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理和谐,是讲心理健康、心理平衡,是让每个社会成员在工作中、生活中,在与他人打交道中不回避矛盾,学会哲学式的思考,积极地适度处理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让自己快乐,同时也让他人快乐,让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2.
社会和谐、党内和谐、班子和谐,应是每个领导干部的心愿和追求。但在追求“和”的过程中,不可过分求“同”,而应当努力做到“和而不同”。  相似文献   

3.
针对一些群众"大闹管大事,小闹管小事,不闹不管事"的心理误区,凤落滩村党支部、村委会开展的"交心日"活动,为化解矛盾、解决问题探索出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4.
郝忠 《党的建设》2007,(1):45-45
社会和谐,单位和谐,其中很重要、最关键的一点是人的和谐。这就要求每个人、每个党员领导干部,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从自身做起,做到心和、气和、行和、人和、事和。  相似文献   

5.
企业作为现代社会生产的基本组织形式,既向社会提供其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资料,同时又组织着社会主体人群,承担着确定基本社会关系、塑造主导社会精神的任务.因此,企业状况决定社会形态,企业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构建和谐社会必须首先构建和谐企业.  相似文献   

6.
党内和谐:社会和谐的引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书林 《学习论坛》2007,23(1):22-25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的崭新命题,深入理解这一命题,必须将党内和谐置于社会和谐的“引擎”的高度,弄清党内和谐的内涵、党内不和谐的肇因、党内和谐构建的路径选择、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的内在机理、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的路径选择等相关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7.
利益和谐就是要满足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合理需求。利益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和根本。要实现利益和谐进而达到社会和谐,就要实行区域发展战略,加快农村建设,打破垄断,实行调控政策;要进一步完善民主选举制度,完善监督机制,加强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多种要素相互配合、相互统一的系统工程。从社会心理学角度来说,人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如何对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有着重要的影响。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体,当人心理不和谐时就会产生不和谐的社会行为,对社会起到破坏作用。因此,心理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前提和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心理和谐便不可能有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相似文献   

9.
领导干部自我和谐包括心理和谐、思想和谐、人格和谐、素质和谐、行为和谐、生理和谐等主要表现形式。实现领导干部自我和谐有利于引导、影响、推动广大社会成员实现自我和谐、缓和并解决社会矛盾、密切党群关系、构建党内和谐。实现领导干部自我和谐需采取加强心理调治、思想净化、人格修养、素质培养、行为规范、生理保健等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0.
党内和谐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萌 《唯实》2007,(1):36-37
党内和谐对社会和谐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加强党内和谐是党的现实状况的必然要求,是凝聚全党力量的有力武器。实现党内和谐,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全党,以思想统一推进党内和谐;要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以组织团结巩固党内和谐;要树正气、压邪风,以作风正派促进党内和谐;要建立健全体制机制,以科学制度保障党内和谐。  相似文献   

11.
试论党内和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加强党内和谐,要从四个方面入手。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全党,以思想统一加强党内和谐;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以组织团结加强党内和谐;树正气压邪风,以作风正派加强党内和谐;建立健全体制机制,以制度建设加强党内和谐。  相似文献   

1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关键在党内和谐。没有党内和谐,就没有社会和谐,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引导人们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保健,健全心理咨询网络,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相似文献   

14.
人,总要在一定的环境下工作,生活。环境,对人的心境,往往又影响很大。但再大,也难大过于心境对环境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新思路。利益格局变化、价值取向多元化和制度不完善,是影响党内和谐的主要原因。实现党内和谐的基本思路是加强利益整合、推进制度创新、加强理论武装和完善领导方式与执政方式。  相似文献   

16.
张舒平 《理论学刊》2007,1(9):28-31
"党内和谐"作为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新理念,主要包含党的理想信念的科学合理与一致,党的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的生机盎然以及党在化解矛盾后达到的和谐与统一等内容。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先进性本质、执政地位以及新形势下的党情等各方面情况都要求实现党内和谐,并"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维护和保证党内和谐,就要坚持党的理想信念,发展党内民主,严肃党的纪律,贯彻民主集中制,构筑和谐的党际关系。  相似文献   

17.
自2005年胡锦涛总书记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来,社会各界围绕党内和谐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和深入的研究,出现了一批有价值的研究成果。本文从党内和谐的内涵、党内和谐的特征、党内和谐的功能、党内和谐的实现路径四个方面对有关党内和谐的理论观点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1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现阶段的重要任务。广大党员、干部是社会中的中坚群体,其整体的心理和谐必将影响其他社会群体的心理和谐。而党员、干部面临社会转型、利益调整、收入差距拉开等现实问题。能否正确对待这些问题,对其心理和谐是重大考验,必须对之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9.
党内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本前提和重要保证,发展党内民主是增进党内和谐的必然要求和根本途径。目前,党内存在民主不足的问题。发展党内民主必须以建立健全党内民主制度为重点,实现思想教育和制度建设的有机结合,走从实际出发、循序渐进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0.
文化的和谐需对多元性的文化产生认同。"认同"被认为是共识达成的前提。和谐社会的构建是为了使社会成员的共同行为取得一致,意味着社会的各阶层、各文化群体的成员为求"和"而协调彼此之间的行为,形成文化认同并影响着文化未来的发展。多元文化观念的树立,昭示着文化将走向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