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842年,腐败的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惨败,伴随着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的签订,在西方人眼中,昔日的天朝上国成了落后和野蛮的国度。在中国形象被严重扭曲的那个时代.一位特立独行的中国文人用自己的笔维护了中国文化的尊严,改变了部分西方人对中国的偏见,他就是著名的思想家、国学大师辜鸿铭。  相似文献   

2.
作为近代中国一大奇人的辜鸿铭坚持中国文化优越论,坚持儒家传统文化,并极力为中国传统旧俗辩护,以其独特的文化保守主义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他这一独特思想产生于近代中国社会中,并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了影响。表面上看虽然有背于当时"西学东用"潮流,但他以独特的视野,凭借自身对于东西方文化的深刻理解,致力于英汉儒经这一并不为世人关注的工作,向西方输出中国文化,为扩大中国在世界的影响力作出了贡献。但辜鸿铭的文化保守主义有明显的偏颇之处,他对文明的理解以及中西文化的评价也存在偏狭,这是评价辜鸿铭文化观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1840年以来,闽籍翻译人才辈出,在国内外产生重要影响的翻译家屡出不穷.宄其原因,实与林则徐的"放眼看世界"密不可分.深受他影响的沈葆桢倾力经营马尾船政局所属的船政学堂.从船政学堂走向世界的中国留学生如严复、陈季同、马建忠、王寿昌、陈寿彭以及深受船政文化影响的人士如辜鸿铭、林圩、薛绍微等,他们都选择了译介西学入中国或译介中学入西土的途径,自觉地传播中西先进的文明教化,启迪民智.他们不仅为中国译界带来了新局面,更为中目社会的全面进步提供了精神助力.他们在进行垮文化译介交流的工作中,虽然持守中年传统文化本位的立场,但从不排斥西方先进的文明教化.即便时有矫枉过正之处,如辜鸿铭、林纾、严复等反对白话文运动,但总体上看他们是希望中国社会的变革应该稳健有序地进行,因此,他们的矫枉过正也往往是对过于激进的社会变革的反弹.  相似文献   

4.
新书推荐     
《中国人三书》(美)阿瑟·史密斯等著“认识你自己”,这是每个人一生的功课。而作为中国人,首先应该了解你自己所归属的国家和民族所具有的民族性《。中国人三书》汇集了美国传教士阿瑟·史密斯《中国人气质》、日本近代中国史研究专家桑原藏《东洋史说苑》、中国近现代文化怪人辜鸿铭《中国人精神》三本研究中国人的著作。其中《中国人气质》被誉为“一部百年来研究中国人的权威性传世之作”,通过阿瑟·史密斯的眼光,展现了日常生活中中国人的诸多习性,而《东洋史说苑》则是作者史学研究的论文集,提供宽广的历史视野的同时,呈现的是中国人…  相似文献   

5.
金一南 《当代贵州》2013,(18):63-63
若说中国与哪一个国家的关系最难说清的话,恐怕就是日本。从历史上看,没有哪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给日本以如此巨大的影响。从汉字到围棋,从《论语》到《法华经》,日本人几乎一成不变地从中国学去了这些文化精髓。近代以来这种影响又反了过来。明治维新之后,西方先进的思想通过日本源源不断流向中国。中日两国一衣带水,相互间的影响使双方都受益匪浅。一衣带水必然联系方便,影响方便;一衣带水也还  相似文献   

6.
正"人创文化"与"以文化人":哲学家黑格尔说:凡熟知的概念,往往是无知的。文化这个概念也一样,东西方学者对文化的界定和看法各有侧重,不同阶层对文化的价值和把握也有差别。顾久:确实是这样。文化像一座大山,"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作为山中的人,无论是中西方,还是具体到我们的党、政、士、民等各阶层,对文化都有不同的看法和把握。我们从《现代汉语词典》对文化的定义来看:"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这里强调是人而非上帝创造了文化。这个定义是西方  相似文献   

7.
《西行漫记》原名《红星照耀中国》(英文《Red Star Over China》),作者是被毛泽东赞为"老朋友"的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斯诺于1936年6月初赴陕北采访,4个月后返回北平。1937年10月,他的采访录《红星照耀中国》在伦敦出版,立刻轰动了欧美各国,西方舆论高度评价:此书对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发现与描述,如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样,是震惊世界的成就!  相似文献   

8.
<正>韩剧《来自星星的你》红遍中国,"都教授"成了"大众偶像",就连全国"两会"上的代表委员都没办法回避来自"星星"的提问。从《大长今》到《来自星星的你》,一部部韩剧如一枚枚石子击破水中天,一波接一波、一轮接一轮,传递文化观念,扩大文化影响。诚如王岐山对人艺院长张和平说:"韩剧为什么占领了中国,看半天我发现我明白了,韩剧走在咱们前头。韩剧内核和灵魂,恰恰是传统文化回归的升华。"享受韩剧带来的视觉盛宴,追寻其成  相似文献   

9.
《当代贵州》2012,(14):54-55
聂远:黔东南给了我艺术灵感聂远,演员,1978年出生于黔东南镇远县。代表作有《雪山飞狐》、《倩女幽魂》、《隋唐英雄传》、《大唐情史》、《三国》、《西游记》等,被称为"内地新四小生",曾获大众电视十佳演员奖。"家乡话是走到哪里都不会忘记的。"离家多年,聂远仍能说一口流利的镇远话,毫不掩饰对乡音的依恋。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人认识镇远。聂远喜欢中国的传统文化,从不过西方的节日,他说镇远是传统文化尤其  相似文献   

10.
红旗出版社2012-11《中国能赢》一书以其独特的视角,向全球读者讲述了"中国为什么能赢"、"西方民主的真相"、"西方民主的陷阱"以及"中西方政治经济模式的对比与差异"等时政焦点问题。宋鲁郑认为,中国之所以能赢,根本就赢在制度上。是中国政治体制在承接文化传统、借鉴世界政治文明、并在符合国情基础之上进行的、内生性的持续的演变和调整,在权力传接、监督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十多年来,我们耳朵里不知听到了多少中国人奋斗留洋、异邦安家的故事。但有外国人到中国来安家落户的么?有,还不少,穆彼得一家便是。请看摘编自《上海文化艺术报》上戴仲燕撰写的《洋人彼得一家的“土居”情话》——  相似文献   

12.
一在中共北京市委党校的校园一隅,有一座利玛窦陵墓。人们接触到它,就会想起近400年前这位欧洲传教士曾在澳门圣保禄学院研习中文和中国文化。该学院是亚洲最早的西洋式学府。利玛窦和其他一些西方人利用澳门这块土地把中国的优秀文化传播到欧洲,又将西方文化以及科技等介绍到中国来。这个事实从一个侧面表明:澳门在客观上起着中西文化交流的桥梁作用。但是从总体来看,澳门毕竟是被葡萄牙殖民主义侵占的中国领土。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本文简称“基本法”或“澳门基本法”)《序言》一开头就写道:“澳门,包括澳门半岛、…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儒学发展到近代,随着经学的解体而趋于衰颓。但是,五四运动前后,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以西学改造,融合传统哲学的社会思潮不断涌现,冯友兰的新理学就是其中的主要流派之一。他将西方新实在论与程朱理学相结合,建立了新理学的哲学体系,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的传统儒学。冯友兰于30年代出版了《中国哲学史》两卷本,对中国哲学史的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1938~1946年间又撰写了《新理学》、《新事论》、《新世训》、《新原人》、《新原道》、《新知言》等六本书,称为"贞元六书"。这些著作反映了作者独特的哲学体系,正如作者自己所言"是接着宋明理学讲的"①,故命名为"新理学"。这个体系的核心观念概括说来有两个:其一"两个世界",其二"四个境界"。其主要内容则是"对  相似文献   

14.
<正>红色基因概述红色基因属于文化基因范畴。"文化基因"《牛津英文字典》解释为"文化的要素,可以设想为一种非基因手段的复制",中国学者毕文波认为"内在各种文化现象中,并具有在时间和空间上得以传承和展开能力的基本理念和基本精神"。文化基因是隐藏在各类文化现象内部,决定文化系统性和发展走向的基本因子,对  相似文献   

15.
正作者唐克扬作为独立策展人,12年游历中西方不同国家,漂泊于故土与他乡,他将中西方文化活用在自己的作品当中。著作之一《从废园到燕园》曾被评论家李公明称之为"在历史的尘埃中拂拭出来的图景",在他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关于漂泊者的锐气,就像是漫长的时光旅行者,他在用自己的方式窥探关于洛阳的一切。就像唐克扬在《洛阳在最后的时光里》的引子中自己说到:一切魅惑,将从城市失去记忆的那一刻开始……洛阳的兴衰,便也牵系着中国人  相似文献   

16.
钱穆(1895~1990)字宾四,江苏无锡人,自学成才,是著名的史学家、教育家、文化学家。30年代后在北京大学、西南联合大学、成都华西大学、云南大学、无锡江南大学等处任教。1950年在香港创办新亚书院并主持院务。1967年到台湾定居。他的主要学术著作有:《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国学概论》《国史大纲》《中国历史精神》《中国政治之得失》《中国思想史》《宋明理学概论》《中国通义》《文化学大纲》《朱子新学案》《中国现代学术论衡》《世界局势与中国文化》等。钱穆对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甚深,素有"国学  相似文献   

17.
概括地说,红色文化、儒家文化以及西方文化三者,都会对中国人未来的价值体系提供内容和方向红色文化中有很多优良传统《国际先驱导报》:你怎样理解当前以红歌主旋律影视剧为代表的红色文化?  相似文献   

18.
中国远古文章之道,文史哲水乳交融。有西方人不谙中国文脉,只把孔子看作世俗智者而非哲学家。《论语》里的哲学,不在条分缕析,在乎行坐言谈。《论语·子罕篇》记载孔子在达巷的故事,短短数语间,文史哲兼备其中。孔子领着众弟子游学到了达巷,当地人说:“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达巷人觉得孔子学问太渊博了,却看不出到底什么技艺才是他的专长。  相似文献   

19.
不管是有心还是无意,西方对中国的负面看法一直很多。在迅速发展的"中国奇迹"面前,越来越多的西方有识之士开始改变看法。意大利学者洛蕾塔·拿波里奥尼在《为何中国共产党比我们资本主义国家经营得好》一文中认为,西方世界对中国长期存在误读,让西方人理解自己为什么一错再错的最好办法,是让他们认识到中国的一些做法远比西方人做得更好。作者认为,中国已经形成独特有效的发展模式,西式民主在中国不适用也不需要,中国发展模式值得西方认真学习。  相似文献   

20.
刘根生 《唯实》2012,(5):94-94
《2011中国都市化进程报告》中说到,城市规划"过度化"、城市品牌"低俗化"、都市主体"离心化",正日益演化为影响和制约中国都市化进程的三大问题。其中,文化产业已成为"折腾城市"新游戏。不少城市试图改变"物质发达而文化简陋"现状,在文化建设上乞灵于"干一件文化大事"。但因缺少深层文化精神积淀,或说缺少"里子"支撑,总给人感觉是"暴发户附庸风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