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普通级小白鼠的体外寄生虫污染,一直是困扰实验动物生产和使用的严重问题。我院实验动物研究中心的实验小白鼠,体外寄生螨的污染未能彻底解决,1998年7~8月间,呈暴发性发生,直接影响到动物质量和饲育人员的健康;对此,我们采用中图分类号S859.795收稿...  相似文献   

2.
(一)材料与方法 1.供试动物: (1)小白鼠:实验用昆明小白鼠购自本所健康动物饲养场的封闭群。 (2)大白鼠:实验用Wistar系大白鼠购自兰州医学院动物研究室,体重180~250g,雌雄均有。 2.旋毛虫虫种:实验用旋毛虫虫种为本实验室用大白鼠传代保存的河南邓县猪源旋毛虫。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樗白皮提取物对小白鼠机体内黄嘌呤氧化酶(XOD)活性的影响,将实验动物分为5、10、30 g/kg樗白皮提取物灌喂组和正常对照组,对各组动物血清、脾、肝中XOD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10 g/kg樗白皮提取物能够降低小白鼠血清、脾、肝组织中的XOD活性,30 g/kg樗白皮提取物能提高上述各组织中的XOD活性,5 g/kg樗白皮提取物组小白鼠组织中的XOD活性接近正常对照组。结果表明,不同剂量的樗白皮提取物对小白鼠体内XOD活性的作用不同,低剂量时具有抗氧化作用,高剂量时表现为促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4.
野生鼠隐孢子虫对实验动物的感染试验杨月中白会芬和爱芬朱杰曾丽(云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昆明650201)隐孢子虫系世界范围内的人兽共患寄生原虫,是引起人和多种动物以腹泻为特征的重要病原。本试验以野生鼠隐孢子虫孢子化卵囊实验性感染猴、兔、小白鼠和大白鼠...  相似文献   

5.
自Heath(1970)首次用羊细粒棘球蚴(Eg)原头节接种小白鼠和家兔,建立实验动物以来,国内外的一些学者先后就感染组织类型、剂量、途径、药物治疗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积累了一些资料。为了深入探讨该病的有关生物学特性,筛选安全有效的化疗药物,我们对羊源Eg原头节人工感染小白鼠及其生长发育情况做了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6.
自1980年Gordon等首次将外源基因导入小白鼠胚胎获得成功后,转基因技术有了长足的发展,并先后在牛、羊、猪、兔、鱼和鸡等动物上获得成功,对家畜品种改良、疾病防治和利用家畜作为活的生物反应器等方面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疾病防治一直是养鸡业中的重要研究课...  相似文献   

7.
转基因动物生物反应器生产药用蛋白的研究进展常惠芸谢庆阁(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730046)1982年Palmiter采用转基因技术获得超级小白鼠,标志着转基因动物技术体系的初步建立。这一技术体系的问世,对生命科学的发展产生了推动作用,被公认为...  相似文献   

8.
七十年代以来,我国医学和兽医学先后报道用鸡矢藤煎剂配绿豆,鸡矢藤配风轮草、蔓陀罗等可解有机磷农药中毒。单用鸡矢藤制剂对实验动物(小白鼠、兔)有机磷农药中毒确有解毒效果。为了探讨其解毒原理,给临床用药提供依据,做了本实验。  相似文献   

9.
(一)材料与方法 1.实验动物:实验用Wistar系大白鼠购自兰州医学院动物室,体重180~250g;昆明系小白鼠由本所动物饲养场提供。 2.旋毛虫虫株:实验用旋毛虫为本实验室用大白鼠传代保存的河南新野猪源旋毛虫。 3.新生幼虫的收集:给大白鼠经口感染7000~8000条肌幼虫后第6天剖杀;取小肠剪成2~3cm  相似文献   

10.
两种阿维菌素制剂对小白鼠寄生虫的驱杀作用刘彤朱蓓蕾(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北京100094阿维菌素(Avermectin,AVM)是北京农业大学研制的一种新型、安全、高效、广谱的抗寄生虫药。本试验进行了阿维菌素饮水剂和浇泼剂对小白鼠寄生虫驱杀作用的研...  相似文献   

11.
材料和方法(一)动物种类 小白鼠、大白鼠、豚鼠和家兔。要求均处于育成期和健康状况良好的动 物。 (二)分组 每种动物均分成八组,即感染的弓形体滋养体为10~1~10~7七个剂量组和一个不含虫的单一磷酸盐缓冲液(PBS)对照组。每组动物数依动物种类的不同而异,小白鼠每组10只,大白鼠每组5只,豚鼠每组6只,家兔每组3只。  相似文献   

12.
在当今的生物医学研究中,实验动物已成为一种具有生命的“精密仪器”,越是向高精尖发展,就越要求实验动物的高质量。国际上已采用“无菌动物”作实验,而被替代的通常动物仅作为生物医学教学之用。  相似文献   

13.
以昆明小白鼠为试验动物,研究了化学佐剂对猪瘟病毒E2 囊膜糖蛋白( HCV E2) 基因疫苗的免疫增强作用;用印度墨水活体染色法筛选促进印度墨水在肌肉中扩散的化学试剂,并用筛选到的化学试剂与pCDLacZ 混合肌肉注射小白鼠。结果表明,斯苯和甘油能较好的促进LacZ 基因在小白鼠胫前肌中表达,提示斯苯和甘油可作为基因疫苗的化学佐剂;用斯苯和甘油按比例混合配制HCV E2 基因疫苗质粒pCDST 免疫小白鼠,其抗体效价显著高于蔗糖、甘油、斯苯单一佐剂。  相似文献   

14.
骆驼伊氏锥虫在液氮中(-196℃)超低温冷冻保存国内尚未见有报道。伊氏锥虫通过实验动物(豚鼠、大白鼠、小白鼠、狗等)继代保虫,病原性有逐渐表现增强或减弱的趋向(郑策平:家畜锥虫病,上海科技出版社,1965年)。根据我们连续通过小白鼠继代10个月的观察,觉得毒力略有增强。为了避免长期连续传代使虫体毒力发生变异,节约人力、物力和时间,根据冷冻保存不会导致遗传突变和染色体损伤这一原理,我们进行了伊氏锥虫液氮内的冷冻保存试验。  相似文献   

15.
以被去除脾的昆明小白鼠为实验动物(40只),接种牛源环形泰勒虫吐鲁番流行株Ta-t,进行小鼠体内扩繁试验,并于接种后第8、12、24、48小时以及第3~10天每天经血液涂片检查接种后昆明小白鼠的红细胞染虫率,观察分析其扩繁情况;经昆明小白鼠心脏、眼球采血的方法收集其最高染虫率(15%以上)的血液内裂殖子,并进行冻存,摸索其保存、复苏条件等。结果显示,除脾术后昆明小白鼠均存活,检测其呼吸、脉搏、食欲、精神状态皆良好,说明摘脾手术成功;接种后第48小时可在昆明小白鼠血液里观察到裂殖子,第5~9天每组昆明小白鼠的平均染虫率可达15%~20%(最高峰),第10天后染虫率开始下降,血液涂片中裂殖子数量渐渐减少;经试验发现,在雌雄性昆明小白鼠体内的染虫率差异极显著(P=0.0070.01),去脾昆明小白鼠与未去脾昆明小白鼠的染虫率差异也极显著(P=0.000 20.01),牛源环形泰勒虫在除脾的昆明小白鼠血液内能被置换、增殖。染虫率为15%以上时昆明小白鼠血液里的裂殖子可用冷冻(-80℃)保存,亦可制作玻片裂殖子抗原备用,保存半年以内的裂殖子复苏活性最佳。该试验数据可为建立环形泰勒虫动物模型、教学、科研提供丰富的血液原虫株资源。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索小白鼠受旋毛虫感染后主要脏器病变的发生、发展过程,我们通过实验对移行的旋毛虫幼虫所造成的小白鼠组织器官的病理形态学变化,进行了初步观察。 (一)材料与方法 1.旋毛虫虫种:采自河南省南阳地区旋毛虫病猪的肉尸,经大白鼠传代保存。实验前捕杀大白鼠2只,采肉样压片镜检。确诊为旋毛虫阳性的肉供实验用。  相似文献   

17.
选健康小白鼠 30只 (其中 3只为怀孕母鼠 ) ,随机分为 9组。A1、A2 、A3 组分别于荐臀部皮下注射患附红细胞体病猪、犬、人的全血 ;用感染附红细胞体小白鼠的全血分别接种B1、B2 、B3组 ,其余 3组分别混笼饲养 ,并在饲料中添加患附红细胞体病猪的全血 ,在被感染附红细胞体小白鼠污染的垫料环境中饲养。结果 ,猪、犬、人附红细胞体均可以感染小白鼠 ;被感染的小白鼠也可以再感染同种动物 ;母鼠可垂直感染 (传播 )胎儿。表明荐臀部皮下注射是直接的传播途径 ,接触和食入病原也可以传播  相似文献   

18.
中兽医学脏腑理论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生化之源。摄入饲料能否充分消化吸收,为机体所利用,关键在于脾胃功能是否健全。为了探讨增茸灵的作用机理,我们以饲料消化吸收率为指标,观察了增茸灵对消化吸收功能的影响。(一)材料1.实验动物:从吉林省生物制品研究所购入健康雄性小白鼠60只,体重18~19g。2.增茸灵:由本校中兽医学教研室研制提供。(二)方法1.实验分组:将60只小白鼠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0只,饲养管理条件相同。  相似文献   

19.
魏氏梭菌病四联浓缩灭活疫苗免疫动物血清抗体测定马乐英杨爱玲吕红蒋祯罗显驿(农业部兰州生物药厂730046)为检验兰州生物药厂研制的浓缩魏氏梭菌病即产气荚膜梭菌病四联灭活疫苗的免疫效果,我们抽检中试生产的若干批疫苗免疫黄牛、家兔和绵羊,用小白鼠测定了血...  相似文献   

20.
(一)材料 1.弓形虫虫种:来源于兽大寄生虫病教研室。 2.试验动物:小白鼠,体重30~50g,用于虫种传代;日本大耳白兔33只,体重2~2.5kg,弓形虫病间接血凝反应阴性,体检健康。以上两种动物均由兽大动物室提供。 3.弓形虫病阳性、阴性血清、冻干抗原、稀释液:系兰州兽医研究所产品。 (二)方法 将试验兔分为接种组和对照组。 1.接种组:①动物感染:将弓形虫在小白鼠腹腔内增虫后抽出,用白细胞计数法计数后,按每毫升含100万个滋养体,每只兔腹腔接种1 ml,共接种23只。在接种前按每公斤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