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理论论证与实践探索的双重支撑下,与恢复正义价值暗合的当事人和解制度终在新刑诉法中占得特别程序之席,比之既往的暗中摸索,新刑诉法使和解程序行之有依,操之有序,但法律规定确显粗糙,和解双方当事人对制度不解甚至产生误解,实施中与检察机关内部旧有考核制度冲突等问题亦渐渐浮现。为此,检察机关须先内而外,完善案件审查,加强和解监督,改革考核指标,方能为此制度成长提供广阔之天地。  相似文献   

2.
王广飞 《人民论坛》2010,(9):234-235
近年来,国家助学贷款资助很多贫困大学生顺利地完成了学业。但另一方面,由于政府、银行、学校和学生等各类主体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因此在诸多情形下,国家助学贷款都无法实现其预期目标。当前,若要破解国家助学贷款的实施困境,首先就必须明确政府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3.
在侵犯人身权利的案件中,犯罪的发生一般是源于犯罪人和被害人相互作用的结果,但我国刑法以犯罪人为中心,被害人过错在定罪量刑的过程中常常被忽视。对于以犯罪人和国家的二元结构模式,不利于犯罪人权利的保障。因此,司法机关在处理聚众斗殴的案件中很少考虑被害人是否有诱发和促进犯罪的发生。在聚众斗殴过案件中,一旦出出现有刑事被害人死亡的情形,司法机关通常按照刑法292条中的规定,以刑法232条故意杀人罪对犯罪行为人进行定罪量刑。鉴此,有必要将被害人的过错纳入聚众斗殴罪之定罪量刑中,按照主客观相一致的原则对犯罪行为人进行归罪惩处。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社会稳定是与威权体制密切相联的刚性稳定,压力维稳是这种刚性稳定的维持与运行机制。在实践中,压力维稳面临着利益冲突加剧、维稳政策偏差、信息技术发展、维权意识增长等多方面的挑战。当前,维稳必须要有新思维:维权是维稳的前提和基础,必须变刚性稳定为韧性稳定,变静态稳定为动态稳定,变维稳为创稳。  相似文献   

5.
刑事诉讼法的再修改完善了刑事诉讼制度,促进了刑事诉讼制度的法治化、民主化、科学化,标志着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大发展。再修改的重要内容就是把"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规定,不仅原文纳入,还贯彻到具体的法律制度、法律规范、法律条文中。从人权保障的标准看,这种变化对公安刑事执法活动提出了更高、更具体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刑事错案,严重损害司法公正。多数错案仅凭犯罪嫌疑人有罪供述定案。非法取供及“重庭前供述、轻庭审翻供”现象多发,证据相互印证规则僵化。为减少错案的发生,有必要对口供的获取与审查进行规制。强化检查机关提前介入引导侦查,构建侦查讯问律师在场权,内外合力监督取供行为。同时,健全侦查人员出庭作证制度,助力法官全面审查庭审翻供,细化证据印证规则,以更好实现庭审实质化,达到惩罚犯罪和保障人权的统一。  相似文献   

7.
在界定海上恐怖主义犯罪的概念时,应突破海上恐怖主义犯罪的政治性这一要素,对其作广义上的理解。立法层面上,台湾地区刑法设置了海盗罪、准海盗罪、海盗结合罪及法定刑,值得大陆参考,为切实有效打击海上恐怖主义犯罪,建议在大陆刑法典中增设海盗罪。  相似文献   

8.
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离不开企业的参与,新公司法对注册公司资本登记条件的修改,更是让设立公司的门槛大幅度降低。在大力创新与科学经营的同时,我们还应注重企业法律风险的防范。目前,我们对企业民事领域的风险防范已经有很多研究,但是对企业刑事领域的风险防范还稍显不足。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为视角,主要论述企业在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方面的风险防范,以帮助广大企业依法经营,避免踏入刑事犯罪的雷区。  相似文献   

9.
戴民 《公安研究》2013,(1):24-28
随着社会治安形势的不断变化,公安机关治安管理工作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改革需要与体制内在需求之间的矛盾日趋明显。加强宏观考量与理念更新,才能从根本上走出现实困境,解开基层治安管理工作的迷惑。  相似文献   

10.
随着"尊重和保障人权"被纳入我国刑诉法的指导性条文中,为了更好地平衡"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之间的价值关系,刑诉法在修改中对检察机关出庭公诉工作的权利和职责也做出了新的规范和调整,检察机关丧失了原有制度设定的天然优势,出庭公诉工作面临全新的挑战。在压力和动力并存的新形势下,如何认识挑战,把握好庭审的主动权,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在庭审中对犯罪指控有力,使出庭公诉工作借此契机有质的飞跃,是对公诉人的严峻考验。  相似文献   

11.
我国刑事申诉制度允许申诉主体对于已经生效的刑事判决、裁定向人民法院或人民检察院提出申诉,请求再审,是刑事再审的启动程序之一。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进一步细化、补充了通过刑事申诉而使案件重新审判的条件。刑事申诉制度的宪法基础并不是《宪法》第41条规定的公民民主权利,而是《宪法》第33条第3款规定的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它还可以在《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第14条第7款中找到基础。  相似文献   

12.
各国意识形态领域的差异以及特定国际事件的国家利益纠葛共同影响了对政治犯不引渡原则的适用.进一步导致了与“政治性目的”有关的国际劫机犯罪的司法协作困境重重。此类劫机事件的困境实质上是各国国家利益、世界人权事业发展与政治自由以及国际打击劫机犯罪等诸多需要的体现。而解决困境的现实方案则是:将具体的“政治性”国际劫机事件所涵括的现实国家利益纠葛作为首要的价值砝码,兼顾事件的人权保护意义与政治自由价值,并在此基础上分类处理。  相似文献   

13.
2011年《刑法修正案(八)》对《刑法》第338条的内容进行了修改,以"严重污染环境"代替了"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致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或者人身伤亡的严重后果"作为污染环境罪的结果性要件,由此导致了污染环境罪规制范围"口袋化"、解释标准"抽象化"以及犯罪边界"模糊化"等司法困境。究其原因在于污染环境罪保护法益定位不清与功能缺位。虽然生态法益论和人类法益论均尝试为污染环境罪的保护法益提供解释方案,力图勾勒出污染环境罪保护法益的具体内容,但是两个理论均存在一定的缺陷。与此相比,主张对生态法益和人类法益实行双重保护的生态和人类双重法益论,既与污染环境罪的立法目的相契合,又与污染环境罪的处罚范围相一致,还与污染环境罪的前置条件相协调,是一种值得提倡的学说。未来污染环境罪的司法适用应当摆脱重大污染环境事故罪旧思维的影响,以生态和人类双重法益重释污染环境罪的犯罪构成要件,合理划定污染环境罪的处罚范围,厘清污染环境罪与相关犯罪的刑法边界。  相似文献   

14.
赵亮 《人民论坛》2014,(2):117-119
刑事和解制度对修复遭受犯罪行为破坏的社会关系、节约司法资源、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其在实践中也存在诸多问题.文章阐释了刑事和解的含义与特征、新《刑诉法》对刑事和解的规定,分析了我国刑事和解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刑事和解制度的路径.  相似文献   

15.
司法实践中,刑事二审程序受到了很多的质疑。修订后的刑事诉讼法对此进行了重大改革,实际工作中也必然会出现新的问题。结合本溪地区特点,探讨刑诉法修改对二审工作的影响及如何应对。  相似文献   

16.
江国华  梅扬 《桂海论丛》2014,(3):112-116
寻衅滋事罪自其诞生之日起,便有取代其母罪即流氓罪而成为新的口袋罪的高度盖然性。其根由有二:一是立法文本上的模糊性和开放性,二是司法适用上的选择性和随意性。因此,欲使寻衅滋事罪摆脱口袋罪之宿命,有必要从立法和司法两个环节进行改革。其中,在立法环节必须贯彻刑罚谦抑性理念和法律明确性原则,严格寻衅滋事罪的适用条件和范围;在司法环节,须恪守罪刑法定原则,并彻底摒弃"宁罚不漏"之陋习。最终,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建议废除寻衅滋事罪。  相似文献   

17.
自上世纪80年代"维稳"一词提出以来,一直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近年来"群体性事件"的频繁发生给维稳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而该类事件的根源问题未得到妥善解决,是诱发该类事件的关键因素。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政务诚信"等要求,因此,维稳工作必须在法治的前提下,调整刑事政策,做到规范公权力,加强政务诚信,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才能实现社会和谐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1990年代以来,当代西方文论被大量译介进国内,主导了当代中国文学理论和批评的研究格局和思维,在其译传的初期,或许激发了批评家的热情,但在今天已经开始阻碍批评家创造力的发挥。本文在对近年学界的热门话题"强制阐释论"进行批判性反思的基础上,认为当代文学理论的出路在于研究中国的文学现实,并充分尊重当前的跨文化语境,积极吸收国外文论的有益因素,创造包容并蓄开放的理论格局。  相似文献   

19.
李克艳 《人民论坛》2012,(11):168-169
由于自然、生理等因素影响,云南农村弱势群体存在规模庞大、结构复杂、返贫率高、集中于少数民族地区等特征。云南农村弱势群体的法律保障存在法律体系不完善,法律适用性不强,立法层级低,地区差别较大,法律保障覆盖面小,适用对象过于狭窄等问题。云南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应实现从道德关怀到权利保障的转变,建立并完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规范社会救助立法工作。  相似文献   

20.
农村女性参政是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以河南省南阳市为例,通过大量调查和走访,对农村女性参政的现实困境及原因进行分析,并试图寻找走出农村女性参政困境的出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