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寇东亮 《唯实》2002,4(10):3-7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社会发展理论蕴含着丰富的可持续发展思想。他们提出了“两次提升”的社会可持续发展目标预设、“两个和解”的社会可持续发展实践原则、“两种尺度”的社会可持续发展评价标准等有关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这些思想是理解当代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理论的重要思想平台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本质蕴涵在“社会”之中。中国的改革开放使社会主义中的“社会”从国家政权和企事业单位中分离出来,但许多深层次的社会问题也浮出水面。为解决社会矛盾,应该把马克思有关社会建设的基本思想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推进理论创新,探索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之路:不仅要着眼于“物,”更要着眼于人和社会关系;不仅要实现改善民生的目标,更要实现和谐的社会关系的可持续。为此,要以人为本,调节社会差别,推进民主政治进程,建设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3.
最近一个时期,中央有关领导同志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要认真解决社会分配不公问题。我国学术界也围绕这个问题展开了比较热烈的讨论,这里试将有关社会分配不公问题的种种理论和实践问题的讨论情况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4.
社会稳定理论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一直密切关注的重大问题。认真学习邓小平和江泽民有关社会稳定的重要论述,领会其精神实质,对于我们当前做好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确保国家长治久安,具有重大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实践意义。一、邓小平关于社会稳定的理论邓小平关于社会稳定的理论具有深刻而丰富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强调了社会稳定的重要性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在领导我们开辟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总结了建国…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国内学术界近年来关于社会公正感问题研究的分析,揭示了有关社会公正感规范研究与经验研究所运用的基本方法,归纳了当前国内学术界关于社会公正感的基本内涵、测量维度与要素、影响因素以及促进社会公正感的对策等方面的主要观点。当前国内相关研究描述了当代中国不同群体社会公正感的现状,从分配公正、组织公正与社会心理等层面分析了影响不同群体社会公正感状况的基本因素,提出了各项增进社会公正感的具体措施,为促进我国社会公平正义发挥了重要的理论作用。  相似文献   

6.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2011年《社会心态蓝皮书》,这是我国首部有关社会心态研究的年度报告。“望子成龙”排九大生活动力之首。《蓝皮{》指出,从总体上看,当代中国人的精神状态显得生机盎然、活力四射、丰富多彩、昂扬向上。用老百姓自己的话说,这种生活变化就是:生活更有滋有味了,更有奔头了,更有动力了。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已有可能放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从经济学视角梳理有关社会建设的理论,回顾发达国家社会建设的做法,分析当前中国社会建设的现状与问题,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对促进我国社会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应该结合新的实际,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广大理论工作者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面向实际,大胆探索,深入研究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社会劳动等重大理论问题。现将有关社会主义社会劳动方面的观点综述如下。一、“结合新的实际”,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的认识要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的研究和认识,首先“应该结合新的实际”,认清新的历史条件是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认识的前提。关于怎样认识“新的实际”,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1.有的学者认为,现在…  相似文献   

9.
刘大纶 《唯实》2012,(12):61-63
近年来频频出现的有关社会冷漠的新闻不断挑战着人们的道德底线。新闻折射出种种负面社会现象反映了人们的道德观念出现了新问题。从经济发展、社会机制、法律、道德等多角度观察社会中的冷漠现象,可以解释社会冷漠的生成原因,并找出解决社会冷漠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当前城镇社会面临着巨大的失业压力。社会学研究城镇失业问题形成了社会转型、地位与资源获得等一些较固定的理论取向,从这些理论取向出发,可以发现当前城镇失业困境的形成机制主要有传统性与现代性并存、社会结构转型、人口结构变迁、社会资本短缺几个方面。城镇失业现状对城镇社会发展影响深远,因此需要在直接救济和再发展能力的培育等方面对该问题进行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1.
从第七期开始,《前线》将按照调整后的栏目设置运作。此次调整,主要考虑了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坚持“以理论宣传为主、以反映北京工作实际为主、以为各级领导干部阅读服务为主”的办刊方针,结合实际需要,在调查研究和功能分析的基础上,对栏目内容进行了调整,着力彰显《前线》“从现实生活中提出问题,从政治理论上回答问题,力求解渴管用”的传统要求。除继续保持《前线》的理论特色、加强对重大理论的探讨外,还开办“决策研究”栏目,对首都发展的重大实际问题进行研究;在“主题阅读”栏目中突出社会热点话题的交流。为了配合市委的中心工作,在…  相似文献   

12.
全球化与文化的多元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全球化,作为当代社会生活的重要特征,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对全球化问题的系统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在陆续出现的一系列的全球化思潮中.阿明和弗兰克等人的“依附理论”,萨伊德、德里克等人的“后殖民理论”,沃勒斯坦等人的“世界体系理论”,杰姆逊等人的“晚期资本主义化批评理论”,吉登斯等人的“第三条道路理论”和亨廷顿的“化冲突论”是影响较大的几种。  相似文献   

13.
对社会公正问题的有效解决有赖于对社会公正问题的科学审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条件下的公正缺失必然难以避免"和"社会公正必然在社会主义形态中得以逐步实现"的有关社会公正问题的"两个必然"的认知,正是建立在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来审视社会公正问题的基础之上。宏观上来说,  相似文献   

14.
《求是》1994,(24)
从1991年实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以来,我省连续三年获中宣部颁发的“组织工作奖”,11项作品获“入选作品奖”。三年来,各有关部门组织理论、出版、文艺工作者,共同研究制定理论研究、图书出版和文艺创作的选题,推出了一大批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服务、弘扬时代主旋律的高品位的精神产品,为社会的全面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 在实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的过程中,我们有这样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5.
学术研究要有“问题意识”.调查研究更要有“问题意识”。借用康德的一个说法,调查研究没有问题意识则空,问题意识离开调查研究则盲。“问题意识”不仅指向思想理论本身.更是面向现实生活与时代问题的。一是要带着问题下去。在社会加速转型、矛盾和问题日益凸显,  相似文献   

16.
章胜 《理论学刊》2004,(9):46-47
波普在《开放社会及其敌人》中明确提出的“开放社会”的观念,通过对人的理性局限性的哲学论证,揭示了社会政治问题上“乌托邦社会工程”作为“封闭社会”的内在局限性,进而对其倡导的“开放社会”提出了实行“零星社会工程”的建议。波普对“开放社会”的诠释是以批判历史主义为基本特征的。其理论既建立在关于人的理性局限性的哲学论证基础上,又以西方文明的理性结构作为讨论背景,因而,辨证地对待波普的理论是必要的和有益的。  相似文献   

17.
本期导读     
●本期《中国社会结构变迁》专题研讨刊发的五篇文章,分别从社会结构变迁的基础和动因、经济结构与社会结构的互动关系、现阶段城镇和农村社会阶层的分化与重组以及新兴阶层的现状等视角,探讨了中国社会结构主要是阶层结构变迁中的几个问题。文章运用阶层分析的理论与方法,以福清市 20年的实践进程为实证研究对象,初步描述分析了现阶段社会阶层结构现状,揭示了中国社会结构尤其是社会阶层结构变迁的某些规律、特点、问题与趋势。尽管研究仅仅是初步的、粗浅的,但对于开拓社会发展问题的研究视界,尤其是对于党和政府的藉以制定中长期…  相似文献   

18.
罗尔斯的正义两原则是要运用于社会结构的,“社会价值”的分配由社会结构来进行.他将由社会分配的社会价值(权利、自由、权力、机会)等称之为“基本善”.在关于正义原则的论证中,“基本善”的观念占据重要的地位:一是为区分“最不利者”提供了标准,二是为它的“原初状态”中的主体提供了心理动机.但是,“基本善”理论也存在着某些缺陷和问题,遭到了施瓦茨、内格尔等学者的批评,他们促使罗尔斯对“基本善”作出回应,不断加以修正.罗尔斯的基本善理论不可能对于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因为它立足于美国的民主社会模式,而这种模式是建立在一种西方传统的个人主义观念基础之上的.  相似文献   

19.
“公共性”研究是现代基层社会治理过程中一个具有关键意义、多学科关注和热议的话题。哲学视角下的“公共性”主要聚焦于对人的存在条件及其实现方式的批判性反思和理性把握;政治学视角下的“公共性”更关注公共权力的合法性来源及公共物品的供给问题;社会学视角下的“公共性”聚焦于结构制约下集体行动内在的“公共意蕴”;城市学科视角下的“公共性”主要聚焦于公共空间的“空间正义”及其社会价值。“公共性”在不同研究领域中拥有共同的理论渊源,多为问题导向的定性研究,是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成果。“公共性”内涵需要随时代发展,“公共性”议题需要推进本土化和学科化,中国“公共性”研究需要拓展国际话语权。  相似文献   

20.
北京师范大学王桧林教授主编的忡国新民主主义理论研究》一书,已于1998年12月由党建读物出版社出版。该书结构简明,除“绪论”外,分为六章,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和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作了系统、全面的考察与阐释,既吸收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又不乏独到之见。该书的“绪论”颇有特色:“在各章节展开具体论述以前,先从一般人类思想发展史与中国现代史基本状况同这个理论的关系方面,作一些原则性的说明。”编者运用唯物辩证法,着重说明了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从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上阐明了新民主主义理论的产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