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的主观要件问题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探讨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的主观要件问题,有助于司法人员在司法实践中正确认定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的犯罪特点。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的主观要件应是过失,且有必要采取"严格责任"来界定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  相似文献   

2.
本文立足于目前学界关注的焦点之一,即污染环境罪的既遂形态,深入挖掘问题产生的根源——对"严重污染环境"这一构成要件的理解,分析结果犯、危险犯和行为犯的理论构造,并结合现有法律规定和司法实践的需求,否定本罪为结果犯和危险犯的结论,肯定污染环境罪是行为犯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刑法修正案(八)》降低了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的入罪门槛儿,扩大了处罚范围,符合预防和惩治该罪的需要。但是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主观恶性难以判断,客观危害极其严重,仅仅降低入罪门槛儿仍不足以全面实现预防和惩治该罪的需要。实践中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的立法存在缺陷,由此考量该罪在处罚程度和手段上应进行调整,应引入严格责任,加大打击力度,并强化社会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4.
我国学界目前对编造并传播证券交易虚假信息罪的客观要件、主观要件、罪数界限在认识上存在较大的分歧,经逐一比较分析,方可得出合理结论。  相似文献   

5.
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具有隐蔽性、复杂性、反复性等特性,结合该罪的构成要件认为,要加强其防控需树立新的刑法价值理念;完善立法;强化司法实践工作能力,做好司法解释工作,加强环保行政执法部门和司法机关协作,在举证责任承担上引入责任倒置或责任转移原则;同时要加大社会综合治理力度,加强环境执法机关的基础工作,发挥非政府组织、新闻媒体的作用,在畅通公众参与举报,揭发环境资源犯罪的渠道等方面作出相应的努力。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在现实背景下,动用刑法打击环境污染实属必然,但现有刑法在规制环境污染方面仍存在诸多缺陷,需要通过立法加以完善,严厉打击污染环境犯罪行为,实现环境保护。当然不能为了规避一切环境污染风险,而无限扩大污染环境罪的处罚范围,要做到适中,在某些方面应有所不为。只有两方面同时兼顾,才能在实现环境保护的同时又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7.
英关法系的严格责任和我国民法的过错推定实质是一致的,它没有违背主客观相统一原则,没有否认罪过作为犯罪构成的必要构成要素,它仍是过错责任的一部分。环境污染具有众多特殊性,为了应对这种特殊性,更好地打击环境犯罪,维护公共利益和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主观方面的认定中应引进严格责任。作为客观归罪的绝对责任应排除在本罪主观方面之外。  相似文献   

8.
我国现行《刑法》第三百三十八条规定了"污染环境罪"的罪状。2013年6月,最高人民法院与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发布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在立法理念、罪状表述方面仍存在纰漏。从立法上完善"污染环境罪"应增设环境危险犯,完善罪状表述,创新罪名体系。  相似文献   

9.
本文阐述了危害环境罪的构成要件。认为该罪的客体可界定为环境权,即环境法律关系的主体享有适宜健康和良好生活环境,以及合理利用环境资源的基本权利;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了危害环境或足以造成危害环境严重后果的危险的行为,由于我国在有关立法中只规定了实害犯,对于环保显然不利,宜增设举动犯和危险犯的规定;其主体包括自然人、法人;在客观方面,我国刑法规定的仍是“无罪过即无犯罪”的传统原则,对某些危害环境罪的认定极为不利,因而笔者认为某些特定情形下应适用无过失责任。  相似文献   

10.
由于网络环境的特殊性,侵犯著作权罪"以营利为目的"、"复制发行"、"违法所得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要件在网络背景下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对这些要件的认定与一般的侵犯著作权罪的认定相比而言较为疑难.司法实践中对这些要件的准确认定应结合其在网络背景下的具体特点进行.  相似文献   

11.
随着环境污染犯罪的日益繁多和复杂,我国环境污染犯罪刑事责任制度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我国环境污染犯罪刑事责任制度的价值取向是遏制环境污染犯罪,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社会,保护生态自然环境和保护公民环境权。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国家本位环境犯罪治理模式已经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欲有效控制环境污染,就必须转变环境犯罪的治理模式。公众参与型犯罪治理模式在整合治理主体、保障提升非刑罚手段的治理效果以及推动治理的主动性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推动公众参与型环境犯罪治理模式的建设,应该培育公众参与环境犯罪治理的意识与热情,建立环境犯罪信息公开制度,完善环境刑事司法制度。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水污染犯罪问题日益呈现,然而现行刑法对此问题的规范却极不完善。纵观国外的立法,我国刑法可采用修正案形式规定水污染犯罪的主观罪过、行为犯、危险犯和刑罚等,以弥补在这方面的缺憾。  相似文献   

14.
关于污染环境罪的罪过形式,我国刑法理论上存在过失说与故意说之争。大部分学者坚持过失说,故意说是少部分学者所持的观点。过失说认为,对故意造成严重污染环境结果发生的行为可以依照投放危险物质罪定罪处罚。然而,这会导致故意造成严重污染环境结果但未造成公私财产重大损失或人身伤亡的行为得不到处罚。故意说将过失造成严重污染环境结果的行为排除在处罚范围之外,这不符合严厉打击污染环境犯罪之刑事政策的要求。因而,只有将污染环境罪的罪过形式解释为既包括过失也包括故意,才不至于出现处罚上的空当。  相似文献   

15.
徇私枉法罪在罪名方面,表现为罪名名称本身存在的问题,以及由于罪名设置不科学而导致的诸多的刑法理论冲突。本文提出应该重新设置该罪罪名的设想。  相似文献   

16.
环境犯罪这一特殊性犯罪现象其成因复杂.人的价值观念、环境意识、环境道德责任及其环境法制观念的缺损是导致环境犯罪的重要原因,而价值观念的调整则是预防环境犯罪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7.
毒品犯罪活动具有广泛和深刻的社会危害性,一直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当代我国有组织毒品犯罪活动不断发展变化,毒品问题愈发严峻,毒品犯罪组织的结构形式和运作模式不断呈现出新的特点,所产生的犯罪能量日益扩大,对我国缉毒侦查工作造成极大的挑战。有必要系统分析我国毒品犯罪的成因及有组织毒品犯罪活动的嬗变过程,在深刻发掘毒品犯罪本质的基础上提出针对有组织毒品犯罪的侦查策略。  相似文献   

18.
生命科技犯罪引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命科技犯罪是近年来频繁多发的一类犯罪,这类犯罪在各国生命科技法中有着形形色色的表现形式。我国刑法应当介入对生命科技犯罪的防治,但立法者应当理性把握防治生命科技犯罪的原则和理念。作为防治策略,刑法应当明确规定生命科技犯罪。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事件的增加和公众环境意识的增强,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愈发显现.检察机关担负着国家的法律监督职能,在工作中应进一步统一执法思想,充分认识到严厉打击环境污染犯罪的重要性,增强保护环境、依法查处环境污染犯罪案件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切实加强协作配合,推动查处环境污染犯罪工作深入开展,力争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