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传统观念影响、经济民主的缺乏、部分党员本身缺乏主体意识和党内民主监督不力等原因,现阶段党内选举制度建设中存在着一些问题.要改革党内选举制度,改进候选人提名制度和选举方式.推广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由党员和群众公开推荐与上级党组织推荐相结合的办法,逐步扩大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直接选举范围,探索扩大党内基层民主多种实现形式.  相似文献   

2.
黄心力 《传承》2008,(24):18-19
由于传统观念影响、经济民主的缺乏、部分党员本身缺乏主体意识和党内民主监督不力等原因,现阶段党内选举制度建设中存在着一些问题。要改革党内选举制度,改进候选人提名制度和选举方式。推广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由党员和群众公开推荐与上级党组织推荐相结合的办法,逐步扩大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直接选举范围,探索扩大党内基层民主多种实现形式。  相似文献   

3.
潘奇峰  夏行 《今日浙江》2008,(13):28-29
选举制度是党内民主的重要标志。“公推直选”是近10年来党的建设中最具有标志性的创新成果之一,是一种新的选举民主范式。“公推”是指党员和群众公开推荐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是一个初始提名的问题,目的是增进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的合法性基础;“直选”是指党员直接选举基层党组织书记、副书记,是一个自由选择的问题,目的是更好地体现选举人的意志。概括性地说,就是以扩大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直接选举范围为主要内容的民主选举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4.
《今日浙江》2009,(20):21-21
【两推一选】指基层党组织班子成员分别由党员和群众民主推荐,经上级党组织考察后进行党内选举的一项选举制度。  相似文献   

5.
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公推直选实现了由上级党组织提名候选人并采取多层次间接选举向党员、群众推荐并由党员直接选举的转变。通过将基层群众自治的外在压力转化为基层党内选举改革的内在动力,注重选举程序和技术环节的改革,尊重基层首创精神和总结基层实践经验,不仅实现了党内外和上下级之间的良性互动,而且改善了党对基层社会的领导。  相似文献   

6.
鲁锋 《现代领导》2008,(11):34-34
落实党员群众对选人用人的提名权,提高选人用人的公信度,是扩大党内民主的重要标志,也是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近年来,按照中央和陕西省委的要求,我们积极探索创新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的产生方式.逐步推广由党员群众公开推荐和上级党组织推荐相结合、党员群众直接选举和在社会公开选聘相结合的办法,选拔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努力使选出的基层党组织负责人既让组织满意、党员满意,又拥有广泛的民意基础,群众也满意。  相似文献   

7.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逐步扩大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直接选举范围,探索扩大党内基层民主多种实现形式”的重要精神,中共云南省昆明市委从2008年7月开始.在全市市级机关等基层党组织范围内,广泛开展了公推直选试点工作.在改革党内选举制度方面探索和尝试党内基层民主的实现形式。  相似文献   

8.
完善党内换届工作,必须建立一个公平公正、科学有效的民主参与和选举机制。一要扩大选举党代表的民主。党代表要严格按照程序,由党员充分酝酿后选举产生。应扩大直选党代表的范围,注重代表结构,把各种经济成分的党员考虑进去,并适当分配名额。适当划小选区,让选举人能够在自己熟悉的党员中选代表。二要扩大选举过程中的民主。改进候选人的产生方式,可考虑实行“双提制”,即由组织提名和党代表(或党员)提名相结合。完善差额选举制度,使差额选举贯穿选举的全过程,包括差额提名推荐、差额考察、差额票决等等。增加党内选举的透明度,充分发挥现…  相似文献   

9.
从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换届选举中开展公推直选活动的实践中,我们深深体会到,推广公推直选是新形势下党内选举制度改革的新要求,是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的新途径,是落实党章赋予党员民主权利的好办法。  相似文献   

10.
党内民主选举是党内民主的一项根本制度,是党内民主发展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如今.发展党内民主成为党的建设的目标,党内选举成为尊重党员民主权利的重要内容。为此.上海市市政工程管理局党委认为,要发展党内民主,就要创新党内选举制度,引入竞争择优机制,建立基层党组织的直选制度。从1999年起,局党委大胆探索基层党组织直选制.由党员直接投票选举基层党委委员发展为直接选举正、副书记、纪委书记。多年的实践,巳形成一套科学的工作思路和丁作程序。  相似文献   

11.
党内选举是党内民主的一项重要制度,是党内民主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2005年,广西在村党组织换届选举工作中,采取“公推直选”的新机制,有效地调动了广大党员、群众参与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积极性,发展了党内民主,扩大了党的群众基础,夯实了党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领导地位。  相似文献   

12.
要高度关注公推直选后的制度跟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推直选符合基层民主政治发展的基本方向,体现了我们党发展党内民主的根本要求,对于进一步扩大党内民主、改进和完善基层党组织选举制度,具有极为重要的创新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在江心镇实施“公推直选”党委领导班子成员中,实现了“候选人提名方式、确定方式、介绍方式、选举方式”上的四个突破,通过竞职演讲、无记名差额投票选举、现场公布结果等,充分发扬了党内民主,改变了以往上级定框框、领导拿方案、党员无法直接表达意愿的状况。这一尝试,无疑是基层党组织建设在实现政治文明中,跨出了实质性的一大步。  相似文献   

14.
陈冬梅 《传承》2011,(3Z):16-17
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基础,加强党内基层民主建设对于中国共产党而言意义重大。党内基层民主的实现离不开对党员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监督权等各项民主权利的保障,而建立和健全基层党内民主议事制度以保障党员参与权是其最主要的实现形式。健全和完善的基层党员民主议事制度既要有基层党员代表议事会作为物质基础,又要有基层党员代表联系群众制度、基层党员代表首议制度、基层党员代表提案制度、基层党组织报告工作制度等作为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5.
全州县在今年村级“两委”换届选举中,推行“两选联动”、“公推直选”试点工作,即以“两选联动”和“公推直选”为手段,以扩大基层民主为目的,按照“公开推荐、组织考核、民主测评、党员直选”四个环节推选产生村党组织委员会书记、副书记和委员,改变过去党委提名,党员选举,党内分工的做法;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和直接、差额及无记名投票的原则,严格依法选举产生村民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做到村级“两委”换届选举程序上交叉  相似文献   

16.
公推直选作为党内基层民主建设的创新,必将引起制度变迁下各种政治主体间关系的变化,从制度设计和制度运行两方面推进了基层党组织与党员群众之间权力关系、权利关系、组织关系的变迁以及党员与群众之间新的关系走向,彰显了公推直选制度创新的政治民主价值。  相似文献   

17.
戚家山街道率先在宁波市北仑区试点街道党员代表会议制度,建立和完善党员代表会议各种制度规范,搭建了党员代表与党员群众交流互信平台,加强了街道党员代表会议制度的组织保障,这是全面推进基层党代会常任制工作的深化和制度创新,对于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加强党内监督、改进党的领导、提高基层党组织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公推直选正逐渐成为党内选举改革的主导办法和党内民主创新的重要动力。从类型学上看,这一选举办法带有“组合民主制”的特性,它融合了公开推荐、组织选拔和党内选举三种机制,集合了组织部门、党员与群众三个主体,实现了党内民主对人民民主的带动。公推直选的这一制度特性,展现了这一选举改革的衔接性、可控性和突破性的特征,有助于执政党实现机制创新与制度衔接的平衡,推动党内民主和政治民主的渐进发展。  相似文献   

19.
刘有明 《当代广西》2005,(11):40-41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扩大基层民主,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作。”充分尊重党员和群众的意愿,保证农村党组织直接选举制度落到实处,是扩大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环节。如何找到一条适应新形势要求的扩大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新路子,开创农村政治文明建设工作的新局面,扶绥县为此在实践中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20.
党内选举:一个必须重视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立兴 《桂海论丛》2003,19(3):23-25
党内选举是党内民主实施程度的标志,它保证党的各级组织内部权力来源的合法性 ;形成党内有效监督以规范党的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 ;保证党员民主参与党内事务的管理。针对党内选举中存在的问题 ,应改革和完善党内选举的各项制度来保证党内选举的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