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杜鹃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4,(5):71-72
古代婚姻是社会历史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不同社会历史阶段有不同形态的婚制,从婚制的演进中可以看出社会进化发展的轨迹.古代婚姻形态中包含有媵妾制、转房制与掠夺婚,其产生及演变情形,值得认真探究. 相似文献
2.
由于几千年来封建传统观念的影响,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现实生活中种种消极因素的干扰,我国农村社会畸形婚姻现象仍然大量存在,并有不断上升的趋势。这些现象已经成为当今影响我国农村社会稳定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障碍,必须进行坚决地制止和消除。本文试图对农村畸形婚姻... 相似文献
3.
罗书华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5,(2):121-127
叙事学有两个层面,一是叙的层面,一是事的层面。叙事学的研究必须从这两个层面分别进行。对中国叙事学事体进行考察,可以发现经过了实有之事、或有之事、虚构之事与文生之事四个发展阶段。这不仅是对事体的重大揭示,对于“叙”体的认识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罗书华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6,(5):120-125
中国诗学的本体不可以诗言志或诗言情一言以蔽之,它有志、情、性、灵四种形态,虽说任何历史阶段的诗学本体都是共时与历时、多义与变化的综合,但仍然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它开山于志,经情志的过渡而达于情,再经情性和性情的转换而达于性,又经性灵的转换而最终达于灵。诗学本体的流变,可以说是中国诗学史的主脉。 相似文献
5.
杨玉豪 《甘肃政法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8,(5):9-14
缔结两性婚姻以爱情为基础获得了广泛认同,婚姻法认可感情不和可以离婚在法律上确立了感情在婚姻中的基础地位,婚姻应以爱情为基础。然而,在广大乡村地区,受制于交往场域的狭小的限制,财富积累的缓慢以及手工农业生产方式等制约,婚姻具有明显的乡土区域性,媒妁之言、门当户对、包办婚姻等通行于传统农业社会的婚嫁模式仍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6.
温文保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11(1):8-11
风水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通过风水文化渊源、传承、流变的分析,认为风水文化中融入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环境意识和传统美学理念,是风水的精华;风水文化中参杂着占卜巫术和福祸荫应思想等迷信成分,是风水的糟粕。精华要继承,糟粕应摒弃。遵从“过去有益于将来的发展”的信念,采取理性态度去对待和研究中国风水文化。 相似文献
7.
李宁 《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8,(2):62-64
在中国漫长的文明史中,道德总是以或张扬或内敛的方式留下自身流变的印迹。近几十年,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体制的急速转型、国际交往的日渐深入更加剧了道德从深度到广度的深刻变动,使得道德流变呈现出从单一性到多层次性、从单极到多元等多方面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中国行政文化流变及其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尤文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3,4(4):24-33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一方面,数千年的文明史,使得中国行政文化有着丰厚的历史积累,近代以来随着中国现代化的艰难进步,传统行政文化受到了致命的挑战;另一方面,中国是一个变革中的大国,超大规模的行政,加上整个社会正处于由行政控制向以市场为主导的体制转型的过程,造成了中国行政的空前复杂性,也使中国行政文化进入了激变、再生的重要关头。知古以鉴今,明今以识未来。传统的东西,究竞是包袱还是财富,没有对传统的理解难以明白。中国现代化,不可避免地要立足于既定的行政文化,要明白它与传统的真正关系,为此,不仅要知道目前行政文化的特性,而且要对传统有清醒的把握。 相似文献
9.
潘灯 《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12,(1):188-192
进入21世纪以来,欧美国家出现了对同性婚姻或对同性伴侣赋予部分家庭权利的立法浪潮,然而我国对于涉外同性婚姻的规定仍处于空白。这不但不利于对当事人权利的保护,也有可能给我国的相关机构造成工作的不便,一味的否定甚至可能有损我国的人权形象。本文在对我国现有涉外婚姻立法和同性恋者家庭权利的主要诉求进行审视后认为,在我国国内立法承认同性婚姻之前,法律无需单独为涉外同性婚姻进行规定,只需在适用中区别处理。 相似文献
10.
刘倩倩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3,(8):41-42
无效婚姻和可撤销婚姻的法条规定填补了我国婚姻法立法的空白,而婚姻制度的确立对于日常社会生活中所常见的方方面面问题都起到了法律规范的调节作用,避免了诸多矛盾。笔者对无效婚姻和可撤销婚姻的定义、法条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法条释义和最高院的司法解释内容作详细阐述。同时,笔者浅析一些民间习俗和现代民间婚嫁风俗,对比其与婚姻法规定的不同之处,通过对比研究以后给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现代化发展,传统的家庭结构与家庭关系已经发生了许多变化。现行婚姻家庭法律却仍然建立在以合法婚姻为中心的传统道德价值观基础之上,未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如:回避规范同居家庭、对单亲家庭和隔代家庭关系缺乏应有调整、收养条件苛刻等等。因此,我国家庭立法应当进行大幅度的修改,以道德观为中心的家庭立法应当转向为以调整家庭成员关系为中心的家庭法,以适应现实社会。 相似文献
12.
陈会广 《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10,(4):76-91
1978年以来,中国的农村土地制度变迁与创新一直没有停止过,形成了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农户替代生产队与合作组织替代农户并存的双层经营体制。中国的农村土地制度变迁与农业增长绩效为论证制度为什么重要贡献了经验证据。本文以土地集体所有制为基础,截取土地家庭承包制、土地流转制度、土地股份合作制等三个断面展开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研究的概貌。文献研究表明:(1)不论土地国有化、私有化还是集体所有完善论,一致认为明晰土地产权是前提,但在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前提下,赋予农民长久不变并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更符合中国经济渐进转轨的路径依赖要求。(2)生存危机和自发演进为土地家庭承包制变迁和创新为什么会发生提供了生动的经济学解释,而博弈、政治参与及意愿等为土地家庭承包制如何变迁与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经济学解释,但应注意土地制度呈现地区差异性与多样化创新的同时,也存在地权不稳定性及福利保障化锁定等问题。(3)土地承包权流转和土地调整是边际意义上的制度变迁,有或多或少的效率和公平的双重作用。以土地流转为中介形成的土地股份合作,是在土地集体所有的前提下稳定和保障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放活土地经营权而出现的合作组织替代农户的制度与组织创新。 相似文献
13.
《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21,(3)
从我国乡村治理的历史变迁、未来趋势及内在约束看,乡村治理的现代化转型就是以农业、农村、农民为逻辑起点,以农民、基层政权、国家为关键治理主体,以效率、平等、稳定为基本治理目标,将法治、自治、德治相结合,不断优化治理结构、增强治理成效的过程。要实现乡村治理现代化转型,就要适应新形势新挑战,坚持问题导向,加强制度创新,特别是要在城乡一体化和协同治理原则下,破解阻碍我国乡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难题。 相似文献
14.
论我国婚姻无效与撤销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苇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3,(4):11-17
值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正在制定之际 ,考察我国现行婚姻无效与撤销制度之不足 ,借鉴外国立法经验 ,结合我国实际 ,提出修改、完善立法的建议 ,以供我国立法机关参考。 相似文献
15.
《贵阳市委党校学报》2015,(3)
文章基于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2000年、2006年和2010年三次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追踪调查数据,分析了近十年来我国农村老人的居住方式与变化趋势。数据显示,农村老人居住的独立性在增强,与配偶单独居住已经超越三代同住成为目前农村老人最主要的居住方式。通过考察不同住房产权、失能以及自评健康差的农村老人的居住安排特点,建议加大资金和政策支持力度、完善农村养老法制、积极发展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扩大农村养老福利的覆盖范围和鼓励发展个人储备以增强农村老人的养老能力。 相似文献
16.
潘允康 《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10,(1):56-64
婚姻家庭具有私人性与社会性两个方面属性,婚姻从表象上是个人行为,从本质上是社会行为,因此社会要对之管理和控制。回顾建国60年来,我们使用了包括法律、行政、道德、舆论和习俗等各种方法和手段对婚姻家庭实行了社会管理和社会控制,理顺以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为核心的家庭关系,以维护婚姻家庭生活秩序,保证婚姻家庭功能的有效发挥。文章反思和前瞻了中国婚姻家庭社会管理的理论和实践。 相似文献
17.
罗自文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9,28(1)
在数字化技术和社会阶层"碎片化"的推动下,我国电视频道已经经历了从综合频道到专业频道、分众化甚至小众化频道的变革,而且还将从综合、单向、单线型频道形态向个人化、自由双向、网络型频道形态演变.在我国现有体制环境下,在电视频道演变的过程中,促进频道形态"适者生存"的重要因素是建立和完善媒体资源管理系统,寻找与新频道形态对应的营利模式. 相似文献
18.
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在这一阶段,农民增收、非农就业、合作经营、城乡统筹、开放管理成为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本文论述了这五个方面的历史性转变过程,提出了作者的一些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农村集体土地流转形式及趋势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集体土地流转是农村土地所有权、经营权、使用权统分结合的实现形式。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土地流转和管理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广大农民在实践中创建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流转形式。本文拟通过对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历史演变和形式特点的分析,探索农村集体土地流转的广度、深度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农村婚俗与法的冲突及整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焦冶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1)
透析婚俗与法的关系可以发现,不同时代的婚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同时代的社会经济与政治形态,就目前我国的婚俗来分析,基本呈现出现代的、健康的、发展的婚俗状态的同时,也具有与现行法律不协调甚至冲突之处。解决这种冲突,不能简单地以"俗"定"法",而应期待物质基础与意识形态的协调发展,以实现二者的有效整合。 相似文献