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在国家审计署公布的全国政府性债务审计的基础上,研究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现状,编制了我国地方政府的可流动性资产负债表,并通过预期违约率模型,对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违约距离和违约概率进行了计算,认为目前我国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很小,并提出了改善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重审地方债     
谢九 《党政论坛》2013,(20):8-8
根据2011年那场大规模审计的结果,截至2010年底,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10.797亿元。按照今年6月份公布的审计结果,36个地方政府本级政府性债务余额相比2010年增长12.94%。  相似文献   

3.
自1994年我国实施分税制改革以来,地方政府债务规模逐年膨胀,尤其是自2008年伊始,增速急剧提高,债务风险已经有所显现。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急求之举和根本之道,是及早实施目前债务风险的应对之策;建立健全地方政府债务监督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4.
王仁贵 《瞭望》2013,(31):8-8
近日,国家审计署在其网站发布,政府性债务审计将全面开展。这一条仅有一句话的新闻引发了各界的广泛关注。一时间,关于政府性债务的各种解读不断。“地方债务黑洞说”一再被提及,A股市场也因此而受到冲击。  相似文献   

5.
最新审计结果表明,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各级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约为20万亿元,此外各级政府还承担着9万多亿元的或有债务.如何看待这些数据?数据背后的风险究竟有多大?债务风险总体可控“对于政府性债务,不能独立地看一两个数据,要从国际通常使用的负债率等风险控制指标来研究.”审计署新闻发言人陈尘肇说.  相似文献   

6.
《理论视野》2021,259(9):60-64
近年来,随着城投企业扩张速度越来越快,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规模越来越大,债务风险愈发突出。有效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一要加大城投企业债务风险处置力度;二要加快各地区城投企业整合;三要严格限制区县级城投企业融资行为;四要允许政策性银行参与城投企业债务风险化解;五要严格地方政府支出管理;六要进一步理顺地方政府财权与事权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7.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表面上是政府收支问题,实际反映的是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问题。目前,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已经成为防风险攻坚战中的重头戏。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必须找准问题产生的根源,对症下药,标本兼治,长短结合,综合施策。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15,(30)
当前,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急速膨胀,债务风险凸显,债务问题已成为影响经济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现状入手,在借鉴国外有关防范债务风险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改革现行管理体制,明确中央与地方政府间关系;改革现行财税体制,适当加大主体税种的地方留成比例;改革政府预算体制,将地方债全面纳入政府预算进行反映和管理;改革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加大一般性转移支付比例;建立地方债务约束机制,改革地方官员考核制度;逐步剥离融资平台承担的政府融资职能,重新对各融资平台进行定位等措施。  相似文献   

9.
魏贺  禹伟良 《党政论坛》2011,(18):13-13
审计公告披露,截至2010年底,我国省、市、县三级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107174.91亿元,其中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67109.51亿元,约占62%。  相似文献   

10.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控是关系到现阶段宏观经济能否平稳运行的关键,站在经济社会学视角,综合分析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相关问题,有助于更加系统地理解和认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研究发现,地方政府"经济人"的特性、独有的社会文化背景、社会网络结构、信息不对称是产生地方债务风险四大主因;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形成是社会系统各要素不断演化的结果,解决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根本途径是修正地方政府"经济人"的特征,从约束地方行为、文化、社会网络结构、信息共享四个方面构建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11.
《行政论坛》2019,(4):101-107
PPP异化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并构成隐性债务风险增量,是防控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重点之一。围绕PPP隐性债务风险生成的途径、机理及其防控,通过梳理相关理论和实践,结论是:PPP隐性债务风险的生成途径经历了从"技术出表"到"变相融资"的转变,生成机理源自财政制度约束、政治激励与互动博弈,防控PPP隐性债务风险的关键是信息公开、做对激励和强化监管。同时,要打好防范化解PPP隐性债务风险攻坚战,未来研究需要进一步从互动和政府融资角度摸清PPP隐性债务风险的生成途径及生成机理。  相似文献   

12.
地方债Q&A     
《党政论坛》2013,(20):5-5
◎什么是地方债?全称为地方政府性债务,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如地方政府债券)、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如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向企业举借的债务)、其他相关债务(指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经费补助事业单位等举借的债务。地方政府虽未提供担保,但如果债务单位出现债务危机,政府会承担救助责任)。  相似文献   

13.
面对地方隐性债务存量,中央“不救助”原则起到了很好的源头管控和风险规避作用,但近年来有些地方不断加剧的政府债务风险也给当地带来一定的经济和社会压力。借鉴预算法中对有关地方实行扶助的制度经验,对地方债的自救施以“有限扶助”,是制度选择上的一种可能。“有限扶助”不同于通常意义上的“兜底救助”,是中央在坚持“不救助”原则、由地方自行偿还的基础上,明确对资格、流向、程度和方式进行限定的扶助:根据地方政府偿债能力的强弱,限定扶助对象资格;根据地方债筹集资金的性质不同,限定扶助资金流向;根据中央财政压力的大小,就整体债务规模限定扶助程度;根据中央在地方债法律关系中的角色定位,限定扶助方式。同时,中央对地方政府实施扶助的前提条件、程序设计、责任追究等应当通过法律进行明确,在市场化、法治化的债务违约处置中进一步防范化解“有限扶助”可能带来的道德风险和财政风险。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地方政府的债务问题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与地方债务问题息息相关的是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问题。我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一方面解决了地方政府融资困难的问题,另一方面伴随着融资平台数量和规模的迅速扩张,其带来的问题和风险也愈发明显。为保证宏观经济的平稳运行,亟须尽快解决融资平台带来的问题,及时化解风险。从分析融资平台现状入手,归纳出目前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中积累的问题,通过分析原因,最后归纳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首次基于政治资源诅咒效应理论,从融资平台视角分析了地方债务风险形成机制。发现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存在政治资源诅咒效应,即相对丰富的政治资源导致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成为地方政府追求政绩的工具,弱化了风险控制意识。同时为维系政治资源较高的投入,增加了地方政府利用政府债寻租的机会,挤占了地方债有效利用的空间,从而导致地方政府债务存在较高风险。从控制政治资源关联度、优化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监管机制、构建风险管控体系及加强公司治理等四个层面提出相应的地方债务风险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6.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及其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在增强地方政府财力,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社会事业发展和拉动内需等领域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由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从设立之日起就有着设立不规范、企业管理制度落后、信息披露不完全、杠杆率偏高过大、融资渠道单一、现金流覆盖偏低的缺陷,最终可能产生不良贷款率提升、地方财政间接还款压力增大、国进民退、经济波动等风险。规范现有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实现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长期健康发展,需要尽快清理现有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及其债务,同时着力构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治理的长效机制,使地方政府从过度依赖融资平台中解脱出来。  相似文献   

17.
宋军 《求知》2015,(1):60-61
目前,在世界53个主要国家中,有37个允许地方政府举债,其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经验做法,对于完善我国地方融资平台债务管理和建立风险防范机制,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一、国外地方政府债务的主要类型市政债。在资本市场较为发达的国家,市政债是地方政府债务的主要形式。根据偿债资金来源的不同,市政债券可分为一般责任型市政债、收益型市政债和混合型市政债。一般责任型市政债是指以地方政府的税收收入作为偿债资金来源的市政债券,由于不与特定项目相联系,  相似文献   

18.
金融危机下的中国巨额信贷投资引发了中国地方政府债务当量与结构的双重风险。为偿还因政府举债、政府担保以及政府救助产生的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地方政府大肆举债,债务规模已濒临国际警戒线水平,极易导致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产生。地方政府债务难题源于地方政府财权事权不匹配导致其财政收入无力平衡事权支出;地方政府GDP盲目崇拜,投资项目收益率低、产业趋同、重复建设;政府过度干预企业市场化行为,民间借贷、民营银行以及互联网金融发展滞后;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缺乏"主体管理人"、"效率管理人"、"监督管理人"以及"信息管理人",臃肿的人事机构也给地方政府支出带来了不少负担。若想从根源上阻止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复燃,需要从体制层面与制度层面进行探讨,进行体制机制改革,完善预算法制度以及建立综合预警评价体系,以从根本上杜绝地方政府债务问题。  相似文献   

19.
运用"两线三区"法剖析了当前省级地方政府的债务构成,发现政府间接债务和融资平台公司债务存在比较明显的影子银行化问题,而且债务负担率较高的省级政府非信贷渠道的影子银行融资规模更高。在分析省级地方政府债务影子银行化成因的基础上,为了控制省级政府债务风险的影子银行化程度,需要从财政和金融风险交叉传染的路径中斩断风险传播的链条、从风险传导的前端和末端链条加强对省级政府及其融资平台公司和开展影子银行业务金融机构的风险监管。  相似文献   

20.
孙轩 《行政论坛》2023,(6):133-141
在这个充满变革和不确定性的时代,风险防控能力逐渐成为衡量一个城市和地区综合治理水平的重要指标。面对一些关联复杂、平衡脆弱和问题交织的系统性公共风险,简单套用传统的风险监管模式对其干预和调控已难以满足风险管理的现实需求,而采用数字化手段对风险事件进行全流程的识别、评估和控制,势在必行。以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为例,结合T市的实践探索,研究发现:一些地区通过采取机制强化、平台构建和大数据应用开发等措施,初步构建了系统性公共风险的数字化防控体系,但在数据整合、数据分析和数据管理等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未来,数字化技术与能力的提升将进一步促进系统性公共风险防控的优化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