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为理论基础,以宗教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的深刻影响为客观基础,以长期宗教工作实践中的经验教训为实践基础,结合中国现阶段宗教和宗教工作状况,来科学认识和分析宗教的社会作用。中国共产党对宗教的社会作用的认识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这有助于中国共产党更准确地、更理性地对待宗教和妥善处理宗教问题,从而引导宗教更好地发挥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业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为理论基础,以宗教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的深刻影响为客观基础,以长期宗教工作实践中的经验教训为实践基础,结合中国现阶段宗教和宗教工作状况,采科学认识和分析宗教的社会作用。中国共产党对宗教的社会作用的认识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这有助于中国共产党更准确地、更理性地对待宗教和妥善处理宗教问题,从而引导宗教更好地发挥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业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周建瑜 《新视野》2012,(3):79-83
中国既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也是一个多宗教的国家。如何认识和对待宗教问题,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人从中国宗教的实际状况和特点出发,把宗教工作同党在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路线和根本任务相结合,正确处理共产党员与宗教的关系,正确区分宗教与迷信、思想信仰与政治立场,组成爱国统一战线,规范宗教事务管理,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发挥宗教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几代领导集体对宗教工作的不断探索和创新,形成了正确解决中国宗教问题的宗教政策体系,是我们党宝贵的思想理论财富。  相似文献   

4.
本文论述了中国共产党在宗教工作方面的智慧和策略,即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党的爱国统一战线策略和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理论。这三个方面是中国共产党处理宗教问题的主要策略,是在不断的革命和实践中相继提出的,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宗教工作上的不断进步与创新。要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继续贯彻执行和完善。  相似文献   

5.
在探索中国革命道路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从一大到三大分别提出了不同的政治口号:即社会革命、民主革命和国民革命。这些政治口号的变化、更替,反映了中共早期对民主革命理论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随着对中国革命和自身状况的认识不断深入,共产党人对民主革命的认识日趋理性,对无产阶级革命地位、作用和政治诉求的认识也日趋客观。  相似文献   

6.
大革命时期苏联和共产国际对国共两党经济援助之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洪 《党的文献》2007,(2):52-57
据不完全统计,在大革命期间,苏联和共产国际分别向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提供了约26万卢布和1400万卢布的经济援助,二者相差悬殊.苏联和共产国际这样做,与其当时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以及中国革命形势的认识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在中共四大前,中国共产党对无产阶级领导权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和实践,对无产阶级领导权的认识是一步步加深的。中共四大对无产阶级领导权的明确提出,即是革命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探索得出的正确结论,又是当时历史大环境下不得不面对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是指马克思主义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不断与时俱进,这个重大命题是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正式提出的,标志着我党将马克思主义运用于实践过程中认识上的又一次深化。虽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没有明确提出时代化的概念,但时代化的思想一直贯穿于马克思主义发展过程。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对时代化的认识,对当时的无产阶级革命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对今天的社会主义实践有着极大的指导意义。中国共产党对时代化的认识,一方面使中国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胜利,另一方面又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9.
杨松 《世纪桥》2013,(3):40-4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从他们所处的历史时代和承担的政治使命出发,对宗教社会功能进行了正反两方面的认识。这为我们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正确观察、分析和认识宗教问题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方法论指导,是中国共产党制定正确的宗教政策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黄明哲  赖路成 《求实》2006,2(2):11-16
在中央苏区,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按照无产阶级革命学说原理,并根据中国当时的社会特点和社会实际,进行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实践,在与党内左倾机会主义和教条主义的艰苦斗争中,探索出了有中国特色的革命理论和道路,初步形成了毛泽东思想。  相似文献   

11.
<正>抗战时期是中国共产党自觉地进行理论创新的重要时期。中国共产党依据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大胆地进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实践,对中国革命的许多重大理论问题实现了认识上的飞跃。其中对资本主义及资产阶级的认识的发展,堪称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典范。中国现代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但中共在相当长时期内对于资产阶级和  相似文献   

12.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成果和继续.一以贯之地推进伟大社会革命,离不开革命文化的激励作用.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实践中形成的文化追求,是中华民族最为独特的精神标识,也是新时代夺取伟大胜利的精神养分.之所以要发扬革命文化的精神支撑作用,始终保持积极奋进的革命精神,是由新时代伟大社会革命的长期性和艰巨性所决定的.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的社会革命,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内在需求.只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保持革命热情,才能更好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不负时代的使命和人民重托.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20年代初.陈独秀对当时中国的社会性质、民族民主革命性质作出了科学分析.并由此提出了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合作的理论基础.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形成的革命统一战线政策的探索者、制定者、执行者。  相似文献   

14.
正历史背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通过斗争的实践,对中国社会和革命性质的认识不断深化。1922年1月,共产国际在莫斯科召开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中国共产党派代表出席了这次会议,并把会议精神带回国内。党的二大正是党在认识不断深化的基础上召开的。  相似文献   

15.
“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战胜中外反动派的三大法宝之一。随着历史的发展,由于各个时期的社会性质,党所处的政治形势、阶级状况和面临的任务不同,统一战线的内涵和称谓也有所不同。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和大革命时期,称统一战线为“民主联合战线”。当时中国社会的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革命的性质是民主革命,革命对象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中国革命的中心任务是打倒列强铲除军阀。为完成这个任务,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孤军奋战是不会战胜强大的敌人的。于是,1922年6月,在《中国共产党对于时局的主张》中指出:“中国共产党的方法,是要邀请国民党等革命民主党派及革命的社会主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在创建初期,随着革命斗争的发展,逐步认识到农民阶级是中国革命的重要力量。为了将广大贫苦农民组织起来投入到大革命的洪流中,我党对农民阶级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中国共产党在创建初期对农民的宣传教育活动,唤醒了农民的革命精神,激发了农民的革命热情,对当时党的革命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衣芳 《发展论坛》2001,(2):13-15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统一的社会主义国家,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始终是关系我国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极端重要的问题。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十分重视民族、宗教问题,形成了我们党在各个时期关于民族、宗教问题的理论和政策。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推进改革和发展的历史进程中,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不断丰富和发展邓小平关于民族、宗教的理论,为我国新时期民族、宗教工作提供了正确的理论指导。深刻理解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民族、宗教思想,对于做好新时期民族、宗教工作,巩固和发…  相似文献   

18.
《世纪桥》2016,(6)
反腐思想作为毛泽东思想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推动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取得胜利及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取得重大成果等方面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毛泽东反腐思想在中国革命发展的不同阶段,汲取革命实践中的经验并结合不同国情,在经历了萌芽、形成之后,继续发展,在当今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始终保持着活力,是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对当今中国社会的腐败现象形成正确的认识、付诸正确有效的实践行为,最终解决腐败问题具有重大启示。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农村包围城市思想形成于1930年,但这一思想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并没有被全党所接受。遵义会议实际上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但由于当时的历史条件所限,指导方针问题并未真正解决。抗日战争爆发前后,随着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革命规律认识的加深,农村包围城市思想的指导地位终于在全党确立。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的宗教政策是在日本利用宗教侵华、宗教界开展抗日活动以及中国当时的宗教国情和在此之前所实行的宗教政策不利于团结宗教界抗日的社会背景下制定的。这些政策的实行推动了抗战的胜利,使得宗教界有了一些新气象,从而也改善了宗教界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为新中国宗教政策的制定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