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抗日战争时期,鉴于边区人民民主意识严重缺乏的基本现状,陕甘宁边区政府自建立起,便展开了轰轰烈烈的民主政权建设和民主选举运动。尤其对于乡选①,边区政府更是完全从边区实际出发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政策法规,开展了扎实到位的宣传动员工作,采取了灵活有效的选举办法,形成了一套完整而又颇具特色的选举模式。边区乡选的理论和实践促进了边区民主政权的建设,激发了人民的参政热情。更重要的是,它开创了中国草根民主的先河,对解决当前我国农村面临的直选困境和民主建设问题有很大的启示作用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陕甘宁边区乡村政治运行主要由乡村党支部领导下的乡参议会、乡政府及其下辖的行政村和自然村领导机构组成。在选举时,先由村民大会或群众大会直接选举产生各自然村村长、行政村主任及代表所在区域的乡级参议员,再由乡级参议员组成的乡级参议会选举产生乡长和乡政府委员。而村以下各类自治组织则构成了乡村政治民主的基石。  相似文献   

3.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大力推进基层民主选举运动而享誉中外,尤其是边区政府完全从边区实际出发开展广泛深入的选举宣传,实行公正民主的选举原则,采取灵活多样的投票方式,制定依法有序的选举程序,形成了一套完整而又颇具特色的选举模式.党在选举实践中创造和积累的很多有益的经验,对今天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1953年至1954年北京市开展了首次基层民主普选运动。积极分子作为一种政治角色,既是中国共产党政治动员的重要力量,亦是党的政治录用系统中的预备人员。普选期间,中国共产党充分发动积极分子参加普选,他们在普选的各个阶段表现出较强的组织和动员能力。在政府与选民大众之间起了中介桥梁作用,在民主建政运动中功不可没。同时,积极分子犹如一把双刃剑,一些积极分子在进行普选动员和组织时,给选举工作带来了现实的挑战。  相似文献   

5.
近日,记者采访了社科院政治学研究所副所长房宁。关于我国民主政治未来发展的问题,房宁说,目前大致有两种看法:第一种是扩大民主的竞争性,体现为制度安排就是选举,比如说扩大基层的选举,从村选到乡,从乡选到县甚至更高。还有的主张在党内  相似文献   

6.
<正>1940年夏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掀起声势浩大的敦促国民党政府实施民主宪政的高潮。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军民在日军的轰轰炮火中,进行了为期4个月的规模宏大的全区民主选举运动。在这次民主大选中,诞生了保障全民权利的行动纲领——《施政纲领》,选举产生了区、县、边区三级民意机关和政府行政机关,基本完成了全面改造旧政权的任务。这次民主选举运动,是中国民主政治发展史上的一个创举,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广大民众涌入民主洪流,形成全民参选的民主热  相似文献   

7.
在太行抗日根据地的8年,是邓小平一生中最为辉煌的时期之一。其间,1938年1月,邓小平调任八路军一二九师政治委员;1940年4月,任太行军政委员会书记;1942年9月,邓小平兼任中共中央北方局太行分局书记;1943年10月,他代理中共中央北方局书记,并主持八路军总部的工作。在抗战的岁月中,邓小平以太行山为基地,领导着晋冀鲁豫边区(晋冀鲁豫边区分为四个大的战略区:太行区、太岳区、冀南区和冀鲁豫区),特别是在代理北方局书记期间,他负责领导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党政军的全面工作。他指挥根据地军民,积极主动地开展抗日游击战争,粉碎日伪军一次次的残…  相似文献   

8.
房宁撰文指出,关于我国民主政治未来发展的问题,目前大致有两种看法:第一种是扩大民主的竞争性,体现为制度安排就是选举,比如说扩大基层的选举,从村选到乡,从乡选到县甚至更高。还有的主张在党内实现民主。第二种是主张应该根据现阶段的条件、国家的任务和国际环境,采取扩大参与,  相似文献   

9.
正今天,中国的民主法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法治体系日臻完善。回首历史,在抗日烽火燃烧的太行山上,"三三制"民主政权——晋冀鲁豫边区临时参议会在一个小集镇辽县(今左权县)桐峪成立,成为我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民主政治建设的成功典范,成为晋冀豫民主政权建设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10.
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近年来上海市青浦区在加强党内民主建设过程中,坚持以推进基层党内民主为基础,以强化党员主体地位为目标,以扩大选举的民主程度为突破口,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在上一届村级党组织换届选举时,为改革和创新选举方式。区委组织部按照市委组织部和区委的要求,在全面推行“两推一选”的基础上,重点选择3个村进行了“两票制”选举试点;  相似文献   

11.
村选举与农民的政治、经济利益息息相关,对于促进农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民主政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其中凸显出的问题恰恰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进程中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对中部地区江西省若干村选举的个案考察,认为村级选举中表现出的两种障碍性因素值得关注:一是内在的投票惯性心理促发的村民理性投票的实践困难;二是外在的体制惰性形成的利益共同体阻碍了村庄精英的正常循环,从而使得村级选举缺乏必要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当前应该从民主政治理念的引导、民主政治实践的规范化与公开化、农村公共领域的培育等几个方面,着力促进村级选举和农村民主政治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是非常重视民主政治建设的。早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就在其领导的政权里设立了人民参政机构:陕甘宁边区参议会。这个参议会,也可以说是建国后的人民代表大会制的雏形。 陕甘宁边区参议会于1938年1月在延安成立,由原边区预备成立的议会改名而成,是边区人民参政议政的机关。 (一)边区参议会的组织与职能 陕甘宁边区参议会的组织,分区、县、乡三级。参议会的全权机构为各级参议会参议员大会,由各级参议会参议员选出的议长、副议长主持大会。大会休会期间,由参议会常务议员组成的常务委员会处理一切日常事务,全体  相似文献   

13.
杨兰芳 《党史博采》2004,(10):41-43
1943年10月6日中共中央北方局与太行分局合并,邓小平代理北方局书记,主持晋冀鲁豫边区党政军工作;一二九师与八路军前方总部合并,保留一二九师番号,邓小平主持八路军前方总部工作。冀南、冀鲁豫、太行、太岳区党委直属北方局领导。冀南、冀鲁豫、太行、太岳军区直属八路军前方总部领导。11月,中共中央根据北方局的建议决定成立中共冀鲁豫分局,又称中共平原分局,黄敬、宋任穷、李箐玉、苏振华、杨勇等为分局委员,黄敬任分局书记。在中共中央北方局领导下,冀鲁豫分局直接领导冀南和冀鲁豫两个区党委。1944年5月11日中共中央北方局决定报请中共…  相似文献   

14.
从选举运动看抗日根据地的民主政治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举是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环节。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领导的民主选举运动极大地丰富了民主政治建设的内容: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保证了选举运动的合法性和严肃性;充分的宣传动员调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普遍、直接、平等、无记名的选举原则体现了选举运动的民主性和普遍性;灵活多样、切实可行的选举方法保证了选举结果的公正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15.
编者按:今年我省农村党支部换届,主要采取"公推直选"的形式选举村支书,这是全省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中的一大亮点."公推直选"普遍采取的是"两票制",即先由村民投信任票选出候选人,再召开党员大会进行差额选举.选村支书,让村民先投信任票,再进行党内选举,选什么样的"当家人",得先过群众"信任"这一关.人们常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这样选出来的村支书,不仅党员满意,而且代表了群众的意愿,群众也满意.可以肯定地说,"公推直选"这种选举形式,无疑对扩大基层民主、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和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陕甘宁边区的第一次民主选举与经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陕甘宁边区的民主选举,在我党政权建设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抗战初期,边区人民民主选举人民政府的领导,产生了第一届民选政府.这既体现了边区人民的参政权,也体现了边区人民当家作主的主人地位.民主选举的开展,对陕甘宁边区的巩固和抗战动员、支援前线起了积极作用.本文拟就我党历史上第一次民主选举政府略作考证、论述.成立选举委员会,制定《民主政府施政纲领》边区第一次民主选举是由西北办事处和边区政府主持的.在《陕甘宁边区选举条例》公布以后,西北办事处设立了“边区选举委员会”,蔡树藩为主任,高朗亭为副主任,办理边区的民主选举事宜.选举委员会成立后,选举准备工作随即开始.准备工作中最重要的是训练干部,决定由西北办事处及陕甘宁省各办一个,训练100名能够组织、领导选举工作的干部.干部训练的主要内容是学习《陕甘宁边区议会及行政组织纲要》、《陕甘宁边区选举条例》和《选举委员会的工作细则》,以及其他有关宣传材料,分别于1937年6月12日和6月下旬开始.  相似文献   

17.
李梅 《党史文苑》2004,(8):77-78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为人民争取民主不断奋斗的历史。延安时期民主政治建设内容丰富,其选举制度、民主政权建设的“三三制”原则和边区参议会制度等都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提供了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18.
党建新名词     
“两推一选”:即在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换届选举中,由党员和群众推荐产生候选人,经党员大会直接投票选举产生班子成员。“两推一选”通过改进村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候选人提名方式,有效增强选举过程的透明度,扩大了村党组织的群众基础,提升了村干部的整体素质,是目前推进基层党内民主的有效方式。截止2006年底,  相似文献   

19.
"两推一选"是在村党组织换届选举改革与发展进程中的新探索,在中央推动党内民主战略的指引下,得到广泛开展和深化。在新一轮村党组织换届选举工作中,熟悉政策、了解程序,确保选举过程有序推进,是基层组织工作者的重要职责。笔者认为在村党组织换届选举中搞好"两推一选"要做到四个确保。一是在准备工作上要确保宣传到位。换届选举前,要采取多种形式做好宣传工作,让广大党员群众认识到  相似文献   

20.
《求是》2004,(5)
为探索建立基层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新机制,湖北省在2002年全省乡镇党委换届中,确定l1个乡镇进行了“两推一选”乡镇党委书记和党委委员试点工作。“两推一选”即:群众推荐、党员推荐确定提名候选人、组织考核确定正式候选人,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党委书记和党委委员。最近,我们对此进行了追踪调查。实践证明,“两推一选”从改革基层党内选举制度入手,以扩大基层民主为突破口,是发展基层民主的一次有益尝试。“两推一选”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具有坚实的工作基础在乡镇党委换届中提出和开展“两推一选”试点工作,基本出发点是改革乡镇领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