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高峰 《人民政坛》2013,(11):42-43
近期以来,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中有关“以房养老”内容,引发舆论关注。有观点认为,“以房养老”就是政府不管养老,要老百姓拿自己房子养老。为此,政府官员出面解释,“以房养老”是养老途径之一,而不是唯一途径。它是“可选项”,而非“必选项”,政府该承担的,还会承担。  相似文献   

2.
公共事     
《民主与法制》2013,(28):4-4
“以房养老”系自愿试点 国务院近期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其中,将房子抵押给银行,然后从银行按月领取养老金的“以房养老”方式引发热议,有人甚至将此误读为政府将不再承担养老责任。民政部官员回应称,我国将以多种途径应对养老问题,在政府兜底的基础上,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养老服务,“以房养老”是自愿、自主选择的行为,有关部门将于明年上半年提出试点方案。  相似文献   

3.
王艳粉 《前沿》2008,(11):77-78
为应对人口老龄化与养老问题,西方发达国家探索出了一条新的解决途径——“以房养老”模式。本文探讨了在我国推行“以房养老”模式的现实性与意义,并提出了一些政策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中国民政》2014,(4):54-55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快,“如何养老”成为了一个全民关注的问题。政府也出台各种相关政策来解决养老金不足的问题,如延迟退休、养老金井轨、以房养老等。3月4日全国人大代表、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宗庆后建议,町采取用国有企业的利润补充养老保险基金,亦可以让养老保险基金投资人股垄断性盈利国企,保证盈利国企的投资红利能不断补充到养老基金。  相似文献   

5.
《民主与法制》2013,(34):20-21
1.政府责任不因“以房养老”而免除 日前,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其中提到“以房养老”,引发舆论关注,也令不少人担心政府借此推卸基本养老责任。针对上述质疑,民政部表示,政府不会推卸基本养老责任。  相似文献   

6.
《创造》2011,(11):27-27
“以房养老”在争议声中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最近,北京市民政局公布了《北京市“十二五”时期老龄事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北京市鼓励商业保险企业、商业银行或住房公积金管理部门,建立公益性中介机构以开展“以房养老”试点业务。  相似文献   

7.
秦锐超 《前沿》2014,(7):92-96
“以房养老”制度对缓解社会养老压力和家庭养老压力、提高老年人晚年生活质量可以起到积极作用。在我国加快步人老龄化社会,养老金缺口逐年加大的背景下,“以房养老”制度值得尝试。本文分析了我国目前各试点出现的问题,比较和借鉴外国模式的经验,从业务主体、抵押客体以及承办业务机构三个方面的权利保障以及业务监管进行研究并提出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8.
谈到养老归社会,这是一个通俗的说法。值得关注的是,“以房养老”这一在西方已经有多年历史的养老模式如今在国内也开始出现。  相似文献   

9.
宋灵云 《人民公安》2022,(20):14-18
<正>随着我国老龄人口不断增加,一些不法分子盯上了老年人群体。他们利用老年人辨识能力不强、渴望健康、权益保护能力弱等特点,以提供“养老服务”、投资“养老项目”、销售“养老产品”、宣称“以房养老”、代办“养老保险”、开展“养老帮扶”等为名进行诈骗,不但严重侵害老年人的合法权益,而且影响社会安全稳定。今年4月,公安部成立由8个警种部门参加的专项行动领导小组,  相似文献   

10.
中国老太太与美国老太太在天堂会面,中国老太太说我辛苦一辈子,终于挣足钱买了自己的房子;美国老太太说,我辛苦一辈子终于把房屋贷款还完了。于是按揭贷款购房居住成为住房消费的潮流。最近美国老太太又一次登陆中国,申请了一项“住房反向抵押贷款”,把自己的住房抵押给银行,每月多了几千美元收入,她就潇洒地到各地去旅游了。而银行则要一直等到她去世后,才会收回这套住房……美国的“以房养老”模式准备PK中国传统的“养儿防老”模式,这次她能成功吗?中国的老人们能像她那样潇洒吗?在我国老龄化形势严峻的背景下,以房养老”的话题一经提出就立刻引起广泛关注。2050年左右,我国老年人口总量将超过4亿,每10人中将有3个老人。仅从数字推断,以房养老”值得推广。但新事物的出现,往往都面临着诸多问题,特别是在中国国情之下,以房养老”能否变为现实?  相似文献   

11.
《中国民政》2010,(3):62-63
北京市丰台区强势推动养老服务机构建设.大力发展“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2009年新建养老床位1100张.全区养老服务机构达到26家.养老床位总数达到4521张,提前一年并超额完成“十一五”确定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中国老太太与美国老太太在天堂会面,中国老太太说我辛苦一辈子,终于挣足钱买了自己的房子;美国老太太说,我辛苦一辈子终于把房屋贷款还完了。于是按揭贷款购房居住成为住房消费的潮流。最近美国老太太又一次登陆中国,申请了一项“住房反向抵押贷款”,把自己的住房抵押给银行,每月多了几千美元收入,她就潇洒地到各地去旅游了。而银行则要一直等到她去世后,才会收回这套住房……美国的“以房养老”模式准备PK中国传统的“养儿防老”模式,这次她能成功吗?中国的老人们能像她那样潇洒吗?在我国老龄化形势严峻的背景下,以房养老”的话题一经提出就立刻引起广泛关注。2050年左右,我国老年人口总量将超过4亿,每10人中将有3个老人。仅从数字推断,以房养老”值得推广。但新事物的出现,往往都面临着诸多问题,特别是在中国国情之下,以房养老”能否变为现实?  相似文献   

13.
《中国民政》2023,(15):32-33
<正>近年来,为破解农村养老服务难题,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强化顶层设计、深化改革创新、统筹整合资源、科学合理布局,在全国创新建设“互助幸福院”,实行“集中居住、分户生活、社区服务、互助养老”模式。同时,以做优做强“乌兰幸福院”这一特色品牌为导向,积极建设以县级养老服务中心为枢纽、乡级养老服务中心为辐射、村级养老服务站为补充的农村养老服务网络,坚持“三强化”和“三必须”,扎实推动农村养老服务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4.
詹勇 《北京观察》2013,(10):26-26
近期,养老问题成为社会热点。从一些学者“延迟退休”建议引发的巨大争议,到围绕“以房养老”新举措产生的思考与焦虑,再到“双轨制”受到的诟病,都让人深切地体会到,老龄化的脚步越来越快,实现“老有所养”不再是一种期盼,而是亟待破解的重大社会课题。  相似文献   

15.
读了《民主与法制》2013年第34期“立法与司法”栏目,看到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杨建顺的观点:“政府责任不因‘以房养老’而免除”,不免为之叫好。  相似文献   

16.
王计军 《人民论坛》2014,(4):232-234
随着城镇化加速和人口流动加快,中国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农村不断出现的“老年空巢化、空巢孤独化”等现象使传统家庭养老遇到前所未有的困境.改变和丰富传统家庭养老的形式和内容,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完善社区养老服务网络,逐步建立以家庭养老为基础,以社区养老为依托,以社会养老为补充的综合养老模式将是解决中国农村养老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关于公共租赁房建设与管理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玲 《重庆行政》2010,12(2):35-36
2010年1月14日,重庆市政府宣布,未来十年将建4000万平方米的公共租赁房,以解决“夹心层”的住房需求。公共租赁房作为重庆住房保障体系中的新举措,得到了全国广泛关注。公共租赁房是作为保障性住房的补充,  相似文献   

18.
声音     
<正>理性看待以房养老推广难,不是要知难而退,而是要破难前行。9月5日,《法制日报》刊文指出,以房养老保险是把高房价和老龄化两个热点有机融合的制度创新,堪称拓宽养老金渠道、盘活房屋资产、减轻养老负担的有益探索。对于时下一些不法公司打着"以房养老"的旗号行  相似文献   

19.
《中国民政》2014,(9):52-52
<正>中国社会讨论了多年的"以房养老"近日出炉:从7月1日起,北京、上海、广州、武汉作为四大试点城市,将推行"以房养老"商业保险。以房养老,即"你留下房子,我为你养老",老人把房子产权抵押给保险公司,保险公司通过估价,定期支付给老人一笔养老钱,直至老人过世,房子则通过与老人亲属协商进行处置,获得相应收益。这样的养老模式,能在多大程度上缓解中国的养老困局?恐怕不能过于乐观。从国际经验看,"以房养老"在欧美国家以及日本较为成熟,但尚属小众产品,仅是一种补充性的养老选择。南京、上海等地一些金融机构,几年前也曾自发摸索,但均因效果不理想而停滞。从老人层面看,房子是大宗资产,  相似文献   

20.
正2014年7月1日,中国开始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四个城市试点"以房养老"。试点已近两年,从幸福人寿保险公司提供的数据来看,全国有58户、77位老人参与"以房养老"。面对这个成绩,不同人有着截然不同的评价。中金在线认为,"这在60岁人口已达到2.16亿(截至2015年)的人口大国,可谓沧海一粟。"而在以房养老倡导人、幸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