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简要阐述了当代中国农村社会矛盾的主要特征,对当代中国农村社会矛盾化解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持续加强政府领导,培养农村基层干部法治意识,充分发挥社区、社会组织力量,建立健全利益诉求表达机制,提高农民法治观念及道德水平,健全基层矛盾化解协同机制等当代中国农村社会矛盾化解策略。  相似文献   

2.
薛品 《新东方》2006,(10):5-9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新农村建设的提出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经济增长速度明显加快,国家加快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我国目前已进入人均GDP从1000美元向3000美元跨越的关键阶段。从国际经验看,这个阶段既是发展黄金期,又是矛盾凸显期、社会问题多发期和社会结构最不稳定期。目前,我国改革发展和经济社会领域遇到了许多新问题。一方面,刑事犯罪、经济纠纷、民事纠纷、群体信访等事件频繁发生;城乡差距和贫富分化持续扩大。另一方面,改革发展处于新的起点,经济社会结构发生深刻转…  相似文献   

3.
张军 《今日浙江》2010,(21):10-13
在全面提升和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农房改造的基础上,省委、省政府作出重要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以美丽乡村建设为主载体,按照"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素质美"的要求,深化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把农村建设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美好家园。  相似文献   

4.
加快建设美丽乡村是省委、省政府积极顺应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形势而作出的一项重要决策,是我省协调推进新型城市化、新农村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举措,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深化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载体。我们要从推动科学发展的大局出发,切实把加快建设美丽乡村放到重要位置,  相似文献   

5.
今年的中央1号文件传出一个明显的信号:2006年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将以巩固和扩大农村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建立健全常抓不懈的工作机制为主线,以深入开展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全面加强农村基层组织阵地建设为重点,切实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文件提出,要着眼于管理民主和农村党组织与党员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的解决,切实加强基层组织,提高党员素质。加强以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改进农村党组织的组织设置、活动方式和工作方法。在村党组织领导下,有序推进村民自治,健全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6.
安吉县“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的实践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我们到安吉县就中国美丽乡村建设情况进行调查。通过调查深深感到:安吉县中国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走出了一条新农村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互相促进、城镇与乡村统筹推进、一二三产业相互融合的科学发展之路,是我省新农村建设科学发展、统筹发展、和谐发展的一个成功范例。一、制定科学规划,描绘美好蓝图,更好地发挥激励、引领和导向作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以来,安吉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坚持生态立县,生态环境良好,农村  相似文献   

7.
美丽乡村建设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深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工程、新载体是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践的又一重大创新,更是推动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8.
付莉萍 《创造》2019,(5):28-32
近几年来,随着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大量资源的下沉逐步地解决了基层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乡(镇)一级承担着政策宣传、组织发动、落实项目、资金管理等方面的直接责任,外来资源的输入、承接和分配过程中“村三委”在群众中越来越具有存在感。从总要求来看,乡村振兴较之新农村建设,用“治理有效,,替代“管理民主,,,要求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治理,使农村社会治理更加科学高效,更能满足农村居民需要。在资源下沉的大背景下,基层社会治理会呈现怎样的态势?能否为社会治理有效带来新的契机?这些问题成为了研究基层社会治理转向的焦点。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他还强调,要继续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农民建设幸福家园和美丽乡村.多年来,浙江广袤的城乡大地得改革开放风气之先,农业和农村工作焕发了蓬勃生机和活力.2003年,浙江省委、省政府按照党的十六大提出的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顺应农民群众的新期盼,作出了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重大决策.时任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思路政策,确定总体布局,推进工作部署.至2007年,经过5年的努力,对全省10303个建制村进行了整治,并把其中的1181个建制村建设成“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在此基础上,2010年,浙江省委、省政府进一步作出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决策.  相似文献   

10.
谷中原 《湖湘论坛》2020,33(1):5-12
"大力培育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农村社会组织"是国务院颁发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提出的一个基本要求。持续地振兴乡村,实现"农业强、乡村美、农民富",需要大力培育农村持续发展型社会组织。农村民力发展社会组织、农村生态发展社会组织、农村生计发展社会组织和农村民生发展社会组织等四类农村持续发展型社会组织对推动乡村民力、生态、生计、民生建设具有特殊的社会价值和社会功能。国家应大力孵化这四类农村持续发展型社会组织,并通过主体化、结构化、功能化措施,促进其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乡风文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方面,其具体内容包括农村文化、教育、医疗、风俗习惯、社会风气、社会治安等诸多方面。能否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是一个以土家族、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集区,农村人口236.69万人,占总人口的71.4%。  相似文献   

12.
13.
李贵峰 《前进》2007,(5):54-55
近年来,各地在加强农村民主管理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很大成效,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得到了加强,有效地促进了农  相似文献   

14.
高凤莲 《前进》2006,(6):41-42,4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在我国总体上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新阶段后作出的战略部署。在探讨如何推进新农村的建设和新农村“新”之所在时,决不能简单地把新农村理解为一个通过建设、规划、盖房就能解决的问题,它是一个长期发展的历史过程。严格意义上讲,新农村的“新”,必须是新的生产方式的载体,一方面,新农村建设意味着必须改变小农生产方式,不断发展现代农业生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减少农村人口,为工业化、城镇化顺利推进创造更有利的条件。另一方面,新农村建设也意味着在统筹城乡发展,消除二元结构,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农民…  相似文献   

15.
《当代广西》2010,(15):34-35
从一个偏远落后的小山村到富裕和谐的新农村,贺州市富川瑶族自治县富阳镇铁耕村仅仅用了四年时间。四年里,勤劳勇敢的铁耕人用"搞好规划明方向、土地流转奠基础、党员带头抓产业、干群合力建新村"的"四步工作法",有力地推动了铁耕村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成功探索出了新农村建设的"铁耕模式",树起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面旗帜。  相似文献   

16.
邓凌 《世纪行》2014,(12):13-15
<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生深刻变化,利益格局深刻调整,社会发展的不平衡导致社会矛盾日益凸显,如何扩大公民参与、拓宽社情民意表达渠道、实现社会公平、增加决策的透明度、加强对公权力的监督等,成为民众迫切要求解决的问题。面对这一系列的问题,在实践经验基础上,我国形成了由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相结合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  相似文献   

17.
中央连续三年将“一号文件”锁定“三农”,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目标。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字方针以其综合、科学的发展观与和谐健康的清新之风为特征,受到了世界的关注。在这个大背景下,农村发展是否能够用好政策,实现跨越发展?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中国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全面免除农业税政策的推行,农村事实上已经进入了后税费时代。因其人力资本存量一般都低于外部资本的获利预期,而无力应对农村资源流出,缺乏自我发展或对接外部资本的必要基础;任何外部主体进入乡村都面临巨大的交易成本,因此难以建立可维护的有效契约,使得无论是依靠市场还是政府手段来促使其发展的努力会面临困境。  相似文献   

19.
群仲平 《群众》2014,(8):14-16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的新观点新要求新部署。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项最新成果,是我们党对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和把握的又一个新飞跃,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开创了我国社会治理的新境界。为何创新社会治理?当前,我国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矛盾的凸显期,人民内部矛盾易发多发,公共安全形势严峻,社会治理面临着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20.
蔡文撰文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一项需要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的造福广大公众的伟大事业。通过合理调控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本质。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必须立足基本国情,从经济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