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吸毒初级预防作为三级预防的第一环节,立足于遏制新吸毒人员滋生,是解决毒品问题的根本措施。近年来我国开展了一系列吸毒初级预防工作,吸毒初级预防工作机制逐步建立,但仍在工作理念、运行机制、工作方法上存在诸多不足,需通过将吸毒初级预防放在国家级战略层面认识,转变吸毒初级预防工作理念,完善吸毒初级预防的领导负责、组织协调、经费保障、调研评估和法律保障机制等途径来逐渐完善,最终实现解决毒品问题的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2.
《2011年中国禁毒报告》显示,青少年成为我国毒品消费的主要群体,占整体吸毒人群的87%。截至2011年11月7日,我国经公安机关查获并登记在册的吸毒青少年人数已达178万。对于这一大群数量不菲的吸毒青少年,在戒除毒瘾后如何重返社会,是一项艰巨的工作。  相似文献   

3.
毒品泛滥、新型毒品的危害、吸毒人群的年轻化,无疑对大学生的毒品预防教育带来新的挑战,开展大学生毒品预防教育尤为重要。但各高校开展毒品预防教育进课堂差异性较大,需要改革禁毒预防教育课程,主要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考核方式、师资力量等几方面来进行,才能提高毒品预防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人民公安》2013,(12):47-49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富裕起来的浙江省也成为毒品消费区。作为消费终端,浙江省的禁毒工作重点也围绕此展开,重拳出击严厉打击贩毒和吸毒,并加大教育力度,预防毒品犯罪。一直以来,浙江省各级党委、政府,特别是从省公安厅、禁毒总队及全省公安系统各个禁毒支队、大队执行有力,成效突出,使浙江省吸毒人员动态管控、易制毒化学品管  相似文献   

5.
青少年吸毒犯罪 ,已成为一个社会性问题 ,这一问题在广东地区尤为突出。造成这一问题的因素除特殊的地理环境外 ,与家庭教育、学校管理以及学生人格方面有关。对此 ,首先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 ,从杜绝毒品来源抓起 ,学校家庭双管齐下 ,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富裕起来的浙江省也成为毒品消费区。作为消费终端,浙江省的禁毒工作重点也围绕此展开,重拳出击严厉打击贩毒和吸毒,并加大教育力度,预防毒品犯罪。一直以来,浙江省各级党委、政府,特别是浙江省公安厅、禁毒总队及全省公安系统各个禁毒支队、大队执行有力,成效突出,使浙江省吸毒人员动态管控、易制毒化学品。  相似文献   

7.
王祎  周庆 《公安学刊》2005,(2):88-90
我国女性吸毒人数在过去几年呈持续上升态势,女性吸毒因其特殊性开始受到社会关注.针对女性吸毒的特征,应强化女性世界观、人生现、道德观教育,提高其自尊、自爱意识;提高女性素质,增强其自立自强能力;提高女性对毒品问题严重危害性的认识,并为吸毒女性提供必要的社会关爱和救助,进一步落实社会帮教工作.  相似文献   

8.
毒品危害的严重,从公安部门最近公布的数据可以看出:2003年我国内地累计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已达到103万人(其中74%吸用海洛因),同比上升了11%.在吸毒人员总数中,35岁以下的青少年占到72.2%以上.有的学校已经提出:"严禁毒品进校园、严禁学生染毒品."近些年来,全国因吸毒过量导致死亡人数累计达2.5万.因吸毒而造成的各类案件层出不穷,同时,吸毒也为艾滋病的传播提供了温床.  相似文献   

9.
近些年来,国内有关毒品及吸毒的文献资料、报道越来越多,这主要是因为现代社会毒品问题已成为一个令国人瞩目的危害性极强的大问题,而且青少年在吸毒队伍中的比例呈递增的趋势,而年龄却呈递减的趋势。目前全国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接近70万人,其中青少年吸毒者占80%以上。这无疑给人类社会的未来蒙上了一层阴影。青少年吸毒的心理诱因是多方面的,诸如好奇、盲从、侥幸、无知、空虚、炫耀等心理因素,都可能使他们陷入毒魔的纠缠。本文试图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去探索青少年吸毒的生理社会原因,为解决此社会问题提供一种思维途径。  相似文献   

10.
青少年作为毒品使用的易感人群,国内外皆注重针对其的毒品预防教育。相比于美国与欧洲国家的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中国的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以"6·27"工程为抓手,具有源头预防以学校为主阵地、运作方式自上而下、治理机制采用社会联动形式、实践创新百花齐放等特性。为使中国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体系更加成熟,国家应从构建毒品预防长效机制、合理运用高科技手段、学校工作与社会工作并重等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11.
"易成瘾药物",又称易成瘾处方药,是指需凭医师开写处方出售,并在医师或药师指导下方可使用的能够使人产生依赖性的药物。该类药物泛指吗啡类镇痛药及某些镇静催眠类药物,如盐酸曲马多、磷酸可待因和地西泮(安定)等。"易成瘾药物"的滥用不仅危害滥用者主体的身心健康、家庭和谐,而且还极易引发其他违法犯罪行为。采用调查问卷、直接访谈等方式对X市娱乐场所内易成瘾药物滥用现象进行了实证研究,针对娱乐场所滥用易成瘾药物的现状及整治难点,提出了对滥用易成瘾药物的整治对策与建议。包括:对易成瘾药物的生产、销售、使用环节实施全程管控制度,立法及相关部门适时完善法律法规及部门规章,建立多部门、多警种协作联动机制,形成整治合力,对娱乐场所易成瘾药物的滥用现象进行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2.
目前,毒品泛滥已成为全球性的社会问题。近年来,我国毒品非法使用状况日趋严重,且泛滥地域范围呈日益扩张趋势。更令人担忧的是,毒品消费市场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渗入校园,在校生成为毒品的潜在受害者。文章介绍了辽宁省学生毒品知识掌握情况及学校禁毒教育情况,探索了禁毒教育模式及规律,希望能够加强有关教育行政部门的禁毒教育意识,从而构建科学、合理的禁毒教育体制。  相似文献   

13.
论零星贩毒案件的特点及侦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所破获的贩毒案件中,零星贩毒案件占绝大多数。在侦破零星贩毒案件时,需要注意现场勘查、特情选建、搜查、抓捕等重要环节。在对此类案件进行预防时,应做好无毒社区的创建工作和禁毒宣传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4.
SUMMARY

Trends in substance abuse prevention have not adequately addressed the needs of girls and female adolescents. The precursors to substance use and abuse in adolescence are analyzed specifically from a gender-specific perspective. Female drug use as both a maladaptive and adaptive pattern of coping behavior is examined within a socio-cultural context. This new understanding points to the need for alternative models of prevention with particular attention to risk, resiliency and protective factors. The expanded role of the family therapist as “Family Life Cycle Specialist” within a prevention model will be highlighted.  相似文献   

15.
女性吸毒人员的心理调查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对武汉市劳教局戒毒所29例女性吸毒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家庭教养方式进行测查和深入访谈。结果发现:(1)女性吸毒人员在躯体化、强迫、抑郁等方面的健康状况要比全国常模差穴P<0.01雪;(2)女性吸毒人员的早期家庭教养方式与对照组相比,其父母更多的表现出偏爱和拒绝否认被试;(3)深入访谈的结果表明,生活经历、不良家庭、学校和社会背景是女性吸毒人员早期挫折重要的影响因素。由此研究者提出了整合的吸毒防范与戒毒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毒品滥用的种类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海洛因大量滥用的同时,冰毒、摇头丸、氯胺酮(俗称K粉)等新型毒品从沿海地区迅速向全国蔓延,大有取代传统毒品海洛因成为吸毒者最主要消费品之势。为引起广泛关注,揭开隐蔽的面纱,文章就滥用新型毒品的人数、吸食群体的年龄结构、新型毒品的种类及吸食场所等方面论述了我国近10年(2001-2010年)来新型毒品变化的总体趋势,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预防、控制、打击等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青少年由于长期迷恋于网络,在头脑中被灌输了大量的亚文化,给其生理和心理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害,其中家庭因素又与青少年网络被害密不可分。文章着重从家庭结构、功能和类型的角度,对青少年如何沾染“网络毒瘾”进行了分析,并制定了相应的家庭预防策略,以最大限度地防止青少年网络被害。  相似文献   

18.
当代生活正以日新月异的速度变化着。“快餐文化”在成为青少年文化的重要潮流的同时,也对青少年价值观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价值观教育要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要与时俱进。在“快餐文化”流行的背景下,如何使青少年在五光十色的文化快餐氛围中建构起健康向上的价值观念,引领青少年正确的阅读习惯和健康的文化活动,拓展富有人文性、人性化、走进青少年心灵价值观教育的新途径,是青少年价值观教育工作要认真面对的严肃问题。  相似文献   

19.
新型毒品在我国从无到有,近年来在我国的滥用有愈演愈烈之势。目前,许多人对新型毒品还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认为它是一种软性毒品,成瘾性、对身体的危害性远远不及传统毒品。其实新型毒品毒性巨大,成瘾性更强,服用毒品后造成的危害更大,戒除毒瘾更难。文章在介绍新型毒品的种类的基础上,对目前在我国滥用的甲基苯丙胺、摇头丸、氯胺酮等对人体的危害进行综述,以期人们能对新型毒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毒品案件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和侦查的特点,用事实推定原则来认定持有毒品人"明知".在证据尚不能证明行为人是为运输、贩卖时,才能按非法持有毒品罪论处;随时把证据固定下来用以证实犯罪,对技侦手段获取的证据,通过审批程序,步入法制化;对"特情"卧底取得的证据以变更方式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