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课堂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中心环节,课堂教学效果好坏直接影响着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大学生思政公开课大赛是天津市在新形势下创新学生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途径与方法,以此为视角探索思政课课堂教学模式,切实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
刘丽娟  孙玉娟  杜黎黎 《世纪桥》2013,(5):35-35,40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意识形态教育的主要途径,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重要意义。教学的时效性是思政课的重要方面,对思政课教学时效性进行评估,有利于加强教学管理,增强教学质量的提高、提升课程建设水平和学科建设水平,构建高校思政课教学时效性评估体系,以保证对思政课教学时效性评估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相似文献   

3.
申勇健 《世纪桥》2023,(7):68-70
思政课是大学生的必修课,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重点。面对思政课教学的发展趋势,提出大学思政课教学实现高效性的重要意义,进一步阐释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实现高效性的主要方法。通过阐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对大学思政课教学实现高效性进行实践探索,提出实现大学思政课教学高效性的对策,以及如何实现大学思政课教学高效性的改革,以期更好地发挥思政课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高校思政课的时效性是思政课教学对于我国社会发展变化的高度依赖、敏感和及时反映的特点。高校思政课担负着向大学生进行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主要内容的意识形态宣传教育的重任。因此,必须及时快速、全面权威地向大学生解读党和国家的最新理论方针政策,引导大学生正确面对社会热点,以大学生的辐射示范作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增强思政课时效性需要强化思政课教师危机意识;建立和完善教学时效性评价体系;建立地方高校与名校帮扶关系;延伸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5.
吴丽娜 《世纪桥》2013,(5):42-42,50
思政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但在教学过程中,由于诸多原因思政课的教学效果并未得到有效发挥。本文以高职院校为研究领域,针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特点,以高职生所需与思政课所求有效对接为主线,从思政课与专业课建设有效对接的角度找寻破解途径。  相似文献   

6.
发挥高校思政课教师在实践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是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在思政课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如果不能充分发挥,就很容易造成活动过程的混乱局面,进而严重影响实践教学的效果。为此,高校思政课教师要精心确定活动主题、设计活动方案,科学调控活动过程,客观、公正地评价实践教学效果,使思政课教学活动切实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韩伟  张虹 《世纪桥》2014,(9):55-56
实践教学是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综合能力的关键环节。"地方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组对河北部分地方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现状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以了解大学生对思政课实践教学实施情况的总体评价,分析研究地方高校教师、学生在思政课实践教学环节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与原因,深入研究地方高校实践教学的科学模式,从而为进一步提高思政课实践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将习近平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过程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国家教育方针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当代大学生法治素养的现实需要。习近平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过程需要解决好理念、方法、途径等方面的关键问题,并需要从改革课堂教学、加强实践教学、强化校园法治文化建设等几个方面着手,形成合力,增强习近平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进课堂、进头脑的实效。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析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网络大V等不同主体对大学生政治认同的影响,本研究发现:思政课教师在大学生政治认同的形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显著影响大学生的政治认同,且其影响力的大小因大学生性别、年级、学科等的不同而存在显著差异。基于此,思政课教师应坚持因材施教,持续强化大学生政治认知,激发大学生政治情感,丰富大学生政治参与,增强大学生政治信任,以实现提升大学生政治认同的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10.
科学发展观为高校思政课教学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价值支撑。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学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过程中,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方法及模式去实现思政课教学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各高校正在讨论、研究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探究高校思政课如何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到教学形式上构建新的教学模式,使思政课教学过程得到优化,教学质量大幅度提高,从而促进思政课教学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科学发展观为高校思政课教学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价值支撑.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学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过程中,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方法及模式去实现思政课教学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各高校正在讨论、研究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探究高校思政课如何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到教学形式上构建新的教学模式,使思政课教学过程得到优化,教学质量大幅度提高,从而促进思政课教学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钟林 《学习月刊》2012,(4):102-102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学的重要阵地.是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的主要渠道,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途径.如何提高思政课的质量和水平.是值得我们高度重视和认真研究的重大课题。创新是提高思政课质量和水平的原动力。那么我们应该创新些什么、应该怎样创新?  相似文献   

13.
接受美学理论强调读者在文学阅读中的主体地位,文本的"未定性"呼唤隐在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充实和再创造文本。从接受美学理论视角探究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全过程,不仅能够提升大学生主体的接受度,而且能够不断优化教学效果。当前,高校教师要通过优化教育理念、创新教学内容和方法、发现和培养隐在读者等途径不断提升思政课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盛瑾 《党史文苑》2009,(11):69-70
我们认为新时期的核心价值观教育和高校思政课教学是可以很好互动的。我们的教研团队结合历年的资料幕积继续深入现实,通过调查研究,比较科学地分析导致目前思政课尴尬现象的真实原因,剖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问题,探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同高校思政课的关系,努力解决如何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完善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又如何通过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完善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在学生中的地位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思政课教学的实际情形,文章对全国20余个省级单位、55所高校、16000余名本科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分析认为教学内容与方法、教学组织与实施、教学互动形式与频率、学生学习成效评价等要素对大学生思政课学习获得感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因此,可以通过用活教学内容与方法、优化教学组织形式、扎实推进教学互动、做好学生学习成效评价等路径,不断增强大学生思政课学习获得感。  相似文献   

16.
高校是培养人的重要阵地,承担着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引导社会风尚的重要职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立德树人"。实践教学是高校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在实践过程中要促进思政课实践教学项目化实施,整合资源拓展形式,以提高思政课实践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大学的思政课教学效果显得差强人意,主观因素是大学生对学习思政课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心理障碍.当前,大学生在学习思政课中一定程度地存在着先入为主的逆反心理、淡化意识形态的求知心理、片面追求的急功近利心理及认知取向和学习选择上的排斥心理,成为影响思政课教育的主要心理障碍.我们应该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内外结合,切实排除这些心理障碍,以提高大学生学习思政课的积极性和效果.  相似文献   

18.
思政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思政课教学中出现的庸俗化、娱乐化和政治淡化的现象,影响着思政课主渠道的地位、弱化了思政课的育人作用。对此现象进行反思分析,对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以及提高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立足学生发展需求,实现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连接,是思政课教学的重要教学形式。目前,各高校十分重视实践教学的改革创新,并已取得一定成就。但在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具体实施中仍然存在不足,主要表现为教学性质模糊、教学过程管理不足、评估考核实效不高、教学执行效果不佳等问题。因此,提升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水平,要推动思政课实践教学向课程建设专门化、课程组织规范化、课程评估全面化、保障机制体系化等方向发展,以期更好发挥高校思政课立德树人关键课程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正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和中国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奋斗过程中,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主课堂的高校,对思政课教学应提出更高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的重要讲话,提纲挈领、思想深邃,深刻阐述了思政课在课程建设中的重大意义,解决了多年来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中"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人才建设"等诸多问题,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政课建设指明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