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论内外因关系的中介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尚东涛 《唯实》2000,(4):15-19
内因与外因的互动决定事物发展变化的观点,对唯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决定因素的理解的超越,并未表明对事物发展变化中内因与外因关系的理解的全面性的占有。其理论缺环在于,对中介是内外因互动关系发生的决定性根据的忽视。在逻辑性层面,内外因互动关系的发生,必然以中介的存在为前提。在现实性层面,内因与外因间接形态的互动关系的发生,必然以中介的实在为现实根据;内因与外因直接形态的互动关系的发生,规定于场态中介的实在。从“改变世界”的立场出发,通过内外因互动推动事物合理地发展变化,应当在真正认识中介的决定性地位的前提下,在创造中实现对中介的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2.
任何事物的发展、运动、变化都离不开它的内因和外因,内因是变化的依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但是,在许多情形下外因也十分重要,这就是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要把普通老百姓培养成用特殊材料做成的共产党人,要使共产党人不变质,永远保持工人阶级先进分子的本质特征,党的自身建设就应当坚持"三严"(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四自"(党员干部时刻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要求,并处理好它们之间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3.
<正>事物的发展变化是由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内因是变化的根本,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发生作用。内生是指由事物内部作用演化而产生新的属性或新的优势。四川古称"四塞之国",素有"西部天眼"、生命盆地、天府之国之称,内生特征十分鲜明。历经数千年沧海桑田,特殊的盆地环境孕育了厚重的巴蜀文化,演绎了跌宕的历史篇章,创造了瞩目的发展成就。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  相似文献   

4.
内因外因是唯物辩证法的重要范畴,其内涵和提问方式是随着社会和科学的不断发展而变化和深化的。我国改革开放实践和系统科学长足发展,为重新理解内因外因问题提供了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5.
从内外因的角度来看,推动一个地方发展的动力主要包括内部动力和外部动力,那么,具体到一个地方发展资源上来看,主要是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内因(内部资源)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就一个地方而言,内部资源就是指该地方已经具备的有利于地方发展的所有要素的总和,从自然和文化的角度来看,主要包括自然资源和文化资  相似文献   

6.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品德的形成是内外各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社会教育是外因,自我教育是内因,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只有当学生对外在的德育要求内化为自身需要时,才能最终实现教育人、培养人的目的。因此,苏霍姆林斯基说:"对个人教育离开自我教育是  相似文献   

7.
德育过程离不开德育内外因之间的相互作用。所谓德育内因,是指学生内在思想矛盾与冲突;德育外因是社会环境的教育性与制约性。德育内化实质是德育内外因相互结合后,在又统一又斗争中达到正向平衡和协调发展的结果。因此,德育过程要十分重视德育内因培植与外因优化。  相似文献   

8.
从哲学的层面分析保持党的纯洁性,可以从哲学的整体与个体,本质内容和具体要求,量变与质变,曲折性与前进性,内因和外因的关系中得到说明。从哲学的视角思考党的纯洁性建设,是为了鉴古知今,总结经验教训,探寻保持纯洁性的规律,从而使党的纯洁性建设取得更加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正>"思想受到洗礼,灵魂受到触动",经历了教育实践活动的洗礼,很多党员干部都有这样的感受。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要打赢这场硬仗,思想上扶正祛邪、补好理想信念的精神钙质,始终是放松不得的"灵魂工程"。改进作风,制度约束是外因,思想自律是内因,外因根据内因起作用。思想生了锈,外在的约  相似文献   

10.
“长江后浪推前浪”,“雏凤清于老凤声”。随着干部年轻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年轻干部群体在迅速壮大。重视和关注年轻干部的健康成长,既是一个实践课题,也是一个战略课题。对年轻干部而言,发展机遇、组织培养和社会环境等是成长进步的外因,而自身的道德修养、业务能力和知识水平等则是成长进步的内因。唯物辩证法原理告诉我们:“内因是变化发展的依据,外因是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这就要求年轻干部在成长的道路上,必须加强素质修养,练好过硬内功。  相似文献   

11.
20年代初期,孙中山领导中国国民党人制定了“联共”政策。这一致策的制定有其内因和外因,并且内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本文试就这种起着决定性作用的内因作一探讨。一、“联共”的政治思想基础从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到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这是世界革命形势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同志在《矛盾论》中指出:“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西方敌对势力推行和平演变战略,是社会主义国家演变的外因,社会主义国家演变的内因主要有: 第一,社会主义国家内部反共反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共产党早期,核心领导层缺乏稳定性,归结原因有内因和外因。内因包括党自身的成熟、党的力量对比、党的路线斗争、领袖集团的团结、领袖的牺牲、领袖政治态度的变化等因素。外因包括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共产国际和苏联的态度、反动派的疯狂镇压等。回顾历史,可以发现,路线斗争是党在早期领导层频繁变更的重要内因,反动派的疯狂镇压导致的牺牲和叛变是党在早期领导层变更的重要外因。  相似文献   

14.
古语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参观济南机床一厂和柴油机厂,得一启示:企业要引进外来先进技术,先要做到“知己知彼”,这样才能推动企业向前发展。从哲学上讲,只有正确利用内因,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外因的作用。在开放中要“知己知彼”,就是说不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整体性创新与发展,主要体现在:哲学主题的转换:"整个世界"--"人的世界";哲学理念的发展:注重"物质运动规律"的无主体哲学--注重"人的主体性"的哲学;哲学思维的创新与发展:"前定论、给定论和他定论"--"后定论、实力论和选择论";哲学形态的发展:"物质本体论"--"生成本体论";哲学功能的发展:"注解论证"的哲学--"批判超越与前导理念"的哲学;哲学研究方式的发展:"无我的哲学"--"有我的哲学";哲学研究内容的创新与发展:"四大板块结构"--"涌现一批哲学发展的生长点";哲学发展方式的创新:固守传统教科书的书本公式--与时俱进地反映时代精神;哲学倾向的转移:相对注重阶级性--相对注重先进性、人性和人类共同文明;哲学视野的转换:注重"两极对立"--注重"双赢共生";对人的新的理解:谈人变色--注重以人为本和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正>"三严三实"蕴含着深刻的哲理,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看"三严三实"的重大意义,具体体现在"三个结合""三个契合""三个融合"上。用全面的观点看,"三严三实"体现了"三个结合"。主观和客观的结合。"三严"针对主观世界改造,要求党员干部坚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三实"针对客观世界改造,要求党员干部把握科学的方法论。内因和外因的结合。"三严"是内在要求,包含政治追求、组织原则、纪律要求;"三  相似文献   

17.
“台独”即台湾独立建国的简称。“台独”作为谋求把台湾从中国分离出去的一种思潮和运动,其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一个长期的过程,有着十分复杂深刻的社会、历史、政治及文化背景,既有内因,又有外因。既有台湾特殊历史的原因,也是美国、日本等反华势力纵容、支持的产物。近年来,台湾岛内的“台独”分裂活动不断加剧,陈水扁当局及各种“台独”势力搞分裂、搞“台独”的冒险性进一步上升,发生重大“台独”事变的危险性始终存在,不仅对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也使台海地区安全形势时常呈现紧张、严峻、复杂的局面。“台独”问题是何时出现并怎样发展的?有哪些内因和外因?有哪些特点和危害?  相似文献   

18.
李至伦 《党建》2005,(8):9-11
今天跟这么多各个机关的担负一定领导职责的同志面对面交流沟通反腐倡廉的情况,有一点突出的感受我想再专门说说。中央提出的一系列加强教育、健全法制、强化监督、深化改革的举措,归根到底要激活每一个干部自身拒腐防变的内在动力。这就是哲学上讲的,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思想是管总的,每个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能自觉拒腐防变,我们的党风政风将产生根本性的改观。自己能管住自己,这是第一道防线,我认为也是最有效的预防。自己管不住自己,那就靠组织管、靠群众管,这也是预防。这两道防线都防不住,那就是…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在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这不仅对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而且有着深刻的哲学意义。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充分体现了联系的观点、质量互变规律的观点、内因与外因辩证统一的观点、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观点,这也正是创先争优活动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的哲学依据所在。  相似文献   

20.
欠发达地区首先“欠”什么姜绍华加快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逐步缩小和解决地区间经济发展差距,促使区域间经济协调发展,是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要方针和任务。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在事物的发展变化中,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是通过内因而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