时情况的具体措施,但也存在有些地方走过场、清洗党员过头以及挫伤了农民党员和知识分子的积极性等问题。井冈山"洗党"虽不是一次完整意义上的整党运动,但对当时根据地党的建设,对党后来开展延安整风运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对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正现在我们见到"市侩"一词,立即就想到唯利是图奸商、庸俗可厌的人。但在古代,"市侩"却是买卖双方的中间人,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中介。过去的中介骗过买方哄卖方,目的是想让交易成功,因为无论买卖双方谁赔谁赚,中介的佣金是一分钱也不能少的,于是市侩给人一种投机的感觉,不好的印象。"市侩"为什么又称"牙侩"呢?这还要从"市侩"的源头说起。据史书记载,中国最早的中介出现在汉代的马市。当时北方的少数民族把他们的马匹运到中原地区  相似文献   

17.
"农民工"是转型中的中国社会所特有的语词,它根源于计划经济时代的城乡分离。在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社会真正开始从"身份社会"向"契约社会"转变,这个语词的内涵也随之得到了扩张。在当下的语境中,它表征着一种尴尬的身份,具有社会歧视的意味。从法律语言学的角度出发,"农民工"这个词不符合法律语言所应遵循的正义原则,因而它不应该在法律法规等规范性文件中得到使用。  相似文献   

18.
作为当时在一线工作的中共中央总书记,邓小平对"大跃进"经历了一个复杂的渐进的认识过程。他积极贯彻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同时也在实践中不断思考和探索"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具体做法,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思想。如强调社会主义要发展商品生产;农村发展要靠多种经营才能富裕起来;办人民公社要经常考虑显示优越性,不能搞得太死板;人民公社的巩固和发展要建立在生产大发展的基础上,等等。随着实践的深入,邓小平和毛泽东等其他中央领导人一样,逐步发现并主张纠正人民公社化过程中一些"左"的错误做法。虽然这些纠"左"的努力仍是在肯定人民公社化的前提下作出的,是初步和有限度的,有的也未完全落实,但在当时条件下还是难能可贵的。随着实践的不断发展,邓小平对经济建设问题的思考趋于冷静。  相似文献   

19.
《奋斗》2019,(21)
正作为抗战胜利后全国最早的解放区、解放战争的后方基地,黑龙江省成立了全国最早的省级供销合作社——黑龙江省供销合作社。70多年间,供销社这个脱胎于计划经济体制的"三农"服务机构,始终坚持"为农、务农、姓农"的根本方向,与农业、农村、农民结下了血脉亲情。从破茧而出到风华正茂,从计划经济到市场  相似文献   

20.
日本近代意义上的"国学"概念与日本近代的学术有着不解之缘,而日本近代的学术被中国学界称之为"东学"。梁启超在很多场合以"东学"特指"日本学术"。梁启超流亡日本之时,正值日本明治维新后发展旺盛的时期,而梁启超对于当时日本的政治文化思想和明治维新的成功经验有着浓厚的兴趣,因而"东学"给了梁启超很大影响。梁启超汲取了"日本学术"的精华,并成为最早倡导中国近代"国学"的人物之一。"东学"对梁启超"国学"思想的影响,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国学"地位之重要性的认识;二是对"国学"研究路径的阐释。此外,"东学"中的民族主义对梁启超思想的熏染也是显而易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