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现代经济法自产生之日起,在诸多理论问题上就存在着较大争议。其中经济法的价值取向是争论的一个焦点。 这一问题的探讨对经济法学理论上的成熟是非常必要的。 经济法的价值取向是指经济所构筑的法律秩序的目标及其在实现过程中所应遵循的基本准则。它包括三层含义:(1)经济法的宗旨和目标;(2)经济法的自身价值;(3)经济法的评价准则,即在不同价值之间发生矛盾时,依据什么标准取舍。 经济法价值的确定,必须从经济法产生的历史根源与本质特征着手。尽管在这个问题上众说纷云,但学术界一般认为:现代经济法是在社会化大生产和垄断的生成的背景下,由于自由经济缺陷的日益明显,市场失灵现象迭出而产生的,它是国家对市场经济进行干预的法。经济法的产生,昭示着在经济调整的领域中,传统法律价值发生了变化,新的价值开始形成。  相似文献   

2.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政府经济行为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论述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经济行为存在的必要性的基础上 ,主要对经济法上政府经济行为的含义、特征、范围以及价值取向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它对于正确定位政府的职能和作用 ,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 ,对于经济法和经济学学科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一、经济法调整对象概说经济法的调整对象问题,一直是经济法基础理论研究中最基本的问题之一。对经济法调整对象的不同认识,直接关系到经济法与民商法,经济法与行政法之间的关系处理,也关系到经济法自身的立法取向问题。但是,长期以来,由于经济法在我国发展的先天不足,加上缺乏足够的经济建设的经验和教训,对经济调整对象的研究现状是不够成熟的,客观上要求经济法必须尽快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规范动作和健康发展提供有效地服务。本文试图在吸收国内外主要观点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  相似文献   

4.
现代经济法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代经济法自产生之日起,在诸多理论问题上就存在着较大争议。其中经济法的价值取向是争论的一个焦点。这一问题的探讨对经济法学理论上的成熟是非常必要的。经济法的价值取向是指经济法所构筑的法律秩序的目标及其在实现过程中所应遵循的基本准则。它包括三层含义:(1...  相似文献   

5.
从市场失灵看经济法的作用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鉴于经济法在我国多以政策法的形式出现,针对学界由于在经济法作用机制理论上的不甚清晰,导致出现偏离或抛弃价值取向,以致随意改变经济法作用方式等问题,从市场失灵这一根本入手,对经济法的作用机制及价值取向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现代经济法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经济法自产生之日起,在诸多问题上就存在着较大争议。其中经济法的价值取向是争论的一个焦点。这一问题的探讨对经济法学理论上的成熟是非常必要的。 经济法的价值取向是指经济法所构筑的法律秩序的目标及其在实现过程中所应遵循的基本准则。它包括三层含义:  相似文献   

7.
经济法的价值取向作为经济法所追求的具体理想目标,指向的是内涵丰富的社会经济利益,经济法的基本原则在这一价值取向的指引下,包含两方面内容:平衡原则和经济持续发展原则。两者密切联系,相辅相成,体现出经济法的社会性。  相似文献   

8.
由经济法的价值取向透析经济法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的价值是更本质更深层的东西。法的价值目标和价值取向是法的价值范畴中不同层次的概念,法的价值取向不同,其基本价值目标也不相同。经济法的社会整体效益的价值取向,决定了经济法不同于民法、行政法的价值目标的追求,进而使经济法与民法、行政法区别开,这就决定了经济法具有独特的内在规定性:经济法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民法、经济法作为市场经济中的两个独立、重要的基本法律部门,分析了价值取向各有异同、指出二者不可互相替代或否定,而是不可偏废,缺一不可的.  相似文献   

10.
新时期经济体制改革与经济法的形成有着紧密的联系,经济体制改革的市场取向下的"渐进式"发展进程为经济法的形成创造了深厚的经济基础,经济法也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文从新时期经济体制改革最初的进程,来分析我国经济法的产生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经济、社会与法律关系的角度出发,在价值取向和现实两个层面重新建构了经济法的目标体系。文章认为,经济法的目标体系可以分为价值目标与现实目标两个层次,价值目标包括效率和公平两个要素、现实目标分为微观、中观、宏观三个方面,各目标通过相互之间的联系与作用,共同整合成一个完整的经济法目标体系。  相似文献   

12.
经济法的法律地位与性质是经济法学界长期争议的问题。法律地位关系着对法律独立性的承认,法律性质则表彰着法律的内在属性。一国经济法的法律地位和性质必须与该国市场经济发展阶段和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从中国的市场经济现状和法律制度可以看出,经济法在中国市场经济中处于主导地位,在性质上是干预经济之法与规范干预之法,承担着规范市场秩序与规范国家经济权力的双重任务。  相似文献   

13.
经济法作为独立法律部门的定位 ,在学术界已达成共识。但就如何定经济法独立法律部门之位的问题 ,学术界可谓诸说杂陈 ,不一而足。本文从传统的“调整对象定位说”之悖谬入手 ,提出经济法多角度定位的设想 ,从经济法之社会经济根源、价值取向和调整对象三个角度定经济法之位 ,愿为新创经济法定位理论抛砖。  相似文献   

14.
经济法是在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调整国家为了矫正市场失灵而管理和调控经济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由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所决定,经济法可以由市场主体管理法、市场秩序维护法、资源配置优化法、经济稳定调控法、社会保障法(社会公平促进法)和涉外经济管理法组成。在市场经济法律体系中,民商法是市场经济的基础性法律,经济法是市场经济的主导性法律。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与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化 ,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经济法被赋予了新的活力 ,其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日益重要起来。经济法成为现代民商法存在并发挥作用的必要条件 ,归根结底是由于经济法调整对象及功能的特性 ,是由于经济法具有对民商法的价值超越。从法的调整对象及功能两个方面来分析经济法和民商法的价值 ,并以此为基础探讨经济法对民商法的价值超越 ,有助于正确认识经济法的价值 ,并且能够明确我国经济法与民商法的分工及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6.
价值是法律科学的基本范畴之一,将经济法的价值与一般意义的法以及邻近法律部门,主要是民法和行政法的价值进行比较,从而进一步论证以实质正义、社会效益、经济自由与经济秩序和谐为其独特价值取向的经济法具有独立法律部门的地位和独特的存在价值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现代经济法是在社会化大生产和垄断生成的背景下,由于自由经济缺陷的日益明显,市场失灵现象迭出而产生的.自产生之日起,其价值取向就一直在理论界争论不休.本文认为,现代经济法的价值取向作为经济所构筑的法律秩序的目标及其在实现过程中所应遵循的基本准则,应是社会整体效益、公平及二者的统一.  相似文献   

18.
经济法与行政法的理念可以从三个方面加以比较:经济法与行政法的法益本位,价值取向,以及二者在国家干预经济领域的作用与特征不同。理念的区别决定了经济法与行政法的角色分工与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在市场经济中资源配置,存在着两种权力,一是市场权力,一是政府权力。前者以实现个体的经济目标为导向,后者则以社会公共利益为目的。政府权力的作用是为了修正“市场缺陷”、弥补“市场失灵”。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实现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的转变,这一转变也体现出经济法所追求的价值取向———实质正义和社会公公正。  相似文献   

20.
民事(经济)审判方式改革的价值取向问题,理论界已有争论,然司法实践中对它的思考甚少,本文拟就此问题谈点粗见,以期抛砖引玉。一、社会发展和司法实践要求我们必须认真思考民事(经济)审判的基本价值取向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日臻形成与完善,法院审判人员为了适应形势发展,对审判方式改革已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但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面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雏形,市场经济主体多元化、主体地位的平等性、市场对市场经济活动的调节作用和主体之间交往契约化趋势等,以及不同于以往我国以计划经济为基础的经济运行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